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74章 解讖生疑

大宋司天監,主掌天文,氣象,占卜。

總之,這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封建迷信部門,現代科學的死敵,同時又是現代科學的盡頭……

司天監的權力看似不大,但十分重要。

正史上記述王朝某年某月發生了某事,開篇第一句便是年月日,然後記述當日的星象如何,它預示了什麼,最後才說到正事。

一句“臣夜觀星象……”出口,你可以不信,但在古代的環境裡,你心裡會不會打鼓犯嘀咕?最後潛意識裡終究還是被這句“夜觀星象”影響了傾向。

正因爲司天監對君臣十分有話語權,也就導致了這個部門人員不多,但歷來卻是朝堂黨爭的激烈爭取對象。

奇怪嗎?

一點也不奇怪。

朝堂黨爭裡,但凡司天監站出來說一句“臣夜觀星象”,然後巴拉巴拉巴拉……

以星象玄學的名義,給敵對陣營扣個大黑鍋,比如敵對陣營幹了啥不長臉的事兒,而致這顆星暗淡了,那顆星墜落了。星象示警,國有大禍,若不嚴懲則社稷必受天咎……

你若是皇帝,聽到這句話你慌不慌?

所以,這就是歷來朝堂黨爭,爲何雙方都拼了命地拉攏司天監官員的原因。

人家乾的就是壟斷行業,星象也好,占卜也好,只有他們能懂,也就是說,最終的解釋權歸司天監。

得罪了司天監,等於給自己埋了一顆大雷,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給你爆一下,炸你個屍骨無存。

而拉攏司天監後的好處,也是十分巨大的。

比如宰相章惇,這貨就很聰明,在紹聖元年正式拜相後立馬拉攏了司天監正,然後司天監在朝會上稟奏天象時就多次暗示,大宋如今天象大吉,紫微星熾亮,謂之曰“賢臣在位”。

一句“賢臣在位”,指的是誰,滿朝文武自然清楚。

這就讓章惇這個宰相有了更深一層的合理合法性,他還合了天意,誰敢跟老天對著幹?

大宋司天監的監正名叫蔣束,他本是道家人,後來神宗時期被特召爲官,元祐六年被升爲司天監正。

司天監本是個清閒衙門,基本上每天只要擡頭看看太陽月亮星星,沒有太多公務可辦。

聽到官家趙煦的急召,正在扮演一條鹹魚的蔣束夢中驚坐起,慌忙穿戴好官服,匆匆入宮。

走入福寧殿,趙煦面色鐵青地坐在桌案後,身旁站著鄭春和,半躬著身子大氣也不敢出。

蔣束心頭一緊,急忙見禮。

趙煦擺了擺手,陰沉著臉讓他過來,遞給他一張字條。

字條上寫著十幾個字,“龍子終,蟒袍繼。天狼醒,朱雀興。”

蔣束只掃了一眼,頓時倒吸一口涼氣,臉色難看道:“這,這這……何人如此大膽?簡直大逆不道!”

趙煦目光冰冷地注視著他,道:“蔣監正看出什麼了?”

蔣束深吸口氣,小心地問道:“官家,不知這句話從何而來?”

趙煦冷冷道:“蜀地遂寧城,大街小巷四處流傳的童謠,當地稚齡孩童皆在傳唱,被皇城司探得,緊急奏予京師。”

蔣束嚴肅地道:“官家說這是童謠?”

