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06章 大軍將至

大軍開拔,山雨欲來。

趙孝騫連同八萬將士踏出了這一步。

將士們的初衷很複雜,有人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覺得跟著趙孝騫一定能水漲船高,有人爲了大宋這個國家,他們樸素的心裡,大宋唯有交到趙孝騫手裡纔有希望。

也有人懵懵懂懂什麼都不爲,將領讓幹啥就幹啥,給吃給喝發兵餉就行。

或許,懵懵懂懂的人屬於大部分,畢竟在古代,普通的將士是不可能有那麼高的覺悟,爲國爲民之類的話,他們聽不懂,也不喜歡這樣的大道理。

“當兵吃糧”才符合大部分人的心態。

但燕雲將士跟別的軍隊還是有一點不同,他們知道自己該效忠誰。

雖說換了別人統領軍隊,照樣不耽誤他們吃喝,但如果是趙孝騫來統領,將士們會吃得更香。

八萬大軍直撲汴京,將士們沒有任何畏懼。

這些年對遼國屢戰屢勝,將士們已經養出了自信和傲氣,在他們的眼裡,自己已經天下無敵,沒有任何敵人有資格當自己的對手,汴京的禁軍也不行。

經此一去,改天換地。

幽州府衙後院,被囚禁的陳鬆齡和許將坐在院子裡。

許將面無表情捋須不語,陳鬆齡捶胸頓足,悲憤長嘯。

“亂臣賊子!亂臣賊子!先帝爲何沒看出他的真面目!先帝糊塗,當年就不該授他兵權??!”陳鬆齡嚎啕大哭。

“武將武夫,果真是見利忘義,狼子野心之輩,難怪當年太祖立國要重文抑武,今日見之,太祖果然深謀遠慮,只可惜,終究還是被那賊子尋到了機會!大宋亡矣!”

許將微微皺眉,嘆道:“陳帥這話,有點難聽了,沒那麼嚴重?!?

“爲何不嚴重?八萬大軍已南下汴京了,他們要謀逆,要殺進汴京,這還不嚴重?”陳鬆齡通紅的眼睛瞪著他。

許將捋須緩緩道:“趙孝騫,他也姓趙,是英宗先帝的孫子,此番一去,皇帝或許會換人,但大宋不會亡?!?

陳鬆齡怒道:“趙孝騫是宗室子弟,沒有資格繼承皇位,他這是竊國!”

許將淡淡一笑:“唐太宗排老二,他也沒資格繼承皇位?!?

陳鬆齡一滯,接著怒道:“趙孝騫那賊子能跟雄才偉略的唐太宗比嗎?”

許將饒有興致地笑道:“那就比一比?”

“論出身,先帝這一代皆是神宗庶出,所以從根本上說,先帝駕崩後,諸王其實都沒有資格繼承皇位,朝堂議論的所謂‘嫡長’更是個笑話,多一個趙孝騫又如何?”

“論功勞,趙孝騫造出火器,這些年帶領大宋王師數敗西夏和遼國,自他領兵之日起,我大宋對外用兵從未輸過。”

“西夏的國都被他攻破,遼國被他打得節節敗退,殲敵總共十餘萬,遼國的國運都快被他打沒了,所以纔不得不乖乖歸還燕雲十六州,讓我大宋君臣百姓從此揚眉吐氣,告慰列祖列宗英靈?!?

“趙孝騫才二十歲出頭,這般年紀,便已立下這麼多了不起的功勞,十年後,二十年後呢?你敢想象大宋在他的治理下,能達到一個怎樣的地步?他與唐太宗比,難道差了嗎?”

許將看著陳鬆齡,悠悠地道:“這等開天闢地的蓋世之功,老夫想問問,汴京諸王哪一個能做到?哪一個有趙孝騫這般的魄力和本事?但凡你能舉出一個例子,今日老夫便不修口德,陪你痛罵趙孝騫?!?

