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虎牢關的大門朝著諸侯大軍真正敞開,城樓上的‘董’字旗悄然落下,諸侯們明白了,虎牢關投降了。
只是大家還不太相信,因爲以呂布的爲人,能夠頂住好幾天的狂轟濫炸,爲什麼沒有死拼到最後一個人就投降了?難道這是一個詐降計?
在張瓏的示意下,孫堅悲劇地被選中,無奈下只能硬著頭皮慢慢朝著虎牢關靠近,每一步都充滿了警惕。
當他成爲諸侯討董第一個站在虎牢關上,名流千古的大將的時刻,他總算明白了,虎牢關真的投降了。
“什麼?!遷都?!董賊安敢!?”當最後一個士卒進入了虎牢關之中,張瓏召來守將田方,這才知道虎牢關投降,以及呂布撤退的真正原因。
一時間,諸侯立刻罵聲連連,公孫瓚更是直接不顧身上的傷口暴起大喝,結果牽動了身上的傷口,痛得齜牙咧嘴,又給劉備攙扶著坐了下來。
“這不難理解!”董卓遷都張瓏等人自然在第一時間,就通過天眼衆知道了,只是爲了保護天眼衆的存在,所以直到現在,纔在田方的招供下,順勢由張舍說了出來。
“你我攻打虎牢那麼久,犧牲的士卒也有兩三千之多,(其餘諸侯麾下,爲了討好張氏兄弟倒也捨得下了點血本。)可虎牢關只怕也好不到哪裡,我等如果再攻打兩天,只怕虎牢關的大門依然會向我們打開。
這點呂布自然會知道,而得到情報的董卓也一樣會知道。
大家都知道,洛陽到虎牢關幾乎無險可守,想要組織起有效的防禦幾乎不可能。而如果僅僅是依靠洛陽城牆來防守我等,我想我們的燃燒彈,已經給董卓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吧?”
說到這裡,張舍就沒有繼續說下去,他必須給大家留下思考和消化的時間。
果然,在經過張舍提點,諸侯們開始思考了起來。沒過多久,大家總算是明白了,董卓害怕投石車,所以效仿先秦,退入關中據函谷關而守!
想通了,大家又變得有點黯然。
爲什麼呢?這得問問大家爲什麼會來會盟了。
爲了大漢天下?爲了江山社稷?爲了進京勤王?偏偏庶民可以,別在這裡拿出來騙鬼,就連鬼都不相信這些玩意。
大家所謂的不過是名利二字罷了,名自然是參與會盟共討董賊的威名;利卻是洛陽那二百多年帝都所積累的底蘊。
可董卓遷都了,而且還要退入關內,只怕這些好東西都會被他打包帶走,傻瓜纔會相信董卓只帶走天子,而將所有財產留下來給諸侯們添加實力呢。
函谷關可不同虎牢,只怕投石車的作用不大,血肉攻城又顯然劃不來,最頭疼的是董卓開拔已經有幾天了,只怕如今早就過了函谷關……
於是,想不黯然都難了。
“啓稟公子!袁紹派了一名使者前來,是否要召見?”在大家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士卒走了進來,單跪向張瓏報告。
“袁紹的使者?叫他進來吧!”張瓏可沒有承認過袁紹的盟主地位,會盟誓言那是諸侯的事情,不關他這個中間插入的什麼事。
士卒得令,立刻走了出去,不多久,一名士卒就走了進來。見諸侯在場,態度也還算客氣,只將腰間一封帛書拿了出來,遞給了張瓏,言明這是盟主傳達下來的命令。
“即刻攻打洛陽,務必將董卓攔在半路之中?”看完帛書,張瓏將其遞給了下首處的張舍,然後給諸侯們慢慢傳閱,自己則就裡面的內容,抱怨了幾句,“不說董卓走了幾天,董卓身邊那超過二十萬的士卒,又豈是我等所能力拼的?袁紹死了全家,是不是打擊過度瘋了?”
“他們全家沒幾個正常的,原本以爲袁紹會正常點,誰知道現在看來也正常不到哪裡去。”張舍不失時候地踩了袁氏兄弟一腳,也算是給自己的哥哥捧捧場,“只是如今的問題不是他們是否正常,而是我們是不是要進軍?”