“是童謠,皇城司是如此奏報的。”

蔣束嘆道:“官家,恕臣放肆,這句話可不是什麼童謠,是蠱惑人心的大逆之言,官家不可不究。”

趙煦淡淡地道:“朕召你來,便是要你解一解這句話的意思。”

蔣束道:“‘龍子終’的意思,官家想必明白,意謂官家的小皇子薨逝……”

“‘蟒袍繼’的意思也很容易懂,‘蟒袍’者,親王也,指的是官家的親兄弟,這兩句合起來,意思就是官家的小皇子薨逝,將來必是兄終弟及,即位大統者將是官家的親兄弟。”

趙煦沉默地坐在桌案後,臉色愈見陰沉。

“‘天狼醒’,‘天狼’又稱犬星,屬南方朱雀七宿中的第一宿井宿,此星意寓侵犯與奪佔,非正也。‘天狼醒’的意思,是有邪惡的人將現世,天下將有動盪,不吉也。”

“‘朱雀興’這句,正好呼應了‘天狼醒’,朱雀者,屬火,位南,主光明繁盛,意思就是說,若是讓此人得了大統,天下必將興盛,而這句童謠所現之地在蜀地遂寧城,恰好位於南方……”

蔣束頓了頓,小心地看了看趙煦鐵青的臉色,還是硬著頭皮說道:“也就是說,遂寧城將有主宰天下之人現世,童謠裡的意思,他是順應天命之人……”

話沒說完,趙煦終於忍不住,猛地一拍桌案,勃然怒道:“他若是順應天命之人,朕是什麼?是暴君,昏君嗎?朕逆了天命嗎?”

蔣束和鄭春和嚇得慌忙跪地,面色蒼白。

趙煦咬牙道:“鄭春和,讓皇城司魏節馬上派人去遂寧城嚴查!查清楚這句童謠究竟是何人所傳,此人罪大惡極,當誅九族!”

鄭春和急忙領旨,匆匆出殿。

蔣束一臉惶然仍跪在殿內。

趙煦喘息半晌才緩過神來,慢慢恢復了情緒,看了蔣束一眼,道:“蔣監正請起,朕並無針對你的意思。”

蔣束起身,額頭的冷汗也不敢擦拭,陪笑躬身不語。

“蔣監正,大宋自朕之後,果真是‘蟒袍繼’嗎?你有通神之能,不知可否爲朕解之?”蔣束苦笑道:“官家恕罪,臣只能說天意難測,因爲天象和星象不是一成不變的,故而世事也是變幻不定的。”

“不過數日前臣聽聞河間郡王殿下率王師破河間府,兵指燕雲十六州後,臣在司天監設下法壇,爲大宋國運氣數佔了一卦。”

趙煦不禁坐直了身子,沉聲道:“天意如何?”

蔣束躬身長揖,笑道:“大吉之象,大宋國祚已非昔年那般暗淡,而是愈見明亮綿長。”

“王師收復燕雲,至少可爲大宋延國祚二百年。此後百年內,我大宋將會迎來不遜漢唐的盛世,而官家,正是大宋中興之明君,可名垂青史,後人盛讚。”

趙煦大喜,雖說心裡清楚,司天監的官員向來是報喜不報憂,凡事都揀好聽的說,可這番有理有據的封建迷信之厥詞說出來,他還是由衷感到高興。

如此動聽且權威的好話,真是令人無法反駁呢。

蔣束解釋了童謠,又吹噓了幾句大宋盛世後,趙煦的情緒漸漸好轉,揮退了他。

蔣束退出後,趙煦臉上剛露出的笑容又漸漸黯淡,腦海裡不停浮現兩張熟悉的面孔。

其中一張是趙孝騫,另一張,則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趙佶。

“龍子終,蟒袍繼……”趙煦喃喃唸叨,眉頭越蹙越緊。

爲何他的腦海裡浮現趙佶的臉龐?

因爲趙佶的爵號便是“遂寧郡王”,而童謠最初流傳之地,便是蜀地的遂寧城。

偏偏趙佶又恰好是他的親弟弟,正合了“蟒袍”二字,以及大宋立國以來便存在的優良傳統,那就是“兄終弟及”。

趙煦默默盤算了一下大宋趙氏皇族的族譜,然後,越盤算心越涼。

趙煦的父親神宗先帝,子嗣方面與大宋其他的帝王比起來,還算是頗爲高產的。

神宗在世時,共計生了十四個兒子,十個女兒。

不少了吧?

