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節 逆江戰劉備

還是沒有多少時間寫,我有一個星期沒有動了吧,真是不好意思,不但數量在下降,質量也在下降——

徐庶當然不會建議他現在就與東吳決裂,畢竟現在新帝初立,正需要尋找幾個盟友,曹操劉備兩家已經成爲自己眼下的敵人,如果再將孫權也推到敵人那邊去,恐怕程玉自己心中的大計就無法實現了。

不過他對程玉也有一個建議希望程玉現在就開始削弱孫權的實力,並對他做好防範,免得哪一天突然翻臉被打個措手不及。

程玉想想,現在也就只有這個辦法了,於是當天晚上大宴羣臣,順便拉攏兩位東吳的使者。雖然程玉儘量想讓這次宴會在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中進行,可是當程玉手下的衆位名士得知孫權竟然一改孫家以前的作風,厚著臉皮向向程玉討爵位的時候,自然就有人表示不滿,於是竟然脣槍舌劍在語言上向張華兩人發起攻擊。

張華兩個人也是毫不示弱,雖然不至於將這種交鋒提高到一個什麼程度上去,但也不肯墮了絲毫東吳的臉面。程玉見話鋒越來越不對,慌忙阻止衆人。這種必輸之仗打之無益,就算能夠讓兩個人下不來臺,也無法阻止自己冊封孫權的需要,反而傷了彼此的感情,還不如干脆給他來一下狠的。於是程玉盡力挽留兩個人在徐州,甚至可以說是硬將兩個人劫持在徐州,對於送給孫權的冊封詔書,最後程玉乾脆在宮中選擇了一個宦官,孫權如果也想學自己儘管就讓他劫持去,正好可以幫他組建自己的後宮。

雖然在孫權這裡得到的消息讓程玉氣悶萬分,但是這總比孫權公然發表反對自己檄文要強,起碼短時間之內他還和自己綁在一條線上。不過這樣的情況下,程玉已經無法再對江南保持著強大的信心,他也開始考慮是否要對孫家做一些防範。

戰亂時代的天空沒有一天是晴朗的,公元207年依舊不是風平浪靜的一年,曹操經過兗州一役雖然元氣大傷,對他來說也並非一點好處也沒有,至少他可以將自己的全力都放到修養生息上面來。

不過其他人就沒有那麼好的涵養了,益州的劉備在挫傷孫家以後,將目標放在了整個荊州上,畢竟劉備在荊州地域已經建立起了良好的人脈,如果隨便放棄實在是有一點可惜。於是劉備親自領兵出三峽,順長江而下,又命諸葛亮帶人馬北上渡江,兩路夾攻。

當龐統聽說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多少還是有些緊張,這是他自己第一次獨當一面,而要面對的卻是自己求學時的夥伴,想起來自己對諸葛亮難免說心中會有一點陰影的存在,少年時候自己無論在形勢分析還是軍陣演繹上都要比他低上一籌,幾乎差一點點就要成爲自己心中的陰影,時隔多年,雖然自己受到主公和徐大哥的不少教益,但能否勝過他還多少有些疑慮,因此龐統竟然一改自己平素大膽張狂的性格,完全擺開了一副守勢,在長江邊設下防禦陣地阻擋益州軍的腳步。

劉備本身也是大將之才,做事自然十分小心,沒有佔據絕對的優勢之前也不敢太輕舉妄動,在江北小心的安下營寨,等諸葛亮的到來。

龐統聽說只是劉備到了,心中還稍稍安定一點,雖然劉備也是個厲害人物,但畢竟主公與他交手無數,多多少少對這個人已經有了一些瞭解,此人無論武藝謀略都不過是中上之姿,只要小心一些,定然不會吃什麼虧,倒是可以先考慮在他身上先得點甜頭,也給孔明添添亂。

