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9章 議政

西涼軍幾個主要將校有的選擇了卸甲歸田,有的選擇了去外地當任太守或縣令一職,李傕、郭汜、張濟、段煨、胡軫這幾人一走,還留在軍中的也只有張繡和董承稍稍還有點兒份量,其他人都不值得一提了。

劉成以最快的速度把這些人打發出長安,然後開始對西涼軍七八萬人馬進行大刀闊斧的整編,他首先把什長以上的軍頭全部抽調出來,美其名曰是傳授帶兵之法,實際上卻是對他們進行軟禁。

沒有了軍頭的西涼軍此時如一盤散沙,沒有人帶頭自然就鬧不起來,劉成又迅速派人把所有的西涼軍兵士中的老弱病殘一一剔除出來,給他們發放遣散費,剩下的都是年輕力壯之輩,都是精銳。

接下來,劉成命人把西涼軍兵士們打亂了原來的編制,重新編組,把同村、同族之人分開,防止他們抱團。

這事進行到這一步之後,劉成就把後面的事情交給了張遼和閻行去負責,而他專心處理朝堂之上的事情了。

長安城經過幾天的緩和,已經漸漸恢復了一些氣象,董卓和王允都已經死去,這兩黨的殘餘勢力都已經被肅清,如今長安城內可謂是一片祥和,朝堂上更是隻有一個聲音。

自從西涼軍攻破長安之後,一直都是張既作爲劉成的代表在處理大小事務,戰事結束之後,皇帝和劉成都回到了長安,一些朝廷的衙門又逐漸恢復了運轉,劉成已經接過權柄開始處理軍政要務,不過劉成只是右將軍,只管著廷尉府,要處理軍政要務又名不正言不順。

因此,這日早朝上,有人進言道:“陛下,朝中奸佞得以剷除,朝堂恢復片清明,百廢待興,微臣上奏陛下,還是請安邑侯、皇叔劉成出來主掌朝政吧,否則的話,沒人能鎮得住場子啊!”

劉辨詫異道:“如今皇叔不是已經著手處理朝政了嗎?”

鍾繇站出來拱手道:“陛下,皇叔官居右將軍、掌廷尉府,只有軍職,而無官職啊!若要想皇叔出來主持朝政,卻是名不正言不順!”

劉辨一拍腦門:“朕真是糊塗,皇叔這幾年來都沒有官職在身,一直以來朕怎麼把這一茬給忘了,真是該死啊!這個······鍾愛卿,你認爲要給皇叔加一個什麼官職何事才合適?”

“陛下,臣認爲最少也應該是三公之一,並錄尚書事,否則不足以彰顯皇叔的權威!”

劉辨點點頭道:“那好,那就封皇叔爲太尉,錄尚書事,升驃騎將軍,假節鉞!”

劉成站出來推辭道:“陛下,臣本身沒有擔任過朝中官職,右將軍一職也只是臨時任命的軍職,這突然就做太尉實在太突兀了,也難以服衆,臣不敢奉詔!”

“這······”劉辨沒想到劉成會拒絕,一時間不知做何處理。

臺下又有大臣站出來,衆臣一看,卻是衛尉趙溫,只見他拱手道:“啓奏陛下,這幾年來皇叔竭盡全力與董卓和朝中一干腐朽老臣周旋,力保陛下和皇室安全,使得陛下穩坐江山,在剷除董卓、肅清朝堂之事上也都有皇叔在暗中推手,所以說皇叔功莫大焉,皇叔之功來和才能足以當任三公之職啊!”

劉辨立即道:“是極是極,皇叔就不要推辭了!”

劉成抱拳道:“臣不是矯情,實在是臣還年輕,資歷又淺,實在不適宜當任如此重要官職,如陛下允許,臣就暫且當任司空一職!”

劉辨見劉成堅持,只好答應:“也好,那就封皇叔爲司空、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假節鉞,由皇叔全權主持朝廷軍政要務!”

劉成下拜道:“臣遵旨!”

