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5章 攻入大理

是鬱鬱蔥蔥,士卒們行走在這青山綠水間,也並無多少疲倦。加上對張揚歷來戰績的迷信,也並不擔心失敗,各個都把這趟大理之戰視作一場遠遊和獲功之旅。

張揚正愜意的欣賞四周風景時,卻見前面一騎探馬飛奔而來,到的跟前,勒馬敬禮道:“報,苗軍前部發現一個摩些(納西族先民)部落,他們正在燒殺擄掠。”

張揚看了眼道路兩旁鬱鬱蔥蔥的山林,皺眉道:“讓他們不要放火,免得引起大火?”

那將士愣道:“只是不要放火?”

一旁的花榮聞言,喝道:“聖上的命令還用再說一次嗎?”

那探馬聞言,也知道自己多嘴了,不由面如死灰,側身便要下馬請罪。

張揚揮手道:“你沒什麼過錯,去傳令吧。”

那探馬感激的看了眼這個創造了諸多奇蹟的皇上,再不敢遲疑,敬了個軍禮,打馬往前跑去。

花榮待那將走遠,才道:“聖上,若縱容苗人擄掠,恐怕會耽誤戰機吧,不若改令我部爲前軍。”

張揚搖頭道:“苗人熟悉地勢,又慣在山林出沒,正適合與那些部落作戰。我軍遠來疲憊,便讓士卒們休息一下吧,苗人適合野戰,攻城略地還得靠我漢兵。大理兵馬早已在數百里之外,建昌府兵馬必然不會太多,我們攻下建昌府後。便直撲會川府。一定要在大理兵馬回援時,打破大理國都。”

花榮聞言,點頭道:“大理國內守衛空虛。我軍士氣高昂,又有火藥助陣,必可勢如破竹的攻滅大理。只是這些苗人生性兇悍,若讓其返回鄉里,恐怕也會爲患地方,不如在大理消耗他們大部分精壯。”

張揚搖頭道:“苗人生性兇悍。正是僱傭兵最佳選擇。此次越李朝膽敢入侵我中原,朕若不攻滅這個彈丸小國,不足解心頭之恨。越李朝多山林地帶,到時還有苗兵用武之地。”

花榮聽得要攻滅越李朝,不由考慮起自己馬軍可以派上多少用場。

張揚也不多言,只是盡情觀賞著四周山水。

行不多遠,便見一處山頭上的寨子冒著幾處火頭,在青山綠水間。顯得格外惹眼,幾百苗兵正在上面追逐著一些摩些族婦女。

張揚見大部苗兵還是繼續開路,便也懶得搭理他們,只是令人催促後軍。

天朝各部都是精銳。苗兵更是善走,加上張揚一路縱容他們劫掠。還沒嚐到甜頭地苗兵更是努力地往前趕著。太陽還未落山,建昌府便已出現在地平線。

建昌府守備看著地平線不斷涌來的天朝兵馬,不由開始頭皮發麻。

大理段氏本來就不是以武立國,加上段氏信佛,建國以來陸續有皇帝出家爲僧,使得佛教在國內大盛,佛家講究慈悲爲懷,段氏自然也不會組建許多兵馬。加上國內各地割據,王室力量也不過集中在洱海附近。本來大理與周邊各國曆代交好,從不滋生邊事的,當代皇帝段和譽(金老筆下段譽地原型)雖然礪精圖治,但也不過志在從高氏手中收回王權。哪知當朝權相高泰明奉其父遺命把皇位還給段氏後,貪心不死,聽得中原大亂,又勾結越李朝陰謀復位,國內忠於皇室的兵馬幾乎都被調出了國外。

