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4章 華陽君

激情如潮水一般退卻之後,何太后頭枕著劉成粗壯的胳膊,鎖在他的懷中閉目養神、享受著身體上快樂的餘韻,劉成也閉著眼睛不知在想些什麼。

過了片刻,何太后說道:“安排哀家跟辯兒見個面吧,哀家現在是你的小妾,也應該去外面見一見人,讓世人習慣哀家的存在,消除他們的疑心!”

“好!”劉成答應。他知道何太后是掛念劉辨,纔想著去皇宮見一見兒子,這是人之常情。

何太后也很清楚現在自己現在的處境,她根本就不能跟劉辨相認,母子相認不但對她沒有好處,而且對劉辨也沒有好處,甚至還很可能給他們母子二人帶來巨大的危險,要知道她從前的權力是來自於兒子是皇帝,如果她兒子不是皇帝或者兒子死了,她就什麼都不是了。如果母子相認,董卓和諸侯們絕對不會承認,甚至很有可能派人來殺他們母子,只要殺了其中一個,問題就解決了。

何太后又問道:“要說唐妃入宮已經三四年了,怎麼肚子一直沒有動靜?”

劉成道:“微臣也不清楚,陛下並非獨寵唐貴人(即唐妃,東漢時期只有太子的正妻稱爲妃,除了皇后之外,宮中妃嬪只有貴人、美人、宮人和采女四個等級)一人,據臣所知,陛下在生理方面的需求還算正常,除了唐貴人之外,也有臨幸宮中其他妃嬪,但都是一無所出,如今陛下已經十九歲了,且還無子嗣,臣等甚爲憂慮啊!而且陳留王劉協已在袁紹派來的刺客挾持時薨了!”

何太后聽了這些也頗爲憂心,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劉辨身上,可劉辨直到現在都沒有子嗣,這如何是好?

她問道:“可有讓御醫爲陛下診斷?”

“微臣早已讓宮中太醫署的太醫們給陛下診斷過來,所有的太醫都沒能診斷出問題,這些太醫擔心遭到刑罰,就胡亂說一通,胡亂開藥,微臣擔心他們給陛下開藥吃出問題來,就給陛下斷了藥,同時下令嚴禁太醫們泄露消息!”

何太后想起給她治病的華佗,問道:“神醫連哀家都能夠治好,想必是有真本事的人,不如請神醫去宮中給陛下看看吧!”

“好,微臣明日就安排太后和神醫去宮中見陛下!”

日此一早,劉成乘坐馬車進攻見劉辨,何太后和華佗隨行。他每隔幾天都要進宮覲見皇帝,這已經形成常態,朝中大臣們和董卓早就見怪不怪了,也沒有起疑心。

劉辨聽到太監報告說劉成來了,立即走到寢宮門外迎接,劉成和何太后、華佗下拜行禮。

劉辨立即把他們扶起來:“卿等快快請起!”

三人隨著劉辨來到寢宮旁邊的暖閣就坐,劉成抱拳道:“陛下,這是微臣的妾室,名叫可人,她整日呆在府中覺得煩悶,微臣就帶他來宮中走走;這是微臣府上的醫匠華先生,臣聽聞陛下這幾日偶感風寒,就帶華先生過來給陛下診治一番!”

何太后和華佗再次起身向劉辨行禮,劉辨看了看二人,笑道:“好好,二位請坐!來人,去宣唐貴人和萬年公主叫過來!”

“諾!”旁邊的太監答應,走出去宣旨了。

何太后一直看著劉辨,舐犢之情很明顯的浮現在臉上,劉辨被看得有些不自在,摸了摸微紅的臉問道:“夫人爲何這般看著朕呢,可是朕臉上有何不妥?”

何太后連忙道:“妾身放肆了,妾身只是沒想到皇帝陛下竟然是這幅模樣,以如同鄰家小弟弟一樣!”

