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3章 輕定西疆

還是有幾百見機早的馬軍逃脫。

吐蕃潰兵回的潢州,爲了免責,自然是竭力誇大天朝軍力,深夜潛入安川堡的張揚也被大肆渲染了一番,本來便身手驚人的張揚,經他們一渲染,幾乎成了魔鬼的化身。

佔據潢州的吐蕃頭領卻是個慣盜,以往便不時率部族侵擾宋境,對宋軍戰力早有了解,又已探得此次天朝西來兵馬是年前南下江南的西北兵,對天兵戰力高強的說法自然不肯相信,至於那魔鬼之說自然更不肯輕信。當下便令人斬了幾個爲首的潰兵頭領,又花重金從廓州、西寧州借來一萬吐蕃兵,親自帶兵在安隴寨紮下營盤,準備抗擊天朝。

豈知西夏臨走的一把火和吐蕃各部的劫掠使得不少熙河將士家破人亡,三軍俱是義憤填膺,憋著一股惡氣而來,上陣時都悍不畏死,戰力自然比平日高了許多。張揚身手雖然沒有逃兵描述誇張,卻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抵擋。

張揚在瓦吹寨留了一千兵馬守衛後,便又率大軍馬不停蹄的向安隴寨而來,到的城外三十里便紮下營寨。

夜幕降臨後,張揚便又潛進安隴寨,發現吐蕃兵馬並未加強戒備,自然不會手下留情,刺殺數百吐蕃大小酋長、頭領,才又放了把火,揚長而去。

被夜襲號角聲驚醒的吐蕃番子發現寨中大小頭領幾乎被刺殺一空後,兩處借的兵馬便匆匆退兵而去。潢州吐蕃兵沒了酋長主戰,也不敢停留。紛紛往潢州逃去。

張揚也不窮追。分兵駐守安隴寨後,才領大軍緩緩往潢州而來。

湟州留守地吐蕃頭領聽得酋長已死,兩路援軍也撤退。便率兵往老窩逃去。

張揚輕鬆收復湟州後,便派人佔領各處要寨,大軍稍作休整,便又直撲西寧州。張揚又先行趕往廓州大肆刺殺一番,使得廓州兵馬也倉皇退走。在張揚地刺殺下西寧州各處堡寨也迅即被攻破,吐蕃兵馬本就是邊界一些部落湊合而成。聽得各處府寨頭領紛紛被刺殺後,各貴族頭領便不再願意冒險,迅速撤軍而去。

隨著潰兵逃走,天朝有夜魔神助陣之事也逐漸傳遍吐蕃,使得吐蕃各部數月內都不敢犯境。

張揚安排各人防務後,便直奔嘉州。

到的嘉州城外,便見到數十里連營和隨風招展的天朝旗號。張揚見當先一營上空飄揚著花榮將旗,便往營中落去。

如今張揚地坐騎可是傳遍天下了。張揚還沒落地,軍營守衛士卒已開始行禮迎接。一個當值的將領也迅速趕來接駕。

張揚也記得迎來的這個將領是花榮家人出身,由於作戰勇猛,才被提爲千夫長。還了個軍禮。問道:“花將軍可在營中?”

“花將軍一大早就進城去了,其他幾營將軍彷彿也都去了城內。請聖上往大帳歇息一下。臣將這就派人去請華將軍回來。”

張揚擺手道:“不用了,你給朕準備一匹戰馬,朕進城去吧。”

嘉州正處在苗漢交界,中原大亂後,各部苗人便陸續發難,所過之處,燒殺擄掠,無所不爲。好在知州王文把沿邊諸縣鄉百姓慘狀傳告全城,城內百姓齊力守城之下,才保的城池不失。直到楊溫、張開、花榮三部增援,才把各部苗人擊退。經過多日的修養,城內也才稍微恢復了些生氣,但街上行人也並不多,還有不少人身穿孝衣,足見守城的慘烈。