雖然自己早已把天朝兵馬在邊境集結的消息上奏了皇帝,但京師卻無可調之兵。沒想到天朝如此快便掃平了北方,又擊退了遼國和西夏。自己原本也以爲中原會被各國瓜分,纔派了三千兵馬去劫掠些錢財,如今城中只剩二千兵馬和幾千臨時徵集起來的壯丁,不知道能否守到大軍回援。天兵都已經行軍一日了,已是疲兵如果他們強行攻城的話,正好讓這些剛剛訓練了幾日的丁壯熟悉一下守城。

建昌府守備正看陣時,卻見一將騎馬馳到城外百步,勒馬喊道:“城上守將聽著,我朝皇帝上體天心,不願使建昌府生靈塗炭。你若能獻城,我皇仍可令你執掌一方。獻城可保城內百姓安全,也可保你富貴,兵戈一起,城池頓成齏粉。識時務者爲俊傑,城上守將三思。”

大理卻是白族各地貴族割據掌權,段氏勢力主要在大理洱海附近,曾經篡位地高氏則世代執掌陪都闡府(今昆明)。建昌府守備也是一方諸侯,聞言不由開始考慮起得失來。

一旁已被天朝探子收買的副將趁機道:“這天朝建國不過數月,便擊退遼國和西夏,西夏皇帝更是陣亡。我國和越李朝國力與二國相差甚遠,必無勝理。與其給段氏陪葬,不如……。”

旁邊知府也道:“你我幾家俱是段氏所封,可如今國內掌權的已是高氏,我們也該另尋明主了。”

守備若有所思的看了眼二人,道:“城內和你們一個心思的人不少吧?”

副將聞言,也不否認。

知府卻面不改色的道:“城內幾家確實有意歸順天朝,只是還等大人點頭。”

守備嘆了口氣,道:“我早聽聞天朝有一批刺客,可以輕鬆刺殺敵方將官,可這次天朝卻沒對我下手。看來他們已經可以掌握城內局勢了,我又何必做無謂的掙扎呢?開城歸降吧。”

張揚正等著城中發生一場內鬥時,卻見城門已經洞開,城中文武官員已經分作兩排出來迎接。笑著對一旁花榮道:“看來這城中守備勢力還不小啊,也是一個識時務的人,如此只好留下他了。”

花榮點頭道:“咱們收買地那幾人似乎少了些勇氣,不然該有一場廝殺的,不過他既然知趣,讓他暫任原職,該也不會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張揚點點頭,道:“恩,楊溫部隨我進城,其他各部在城外紮營。”說完,便踢馬往城中走來。