雖然他心中有這樣的想法,卻也不敢太自作主張,因此將身邊能尋覓到的人都聚集起來商量個對策。說起來也是程玉對荊州的重視,他手下的實力並非很弱,黃忠依舊留在這裡,另外尚有文聘徐盛這樣的大將,不過話也就是這麼說,在荊州這一畝三分地上,名義上官職最高的還是文聘等荊州舊人。

這些是武將方面,至於文官他這裡就更是以荊州本地人爲主了,就連當初對程玉成見很深的伊籍也被留在荊州穩定地方形勢,龐統甚至都需要好好的考慮一下是不是要將伊籍這樣的人也請來,最後爲了安定團結,還是也請他們都列席會議,反正軍權還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不了自己加強一下荊州的警戒防備他們背後下刀子就好。

其實就算伊籍對劉備的印象比程玉要好上一點,現在的他也不會輕易的作出有悖自己清譽的事情,畢竟自己已經投降了程玉,甚至還幫他說服了劉琦,如果沒有什麼藉口就心存二心的話,在自己那裡都無法說通,豈不受到天下人的蔑視。

軍情雖然不用龐統說在座的人已經大多由自己的親信眼線之流得到了消息,不過龐統還是命手下負責偵察的官員爲大家又簡單的介紹一下眼前的形勢,然後徵求大家的意見。

就連所有的民主政體都有一個通病,高級人員意見對決定的左右太大,何況這裡又不是什麼共和國之類,如果不是龐統的表情一直都很專注,大家都會懷疑他有沒有具體聽聽衆人的看法。即使這樣,在瞭解了大家的看法以後,他還是端出了自己的計劃。

“諸位,雖然此次劉備軍聲勢浩大犯我疆界,其勢雖洶,卻也非無懈可擊。其爲益州之新客,卻反爲主人,其中隱情,恐不爲外人道,新舊之將難免別有心思,此其弊一;劉備自得益州,四處劫掠,麾下之兵,多未獲一刻安寧,其勢以衰,如遇挫折恐難持久,此其弊二;劉備兩下分兵,卻未能相互呼應,手下的謀臣猛將又多在江南,自己身邊不過是一羣散兵遊勇,難以發揮最大的作用,此其弊三。有這樣的三個弊端,眼前的敵人雖然看來如同猛虎,事實上也不過就是待宰牛羊而已。”

他這麼一說,很明顯就是有與眼前敵人正面交戰的意思,這樣的想法,自然得到軍方人物和少壯派的支持,他們的想法中,一切反動派也都是紙老虎。

不過大家更感興趣的是具體對劉備軍的作戰方略,很快龐統就爲他們解開了心中的這點疑惑。大家聽過龐統的安排,對他這個計劃本身倒是沒有什麼異議,不過現在大家都在懷疑劉備是否會中了這個圈套。其實根據龐統對劉備幾次行動的分析,這個計策也是有了七成以上的勝算才被他提出來的,畢竟這是他個人指揮的處子秀,爲了自己以後的威望,還是要多動動腦筋的。

劉備軍在距離荊州城很遠的時候就登陸上岸,畢竟劉備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指揮陸軍,騎步之類的戰法他還算熟悉,對於水戰可就是絕對的門外漢了。

不過他卻不知道,他登陸的地方,正是一個巨大巧合,這個巧合已經決定了他的命運不會很順利,原來他恰好選擇了夷陵作爲登陸的地點。

不過顯然龐統還沒有作出放火的準備,即使此時放火,也不會產生一點效果,畢竟劉備也算是老兵油子,史上陸遜也是對峙了好久纔得到一個比較理想的機會。

卻說劉備,登陸以後並沒有急於推進,他也知道自己現在的情況,其實就是龐統分析的三條弊病,他未嘗就步瞭解,不過人總是對自己信心十足,以爲既然自己已經發現了問題,就不會再在這個方面摔跟頭。