孤兒寡母地啼哭也使得城中的氣氛壓抑不已。

張揚進的城中,便被城中的氣氛所感染,心情也沉重了不少。

楊溫、張開、花榮、杜壆、方傑、魯達六將正與嘉州知州王文在府衙商議善後事宜時,聽得皇帝到來,趕忙出府迎接。

張揚在府前下馬,見與花榮並肩出來的一個清癯老者身著知州官服,便留神打量了一下。他雖然近月都在西北用兵,但各地戰報也是晝夜不停的送到手上,對拼死守衛城池的王文也是十分欣賞。見他一隻手臂軟軟垂在體側,不由暗自點頭。看來王文果然是個奮不顧身的文官啊,難得還能顧全大局,沒被個人感情矇蔽眼睛。

王文見皇帝下馬,便率後面衆小吏按天朝文官跪禮,俯身行禮,剛剛彎腰,已被張揚扶住。

張揚笑道:“衆人都免禮吧,王卿傷勢可有好轉?”

王文見皇帝剛剛見面,便垂詢自己傷勢,不由心中一熱。雖然他是宋哲宗朝進士出身,也是兩朝爲官,宋哲宗、宋徽宗都曾見過,但哪受過這種待遇。加上封建社會天子被渲染地高高在上,王文還真有些肝腦塗地的衝動。好在修身養性數十年,才壓制住叩頭宣誓的衝動。雖然聽說皇帝平易近人,但還是不敢直視皇帝,垂瞼看著御腳道:“只是皮肉傷,已經不礙事了,多謝聖上垂詢。”

張揚笑道:“知州親冒矢石守城,實爲百官典範,等朕回朝一定親自書文表彰。”

王文被皇帝垂詢傷勢,已覺受寵若驚,可不想再成爲百官眼中刺,聞言忙道:“微臣不過盡忠職守,怎敢領聖上如此誇讚。”

“盡忠職守雖乃本份,但大難臨頭之際,險有人能記起自己職責。這個誇讚你還是受得起的,朕便是要讓天下人都知道職責所在。”

如今各州多是原宋朝官員,雖然張揚相信自己傳言中地神蹟和一系列大勝可以震懾他們,但也知道單靠震懾無法讓他們傾心出力。雖然不少人喜歡高官厚祿,但對不少人而言,皇帝的一紙褒文更有殺傷力。

