第47章 古法造紙
嚴格來說,紙人上的靈氣光暈,是她剪紙人時依附上去的。
根本不是靈紙的靈氣光暈,而是紙人的靈氣光暈。
白紙本身,還是沒有變成靈紙。
基礎差了,在這個基礎上做的東西,也只是空中樓閣。
看來要讓這剪紙成僕之術,真的到能發揮作用的地步,還是得找一找靈紙。
普通的紙張用來做陰紙紮還可以,做靈紙紮就有些不夠用了。
以前不知道去哪找靈紙,現在知道製作手工藝過程中就能吸引靈氣,那麼就找那些手工做的紙就可以了。
網絡這麼發達,宋妙竹在網上搜了一下,還真叫她找到了幾個手工紙傳承地,都在雲貴省。
一個是香紙溝的竹紙。
這種紙傳承自明代,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整套操作工藝包括伐竹、破竹、漚竹、蒸煮、碾蔑、提漿、抄紙、壓榨、烘晾等七十二道工序,成品既綿且韌,還有隱形竹紋,散發出淡淡的竹香。
另一個是小屯鎮的白綿紙。
這種紙始於清代,也經七十二道工序,成品綿韌,平整潤柔。
還有石橋鎮產的白皮紙。
以構皮、杉根爲原料,綿韌光潤,耐水性還好。
這裡還生產彩色紙,包括雲龍皺褶、凹凸、壓平、花草、麻紙六個品種。
宋妙竹還在網絡上找到了這些產地造紙戶的視頻號。
第一個是一個叫“非遺竹紙一家人”的直播間。
可惜看屏幕裡的,正在造紙的一家三口水平似乎不太夠,沒有出現引動靈氣融入的情況。
但是直播間掛的商品鏈接裡,有幾張圖片中的紙,有靈氣光暈,說明還是有能人的。
宋妙竹直接後臺聯繫客服,表示需要大量古法手工紙,但需要開視頻讓她親自選紙。
大概是生意太冷清了,她這麼奇怪的要求,人家也沒有拒絕。
宋妙竹很快就加上了一個叫吳竹香的手工竹紙商家的綠泡泡好友。
看她的IP屬地,都是雲貴的,應該沒有問題。
宋妙竹直接打了個視頻電話過去,接電話的就是直播間裡的那個穿著少數民族服飾的女孩:“麻煩你帶我去看看你們庫存的紙。”
“好,好的!”吳竹香連忙拿著手機起身:“爸!媽!我先帶客戶去倉庫裡瞧瞧,直播間裡有人來了,你們幫忙招呼一下!”
她們是個家庭作坊。
沒多久,就到了一個儲藏間。
“宋小姐,這裡就是我們家所有的存紙了,這邊的這最近的新紙,那裡面的都是陳紙了……”
“就看新紙。”宋妙竹說。
靈氣復甦前,手藝再好,也引不來靈氣。
吳竹香拿著手機,一點點帶她看,見她遲遲沒有滿意的神色,心中一沉。
不會是故意玩兒她的吧!
對面的人加了她的微信,但是卻沒有露臉,聽聲音像是個很年輕的姑娘,應該不能吧!
正胡思亂想,有些失望的時候,忽然聽到一聲:“停!”
“這一摞,還有旁邊那一摞,我全要了!”宋妙竹說。
吳竹香心中一驚:“這麼多?你全要?” “嗯。多少錢?”宋妙竹問。
一倉庫就這倆摞紙帶有靈氣光暈,而且靈氣光暈還比較明顯。
“您的眼光真好,這些都是我爺爺近期做的,他是我們香紙溝最好的竹紙匠人,雲貴非遺竹紙傳承人,國家臺還來採訪過他呢!
不過他做的紙,就要貴一點了,一張得要十塊錢。
一刀一百張,這裡有一百刀,一共是十萬塊錢,如果你都要,可以給你打九折,不,八折……”
吳竹香說的自己都有些忐忑起來了。
雖說爺爺的名頭大,還上過電視和報紙,但是不妨礙他的紙賣不出去。
“嗯。我就要這些,不用打折。你爺爺要是再做了新紙,可以聯繫我,都有這個水平的話,我一定會買的。”宋妙竹說。
她一個學紙紮的,根本離不開紙,各種各樣的靈紙遇到了就不能放過,必須要囤起來。
一萬張紙十萬塊錢,確實有點貴,但它上面的靈氣光暈又值這個價。
要是靈氣復甦的事情傳開了,這些紙怕是就不止這個價錢了。
一個好的手藝人成長起來需要的時間太長了,爲了穩固這個靈紙渠道,宋妙竹還是選擇原價購買。
“我爺爺……”吳竹香嘆了口氣:“他以後怕是都做不了了。”
“是出什麼事了嗎?”宋妙竹問。
“他是個老煙槍,前兩天檢查出了肺癌晚期,又不肯住院治病,只能在家臥牀休養,做竹紙是做不了的,造紙是個力氣活兒,他受不得累了,這一批紙可能就是他最後的作品了。”吳竹香說。
宋妙竹沉吟了片刻,實在不忍心這樣一個老造紙匠人在靈氣復甦的檔口,就這麼被病痛奪去了生命,提示道:
“你看到今天的熱搜了嗎?”
吳竹香一愣:“什……什麼熱搜?”
話題怎麼忽然拐到這兒來了?
“‘醫學奇蹟:蘇繡大師確診胰腺癌一個月後自愈’這個熱搜。”
宋妙竹說:“賀珍大師能在做蘇繡的過程中自愈,你爺爺說不定也可以呢?”
吳竹香去看了看:“這這……真的可能嗎?”
“事實如此,反正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爲什麼不試試呢?”宋妙竹誘導道。
吳竹香沉默了一會兒,把那個熱搜仔仔細細翻了一遍,電話都還來不及掛,就風風火火的跑去了作坊裡:
“爸!媽!你們看這個!爺爺鬧著要來作坊裡造紙,不如就讓他來吧!”
“這能行嗎?”吳爸吳媽也不太相信。
“試試吧!萬一呢?”吳竹香也忍不住幻想:“萬一爺爺就是那個幸運兒呢?”
看到手裡還在通話過程中的手機,吳竹香一拍腦袋:“不好意思,宋小姐,我忘記還在跟您通話了!我馬上給您要的紙安排發貨。”
“那我先把定金打給你。”宋妙竹反手轉了五萬過去。
【綠泡泡到賬,五萬元!】
吳竹香手機到賬播報聲驚的吳爸吳媽都看了過來。
五萬?這得買了多少紙?
掛了電話後,吳竹香才說:“是嶺城的一個行家,一眼就挑中了爺爺做的紙,還說以後爺爺做的紙,只要有這個水平,她都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