劉辨尬笑:“朕雖然是皇帝,卻也是一個普通的人,除了身份的不同,其他與常人無異!”

何太后和劉辨閒聊了一會兒,劉成抱拳道:“陛下,日前尚書郎喬羽曾與微臣商議,決定在明年初春把大喬和小喬下嫁給微臣,也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微臣擔心大喬和小喬嫁過來之後,微臣的這個小妾可人會受到委屈,所以今日厚著臉皮想請陛下給可人賜一個封號!如此一來,日後大喬和小喬即便有心,也不敢太過放肆!”

劉辨似乎對這種八卦很是感興趣,也很樂意做這種事情,當即大笑道:“這個容易,朕冊封皇叔的小妾可人爲華陽君!”

劉成想何太后打了一個眼色,何太后當即道謝:“謝陛下隆恩!”

沒過一會兒工夫,唐貴人和萬年公主就到了,萬年公主現在已經是閻行的妻子,並不住在宮中,二人在宮外有一座府邸。

劉辨見狀就吩咐唐貴人和萬年公主陪華陽君去御花園遊玩,三個人女人一走,劉成就對華佗道:“華神醫,麻煩你給陛下看看!”

“是,將軍!”

華佗當即給劉辨診脈,劉辨還認爲華佗是來給他治風寒的,也沒在意。

過了一盞茶的工夫,華佗診脈完畢,對劉成和劉辨說道:“陛下的風寒之癥沒什麼大礙,草民開兩副藥吃完就好了!”

“那就多謝神醫了!”

從皇宮之中出來之後,在馬車上,劉成問道:“華神醫,陛下的病癥如何?爲何這幾年過去了一直沒有子嗣呢?”

華佗皺眉道:“陛下的身體看上去與常人無異,平日裡也有行房需求,但實際上有先天隱疾,體內所產之精爲死精,自然無法使女子受孕!”

劉成也猜測到可能是劉辨身體存在著隱秘的問題,沒想到竟然是這個原因,他問道:“華神醫,此癥能治癒否?”

華佗下拜道:“將軍,此癥如果是後天形成,還能以藥石之力,再配以鍼灸之法治療,但陛下這病乃是從孃胎裡帶來的,此乃先天之疾,非人力可以治癒,請恕草民學藝不精,無能爲力!”

“神醫不必害怕,本將軍心裡也已有了準備,不會怪罪神醫,您請起來吧!”劉成說著把華佗扶起來。

“多謝將軍不罪之恩!”

劉成點點頭,問道:“神醫前兩日向本將軍請辭的事情,本將軍這兩天也思慮了一二,知道神醫是不想受到約束,也擔心給權貴治病會帶來殺身之禍,本將軍很理解華神醫的顧忌和苦衷!”

“不過本將軍認爲華神醫離開長安前往各地行醫治病遠不如留在長安對醫術的研究和傳播有好處,如果華神醫擔心給權貴們治病會帶來殺生之禍,本將軍可以向華神醫打包票,只要您在長安,沒有人可以傷害您和您的弟子!”

華佗見劉成說得如此誠懇,問道:“草民相信將軍的保證,只是不明白將軍爲何說留在長安要比草民四處行醫對醫術的研究和傳播有好處?”

劉成說道:“華神醫若願意留在長安,本將軍可以出資建立一座醫學院,如國子監一般,以華神醫爲此醫學院的祭酒。雖然朝廷已有太醫院,但醫學院不是太醫院,不受太醫院管轄,其職能就是研究醫術、向學子傳授醫術!在剛開始的前幾年,醫學院還需給病人看病,但一旦首批醫學院的學子結業,本將軍就在長安城內建立兩到三個官方醫院,由醫學院結業的學子充任醫院的醫生,給百姓、官員們治病!”

