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山是一座神山,不僅有傳奇的來歷,獨特的紅巖赤土地貌,而且幾十萬年來,並沒有一個人真正能零距離仰視過它。
不過,此時一個人卻正駐足於赤峰山腳下,仰望著峰頂心潮彭湃。他蓬頭垢面,赤著雙腳,所謂的衣衫只剩下幾根布條,象徵性的掛在身上。
只聽他喃喃道:“上天保佑,希望我能找到回家的路……”說的居然是一口純正的現代漢語,此人正是墜崖未死的白羽。
原來當日白羽從懸崖墜下,嚇得閉上了雙眼,耳邊呼呼的風聲漸急,白羽恐懼地等待著身體墮地時的致命一擊。果然,身體一股劇痛襲來,大腦便一片空白,只留下一絲殘存的意識:“我就這麼死了……?”隨即白羽昏迷了過去。
等白羽再次醒來的時候,耳聽得嘩嘩的流水聲,睜開眼看見自己的半截身子正浸在一處淺流中,不遠出有一個瀑布飛流直下,聲勢驚人。白羽站了起來,發現自己並沒有受傷,不禁有些奇怪。再向瀑布處看,發現激喘之下,有一深潭,水波盈盈。
白羽有點明白了,自己掉下來的時候,一定是正好落入了深潭中,雖然沒有受傷,但是水的巨大拍擊力量還是使自己昏迷了過去,而後順水飄到了這處淺流。
突然,白羽一驚,摸了摸胸口,幸好觸手溫潤,玉扣依在,不由得暗自慶幸,看來冥冥之中自有天佑。
此後,白羽花了幾日的時間終於走出了深谷,然後辨別方向,根據當初靈玉曾告訴的赤峰山的大概方位,踏上了重返赤峰山的路。
來到這個世界這麼多天,白羽漸漸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他邊趕路邊尋找食物。維龍山脈到處林茂樹幽,白羽餓極了便以各種野果山草拿來充飢,經過了十數日,他終於回到了赤峰山腳下。
此時白羽心情特別激動,彷彿真的就此可以回到原來的世界一樣,他振作了一下疲憊至極的精神,開始爬山。
赤峰山並不陡峭,坡度極緩,卻因幾十萬年來無人能接近,所以無路可攀。當初白羽從山上下來,尤用了兩三個時辰,現在上山費時更長。
當白羽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的時候,終於爬上了山頂,他虛脫一般跌坐在地。此時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依稀可見當日山頂的一景一物,傾倒的林木有的已經枯掉,迸落的紅石碎巖比比皆是,裂開的石洞穴隙依然在目。
白羽喘息了一陣,掙扎著爬了起來走到洞穴裂口,當日就是從這裡爬出,來到這個世界的。藉著暮日最後的微光,隱約可見洞內的情形,白羽弓著身子鑽了進去,落到了洞穴的地面。
當日白羽急於從這裡出去,再加上當時光線很微弱,所以沒有看清楚洞內的情形。現在洞內光線更加微弱,白羽一時不知何去何從。
當日時空轉移後,白羽被送到了這個石洞,所以他認爲這裡可能是兩個空間的交匯處,說不定在這裡有什麼力量可以使時空再次發生轉移,把自己送回到原來的世界。
此時洞內光線微弱,一時難以看清楚四周的情形。靜待片刻後,白羽眼睛稍微適應了一些環境,凝目搜尋,隱約可見不遠處地面有一向下的豁口。
白羽甚是驚異,心想難道地下另有洞天,忙走近仔細觀察。發現豁口雖然狹窄,卻足可通人,只是自口向下一片黑暗,不知通向何處。
白羽試著鑽進去,觸手處竟然感覺到有向下的石階,不由得更是驚異,忙手腳並用向下行去。
行不多久,白羽覺察到石階並不是一直向下的,而是不時左拐右拐蜿蜒向前。繼續向前行過將近有一刻鐘的時間,白羽感覺到周圍漸漸有了一絲亮光,再連續拐過幾個急彎,眼前豁然開朗,居然發現自己進到一個天然溶洞中。洞內石柱石筍千姿百態,巖溶景觀十分宏偉壯麗。
洞穴高曠平闊,一截粗大的石柱屹立在正中央,石柱頂端像一個托盤一樣的形狀,託著一個碩圓的藍色水晶球。水晶球光芒四射,照亮了整個溶洞,有如白晝。
白羽心裡一陣激動,因爲他以前看過這樣的研究報告:水晶類物質在高強磁場的作用下,可以暫時形成一個四維態的空間,這個四維態的空間可以成爲連接兩個三維空間的通道。如果這個研究報告說的是真的,那麼該水晶球會否與先前發生在這裡的時空轉移有關呢?