其實對於龐統,他卻不像手下衆將那麼陌生,諸葛亮得知龐統受命鎮守荊州以後,馬上就爲劉備惡補了一堂關於龐統的課,在言語中也一再透露不可對此人過於小視的意思,因此劉備也多少加上點小心。

但這種緊張的心情也就維繫了幾天,當劉備聽說龐統竟然逆江而上,將營寨向西推進了數十里的時候,心中多少有些不解,這個小子也搞的什麼花樣,難道他不知道自己是兩路進兵嗎?這麼一動,豈不是將偌大的長江盡數留給孔明他們?何況就算他迎戰自己難道就有必勝的把握不成?這個人恐怕也是名過其實,或者這些年在程玉手下呆的遲鈍了很多。

因爲龐統這一招不知根底的昏招,劉備對他略微放鬆了一點警惕,人馬的行進速度略微加快了一點,不過還是步步爲營小心推進。

兩軍的距離如此之近,就算是推進的話也用不了多少的時間,很快劉備軍就可以看的到對方的營寨,就這樣兩軍遙遙相對各自建起軍營.

靜極思動,雖然劉備軍沒有休息多長時間,卻也很想試試旁同到底怎麼樣,於是劉備排除手下的偏將邀戰.此時就與敵人交戰並非是龐統計劃中的部分,不過既然與既定的計劃沒有什麼衝突,龐統也樂得教訓一下劉備軍,說不定還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於是盡遣精銳列隊迎戰.

劉備雖然已經逐漸過了上陣衝殺的年紀,但爲了能夠近距離的觀察徐州軍的虛實也特意親自披掛上陣.當他看到徐州軍在營門前列開隊伍的時候,心裡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這麼多年徐州軍就一直是自己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幾乎是每戰必敗的結局就算心理再堅強的人也難免有受不了的時候.

其實劉備絕對是一個聰明的人,當他發現徐州軍的軍容整肅軍紀森嚴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以後,也一直在致力於對軍隊的訓練,不過當他看到眼前的敵人時,還是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挫敗感,雖然經過自己的可以訓練,可是眼下這麼一比較,益州軍與面前敵對的徐州軍似乎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雖然這個對比結果讓劉備的心中多少有些憋氣,不過具體的戰鬥力可不是憑藉這麼看看就能感覺出來的,還要經過戰場的檢驗纔能有一個結果,劉備的心中多少還懷有一點幻想,看來讓他落淚只有先把棺材拿出來看看了.

龐統的目的也就在漂漂亮亮的勝一仗,給自己一個好彩頭,於是陣勢剛剛穩定下來就擺出一副進攻姿態,開始緩緩推進.

說起來徐州軍的推進陣型也算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一種了,畢竟程玉還是憑藉對影視劇的記憶對軍隊作出了一些改造,這些改造雖然都是驢脣不對馬嘴,用來應付當時的技術水平卻也是足夠了,而更重要的是,徐州軍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

隨著亂七八糟的混合方陣向蜀軍緩緩的推進,劉備這面也很快的作出反應,步兵以整齊的隊列迎著漫天的箭雨頂了上去,遊騎則在兩翼遊走,尋覓著敵人的空隙.

很快,兩之人馬之間涇渭分明的界限就已經再也找不到,裹在一起.這種程度的戰鬥纔是真正的兇險,所有的機謀,形勢都已經成爲並不重要的部分,現在決定戰場勝負的,是胸中的一腔熱血和森嚴的軍紀.

也許劉備這輩子都不會明白自己的軍馬和徐州軍之間的差距在哪裡,其實他們的軍紀都是一樣森嚴,訓練也一樣嚴格,但是缺乏的就是戰士們胸中的那腔熱血.

他不過是剛剛控制益州,即使大家都接受了這個新主子,但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讓人甘心爲你賣命,似乎還有很大難度.而徐州軍所有的控制區都一直在堅定的進行著思想教育,也許產生的效果並不是很明顯,但這一點點的差距,就是戰爭勝負的關鍵.

