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1章 走1遭

郭安南左右爲難。

他何嘗不知道這羅立是在利用自己?可一看到桌面上擺著的“萬姓書”,就忍不住毛骨悚然。

那“萬姓書”乃是建平縣學師生出頭,代替下轄縣鎮、鄉村裡百姓寫的情願之書,文中懇求郭保吉這位江南西路監司官不要竭澤而漁,只爲將來,不顧眼前,逼得農人農時不顧,最後導致建平上下收成大欠,易子相食。

郭安南在清池縣中做了大半年的戶曹官,也聽得人說過許多舊事。建平縣在宣州轄下確實一直以來都是賦稅最多,苛捐最重的一處,去歲也真的遭了災。

想到此處,他就爲父親緊張。

試問,如若桌上擺著的這一份萬民請願書不是給羅立壓了下來,而是被遞上了京城,被有心政敵利用,郭保吉又會有什麼下場?

郭安南十幾年間聞雞起舞,懸樑刺股,學史、學經、讀書,看到的前車之鑑並不在少數,也常聽聞學中先生說起某某地官員因判下錯案,逼得百姓進京請命,最後被御史臺中連本參上,最後失官落職,乃至發貶廣南、嶺南、瓊州等地的故事。聯繫起今日,何等相似?

他一向都覺得父親膽子太大,從前在陣前時,時常將朝中派來的監軍擠兌得沒有地方站,甚至天子下的詔書,關乎戰略、進退的,也是一收到就丟到一旁——固然是爲了打勝戰,可很多時候,一軍上下都覺得勝利渺茫了,卻只爲了父親要博那兩三成的勝算,強違天子之命,如此行事,當真妥帖?

一時幸運,不代表會一世幸運,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

郭家本家在軍中足有上百人,各有官職,眼下最後被髮遣來內地,到這江南西路做監司的,就只有郭保吉一個人。

天子連明升實降的面子功夫都不肯做,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

這樣的話,他從前也勸說過父親,只對方不但不聽,還要反過來對自己說教。

此處建平縣的事情,就算回去同父親說了,想來他也不會當回事。

可“萬姓書”何等殺器,一旦遞往朝中,何如給旁人遞刀捅自己?比起這事,堤壩、圩田修得慢一些,雖是也有些難看,卻不是什麼致命問題了。

父親一介武夫,不比他懂,說也說不聽,郭安南就只能自行設法了。

他猶豫了好一會,終於下定決心,將羅立用力扶了起來,道:“羅知縣折煞我了。”

出發之前,除卻從沈念禾那一處取來的文書,在裴繼安那一處瞭解了其餘縣鎮處抽調的人力、糧谷並徵用的房舍,郭安南還通過父親手下幕僚處得知了得知了更多細節。

建平縣這一處不出人、糧、房,約莫會推遲進度十來日。

這十來日,當真很重要嗎?相比起來,不叫建平下頭百姓鬧事,最後禍及自身,才更重要吧?

他鄭重道:“知縣莫急,下官雖然不才,卻非鐵石心腸,自會在當中設法周旋,建平縣中能徵則徵,不能徵,我也會想辦法幫著敷衍。”

又看向桌上的宗卷、文書,頓了頓,道:“只是這‘萬姓書’……”

響鼓不用重錘,羅立當即就把那桌上的“萬姓書”重新捲了起來,又拿一個小匣子裝了,遞給郭安南,嚴肅道:“此物還是請安南自留罷,等你這一處有了空,不妨帶去給郭監司也瞧一瞧,請他也拿個主意。”

這一番言行,不過表面功夫而已,兩人其實俱都心知肚明,“萬姓書”到了郭安南手中,就不會再有重見天日的那一刻。

郭安南把那小匣子緊緊攥在手中,出了門,回得自己房裡,I細細又看了一遍,果然聲聲泣血,悲苦交集,如若送去朝中,必會引發大量攻訐之聲。他當機立斷,因知便是給父親看了也不會有用,留在世上,夜長夢多,索性把門關了,取了火摺子來,就在角落中把那文書一把火燒了個乾淨,只剩得些許菸灰。