一句話直刺要害,在場的諸侯立刻將耳朵豎起來,等待著張瓏的決定。
打嗎?現在追過去或許可以遇到董卓軍的後軍,打不打得過不說,打贏了自己能夠得到什麼?金銀財寶早就隨著前軍進入函谷關了吧?
所以,不打是絕對的基調!只是最大的變數不是袁氏兄弟,而是如今上首處,比大家年紀都小的張瓏!
“袁紹倒好算計,汜水關他們打了半天都沒有打下去,就知道讓我們拼死拼活的卻一點都不知道犒勞犒勞我們。”對於袁紹那個自以爲當了盟主,自己就是李剛的白癡,張瓏完全沒有要聽話的意思。
“告訴使者,我等日夜攻打虎牢關,損失慘重而且軍糧告罄。不僅需要休養,更需要補充軍糧。若袁紹兩天之內不把我們所需的軍糧補齊了,那麼我們不走了!”
“公子英明!我等此次分兵而來,日夜攻打虎牢關,不知道死傷了多少士卒。如今不過剛剛打下虎牢關,士卒正是疲憊,軍糧也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如何能夠進軍?怎麼說,都得休息幾天才能進軍吧?”待張瓏剛剛說完,孫堅就立刻跳起附和。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發現了對方嘴角的笑意,紛紛起身附和,叫囂袁紹再不供應軍糧,再不好好犒賞一下立了功的士卒,那麼大家不僅不打了,還立刻退軍回各自的防區,並向天下言明袁紹的無能無德。
大家既然都統一了想法,那麼自然會有士卒將這裡的一切告訴使者。而使者聽了之後頭大如鬥,作爲小兵哪怕是袁家子弟的他,也做不了主,只能灰溜溜返回汜水關,對袁紹稟明一切。
在使者返回汜水關後不久,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將走了進來,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不爲別的,只因爲這個小將身上,散發出來的殺氣太濃烈了。
“雖然殺氣略顯稚嫩,但那麼濃郁的殺氣,這小子到底殺了多少人啊?”大家都知道殺氣的最高境界是收發自如,隨心所欲。可能夠將殺氣實體化,已經證明了這個小將身上的殺孽只怕不少。
“參見公子!”看到上首處的張瓏,再看看其身後充當護衛的張銘,太史慈拱手行了一禮。一時間,身上的殺氣立刻消弭一空,彷彿從來沒有過一般。
“這小子,不簡單啊……”剛纔還以爲太史慈還不太夠格的,如今不得不承認這個江山,總是不缺乏一流的人才的。那麼小的年紀,已經做到了將殺氣收放自如的高級境界了。
“子義無需多禮,過來說話!”每次看到太史慈,張瓏就非常的高興,“這位是我軍精銳重騎——惡魔騎的統御太史慈,入關前我派他率領部衆在前方探查,如今應該是來彙報的!”
順帶著,張瓏也講他介紹給了諸侯。其實也無需介紹,只聽他是惡魔騎統領,大家就明白了。身爲一方諸侯,情報工作是基礎,張銘這個大諸侯,身邊有哪些強悍的部隊,相關情報自然早已放在了各個諸侯的書案上。惡魔騎身爲精銳重騎部隊,連同太史慈這個年輕統御的相關情報,諸侯們早已是明白的。
只是總不能說‘我認識,他的一切情報我們早通過探子知道地一清二楚了!’之類的話吧?所以趁著張瓏介紹的時機,假意初次見面,紛紛拱手向這位年紀小過自己的將領行禮。
太史慈經過這些年的鍛鍊,整個人變得沉默了許多,只是淡淡行了一禮,便轉頭看向張瓏,說道:“公子,根據兒郎們的探查,呂布軍因爲傷兵的拖累,所以行軍速度不快,此刻還在撤回洛陽的路上。
只是根據兒郎反映上來的情報,呂布麾下的幷州狼騎以及大量精兵並沒有隨著傷兵一起行進,顯然偷偷潛伏在了路上什麼地方,打算伏擊我等!”
