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章 大暑(二)

出了吉林,王家人一路南行。

大暑時節趕路,愈往南面去,一日愈熱過一日。縱然有心疾行趕路,馬兒也吃不消。

且王家兄弟顧及母親年邁,自不能像他們來時那樣不分晝夜而行,累了便宿在馬車裡應付了事。

一路上,王家兄弟盡心侍奉著母親,無論是悉心安排行路飲食還是照料老人情緒——前一件事兄弟二人做起來總是無可挑剔的,只是後一件常常出現顛倒之象,王錫琛與王錫瑞提及父親時總有無法壓制的悲痛涌上心頭,最終反而是情緒穩定的老太太安撫兩個抱頭痛哭的兒子。

如此宣泄地哭了約有四五場,兄弟二人才得以慢慢壓下外露的傷感。

王元的性格要比時下大多數人都要樂觀,除了起初流過兩場淚,後面倒是未曾再跟著哭了。但他並非感情淡漠之人,相反,他一路都在試圖將大家拉出這場陰霾,尤其總是想方設法地逗二妹妹開心。

晚間,王家人在一座小縣客棧內投宿歇息,房中悶熱,桃兒給老太太打著蒲扇,王家兄弟坐在一旁陪母親說話。

貞儀正沏茶,忽聽外頭傳來大兄的喊聲:“二妹妹,快出來瞧,有好東西!”

貞儀聞言好奇地往門外看,卓媽媽從外頭進來,笑著接過貞儀手裡的茶碗:“大公子不知是尋著什麼寶貝了,小姐瞧瞧去罷。”

得了祖母擺手準許,貞儀便趕忙出了客房。

躺在條凳上打瞌睡的橘子從凳上跳下,警惕地跟去——警惕王元不安好心,再捯飭出什麼東西來嚇唬貞儀。

“二妹妹,快瞧!”王元帶著貞儀來到客棧旁側的小道上,指向路旁茂密草叢。

貞儀看過去,眼睛被點點漂浮的螢光點亮,驚喜道:“是宵燭。”

宵燭,螢也,乃螢火蟲之別名。

橘子也很少見到這個,立時撲進草叢裡,擡起兩隻前爪捕螢,隨著橘子在其間撲跳,草叢中越來越多的螢火蟲振飛而起。

王元饒有興致地撿了根小木棍,蹲身下去,戳掀起草叢下方的一層枯草,大量的螢火蟲頓時漂浮而出,漫天流螢,宛若星海。

王元又掀了幾堆枯草,每每都有更多的螢火蟲撲出,橘子跑來跑去目不暇接,王元丟掉木棍,拍拍手起身,道:“都說螢乃腐草所化,果然不假!”

貞儀也伸手去抓,每每撲空,聞聽大兄此言,卻是認真糾正道:“雖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亦有言:‘大暑,初候,腐草爲螢’——但此乃先人們的誤解,實際上螢便是螢,只是螢蟲之卵附於枯草之上,大暑時節卵化而出,故大暑時見螢。”

王元聽得新奇,讚歎道:“短短四年間,我家二妹妹竟已博學到了如斯地步,簡直是世所罕見之奇才!”

貞儀已不再是三五歲稚童,自然看得出大兄是在刻意誇張吹捧,不禁笑了,並下意識地道:“皆是大父所教——”

眼前漂浮的無數流螢似有一瞬停滯,貞儀臉上的笑意也隨之而滯,心緒也是一樣。

許多時候,貞儀都覺得自己聽進去了勸,認可了許多關於生死的道理,已經對大父的離去真正釋懷了,但諸如此類的失落哀傷,卻總還是突然出現。

當她讀書做題時,遇到不解之處,倘若百思不得解,便會下意識地想,不妨先記下,等大父回來後,她再去請教求解;

途中見到新奇事物,總會下意識地轉頭找尋大父的身影;

在客棧中歇息睡去時,忽聞得隔壁房內有老者咳聲,即會立即睜開眼睛,想著大父又在咳了,有時甚至起身披了衣要往外走;