陳鬆齡張了張嘴,發現自己竟然無法反駁,更不可能舉出一個例子。

汴京諸王的德行,陳鬆齡久居京官,自然是清楚的,確實比趙孝騫差了不知多少檔次,拿他們跟趙孝騫比,簡直是對趙孝騫的侮辱。

陳鬆齡無法反駁,立馬換了個賽道,瞪著許將道:“你似乎對趙孝騫謀逆的舉動頗爲贊同?”

許將淡淡地道:“老夫若是贊同,此時應該與大軍一同南下了,何必自己主動要求囚禁?”

“老夫只是贊同趙孝騫爭一爭皇位,但我並不贊同上升到起兵奪位這個地步,所以老夫不與爲謀,自請囚禁。”

說著許將看向陳鬆齡,道:“你憑良心說,如果趙孝騫以正常的方式,得到太后和朝臣們的支持,堂堂正正地坐上皇位,你會不會認這個皇帝?”

“甚至,你會不會暗暗心喜,大宋終於迎來了一位英君,明君,雄才偉略之君?”

“陳帥,放眼天下,論遍英雄,真正能讓大宋滅亡遼夏吐蕃,一統華夏江山者,唯今只有趙孝騫能做到,旁人不行,汴京諸王皆是文弱奢逸之輩,他們更不行。”

“趙孝騫當了皇帝,對大宋來說,並不是壞事?!?

陳鬆齡的情緒穩定下來了,他陷入了沉思。

忠國,與忠君,有時候也是互相沖突的,比如此時此刻。

…………

大軍南下,過燕雲,入真定。

真定府守軍是馮晟邵靖二將,及麾下兩萬廂軍。種建中大軍所至,馮晟邵靖當即出城相迎,二人有些奇怪,不知朝廷爲何興師動衆,竟調動了燕雲大軍進京。

但二將並無太多懷疑,因爲嚴格說來,他們也算是趙孝騫的老部將了,只是禁軍與廂軍不是同一個體系,二將與燕雲諸將來往不多。

面對趙孝騫的老部將,種建中有些犯難,他無法拿出藉口搪塞二人,樞密院和兵部的調兵公文是給外人看的,對馮晟邵靖二人,種建中猶豫許久,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此番南下,是以勤王之名,幫成王殿下奪取皇位江山。

朝廷已決定由端王即位,但端王與成王素有恩怨,端王即位後定不會放過成王,也不會放過他的昔日部將,所以大家決定幫成王奪位。

脣亡齒寒的道理,二人自然是懂的,一聽就明白了。

種建中更是直白地告訴二將,如果二人忠於新君,誓死攔阻燕雲大軍,那麼給他兩個時辰的時間整頓兵馬,兩軍出城一戰。

若是二將還有幾分對故主的情誼,那便裝作什麼都看不見,讓大軍過境,此去無論成敗,燕雲十萬將士記這份人情。

種建中坦白說完之後,馮晟和邵靖頓時陷入掙扎了。

形勢與利害擺在面前,今日無論如何選擇,都是一件極冒風險的大事。

睜隻眼閉隻眼放大軍過去,難道事後朝廷不會算賬嗎?再加上自己曾是趙孝騫舊部的身份,朝廷的懲罰恐怕會更狠厲。

若是拼死阻攔,先不提兩萬廂軍如何打得過八萬精銳禁軍,只說忠於新君和朝廷,可這些年真定廂軍得到過幾分朝廷的恩惠?

就連廂軍的衣甲兵器和糧草,都是趙孝騫額外供給的,也就是說,這幾年儘管趙孝騫未曾動用過真定府廂軍,可他卻實實在在養著兩萬廂軍。

這麼一比較,二將漸漸心中有了決定。

反正兩種選擇都要冒極大的風險,不如搏一搏!

以成王殿下戰無不勝的記錄,他要做的事情,勝率至少八成以上,這還不值得賭一把?賭贏了,可就是子孫世代富貴??!