而羅立卻是慢悠悠回得自己案幾邊上,翻出朝中最新一期的邸報,一面看,一面想著事。

一份萬姓書而已,建平旁的也許不行,可江南文翰之地,文人學子並不罕見,只要他開口,莫說一份萬姓書,下頭人十份八份,乃至百份都能造得出來。當真遇得要用的那一日,再寫便是。

這一回以小博大,所得實在出乎他的預料,這郭家父子二人不同心的事情,當要同楊知州說一說纔是。

看著郭安南如此行事,他倒是諸多感慨,一下衙,立時就回了府上,把兩個已經開始受啓蒙的兒子叫得過來,考問了一番,又說了許多道理,見得兩人並無什麼長歪的跡象,復才鬆了一口氣。

*

小公廳中,沈念禾正翻看各處遞上來的文書。

此時荊山下的各項工程已經同步鋪開,光是堤壩都分了十三個開鑿處,當中又各自分了十個到二十個小隊各自負責不同任務,而圩田更是分爲三十九處,民伕各自散落。

攤子越大,管起來就越難。

民伕從何處抽調,抽調之後在哪裡點數,點完數之後如何分派,做完此處,轉向彼處又當如何轉,轉向哪裡,每一處地方今日當有多少人,明日當有多少人,譬如此時要上樑,當要上樑工,明日上樑工完工,當要轉往另一處,那一處是哪一處,誰人去通知,誰人去接應,甚至晚間住在哪裡,吃食怎麼送去,幾時上工,幾時下工,如何輪班,千頭萬緒,全都不易分派。

沈念禾要做的,就是先照著此時的進度擬出十天內的安排,譬如今日堤壩甲乙丙丁處各自當有多少人,小工多少、大工多少、匠人多少、上樑工多少,從哪裡抽調最省時省力,做完之後,又轉去哪裡。

方案擬好之後,交由張屬覈對,裴繼安審覈,再轉判官復看,最後去往郭保吉處拍板。

可除此之外,因各處進度不一,不可能完全按著原來的計劃進行,是以每日都要按照下邊送來的最新進程,由小公廳中人進行彙總,再給她做調整,最後再一次送去裴繼安處重新安排。

“調整”二字,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如何讓民伕最小幅度地在各處工地當中輪轉,又如何安排各處進度,使得人力、糧谷乃至住所能夠做好匹配。

如若甲處當要二十名瓦匠,可當地配備的住處同糧谷只夠十人,那要如何居中協調,或增配置,或將其餘暫時不影響工期的匠人、民伕調往它地,這個“它地”,又要距離較近,又要能負擔住處同糧谷,還要當真能消化多出的人丁。

這個差事,不但要對整體狀況同進度十分了解,還要長於計算、調度、平衡,本是張屬先擬,後頭每每要熬到半夜,還不盡如人意,便轉到了沈念禾頭上。

她心算極快,又是從小衙署轉過來的,況且當日裴繼安擬定圩田、堤壩方案時就全程參與,做起事來自然事半功倍,只將文書掃了一眼,心中默算,不多時,就察覺出不對來。

其餘地方雖有延誤,卻不至於造成太大影響,唯有那建平縣送來的文書,上頭散散碎碎列了許多東西,仔細一看,與當日派下的相差極多。

她仔細又謄算一遍,愈加發覺問題不小,因少了建平縣中本該提供的住所與糧谷,本該明日就轉去的民伕便無處住宿,也再無食水可用,而缺了這一環,其餘地方的輪轉也要隨之暫緩,便似三個人同時用筆畫一條線,如果照著既定的方向同速度去走,最後就能畫出一個圓形,可要是有哪一個人停在當地,就不能再覆成形。

這事情頗爲嚴重,沈念禾連忙去尋了裴繼安,把文書、術算擺了出來,前後一說,最後道:“是不是要遣人去催一催建平縣?”