“您的學生們的醫術雖然在前期可能不及您,但是卻可以診治一些普通的病癥,如此以來,很多得病的百姓就能夠得到治療,隨著醫學院結業的學子越來越多,而本將軍在各地又開始建立新的醫院,他們就可以前往各地醫院當任醫生,咱們再一步一步在各地新設醫院,各地的醫院會越來越多,咱們學醫的學子也會越來越多,不出三五十年,整個大漢所有的州郡、縣都會最少有一個醫院,生病的百姓們就能夠就近得到醫治了,這總比您四處奔波,幾乎大部分的時間都花費再路途中要好得多吧?你的名氣夠響亮,您要您留在長安,前來找您看病病人和求學的學子都會絡繹不絕,您不用擔心找不到病人,也不用擔心沒有學生拜您爲師學習醫術!”

“您的病人足夠多,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病例和病癥,這對於您在醫術上的研究很有幫助,您在閒暇之餘還能夠把這些病癥和病例進行歸納總結,做成醫書,還可以把您對藥材的認識寫成藥典,通過這種方式把您的醫術留給後人,即使您百年之後,您的醫術也不會隨著您的離世而消失,這是留給後世子孫最寶貴的財富!”

華佗和張仲景都是這個時代醫術最高明的兩個神醫,但劉成卻知道在後世官方和醫學界對張仲景的推崇要比華佗大得多。華佗的名聲只是在民間廣爲流傳,人們只知道他的醫術高,是神醫,卻不知道他在醫學方面具體有過什麼貢獻。

而張仲景卻不同,他有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留存於後世,這本鉅著確立了辨證論治的原則,是中醫臨牀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它證明並確立了張仲景這個神醫是真實存在的,證明了這個神醫的稱號名不虛傳。

這就是張仲景有著作流傳於後世和華佗沒有著作流傳於後世在後世人們心中地位的區別!

華佗聽了劉成的話很是心動,不過他之前已有去意,此時心裡很是矛盾,於是拱手道:“草民需思量一二,幾日之後再給將軍答覆,如何?”

劉成答應:“好,本將軍等待神醫的答覆!”