種建中沒有過多地勸說或威脅,沒多久二將自己就想通了。

願率麾下兩萬廂軍,隨大軍南下汴京,勤王事君。

種建中大爲欣慰,這幾年趙孝騫沒怎麼管過軍中的具體事務,每月真定府兩萬廂軍的糧草,都是種建中親自批示送過去的。

當初種建中還曾反對過趙孝騫的決定,畢竟禁軍與廂軍不是一個體系,廂軍的衣甲兵器糧草朝廷另有撥付,咱們自己何必背上這個負擔。

但趙孝騫還是堅持撥付糧草兵器,因爲朝廷對廂軍實在太寡恩,每年撥付的那點可憐的糧草,廂軍將士根本吃不飽。

如今看來,趙孝騫的決定是對的。

若無這幾年的糧草撥付,馮晟邵靖二將不會記這份恩,自己也不會意外得到兩萬廂軍兵馬的投靠。

過了真定府,八萬將士變成了十萬,隊伍又壯大了。

接下來邢州,相州,大名府,渡黃河。

大軍日夜兼程急行軍,種建中下了嚴令,四日內必須趕到汴京城下。

過了真定府,樞密院和兵部的調兵文書便派上用場了。

路上所過之地,基本都有官府和駐軍相詢。

大宋調動兵馬的程序極其嚴苛,如此大規模的兵馬調動,不可能瞞過官府和駐軍。

幸好趙孝騫事先送來了樞密院和兵部的調兵公文,省掉不少麻煩。

當然,沿途也有質疑者,他們完全不明白,朝廷無端端的爲何要調動北方的兵馬南下,除非是汴京出了大事。

但質疑也沒用,畢竟種建中只是奉命調兵,你有任何問題可以去問朝廷。

至於朝廷會不會回答你……

抱歉,大軍到達汴京城下那一天起,朝廷恐怕不會有答覆了,那時候已經到了圖窮匕見的階段,用意和圖謀已不必隱瞞了。

十萬大軍過了大名府,渡過黃河。

此時距離開拔之日已過去了三天,剩下的數百里路途必須要在一日內趕到。

種建中落於後軍,神情有些焦急,仰頭看著天色,盤算著時辰。

此刻用“爭分奪秒”來形容也不過分,趙孝騫的軍令是四日內必須趕到,眼下折可適的兩萬前鋒興許已快到汴京了,但中軍和後軍的速度卻滯後了。

“全軍加速,一日之內必須到達汴京,派快馬入汴京告訴殿下,一日之後,我十萬兵馬可至?!狈N建中下令道。

第428章 意外決戰第440章 粉飾兵敗第411章 秉公斷案第138章 拿捏遼使第747章 意見不合第487章 君臣不疑第769章 結盟立賢第660章 分兵緩擊第275章 佈局設套第43章 公仇私怨第733章 種子選手第617章 父慈子孝第380章 除奸肅敵第598章 鴻門盛宴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364章 到任真定第245章 行賄內侍第811章 王府喋血第457章 詭異對峙第277章 以身入局第436章 捷報入京第736章 夫妻離別第7章 奏疏之禍第764章 禍從天降第758章 主帥人選第1章 開新號了第155章 又聞名將第723章 良言頓悟第29章 新交摯友第5章 所謂罪名第275章 佈局設套第360章 遼主召使第688章 深夜激戰第289章 禍福難料第27章 新賬舊賬第621章 前倨後恭第542章 微服出宮第561章 宋軍政委第363章 公報公事第711章 抗拒請示第766章 捅破窗紙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6章 越收越緊第789章 快意恩仇第804章 同盟已成第664章 王衝獻馬第646章 檄文傳京第393章 天降橫財第136章 殺豬收網第233章 興舉義兵第91章 舍路走水第585章 再度分田第258章 諫止封賞第622章 必有痕跡第24章 來者不善第806章 大軍將至第40章 勢如水火第15章 捅馬蜂窩第618章 初審線索第623章 劍指廢后第462章 見好就收第81章 生母馮氏第138章 拿捏遼使第703章 恩怨難斷第793章 子夜兵變第345章 因巧而敗第676章 強勢威壓第193章 邊境敵襲第424章 太孫狩獵第369章 謀而後動第423章 退無可退第777章 權衡拉扯第772章 深剖局勢第463章 三國失衡第444章 治城招商第754章 邪惡勢力第522章 事發之前第375章 聯姻渡種第40章 勢如水火第72章 醉後社死第724章 幽而復醒第133章 封侯因果第446章 遼使入見第298章 蘇軾之罪第147章 此消彼長第597章 登門道歉第560章 另出奇兵第174章 駕??