王文雖然不想接這道聖旨,但見皇帝主意已定,也只好謝恩。

第20章 北疆首戰第40章 攜美回山第1章 初返水滸第140章 進入草原第96章 輕鬆首戰第56章 宋江下山第83章 高俅初戰第86章 皇家船隊第163章 捧殺第171章 留頭不留辮第18章 三州合剿第136章 進士科第131章 民心可用第51章 交換事宜第47章 小村見聞第173章 女真找死第58章 引蛇出洞第57章 西夏兵退第97章 貶爲奴族第93章 西夏局勢第74章 各有算計第162章 猢猻散第106章 舉國一搏第59章 軍心所向第81章 天意難違第30章 宋江殺人第91章 三國皇后第11章 多頭並進第64章 收服苗人第21章 清風二寨第15章 威逼利誘相關幾年天災第147章 金國使者第24章 路救三娘第33章 遼國來使第67章 柴進遇難第12章 親身誘敵第150章 俺也來射鵰第17章 佯醉行兇第64章 收服苗人第42章 血戰序幕第6章 甕中捉鱉第88章 再遇師師第53章 好事成雙第10章 燒莊落草第47章 小村見聞第58章 引蛇出洞第122章 西夏皇陵第149章 忽裡臺大會第51章 交換事宜第75章 張揚的扇子第51章 交換事宜第45章 欲取先予第3章 救命之恩第66章 泰安打擂第56章 宋江下山第52章 淮西局勢第61章 吐蕃命運第76章 燕青上山第14章 詐取濟州第36章 再收豪傑第58章 一宿貪歡第38章 紈絝子弟第5章 奉旨進京第34章 魚翁得利第114章 絕戶之計第147章 金國使者第28章 上任一把火相關幾年天災第38章 紈絝子弟第104章 完美神話第49章 輕取隰州第44章 再添豪傑第39章 廣南生變第110章 是戰是逃第33章 遼國來使第122章 西夏皇陵第71章 飛蛾撲火第65章 喜事連連第88章 假託天意第31章 南京之行第108章 大決戰(下)第126章 收服克烈(下)第52章 再過黑店第116章 張良計?第64章 收服苗人第44章 全面反擊第127章 回程第32章 北京暢遊第16章 輕取北京第148章 引路人第172章 女真兇殘第165章 金國的困惑第36章 再收豪傑第36章 再收豪傑第67章 直取大理第73章 童貫敗走第89章 師師姻緣第168章 墮落誘惑第85章 海關司
第20章 北疆首戰第40章 攜美回山第1章 初返水滸第140章 進入草原第96章 輕鬆首戰第56章 宋江下山第83章 高俅初戰第86章 皇家船隊第163章 捧殺第171章 留頭不留辮第18章 三州合剿第136章 進士科第131章 民心可用第51章 交換事宜第47章 小村見聞第173章 女真找死第58章 引蛇出洞第57章 西夏兵退第97章 貶爲奴族第93章 西夏局勢第74章 各有算計第162章 猢猻散第106章 舉國一搏第59章 軍心所向第81章 天意難違第30章 宋江殺人第91章 三國皇后第11章 多頭並進第64章 收服苗人第21章 清風二寨第15章 威逼利誘相關幾年天災第147章 金國使者第24章 路救三娘第33章 遼國來使第67章 柴進遇難第12章 親身誘敵第150章 俺也來射鵰第17章 佯醉行兇第64章 收服苗人第42章 血戰序幕第6章 甕中捉鱉第88章 再遇師師第53章 好事成雙第10章 燒莊落草第47章 小村見聞第58章 引蛇出洞第122章 西夏皇陵第149章 忽裡臺大會第51章 交換事宜第75章 張揚的扇子第51章 交換事宜第45章 欲取先予第3章 救命之恩第66章 泰安打擂第56章 宋江下山第52章 淮西局勢第61章 吐蕃命運第76章 燕青上山第14章 詐取濟州第36章 再收豪傑第58章 一宿貪歡第38章 紈絝子弟第5章 奉旨進京第34章 魚翁得利第114章 絕戶之計第147章 金國使者第28章 上任一把火相關幾年天災第38章 紈絝子弟第104章 完美神話第49章 輕取隰州第44章 再添豪傑第39章 廣南生變第110章 是戰是逃第33章 遼國來使第122章 西夏皇陵第71章 飛蛾撲火第65章 喜事連連第88章 假託天意第31章 南京之行第108章 大決戰(下)第126章 收服克烈(下)第52章 再過黑店第116章 張良計?第64章 收服苗人第44章 全面反擊第127章 回程第32章 北京暢遊第16章 輕取北京第148章 引路人第172章 女真兇殘第165章 金國的困惑第36章 再收豪傑第36章 再收豪傑第67章 直取大理第73章 童貫敗走第89章 師師姻緣第168章 墮落誘惑第85章 海關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上栗县| 新巴尔虎右旗| 青田县| 绥化市| 赣榆县| 搜索| 安宁市| 黄冈市| 岢岚县| 滨州市| 红河县| 赤峰市| 乐安县| 营山县| 宣武区| 柏乡县| 东乡| 万载县| 江陵县| 怀集县| 礼泉县| 靖州| 南涧| 新乐市| 武川县| 河北区| 靖宇县| 乌拉特前旗| 思南县| 象山县| 北辰区| 怀安县| 察隅县| 郸城县| 文化| 名山县| 孙吴县| 古浪县| 新蔡县|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