第127章 暗流第85章 殺機(2)第219章 消失的李儒第237章 高順歸附第213章 何太后恢復記憶第265章 土狼山之戰(2)第368章 丁零王戰死第363章 獸羣來襲(1)第232章 用重典第362章 會面丁零王第406章 袁紹的應對第442章 意在遼東第407章 用刑第430章 臧洪歸心第141章 匈奴人的秘密第341章 戰前戰術部署第58章 突襲和反擊第9章 城門變故第197章 曹操撞上徐榮第142章 生擒第103章 各有算計(2)第285章 各懷鬼胎第164章 關東諸侯反了第377章 蔡邕淌渾水第319章 張頜歸降第389章 混亂徐州第236章 任命第229章 議政第245章 誘餌·尾隨追蹤第306章 西域之行結束第400章 世事無常第112章 危急第116章 對戰呂布第157章 郭大的寶藏第342章 以逸待勞、敵蹤現第458章 孟德降第455章 袁紹死冀州平第448章 截殺第316章 三路出擊第9章 城門變故第285章 各懷鬼胎第39章 定計第46章 一觸即發!第138章 戰前第10章 兩位大才第434章 司馬家族之禍第255章 張網以待第78章 戰李肅第281章 利誘第165章 董卓怒·李儒謀第329章 質子第369章 斬殺步度根第306章 西域之行結束第39章 定計第388章 曹操撤軍第253章 禍起蕭牆第13章 中郎將徐榮第3章 鬥淳于瓊第345章 匈奴河之戰(2)第5章 虎賁王越第342章 討伐韓遂第251章 擊敗韓遂第266章 莫歸第327章 破匈奴第417章 不停的襲擾第126章 傾心第101章 驚心動魄的廢帝之爭第181章 敗孫堅第348章 圍追堵截(1)第405章 諸侯反應第419章 饒樂水之戰第448章 截殺第255章 張網以待第434章 太史慈vs孫策第229章 議政第345章 匈奴河之戰(2)第17章 聚賢樓衝突第430章 臧洪歸心第92章 宮變(2)第221章 納蔡琰第336章 未雨綢繆第43章 失控(1)第109章 弒父第19章 失控第12章 董卓闖宮第291章 奇葩國度和張晏第203章 諸侯作鳥獸散第23章 董王袁聯合第162章 剷除後患第172章 脣槍舌戰第452章 劉袁之戰第32章 獠牙(2)第220章 內訌第219章 消失的李儒第123章 救人第49章 拖後腿(2)第358章 威逼利誘第313章 護國公第409章 長安亂(1)第50章 艱難巷戰
第127章 暗流第85章 殺機(2)第219章 消失的李儒第237章 高順歸附第213章 何太后恢復記憶第265章 土狼山之戰(2)第368章 丁零王戰死第363章 獸羣來襲(1)第232章 用重典第362章 會面丁零王第406章 袁紹的應對第442章 意在遼東第407章 用刑第430章 臧洪歸心第141章 匈奴人的秘密第341章 戰前戰術部署第58章 突襲和反擊第9章 城門變故第197章 曹操撞上徐榮第142章 生擒第103章 各有算計(2)第285章 各懷鬼胎第164章 關東諸侯反了第377章 蔡邕淌渾水第319章 張頜歸降第389章 混亂徐州第236章 任命第229章 議政第245章 誘餌·尾隨追蹤第306章 西域之行結束第400章 世事無常第112章 危急第116章 對戰呂布第157章 郭大的寶藏第342章 以逸待勞、敵蹤現第458章 孟德降第455章 袁紹死冀州平第448章 截殺第316章 三路出擊第9章 城門變故第285章 各懷鬼胎第39章 定計第46章 一觸即發!第138章 戰前第10章 兩位大才第434章 司馬家族之禍第255章 張網以待第78章 戰李肅第281章 利誘第165章 董卓怒·李儒謀第329章 質子第369章 斬殺步度根第306章 西域之行結束第39章 定計第388章 曹操撤軍第253章 禍起蕭牆第13章 中郎將徐榮第3章 鬥淳于瓊第345章 匈奴河之戰(2)第5章 虎賁王越第342章 討伐韓遂第251章 擊敗韓遂第266章 莫歸第327章 破匈奴第417章 不停的襲擾第126章 傾心第101章 驚心動魄的廢帝之爭第181章 敗孫堅第348章 圍追堵截(1)第405章 諸侯反應第419章 饒樂水之戰第448章 截殺第255章 張網以待第434章 太史慈vs孫策第229章 議政第345章 匈奴河之戰(2)第17章 聚賢樓衝突第430章 臧洪歸心第92章 宮變(2)第221章 納蔡琰第336章 未雨綢繆第43章 失控(1)第109章 弒父第19章 失控第12章 董卓闖宮第291章 奇葩國度和張晏第203章 諸侯作鳥獸散第23章 董王袁聯合第162章 剷除後患第172章 脣槍舌戰第452章 劉袁之戰第32章 獠牙(2)第220章 內訌第219章 消失的李儒第123章 救人第49章 拖後腿(2)第358章 威逼利誘第313章 護國公第409章 長安亂(1)第50章 艱難巷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尔古纳市| 余干县| 镇雄县| 承德市| 兴国县| 开封市| 葫芦岛市| 闽侯县| 泰兴市| 宣城市| 宜兰市| 鸡东县| 息烽县| 天门市| 高要市| 泸西县| 海南省| 阳泉市| 青海省| 克东县| 兴业县| 玉溪市| 金堂县| 永康市| 鄂伦春自治旗| 高清| 福鼎市| 道孚县| 辉南县| 桐乡市| 平原县| 松阳县| 翁牛特旗| 巴林左旗| 浑源县| 连平县| 长治市| 安顺市| 恩施市| 吴川市| 临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