白羽繞著水晶球下轉了幾圈,注意到水晶球吞吐變幻,好像涌動著巨大的能量搏動,雖然發出很強的亮光,卻一點也不感覺到刺眼。
白羽是搞考古工作的,對這種洞天石穴最是有研究,雖然仍驚異於水晶球的奇特,卻已有條不紊的開始了對整個溶洞的探查。
溶洞內石筍林立,形狀奇特,在水晶球亮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白羽無暇細細欣賞這些奇妙的景觀,他只想獲取關於時空轉移的有用信息。
隨著進一步的探察,白羽發現這個溶洞約生成於30萬年前,是一個古老的溶洞。洞內有不少古樹化石和稀有的熔巖物質,除此之外,再無特異之處。
白羽不由得有些失望,顯然除了奇異的水晶球之外,這只是一個典型而且普通的古老溶洞,也許這裡根本不可能找到回去原來世界的時空轉移通道。
看樣子繼續找下去也不可能有什麼新的發現,白羽開始急躁起來,難道自己永遠要呆在這個陌生的空間,永遠要與自己的戀人曉蘭相隔在兩個世界?
白羽跌坐在冰冷的巖石地板上,無奈的閉上了雙眼,也實在是有些累了,身體靠在一截石柱上,思維漸漸停止了活動,不一會兒竟然沉睡了過去。
這一睡,彷彿過了好長的時間,等白羽醒過來的時候,有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慢慢的白羽從迷朦中清醒過來,意識到了自己現在的處境,身處異界他鄉不能歸去的悽慘又襲上了心頭。
水晶球的光亮不減,依然照耀著整個洞穴,白羽的目光無意中移到支撐水晶球的粗大石柱上,不由得驚“噫”了一聲。原本粗大的石柱居然變得玉質光滑成半透明狀,不知什麼時候也隱隱散發出柔和的光暈。
白羽走近凝神細看,石柱愈發顯得明淨透亮。突然,幾個古怪的大字跳了出來,從上到下顯現在柱面上。
白羽十分驚異,仔細辨認這幾個大字,不由得激動異常,柱子上的文字竟然和崑崙山遠古墓葬羣看到的古怪文字一模一樣,屬於同一種語言。
平復了一下心情,白羽把這幾個字翻譯過來,意思是:守護神諭。字意簡潔異常,白羽一時不明白其中的含義。
忽然,大字隱沒,一段小字又出現在柱面上,白羽顧不上驚異,急忙凝神細細閱讀,只見上面寫道: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聖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相養之道。爲之君,爲之師,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後爲之衣;飢,然後爲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後爲之宮室。爲之工以贍其器用,爲之賈以通其有無,爲之醫藥以濟其夭死;爲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爲之禮以次其先後,爲之樂以宣其湮鬱,爲之政以率其怠倦,爲之刑以鋤其強梗。相欺也,爲之符璽、鬥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爲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爲之備,患生而爲之防。”
白羽心中大奇,這不是韓愈名篇《原道》中的一段話嗎?雖然文字不同,但是翻譯過來意思卻大致一樣,闡述的是關於儒家的天道、人道的思想。
白羽讀完這段文字,有一種猶有下文的感覺。果然,這段文字隱沒,柱面上又出現了下一段:
“然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彼遊於物之內,而不遊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衆生,則衆生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鬥,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況人事傾軋,利益相因,得失榮辱,常致喪心病狂,乃人之大哀矣。故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鬥折衡,而民不爭。” 嗚呼!如古之無聖人,使民自化,食用造物之無盡收藏,超然于山林之野,則何來憂悲哀惡?”
這段文字白羽沒有見過,不過其中意思卻很明白,說的是道家無爲治世的思想。看來作者是一個堅定的道學家,白羽心想。
接著,柱面一閃,又出現了一小段文字,寫道:“聖民之道,當修其身,善其心,盡天理,免人事。哀衆生之須臾,羨虛空之無窮。遺修養性命之法,是謂“長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