建平縣一直以來對圩田堤壩事都諸多推諉,可郭安南已是去了好幾日,按道理當有些進展才是,只不知道爲什麼,這人去了好似沒去一般。不過他到底是郭保吉的兒子,會多幾分面子,有些話不好說得太難聽,有些事也不能催得太緊。

裴繼安略掃一眼,也看出不對來。

沈念禾再擅長術算,卻不同裴繼安熟悉上下官員,他對那建平知縣很有幾分瞭解,當日聽郭保吉說要安排長子過去盯著的時候,就覺得不太妥當——不是看不起郭安南,可與羅立相比,他送上門去,同羊入虎口也無甚差別。

裴繼安想了想,把郭向北叫了過來,也不隱瞞,先將事情來龍去脈解釋了一遍,復又道:“我畢竟是個外人,有些話也不好問,幸而建平離得並不遠,你去幫著問一問,看看究竟是什麼情況。”

郭向北在小公廳待了月餘,被父親連敲帶打,又被郭東娘在邊上死死盯著,已經學乖了許多,不管心中再如何不滿,嘴上也不敢反駁,問了幾句,就老實應了,退得出去。

他雖是麼子,可記事時就沒了生母,不過一年,孝期才滿,郭保吉就續絃了廖容娘,本就敏感,自然想得更多。

聽裴繼安說了建平事,又提點幾句,說那知縣羅平十分難對付,郭向北心裡就有些發怵。他不好去找父親,生怕當真有什麼不好,反而帶累了哥哥,只好去找二姐郭東娘。

郭東娘知道得更多,也想得更多。

她一向覺得長兄很有自己主意,而那主意多數時候與父親背道而馳,因不在當地,不清楚因果,問得弟弟幾句,俱都支支吾吾,就更緊張了,尋來幾個熟人問話,也都一問三不知。

郭東娘思來想去,也不敢耽擱,把小公廳裡的人在心中撥弄了一番,旁人都不太合適,於是乾脆找上了沈念禾。

“……明日想去一趟建平,卻不知道那民伕、住所、糧谷是個什麼分配法,那一縣又缺多少,因不好去找裴家三哥,只能尋你問一問。”她話說得十分客氣,可開起口來,卻半點不含糊,看了看屋子裡坐著的兩個人,把聲音壓得更小了兩分,“能不能借得一個與我同去,如若有什麼不懂的,還能問一問?”

她唯恐沈念禾不肯答應,坦白道:“當日第一回見你,我就覺得與你性子十分相投,因想交你這個朋友,今次也不想做什麼欺瞞——我那大哥耳根子軟,又兼心善,容易被人哄騙,我怕他那一處出什麼紕漏,被爹爹訓斥還罷,要是拖慢了圩田進度,卻是無可挽回了……”

沈念禾有些吃驚,也不去多問,倒是一口答應了下來,只是在選人的時候猶豫了一下,看了看趙、李兩個帳房,只覺得都不太合適。

郭東娘坦誠以待,她也願意提醒一番,便問道:“你那一處有無郭家大哥信得過的?或是郭監司手下哪一位比較知曉情況?”

她指了指屋子裡,輕聲道:“那兩位雖然做事挑不出什麼毛病, 卻是宣州知縣家中出來的,同你去建平,回得彭府,未必不會說漏嘴。”

彭莽本也能算是楊其誕一派,雖是礙於裴繼安在下頭架著,不好尸位素餐,可要是聽到手下說什麼,卻絕不會幫著守口如瓶,第一時間就會四處張揚。

郭東娘猶豫了一下,搖了搖頭道:“如果不是尋不到合適的,我也不會找上門來……”

她越到此時,越恨自己不是個男兒身。

弟弟在小公廳也待了旬月,東跑一跑,西遛一遛,也不曉得多交幾個朋友,莫說有賣命交情的,就是能幫著打探幾句話的都尋不到。而另一邊,她雖然對郭家的門客頗爲了解,卻不敢用——叫了那些個幕僚,就等於直接把事情捅到父親面前,如若真的有什麼不好,就連遮掩的機會都沒了。