接下來幾天,劉成開始正式接手朝廷軍政事務,他先是大立舉薦這幾年一直跟隨自己的親信,荀彧從守宮令升任少府,鍾繇升任司隸校尉,張既升任大鴻臚,石韜升任大司農,朱建平升任太常,許靖升任光祿勳、徐庶升任執金吾,陳宮升任廷尉,荀湛升任太僕,賈詡升任司空司直,李儒升任司空軍師祭酒,其他官員和將校都各有晉升和封賞,原本朝廷的將軍是臨時職務,但如今放開了,有些將軍名號設爲常置。

大家都升官了,劉成的手下們都很高興,這天夜裡一起聚集在司空府擺酒慶祝。

酒宴過後,武將們還要回營當值,劉成把文官們都留下來商議軍政要務。

劉成說道:“朝堂上最近一段時間就可以理順,只是還空缺很多職位,不知諸位對於這些空缺的職位是何看法?”

荀彧站拱手道:“主公,臣以爲對於這些空缺官職寧可讓它空懸,也不能隨便找人替上去,幾乎所有的官職都是有佐官和從屬官職,即便主官之位空懸,佐官和屬官依然可以暫時行使職權,倘若找德行和才能不足之輩填補空缺,不但對於軍陣要務的處理沒有好處,反而還會壞事,更是讓天下人認爲如今朝廷的官兒不值錢了!主公麾下這幾年來發展和提拔了不少官員,這些人都是忠於主公的,不過他們的才能還有限,資歷方面也太淺,還需要磨礪一番才能擔當大任!”

劉成點點頭道:“文若言之有理啊!朝堂上如今都是我們的人,即便還有一些不是我們的人,但也不是世家大族的人,現在這些人已經向我靠攏,所以朝堂上已經沒有人可以再對我們進行掣肘,我們下一步要怎麼做?諸位可有想法?”

荀彧拱手繼續說道:“主公,臣以爲接下來的一步應該鞏固我們現在實際控制的地盤,河東和幷州已經不需要操心了,那裡的地方官都是我們自己人,司隸地區和雍州其他地區還有不少地方官都是士族之人,這些人表面上尊奉朝廷,實際上不一定會按照朝廷頒佈的政令行事!”

劉成問道:“如何對這些地區進行加強統治?”

陳宮站出來拱手道:“主公,臣以爲可以分別下詔令徵調這些世家之人的地方官來京任職,並派人去接替他們的官職,他們若來,則安排閒職讓他們終老,若有人託病或者其他原因不來,則派兵馬前去直接捉拿下獄、殺雞駭猴,處置兩三個,其他人見勢不妙就會老實了!”

“臣附議!”荀彧拱手道。

鍾繇也拱手道:“臣附議!”

其他人也紛紛拱手錶示贊同。

“善!”劉成同意,“文和,明日把府中尚未安排官職的門客、朝中低級官員的名冊送一份過來!”

賈詡拱手答應:“諾!”

劉成問道:“諸位還有何事要稟報嗎?”

銅鏡司指揮使趙睿站出來抱拳道:“主公,近半月來,關東各諸侯先後派出大量探子細作入關前來打探消息,我銅鏡司已經抓獲三十三人,還有一些人沒有落網,臣已派人嚴加監視,隨時可以抓獲!”

劉成對於銅鏡司的功勞和成績給與充分的肯定:“很好,這些關東諸侯們賊心不死,總想刺探朝廷的政令和動作,你們銅鏡司要讓他們成爲瞎子、聾子!銅鏡司要做到,我們若想讓他們什麼都看不見、什麼都聽不見,他們就什麼消息都得不到,我們若想讓他們知道,他們才能知道,做到這個程度,你這個指揮使纔算是稱職了!”

“是,臣一定不負主公厚望!”

劉成又問道:“對了,孫堅死後,他的部衆都去哪兒了?可有子侄?”

賈詡站出來拱手回答道:“回主公,孫堅死後,他的部衆逃散了一些,剩下來的被袁術交給孫堅的侄兒孫賁統領,不過去年袁術派孫賁去做了丹陽都尉,孫堅的舊部程普、黃蓋和數千兵馬還留在袁術處!孫堅有四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其中孫策今年已有十八歲,全家目前在廬江郡。據聞,這孫策年紀輕輕就有萬夫不擋之勇,武藝高強,少有敵手!”

“哦?”劉成思索片刻,說道:“明日下一份詔令,讓孫策繼承孫堅的爵位,並以破虜將軍出任汝南太守一職!”