甲C第632章 又遇名將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805章 勤王南下第246章 密奏二事第341章 各謀報仇第84章 闖宮拿人第457章 詭異對峙第47章 政治紅利第128章 攻守易形第195章 畏戰者斬第77章 校場試槍第481章 文豪斬敵
第428章 意外決戰第440章 粉飾兵敗第411章 秉公斷案第138章 拿捏遼使第747章 意見不合第487章 君臣不疑第769章 結盟立賢第660章 分兵緩擊第275章 佈局設套第43章 公仇私怨第733章 種子選手第617章 父慈子孝第380章 除奸肅敵第598章 鴻門盛宴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364章 到任真定第245章 行賄內侍第811章 王府喋血第457章 詭異對峙第277章 以身入局第436章 捷報入京第736章 夫妻離別第7章 奏疏之禍第764章 禍從天降第758章 主帥人選第1章 開新號了第155章 又聞名將第723章 良言頓悟第29章 新交摯友第5章 所謂罪名第275章 佈局設套第360章 遼主召使第688章 深夜激戰第289章 禍福難料第27章 新賬舊賬第621章 前倨後恭第542章 微服出宮第561章 宋軍政委第363章 公報公事第711章 抗拒請示第766章 捅破窗紙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6章 越收越緊第789章 快意恩仇第804章 同盟已成第664章 王衝獻馬第646章 檄文傳京第393章 天降橫財第136章 殺豬收網第233章 興舉義兵第91章 舍路走水第585章 再度分田第258章 諫止封賞第622章 必有痕跡第24章 來者不善第806章 大軍將至第40章 勢如水火第15章 捅馬蜂窩第618章 初審線索第623章 劍指廢后第462章 見好就收第81章 生母馮氏第138章 拿捏遼使第703章 恩怨難斷第793章 子夜兵變第345章 因巧而敗第676章 強勢威壓第193章 邊境敵襲第424章 太孫狩獵第369章 謀而後動第423章 退無可退第777章 權衡拉扯第772章 深剖局勢第463章 三國失衡第444章 治城招商第754章 邪惡勢力第522章 事發之前第375章 聯姻渡種第40章 勢如水火第72章 醉後社死第724章 幽而復醒第133章 封侯因果第446章 遼使入見第298章 蘇軾之罪第147章 此消彼長第597章 登門道歉第560章 另出奇兵第174章 駕??甲C第632章 又遇名將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805章 勤王南下第246章 密奏二事第341章 各謀報仇第84章 闖宮拿人第457章 詭異對峙第47章 政治紅利第128章 攻守易形第195章 畏戰者斬第77章 校場試槍第481章 文豪斬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平县| 谢通门县| 江永县| 黄骅市| 进贤县| 民丰县| 五台县| 康平县| 吴江市| 宁化县| 杭锦后旗| 成武县| 萨迦县| 中阳县| 铜陵市| 开鲁县| 临漳县| 张家川| 孝感市| 东阳市| 左云县| 柳林县| 黎平县| 清水河县| 格尔木市| 镇巴县| 高青县| 喀喇| 商河县| 广州市| 上蔡县| 龙里县| 达拉特旗| 红原县| 隆回县| 三原县| 黄大仙区| 南澳县| 万宁市| 芦山县|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