可惜的是,高產固然高產,但質量實在不高。

神宗的十四個兒子裡,其中大部分都幼年夭折了,趙煦排名老六,前面五個哥哥全是早殤,以長幼來算,神宗駕崩時,繼承皇位的居然輪到老六,可見這一代的皇子血條低得多麼可怕。

而趙煦的後面,還有八個弟弟,可這八個弟弟裡,幼年夭折的有三個,把夭折的排除在外,趙煦若無後,那麼只能從剩下的五個弟弟裡挑選繼承人。

按長幼排序的規矩,趙煦之後即位的應該是九弟申王趙佖,可趙佖幼年時患了一場急驚風,導致雙目失明,是個瞎子。

大宋的皇帝自然不能由一個瞎子繼承,所以,九弟趙佖……OUT。

接下來呢?

接下來,皇十弟趙偉依舊是早殤。

趙煦盤算之後,神情複雜地嘆了口氣。

再接下來,便是皇十一弟,遂寧郡王趙佶了。

趙煦若駕崩時無後,那麼趙佶便是皇位繼承人。

結合如今蜀地遂寧城流傳的童謠,所謂的“蟒袍繼”,趙煦心裡堵得慌。

“佶弟……已如此急不可待了麼?”趙煦失神地喃喃道。

沒錯,趙煦若死了,趙佶確實是合理合法的繼承人,可皇權這東西太敏感太犯忌。

朕給你,你可以收著,朕若不給,你不能搶。

現在趙佶主動冒了出來,他的爵號封地到處流傳童謠,這性質基本就等同於動手搶了。

趙煦深深地感到被冒犯。朕才二十多歲,還沒死呢,你就打算搶了?

現在趙煦要確定的是,遂寧城的童謠究竟是不是趙佶授意傳唱的,如果是他,趙煦可就真容不得了。

此時的趙煦,滿心都被這句童謠佔著,根本無暇分心想別的事,甚至遠在千里之外擁兵甚重的趙孝騫,他都沒心情多想了。

在帝王的心裡,童謠的威力是不遜於擁兵甚重的臣子的。

歷朝歷代開國皇帝,他們的崛起往往都伴隨著一些神奇的事件和預示性強烈的童謠歌謠。

陳勝吳廣的“大楚興,陳勝王”,漢高祖劉邦的斬白蛇等等。

更令趙煦寢食難安的是,本朝開國太祖趙匡胤也有!

“點檢做天子”,這是後周柴氏爲帝時,民間和軍隊中流傳甚廣的一句話。

最後,這位趙點檢果然做了天子。

所以,童謠的威力,趙煦怎能不重視?