第33章 浪子燕青第38章 援救西北第85章 海關司第40章 攜美回山第101章 膽小如鼠第64章 收服苗人第71章 飛蛾撲火第152章 布達拉宮第61章 破城第2章 方臘遣使第4章 山東攻略第50章 再退一軍第132章 接見遼使第51章 交換事宜第50章 再退一軍第130章 皇后變身第68章 石秀救人第47章 小村見聞第89章 師師姻緣第141章 混血美女第138章 科舉結束第24章 路救三娘第84章 天下大計第8章 火併王倫第118章 紅燒山訛第131章 民心可用第110章 是戰是逃第15章 壺關(下)第25章 再戰遼兵第60章 初戰東平第11章 多頭並進第87章 再敗高俅第135章 治學之道第62章 連克兩寨第23章 賑災北上第71章 飛蛾撲火第86章 宋江之死第132章 接見遼使第59章 夜戰第173章 女真找死第60章 初戰東平第45章 終上梁山第4章 路遇曹正第7章 山寨之夜第60章 種家歸順第42章 宋江出招第166章 舉國歸順第56章 宋江下山第83章 高俅初戰第13章 火炮初現第9章 搭救晁蓋第63章 輕定西疆第45章 終上梁山水滸傳一百單八將和幾個可查後人第56章 宋江下山第77章 烈士陵園第61章 吐蕃命運第22章 狼狽爲奸第10章 燒莊落草第16章 宗澤上山第37章 攜美出城第24章 路救三娘第92章 金遼使者第40章 河東攻防第135章 治學之道第115章 過牆梯第77章 索超陪送第112章 城要下,人要死的少第73章 日本僧人第14章 壺關(上)第53章 好事成雙第29章 東京首戰第148章 引路人第60章 種家歸順第27章 無奈之舉第83章 高俅初戰第45章 欲取先予第37章 攜美出城第131章 民心可用第63章 神箭報警第24章 路救三娘第98章 蕭關夜宴第5章 奉旨進京第79章 宣和春色(中)第59章 夜戰第14章 詐取濟州第3章 起兵前夕第13章 如此將士第137章 閱卷標準第87章 再敗高俅第56章 宮內諸女第85章 再收精兵第17章 佯醉行兇第一百七十八章第28章 上任一把火第53章 好事成雙第67章 柴進遇難第一百七十八章第32章 北疆平定第82章 後宮事妥
第33章 浪子燕青第38章 援救西北第85章 海關司第40章 攜美回山第101章 膽小如鼠第64章 收服苗人第71章 飛蛾撲火第152章 布達拉宮第61章 破城第2章 方臘遣使第4章 山東攻略第50章 再退一軍第132章 接見遼使第51章 交換事宜第50章 再退一軍第130章 皇后變身第68章 石秀救人第47章 小村見聞第89章 師師姻緣第141章 混血美女第138章 科舉結束第24章 路救三娘第84章 天下大計第8章 火併王倫第118章 紅燒山訛第131章 民心可用第110章 是戰是逃第15章 壺關(下)第25章 再戰遼兵第60章 初戰東平第11章 多頭並進第87章 再敗高俅第135章 治學之道第62章 連克兩寨第23章 賑災北上第71章 飛蛾撲火第86章 宋江之死第132章 接見遼使第59章 夜戰第173章 女真找死第60章 初戰東平第45章 終上梁山第4章 路遇曹正第7章 山寨之夜第60章 種家歸順第42章 宋江出招第166章 舉國歸順第56章 宋江下山第83章 高俅初戰第13章 火炮初現第9章 搭救晁蓋第63章 輕定西疆第45章 終上梁山水滸傳一百單八將和幾個可查後人第56章 宋江下山第77章 烈士陵園第61章 吐蕃命運第22章 狼狽爲奸第10章 燒莊落草第16章 宗澤上山第37章 攜美出城第24章 路救三娘第92章 金遼使者第40章 河東攻防第135章 治學之道第115章 過牆梯第77章 索超陪送第112章 城要下,人要死的少第73章 日本僧人第14章 壺關(上)第53章 好事成雙第29章 東京首戰第148章 引路人第60章 種家歸順第27章 無奈之舉第83章 高俅初戰第45章 欲取先予第37章 攜美出城第131章 民心可用第63章 神箭報警第24章 路救三娘第98章 蕭關夜宴第5章 奉旨進京第79章 宣和春色(中)第59章 夜戰第14章 詐取濟州第3章 起兵前夕第13章 如此將士第137章 閱卷標準第87章 再敗高俅第56章 宮內諸女第85章 再收精兵第17章 佯醉行兇第一百七十八章第28章 上任一把火第53章 好事成雙第67章 柴進遇難第一百七十八章第32章 北疆平定第82章 後宮事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通市| 天等县| 当阳市| 安平县| 九台市| 平邑县| 绥阳县| 巨鹿县| 依安县| 呼伦贝尔市| 日喀则市| 芒康县| 晋宁县| 太康县| 绥棱县| 高尔夫| 临夏县| 栾川县| 奎屯市| 河东区| 镇雄县| 苏尼特左旗| 和硕县| 梁山县| 库尔勒市| 兴义市| 鄂尔多斯市| 石门县| 罗城| 咸宁市| 石嘴山市| 鄄城县| 南乐县| 张掖市| 花莲市| 韶山市| 马山县| 呈贡县| 田林县| 南川市| 乐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