“這不太符合呂布的性格!若是呂布,應該想辦法立刻將傷兵帶回洛陽接受救治,洛陽不行就應該飛奔長安,怎麼還會打算用傷兵作爲誘餌伏擊我等?”看過呂布不少的情報,張舍很快就看出了端疑。
“這並不奇怪,根據兒郎的偵查,呂布那些所謂的‘傷兵’雖然都纏著布帶什麼的,但步伐矯健沉穩有力,只怕一個兩個都是精兵假扮的。真正的傷兵,只怕已經先一步轉移了!”通過銅管和玻璃製作而成的望遠鏡,惡魔騎自然能夠在呂布軍不知情的條件下,看出敵人的真實情況。
只是身爲兗州軍,太史慈怎麼可能將這個秘密武器,泄露給在場的‘外人’?於是乾脆直接帶過,絕口不提這個東西,反正張瓏他們心裡明白就好。
“而且現場指揮的也並非是呂布,而是一名中年將領,根據情報應該是董卓麾下老將徐榮!至於一直出現在徐榮身邊的‘呂布’,根據觀察,絕對不是呂布本人,也就是說,呂布不知所蹤!”
“既然明面上的軍隊是由徐榮負責指揮,那麼呂布應該是負責指揮埋伏起來的那些士卒吧?以他的武力,就算如今只恢復了三四分,驟然發難我們也難以討好纔對!”張舍想了想,將心中所思分享了出來。
“徐榮如此小心,也是建立在我們‘追擊’的基礎上,如果我們不追擊,我們能奈我們何?”對於徐榮所謂的伏擊,張揚立刻表現出極度的不屑。
而他的不屑,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畢竟前往洛陽一點益處都沒有,既然如此誰還會有事沒事地去玩追擊呢?
“徐榮也不需要我們一定去追擊,伏兵的價值並不是給我們造成損害,而是拖延時間,爲董卓安全撤入關內服務。只要這個目的達成了,那麼丟失虎牢關的責任也就可以彌補過來了。所以,我們追不追,其實對徐榮而言沒有太大的區別!”張瓏看了看這些有利就爭先恐後,無利就互相推諉的諸侯,心中隱隱有所不屑,只是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如同張瓏所料的,諸侯們聽了他的話,更加沒有了追擊的意思。打不打都沒有任何好處,那麼當然不打最好了!
小半個時辰之後,大家即將打算散會去休息的時候,一個士卒跑了進來。
“報!董卓向南匈奴單于呼延泉發起了邀請,呼廚泉已經帶領麾下三萬匈奴兵向洛陽方向進軍了!”
“什麼!董賊居然引外族入關!?”事情到了這一步,性質已經完全變了。以前若說討董不過是自家人解決家事,如今董卓的行爲根本就是漢奸賣國了啊!
於是,張瓏順水推舟站了起來,對下首處的太史慈說道:“子義,點齊兵馬,即可隨我殺向洛陽!”
“各位將軍,如今南匈奴入侵,身爲大將軍長子,朝廷的臣子,瓏豈能縱容胡人在我大漢領土上作惡?各位一路過來傷亡頗大,還請好好休息,至於前方戰事,就交給我軍了!”剛要走,張瓏想起了各諸侯的存在,不禁回過頭來安排一二。
“將軍一路小心!”討董發展成爲抗擊異族了,加上沒有任何好處,諸侯誰想出動?難道就因爲一腔熱血,就這樣豁出去了不成?
相反,張銘身爲大將軍,守衛大漢領地那是分內的事情。作爲張銘的長子,既然張瓏已經主動請纓了,總該讓別人好好履行以下職責纔對吧?
於是,在諸侯們的目送下,張氏兄弟點齊了兵馬,以惡魔騎作爲先鋒殺向了洛陽。
但張瓏的目的,真的是擊敗南匈奴嗎?
或許也是目標之一,但張瓏,或者說是張銘真正關注的是那失蹤了的傳國玉璽!
經過天眼的彙報,傳國玉璽顯然被潛伏在宮中的何後帶走,但絕對沒有帶離皇宮。換句話說,傳國玉璽顯然還遺留在宮中某個角落之中。難道,就如演義裡面說的,是在宮中某個枯井之內?
爲了傳國玉璽,不管是張銘還是張瓏、張舍二人,都覺得有拼一拼的必要。
於是,有了這次追擊。一個被安排好的追擊,無論是太史慈的出現,還是士卒出現的時機,其實都是經過仔細安排過的。
P.S這幾天思路都很糟糕,或許進入瓶頸期了,休整幾天,每天暫時一天一更。沒問題了,就恢復一天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