第386章 荒村惡客第428章 意外決戰第536章 功邁先帝第480章 援軍姍姍第691章 殘酷報復第254章 破碎的家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691章 殘酷報復第244章 整整齊齊第151章 紹述之爭第761章 物是人非第123章 父子翁婿第733章 種子選手第234章 鴆殺太后第783章 風波即起第548章 帷幄千里第241章 抽絲剝繭第671章 再要三城第103章 逍遙無道第741章 別來無恙第5章 所謂罪名第377章 緊急軍情第405章 國泰民安第372章 天降橫財第568章 火燒遼營第772章 深剖局勢第204章 舐犢情深第799章 端王確立第317章 全軍覆沒第630章 廢后出家第610章 彌補短板第787章 昔日兄弟第752章 站隊太后第14章 其志甚偉第403章 威脅震懾第681章 國之將亡第189章 迎親回府第89章 深夜示警第596章 傲慢皇族第166章 延續香火第355章 離京籌備第465章 陌上花開第793章 子夜兵變第697章 南下真定第165章 正室登門第105章 流民聚集第444章 治城招商第292章 義妾朝雲第283章 美食之爭第60章 子夜遇襲第559章 錯誤策略第500章 變故突生第343章 千金之子第284章 忘年新交第219章 絕境傳訊第431章 南升北降第431章 南升北降第386章 荒村惡客第206章 令許擄掠第33章 馬場伏擊第363章 公報公事第118章 身敗名裂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393章 天降橫財第288章 試探推斷第694章 越境追殺第515章 妻妾團聚第481章 文豪斬敵第283章 美食之爭第177章 綠茶解渴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55章 轄下所屬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521章 故人如故第306章 局面反轉第676章 強勢威壓第535章 敵外有敵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533章 此消彼長第363章 公報公事第413章 威名神化第196章 經略副使第474章 西夏來使第207章 如影潛伏第708章 新帝新臣第360章 遼主召使第196章 經略副使第761章 物是人非第633章 巡營請罪第478章 壓境駐軍第629章 活爹截胡第513章 主動請罪第645章 慈不掌兵第715章 君臣爭執第166章 延續香火第505章 貪婪成性第98章 小乙歸心第108章 所獲甚巨第699章 回城歸家第397章 主動出擊
第386章 荒村惡客第428章 意外決戰第536章 功邁先帝第480章 援軍姍姍第691章 殘酷報復第254章 破碎的家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691章 殘酷報復第244章 整整齊齊第151章 紹述之爭第761章 物是人非第123章 父子翁婿第733章 種子選手第234章 鴆殺太后第783章 風波即起第548章 帷幄千里第241章 抽絲剝繭第671章 再要三城第103章 逍遙無道第741章 別來無恙第5章 所謂罪名第377章 緊急軍情第405章 國泰民安第372章 天降橫財第568章 火燒遼營第772章 深剖局勢第204章 舐犢情深第799章 端王確立第317章 全軍覆沒第630章 廢后出家第610章 彌補短板第787章 昔日兄弟第752章 站隊太后第14章 其志甚偉第403章 威脅震懾第681章 國之將亡第189章 迎親回府第89章 深夜示警第596章 傲慢皇族第166章 延續香火第355章 離京籌備第465章 陌上花開第793章 子夜兵變第697章 南下真定第165章 正室登門第105章 流民聚集第444章 治城招商第292章 義妾朝雲第283章 美食之爭第60章 子夜遇襲第559章 錯誤策略第500章 變故突生第343章 千金之子第284章 忘年新交第219章 絕境傳訊第431章 南升北降第431章 南升北降第386章 荒村惡客第206章 令許擄掠第33章 馬場伏擊第363章 公報公事第118章 身敗名裂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393章 天降橫財第288章 試探推斷第694章 越境追殺第515章 妻妾團聚第481章 文豪斬敵第283章 美食之爭第177章 綠茶解渴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55章 轄下所屬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521章 故人如故第306章 局面反轉第676章 強勢威壓第535章 敵外有敵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533章 此消彼長第363章 公報公事第413章 威名神化第196章 經略副使第474章 西夏來使第207章 如影潛伏第708章 新帝新臣第360章 遼主召使第196章 經略副使第761章 物是人非第633章 巡營請罪第478章 壓境駐軍第629章 活爹截胡第513章 主動請罪第645章 慈不掌兵第715章 君臣爭執第166章 延續香火第505章 貪婪成性第98章 小乙歸心第108章 所獲甚巨第699章 回城歸家第397章 主動出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山县| 定远县| 新昌县| 安阳市| 蓬安县| 罗甸县| 龙里县| 黑河市| 新龙县| 建昌县| 乌拉特前旗| 囊谦县| 武宁县| 阿克| 白水县| 内江市| 北辰区| 杭锦后旗| 乌鲁木齐市| 金门县| 青神县| 江川县| 陇西县| 青海省| 建水县| 泾源县| 大邑县| 勐海县| 正宁县| 台中市| 阜平县| 德钦县| 晴隆县| 吴忠市| 循化| 阜新市| 奈曼旗| 克东县| 温宿县| 延津县|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