鍾繇這時笑道:“主公高明,孫堅之死看似是死於劉表麾下大將黃祖之後,又何嘗不是被袁術害死呢?孫策若知道此事,必定對袁術恨之入骨,如今朝廷讓他繼承孫堅的破虜將軍之職,又接掌汝南郡,這就等於在袁術的心窩子裡插上一顆釘子。袁術身邊有孫堅的舊部,孫策肯定會想辦法召回孫堅的那些舊部,只不過袁術這人打仗不行,身邊的謀士倒是不少,也不知這年紀輕輕的孫策鬥不鬥得過袁術!”

這時李儒笑道:“孫堅鬥不鬥得過袁術這不要緊,關鍵是要給袁術添堵,讓他沒有太多精力擴大地盤,袁術家底豐厚、門下人才衆多,只要給他時間,他必定迅速發展壯大,此人雖然無能,但若是讓他發展壯大,朝廷日後要收拾他還得費一番工夫啊!”

說到這裡,李儒對劉成拱手道:“主公,臣聽說喬瑁被劉岱殺了,劉岱又被泰山黃巾給殺了,曹操卻是撿了一個大便宜,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東郡,難道主公不覺得這太蹊蹺了嗎?”

劉成眉頭一挑:“文優的意思是說這一切都是曹操佈局做的?”

李儒冷笑道:“主公,儒從不認爲像曹操這樣人會有一顆友善之心,時常從最壞的方面去揣度一個人!主公試想,曹操沒有任何官職,有一個揚武將軍還是他們諸侯聯盟時自封的,他一無官職、二無地盤,憑什麼立足?他想要蓄養兵馬,沒有地盤怎麼行?上次袁紹表曹操爲東郡太守,難道主公沒有看出來?袁紹和曹操早已經暗中聯手了,曹操佈局讓劉岱殺死了喬瑁,又引泰山黃巾攻破濮陽殺了劉岱,曹操早做好了部署,殺得黃巾大敗,得兵馬幾萬、人口百萬,全盤掌控了東郡、東平、山陽等郡,如此一來,袁紹和曹操的地盤就接壤了,他們本身是盟友,如此可以互相依靠,分別專心對付外地,不用擔心後背遭到攻擊!”

經過李儒這麼一分析,劉成和衆人才發現曹操這個人的權謀之術好生厲害,要知道劉備手裡也有幾千人馬,還有平原縣做根據地,可這廝愣是發展不起來,而曹操一無官職、二無地盤,卻愣生生想辦法謀奪了一塊膏腴之地,還白白得了好幾萬精兵以及上百萬的人口,這麼一比較之下,曹操的能力比劉備不知道強到什麼地步了,當然曹操有名聲,有家族支持,而劉備沒有,在這方面劉備先天不足,也是劉備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原因。