郭東娘四處環顧,越看越是沮喪,只那擔憂兄長的心畢竟佔了上風,忍了許久,還是厚著臉皮開口問道:“念禾,你能不能同我走一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155章 意下如何第205章 窺視第293章 拾人牙慧第86章 瞪得好兇第352章 體統第36章 倒挖牆腳第347章 酸木瓜第250章 抗旨第65章 披風第160章 照料第41章 紛至第369章 箱籠第92章 偶遇第288章 字跡第22章 籌錢第286章 姐妹第297章 決定第278章 學士院第330章 清醒第112章 揭發第267章 勸說第243章 南轅北轍第320章 來信第70章 親事第239章 印章第304章 搗亂第353章 我以為不妥第83章 榕樹第167章 指點第22章 籌錢第330章 清醒第6章 癡心妄想第33章 轉機與無恥第323章 召見第51章 溫言暖語第324章 安排請假條第355章 有事相求第220章 1時衝動第32章 擔心第10章 狡兔3窟第252章 接回請假條第222章 兄妹第108章 忽至第199章 爭執第374章 書生第102章 他缺的不是錢第36章 倒挖牆腳第245章 莫不是傻子罷第335章 送書第172章 管人第74章 綠林好漢第108章 忽至第98章 何首烏第70章 親事第116章 反省第371章 失散第292章 相交第90章 書鋪第197章 借調第94章 真與假第70章 親事第206章 偶遇第136章 防塵第379章 求見第332章 感同身受第79章 小錢小帳第284章 閑話第343章 不滿第183章 拒絕第54章 打點第156章 盤算第46章 親不親第223章 私事第268章 酒方第213章 有什麼好惦記的第279章 巡視第213章 有什麼好惦記的第118章 交代第383章 3年第136章 牌品第230章 酸甜第252章 接回第96章 調查第33章 轉機與無恥第381章 龍石第7章 1夢300年第192章 上門第296章 分派第88章 舊宅第251章 怎麼回事第118章 交代第110章 叫屈第343章 不滿第42章 遝來第108章 忽至第2章 人中洗澡蟹第317章 她怎麼看我第174章 半成
第155章 意下如何第205章 窺視第293章 拾人牙慧第86章 瞪得好兇第352章 體統第36章 倒挖牆腳第347章 酸木瓜第250章 抗旨第65章 披風第160章 照料第41章 紛至第369章 箱籠第92章 偶遇第288章 字跡第22章 籌錢第286章 姐妹第297章 決定第278章 學士院第330章 清醒第112章 揭發第267章 勸說第243章 南轅北轍第320章 來信第70章 親事第239章 印章第304章 搗亂第353章 我以為不妥第83章 榕樹第167章 指點第22章 籌錢第330章 清醒第6章 癡心妄想第33章 轉機與無恥第323章 召見第51章 溫言暖語第324章 安排請假條第355章 有事相求第220章 1時衝動第32章 擔心第10章 狡兔3窟第252章 接回請假條第222章 兄妹第108章 忽至第199章 爭執第374章 書生第102章 他缺的不是錢第36章 倒挖牆腳第245章 莫不是傻子罷第335章 送書第172章 管人第74章 綠林好漢第108章 忽至第98章 何首烏第70章 親事第116章 反省第371章 失散第292章 相交第90章 書鋪第197章 借調第94章 真與假第70章 親事第206章 偶遇第136章 防塵第379章 求見第332章 感同身受第79章 小錢小帳第284章 閑話第343章 不滿第183章 拒絕第54章 打點第156章 盤算第46章 親不親第223章 私事第268章 酒方第213章 有什麼好惦記的第279章 巡視第213章 有什麼好惦記的第118章 交代第383章 3年第136章 牌品第230章 酸甜第252章 接回第96章 調查第33章 轉機與無恥第381章 龍石第7章 1夢300年第192章 上門第296章 分派第88章 舊宅第251章 怎麼回事第118章 交代第110章 叫屈第343章 不滿第42章 遝來第108章 忽至第2章 人中洗澡蟹第317章 她怎麼看我第174章 半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水县| 尚义县| 禹州市| 吉安市| 信阳市| 永泰县| 利津县| 杨浦区| 雷州市| 濮阳市| 正阳县| 兰坪| 五河县| 鱼台县| 石河子市| 南川市| 阳山县| 伊金霍洛旗| 新余市| 朝阳市| 和龙市| 麟游县| 平乐县| 伊通| 广灵县| 永清县| 肇庆市| 黄浦区| 洞头县| 信宜市| 益阳市| 宁城县| 新乐市| 南投县| 甘孜县| 遂川县| 上栗县| 白朗县| 衡东县| 洞头县| 高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