第3節 脫險第7節 抉擇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8節 結親第8節 長子第7節 遇襲第十八節第1節 平局第9節 避禍第3節 援助第8節 家事第2節 試練第8節 條件第2節 計賺夏侯淵第6章 內應第2節 背叛第3節 大興三路兵第2節 降卒第10節 先兆第2節 談和第2節 不撓第9節 頹唐第2節 得逞第4節 糧草第2節 會盟第1節 許攸第9節 巨弩第4節 大戰尾聲第10節 敵城第1節 失敗第3節 抵達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十節第4節 雙雄第8節 迴心第7節 遇襲第5節 夜襲第8節 嚮導第6節 虛兵第5節 啓示第9節 貂嬋第8節 結親第6節 鐵騎第10節 內應第10節 盟約第1節 驚變第4節 混戰第2節 還政順義公第3節 疑兵陷甘寧第1節 勝利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3節 血詔順義公第9節 利益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8節 歸降第7節 結拜第10節 縱虎第7節 溫侯第6節 區別第2節 遇險第5節 終第2節 進退第7節 絕境第3節 大興三路兵第3節 老將顯神威第2節 奇計襲洛陽第7節 郡守第六節第1節 敵營第5節 虎將第6節 敵後第10節 合兵第8節 閻柔第6節 俘虜第5節 狂歡第4節 危機第8節 請降第10節 縱虎尾聲第4節 誘敵第十八節第6節 失地第7節 劫營第6節 玉璽第1節 使第10節 先兆第1節 受挫第9節 內鬥第10節 義父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8節 再會第1節 霸王定計第2節 說第九節第8節 結親第3節 刺殺(二)
第3節 脫險第7節 抉擇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8節 結親第8節 長子第7節 遇襲第十八節第1節 平局第9節 避禍第3節 援助第8節 家事第2節 試練第8節 條件第2節 計賺夏侯淵第6章 內應第2節 背叛第3節 大興三路兵第2節 降卒第10節 先兆第2節 談和第2節 不撓第9節 頹唐第2節 得逞第4節 糧草第2節 會盟第1節 許攸第9節 巨弩第4節 大戰尾聲第10節 敵城第1節 失敗第3節 抵達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十節第4節 雙雄第8節 迴心第7節 遇襲第5節 夜襲第8節 嚮導第6節 虛兵第5節 啓示第9節 貂嬋第8節 結親第6節 鐵騎第10節 內應第10節 盟約第1節 驚變第4節 混戰第2節 還政順義公第3節 疑兵陷甘寧第1節 勝利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3節 血詔順義公第9節 利益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8節 歸降第7節 結拜第10節 縱虎第7節 溫侯第6節 區別第2節 遇險第5節 終第2節 進退第7節 絕境第3節 大興三路兵第3節 老將顯神威第2節 奇計襲洛陽第7節 郡守第六節第1節 敵營第5節 虎將第6節 敵後第10節 合兵第8節 閻柔第6節 俘虜第5節 狂歡第4節 危機第8節 請降第10節 縱虎尾聲第4節 誘敵第十八節第6節 失地第7節 劫營第6節 玉璽第1節 使第10節 先兆第1節 受挫第9節 內鬥第10節 義父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8節 再會第1節 霸王定計第2節 說第九節第8節 結親第3節 刺殺(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东乡族自治县| 杭锦旗| 盐津县| 浪卡子县| 恭城| 绥德县| 宕昌县| 万盛区| 襄樊市| 铜陵市| 涞源县| 丰镇市| 区。| 遵义市| 阳谷县| 绍兴县| 墨玉县| 绍兴县| 偏关县| 三台县| 沙河市| 桂平市| 林口县| 延边| 新蔡县| 龙门县| 新绛县| 保康县| 德阳市| 肃南| 射阳县| 乐平市| 淄博市| 西充县| 渝北区| 灵武市| 陕西省| 麻江县| 达日县|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