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節 擔憂

公孫家的人一直居住在海外,與中原之間路途萬里啊,又有烏丸隔絕,因而不是很瞭解中原的狀況,不過他們怕的一直是對方會集中很多的人馬攻城,卻聽說集結在城外的敵軍數量還趕不上自己。

對此楊祚是哈哈大笑,對手下人說:“我以爲中原的勢力會有多少人馬,想不到竟然連我們都不如,看來是高看敵人了,恐怕一陣衝殺就可以將他們殺光。兄弟們,只要將眼前的蠻子殺散,中原的珍寶就都將爲我們所有。”

其他的遼東軍也大多是這樣的想法,他們在塞外與那些弱小民族交戰向來都是以少勝多,青州的軍馬一旦少了,他們就得意忘形起來,全然不將對手放在眼裡,最後乾脆主動出擊,準備迎敵於郊外。

行軍的先鋒乃是太史慈,一見對面竟然有人迎出城來,正中下懷,乾脆帶領手下的騎兵於城外數百步外一片排開。

帶兵出城的武將叫做公孫良,也算是公孫家族的旁支之一,因爲當年公孫度落魄的時候他沒有落井下石,所以公孫度再次出仕之時也就小小的提拔了他一下,現在已經是一個校尉的身份。

他到是很具有現代軍官的素質,比較了一下自己與敵人的兵力配置,見是自己人多,馬上放下心來,一揮手,喊了一聲:“孩子們,給我殺,殺光了他們就沒有人能阻擋我們了。”所有跟他出來的遼東兵,如同一窩蜂般就衝了上去。

太史慈一見略微皺了皺眉,這種要氣勢沒氣勢,要陣型沒陣型的衝鋒,真不知道對方的武將是怎麼訓練出來的。鄙視歸鄙視,在戰術上還是要重視對方的,於是他也將手中的槍一舉喊到:“兩輪弓箭準備,發射後出擊,預備……射!”

隨著他的話音,數千騎士手中的弓箭如雨般落到敵軍的頭上,遼東軍的行動爲之一窒,緊接著第二輪弓箭也到達了他們身上。隨著身邊的人一個個變成刺蝟,遼東軍的衝擊已經沒有一點氣勢。

這個時候,徐州軍卻都將手中的弓掛起,各操刀槍,發起了反衝鋒。太史慈一馬當先如一隻尖刀般插入遼東軍密集的陣型中,將它撕裂成小塊。他身後的徐州軍數人爲一組對被分隔的敵軍進行絞殺,另有不少遊騎,穿梭於敵軍陣中,對大塊的敵軍進行騷擾,落單的敵軍當場格殺。

但遼東軍能夠縱橫塞北多年,也並非全憑的運氣,說起來,正有許多兇悍的遊牧民族在他們手下吃了虧,因爲他們比敵人更加兇悍。在徐州軍猛烈的打擊之下,反而更激起了他們的兇性,全然沒有任何章法招式,唯一的目的就是拼命,不管拼掉的是自己或是敵人。

徐州軍雖然作風硬朗,卻也沒有人願意毫無意義的與敵人拼命,因而進攻稍微受到了一點牽制。

不過受牽制的人裡可並不包括太史慈,在他的馬前,根本沒有敵人能夠阻擋他前進的腳步。公孫良尚沒有發現眼前的危機,突然間見到正擁成一團的軍兵向兩邊一分,心中猶在奇怪,卻有一員將已經穿過人羣,正是太史慈。

他剛殺透敵軍的亂軍,正欲轉身回去衝殺,突然見一員武將遠遠的落在後面,乾脆放下身後的敵人,撒馬向公孫良襲來。公孫良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嚇的手忙腳亂,竟然呆立當場,旋及醒悟過來,再想撥轉馬頭逃跑,卻已經來不及,戰馬剛跑了沒有多遠還未達到最高時速,太史慈已經趕上,手起一槍,公孫良不及抵擋,被挑落馬下,只剩戰馬落荒跑了下去。

就算武將再不濟也是軍隊作戰的核心,公孫良這一死,看到的遼東軍馬上慌了手腳,就想尋路逃跑,他們一有異動,又很快的波及了全軍,遼軍再無心思抵抗,馬上潰散。

太史慈卻已經殺了回來,雖然只是一人,不少剛纔見過他在陣中衝殺的敵軍都不自覺的向兩邊讓開,讓他更是一路無阻,待與自己手下人馬回合起來,又對逃跑的敵軍發起追擊。

於是,又一個奇怪的景象出現了,千把人卻對倍於自己的敵軍進行追殺。城上的敵軍也不敢出來救援,方纔放入半數的人,就將吊橋高高拉起,沒有能逃進城的敵軍無奈向兩邊竄去,太史慈知道自己的人馬數量不多,也沒有分兵,只是追殺其中一股,殺了一陣,覺得再追下去無益,這纔回到城門前紮下營寨。