上回在茶棚中歇腳,父親與一名行醫者交流醫理,聽那人提到醫治肺疾的良方,她下意識地一喜,忙喚“父親”,父親轉頭看來,她卻垂下了頭去。

如此種種,貞儀總要反應一會兒,才能記起大父已經離開的事實。

習慣總是先於理智,於是悲傷悵然便有了滯後性,如延綿多時的雨水,縱然雨停,溼痕仍在。

貞儀試圖與這諸多心虛並存和解,去直面它們,而非迴避,可這真的需要很多勇氣。

貞儀每每無聲擦淚時,便覺得自己的勇氣修行之路還很長。

橘子總能嗅出貞儀的悲傷,每當貞儀悄悄擦完淚,總有一團毛茸茸去蹭她潮溼的掌心。

51.第51章 寒露(二)第46章 白露(三)第35章 大暑(一)第四章 雨水(一)第一章 立春(一)第43章 處暑(三)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49章 秋分(三)54.第54章 霜降(二)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36章 大暑(二)第48章 秋分(二)第37章 大暑(三)第35章 大暑(一)57.第57章 立冬(二)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十一章 春分(二)50.第50章 寒露(一)53.第53章 霜降(一)第47章 秋分(一)第38章 立秋(一)第69章 小寒(二)第八章 驚蟄(二)第37章 大暑(三)第四章 雨水(一)第46章 白露(三)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第二十九章 夏至(二)第十三章 清明(一)第40章 立秋(三)第十九章 立夏(一)53.第53章 霜降(一)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46章 白露(三)第五章 雨水(二)第69章 小寒(二)53.第53章 霜降(一)楔子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八章 驚蟄(二)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37章 大暑(三)第32章 小暑(一)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第40章 立秋(三)第三章 立春(三)第66章 冬至(二)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六章 雨水(三)62.第62章 大雪(一)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68章 小寒(一)52.第52章 寒露(三)第二十章 立夏(二)62.第62章 大雪(一)第三章 立春(三)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十四章 清明(二)62.第62章 大雪(一)61.第61章 小雪(三)第二十六章 芒種(二)第31章 夏至(三)第48章 秋分(二)楔子第31章 夏至(三)第40章 立秋(三)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67章 冬至(三)第41章 處暑(一)65.第65章 冬至(一)63.第63章 大雪(二)第68章 小寒(一)第四章 雨水(一)53.第53章 霜降(一)寫在上架前51.第51章 寒露(二)53.第53章 霜降(一)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47章 秋分(一)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二章 立春(二)50.第50章 寒露(一)第67章 冬至(三)第68章 小寒(一)第九章 驚蟄(三)第十章 春分(一)第二十一章 立夏(三)第五章 雨水(二)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十五章 清明(三)58.第58章 立冬(三)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二十章 立夏(二)第二十章 立夏(二)
51.第51章 寒露(二)第46章 白露(三)第35章 大暑(一)第四章 雨水(一)第一章 立春(一)第43章 處暑(三)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49章 秋分(三)54.第54章 霜降(二)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36章 大暑(二)第48章 秋分(二)第37章 大暑(三)第35章 大暑(一)57.第57章 立冬(二)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十一章 春分(二)50.第50章 寒露(一)53.第53章 霜降(一)第47章 秋分(一)第38章 立秋(一)第69章 小寒(二)第八章 驚蟄(二)第37章 大暑(三)第四章 雨水(一)第46章 白露(三)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第二十九章 夏至(二)第十三章 清明(一)第40章 立秋(三)第十九章 立夏(一)53.第53章 霜降(一)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46章 白露(三)第五章 雨水(二)第69章 小寒(二)53.第53章 霜降(一)楔子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八章 驚蟄(二)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37章 大暑(三)第32章 小暑(一)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第40章 立秋(三)第三章 立春(三)第66章 冬至(二)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六章 雨水(三)62.第62章 大雪(一)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68章 小寒(一)52.第52章 寒露(三)第二十章 立夏(二)62.第62章 大雪(一)第三章 立春(三)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十四章 清明(二)62.第62章 大雪(一)61.第61章 小雪(三)第二十六章 芒種(二)第31章 夏至(三)第48章 秋分(二)楔子第31章 夏至(三)第40章 立秋(三)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67章 冬至(三)第41章 處暑(一)65.第65章 冬至(一)63.第63章 大雪(二)第68章 小寒(一)第四章 雨水(一)53.第53章 霜降(一)寫在上架前51.第51章 寒露(二)53.第53章 霜降(一)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47章 秋分(一)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二章 立春(二)50.第50章 寒露(一)第67章 冬至(三)第68章 小寒(一)第九章 驚蟄(三)第十章 春分(一)第二十一章 立夏(三)第五章 雨水(二)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十五章 清明(三)58.第58章 立冬(三)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二十章 立夏(二)第二十章 立夏(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嵩明县| 台安县| 揭阳市| 桐柏县| 耒阳市| 竹溪县| 资源县| 西丰县| 嘉善县| 三原县| 额尔古纳市| 大余县| 镇沅| 东至县| 吴忠市| 兰坪| 绥中县| 佳木斯市| 台州市| 法库县| 济阳县| 章丘市| 杭锦后旗| 育儿| 察隅县| 东方市| 长宁区| 关岭| 怀柔区| 六枝特区| 兴义市| 娄烦县| 绥阳县| 桐梓县| 浑源县| 浙江省| 永康市| 湟中县| 革吉县| 鄂州市| 萨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