第56章 定鼎天下的戰略謀劃(2)第220章 內訌第172章 脣槍舌戰第128章 冤大頭第42章 爭奪北軍兵權(2)第309章 頑固不化蔡老頭第315章 邊打邊撤第344章 匈奴河之戰(1)第159章 安邑城破第57章 董卓的條件第198章 汴水之戰第372章 張闓殺曹嵩第273章 冥安第347章 緊追不捨第129章 公主的心上人第411章 長安亂(3)第25章 強綁賈詡第401章 圖窮匕見第170章 反襲第31章 獠牙(1)第13章 中郎將徐榮第152章 授田·榮譽第332章 說服張燕第334章 殺心第98章 蔡邕被抓第270章 治羌(3)第352章 三百年後再戰餘吾水第299章 擊敗疏勒王第443章 擒呂布第277章 被規第281章 不容樂觀第40章 各顯手段第280章 兇險白龍堆第74章 強請第404章 暗流第28章 脅迫第430章 臧洪歸心第90章 佈局開始第410章 長安亂(2)第381章 皇帝的三次特權機會第17章 聚賢樓衝突第363章 獸羣來襲(1)第161章 賞賜第327章 破匈奴第204章 抵長安第300章 盤橐城第155章 記裡鼓車和指南車第294章 先下手爲強第148章 張遼之勇第94章 各飆演技第14章 得徐榮、收王雙第83章 朝堂上較量(5)第193章 攪局者朱儁第207章 離間呂布和高順第268章 治羌(1)第332章 說服張燕第412章 長安亂(4)第347章 緊追不捨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120章 會面皇甫嵩第113章 反間第61章 銅鏡司第456章 使者至孫策死第84章 殺機(1)第290章 悲催的扜彌國王第388章 曹操撤軍第438章 陣斬蹋頓第136章 敲詐第375章 孔文舉不老實第40章 各顯手段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220章 內訌第402章 無聲的戰場第310章 威脅第22章 遭擒第393章 出兵的藉口第251章 擊敗韓遂第386章 挾天子以令劉表第280章 兇險白龍堆第14章 得徐榮、收王雙第62章 殺招不停第266章 莫歸第158章 郭大中計第105章 安撫劉辨第449章 徐榮隕落第339章 北征開始第421章 你是來問罪的嗎?第277章 被規第171章 聯手第213章 何太后恢復記憶第212 暗流涌動第204章 抵長安第449章 徐榮隕落第381章 皇帝的三次特權機會第138章 戰前第242章 暗渡子午道第412章 長安亂(4)第168章 難得溫馨第416章 夜間襲擾第331章 分歧
第56章 定鼎天下的戰略謀劃(2)第220章 內訌第172章 脣槍舌戰第128章 冤大頭第42章 爭奪北軍兵權(2)第309章 頑固不化蔡老頭第315章 邊打邊撤第344章 匈奴河之戰(1)第159章 安邑城破第57章 董卓的條件第198章 汴水之戰第372章 張闓殺曹嵩第273章 冥安第347章 緊追不捨第129章 公主的心上人第411章 長安亂(3)第25章 強綁賈詡第401章 圖窮匕見第170章 反襲第31章 獠牙(1)第13章 中郎將徐榮第152章 授田·榮譽第332章 說服張燕第334章 殺心第98章 蔡邕被抓第270章 治羌(3)第352章 三百年後再戰餘吾水第299章 擊敗疏勒王第443章 擒呂布第277章 被規第281章 不容樂觀第40章 各顯手段第280章 兇險白龍堆第74章 強請第404章 暗流第28章 脅迫第430章 臧洪歸心第90章 佈局開始第410章 長安亂(2)第381章 皇帝的三次特權機會第17章 聚賢樓衝突第363章 獸羣來襲(1)第161章 賞賜第327章 破匈奴第204章 抵長安第300章 盤橐城第155章 記裡鼓車和指南車第294章 先下手爲強第148章 張遼之勇第94章 各飆演技第14章 得徐榮、收王雙第83章 朝堂上較量(5)第193章 攪局者朱儁第207章 離間呂布和高順第268章 治羌(1)第332章 說服張燕第412章 長安亂(4)第347章 緊追不捨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120章 會面皇甫嵩第113章 反間第61章 銅鏡司第456章 使者至孫策死第84章 殺機(1)第290章 悲催的扜彌國王第388章 曹操撤軍第438章 陣斬蹋頓第136章 敲詐第375章 孔文舉不老實第40章 各顯手段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220章 內訌第402章 無聲的戰場第310章 威脅第22章 遭擒第393章 出兵的藉口第251章 擊敗韓遂第386章 挾天子以令劉表第280章 兇險白龍堆第14章 得徐榮、收王雙第62章 殺招不停第266章 莫歸第158章 郭大中計第105章 安撫劉辨第449章 徐榮隕落第339章 北征開始第421章 你是來問罪的嗎?第277章 被規第171章 聯手第213章 何太后恢復記憶第212 暗流涌動第204章 抵長安第449章 徐榮隕落第381章 皇帝的三次特權機會第138章 戰前第242章 暗渡子午道第412章 長安亂(4)第168章 難得溫馨第416章 夜間襲擾第331章 分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东县| 历史| 东乡县| 通榆县| 丽水市| 徐水县| 镇赉县| 三都| 雅江县| 汝城县| 武鸣县| 巴里| 同心县| 曲阳县| 永安市| 钦州市| 彭州市| 太湖县| 个旧市| 玉田县| 太康县| 湟源县| 琼结县| 西和县| 石家庄市| 乌审旗| 甘南县| 石门县| 长沙市| 巴林左旗| 抚顺县| 吉隆县| 永泰县| 永寿县| 万载县| 乐至县| 山东| 永顺县| 苍南县| 江陵县| 尉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