遼軍吃過這一個敗仗,整個軍中也是十分震驚,雖然他們不能說一直都可以以少勝多,但以多欺少的情況還打敗仗就讓人有點不適應了,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每個遼東軍的心中都在暗自盤算能否打的過敵軍,是否應該先作好逃走的準備,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另外一面,太史慈的營寨剛剛穩定下來沒有多久,程玉也帶領後面的軍馬趕到,雖然太史慈帶領的都是騎兵,但因爲距離不是很大,程玉的軍馬一路上又不再需要注意什麼,所以距離並不是很遠。來到營中,聽說太史慈剛剛打了一個勝仗,程玉的心中既有高興,也有疑慮,能夠戰勝敵軍固然是值得慶祝的事情,但恐怕敵軍被這一戰打沒了信心,只是固守,那自己的事情可就不好辦了。

第6節 自焚第9節 子龍第4節 危機第1節 試探第3節 誓約第8節 長子第10節 叛亂第6節 自焚第7節 撤退第10節 盟約第3節 借兵第3節 三軍齊上陣第10節 擔憂第9節 背城第9節 竹槓第9節 惺惺第4節 運氣第1節 刺殺第2節 試練第3節 急功近利第4節 兩雄交兵第八節第3節 誓約第2節 回顧第9節 內鬥第10節 擔憂第9節 子龍第6節 舞劍尾聲第8節 指路第8節 希望第9節 避禍第4節 冒進第3節 疑兵陷甘寧第8節 求助第6節 鼓舞第6節 反撲第7節 起兵第7節 歸順第十三節第1節 準備第6節 失地第2節 中伏第4節 示弱襲宛城第10節 比武第一節契子第3節 破陣第6節 換箭第1節 歸降第7節 溫侯第6節 拒降第6節 前奏第1節 失城第4節 鴻門第6節 區別第3節 三軍齊上陣第3節 壽辰第2節 巨星隕落第4節 戰備第8節 迴心第2節 魏延第5節 戰果第5節 驕兵第1節 巧用胡車兒第2節 擺陣第3節 脫險第6節 孔融第3節 統領第3節 敗兵相遇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8節 說客第10節 黃忠第5節 混亂第10節 黃忠第7節 報復第1節 騎戰第9節 刺客第5節 二劫第10節 治療第6節 反撲第3節 抵達第4節 大戰第2節 速戰第3章 求死第2節 回顧第3節 急功近利第7節 結拜第6節 反擊第7節 老友第5節 戰果第6章 內應第6節 拒降第4節 鴻門第6節 前奏第2節 進退第1節 擁立第1節 軍師第4節 逆江戰劉備第3節 擇
第6節 自焚第9節 子龍第4節 危機第1節 試探第3節 誓約第8節 長子第10節 叛亂第6節 自焚第7節 撤退第10節 盟約第3節 借兵第3節 三軍齊上陣第10節 擔憂第9節 背城第9節 竹槓第9節 惺惺第4節 運氣第1節 刺殺第2節 試練第3節 急功近利第4節 兩雄交兵第八節第3節 誓約第2節 回顧第9節 內鬥第10節 擔憂第9節 子龍第6節 舞劍尾聲第8節 指路第8節 希望第9節 避禍第4節 冒進第3節 疑兵陷甘寧第8節 求助第6節 鼓舞第6節 反撲第7節 起兵第7節 歸順第十三節第1節 準備第6節 失地第2節 中伏第4節 示弱襲宛城第10節 比武第一節契子第3節 破陣第6節 換箭第1節 歸降第7節 溫侯第6節 拒降第6節 前奏第1節 失城第4節 鴻門第6節 區別第3節 三軍齊上陣第3節 壽辰第2節 巨星隕落第4節 戰備第8節 迴心第2節 魏延第5節 戰果第5節 驕兵第1節 巧用胡車兒第2節 擺陣第3節 脫險第6節 孔融第3節 統領第3節 敗兵相遇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8節 說客第10節 黃忠第5節 混亂第10節 黃忠第7節 報復第1節 騎戰第9節 刺客第5節 二劫第10節 治療第6節 反撲第3節 抵達第4節 大戰第2節 速戰第3章 求死第2節 回顧第3節 急功近利第7節 結拜第6節 反擊第7節 老友第5節 戰果第6章 內應第6節 拒降第4節 鴻門第6節 前奏第2節 進退第1節 擁立第1節 軍師第4節 逆江戰劉備第3節 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子王旗| 阿城市| 许昌县| 长岭县| 新乡市| 寻乌县| 连江县| 武夷山市| 武宣县| 措美县| 上杭县| 莱州市| 莆田市| 淮南市| 阜康市| 怀宁县| 武清区| 江永县| 巨鹿县| 安岳县| 通化县| 洛隆县| 柘荣县| 民勤县| 辽中县| 河池市| 通州区| 河南省| 宁南县| 彭水| 祁阳县| 汶川县| 宜州市| 乐业县| 彰化市| 白山市| 洛阳市| 奇台县| 奎屯市| 秦安县|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