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1章 皇帝的三次特權機會

“昭姬,你怎麼在這裡?”劉成帶著賈詡和一干官員走了過來問道。

蔡琰看見劉成帶人從府內走出來,急忙上前道:“夫君,爹爹因孔文舉被抓一事跑來這裡鬧事,奴家聽說之後立即趕過來了,可爹爹不聽我的勸。奴家知道爹爹這麼做是不對的,他年紀大了,脾氣跟小孩一樣,還請你看在我的面上別跟他一般見識,行嗎?”

劉成上前拍了拍他的手安慰道:“我怎麼會跟岳丈大人計較呢?放心吧,這件事情我來處理!”

蔡琰點點頭,頗爲擔憂的退到了一邊。

劉成向周圍的官員兵將們揮揮手:“你們都退下!”

官員們都散去,兵將們把在附近圍觀的百姓們都驅散開去。

劉成走到蔡邕面前冷著臉道:“別人家的老丈人都只維護自己家女婿,沒見過像你這樣整天跟自己女婿作對的,我怎麼這麼倒黴攤上你這麼個老丈人吶?老頭,你說你到底想幹什麼吧?我跟你講,你少在我面前倚老賣老,我不吃你這一套!”

蔡邕擡頭望天:“把人放了,老夫立馬就走,否則老夫天天來這裡給你添堵!”

劉成跺腳道:“你好歹也是一代大儒啊,你怎麼能這麼不講道理呢?那孔文舉若是沒犯事,官府憑什麼抓他?前兩天你在大殿上問我大漢還有沒有王法,我這個做女婿的倒是想問問你這個大儒,難道他孔文舉就可以隨意觸犯王法,哦,這大漢的王法就是爲你們這些所謂的儒林大佬服務的,只許你們州官放火,就不許百姓點燈了?”

蔡邕多少還是要點臉面的,他強辯道:“誰說孔文舉犯事了?”

“他蠱惑太學生們去皇宮門口搗亂、試圖衝擊皇宮,這難道不是觸犯王法?您老也是熟知大漢律的,孔融該當何罪?”

蔡邕當即反駁:“誰說是孔融蠱惑那些太學生的?是別人乾的事情,你們非要把這罪名按在他的頭上,老夫這下算是明白你們這些人的可惡的嘴臉了!”

劉成拿出一疊審案口供晃了晃說道:“這是廷尉府對孔融和那幫太學生們的審問記錄,太學生都招了,他們都交代是受到孔融蠱惑的,您老還有什麼話說?”

蔡邕冷笑道:“假口供誰不會做?屈打成招可是廷尉府的拿手好戲!”

劉成大怒:“蔡邕,你非要這麼胡攪蠻纏,我也沒辦法。太學的那幫學生在皇宮門口鬧事,試圖衝擊皇宮,這總不會有假吧?你知道這是什麼罪名嗎?大不敬、謀逆之罪!一個個都要殺頭,你作爲太學祭酒,卻管不住那幫學生,讓他們闖下大禍,你這個祭酒是怎麼當的?他們若是被砍了腦袋,我看你的良心上怎麼過得去!”

蔡邕臉色當場變得慘白,他之前只顧著孔融的生死,卻是自動忽略了那些學生,現在被劉成一提,才意識到那幫學生的處境更危險。

他急忙拉著劉成道:“那學學生是無辜的,他們只是學生,他們什麼都不懂,你不能殺他們!”

劉成倍感頭痛,“老頭,你這是說的什麼話?什麼叫我不能殺他們?他們有沒有罪、該不該殺不是我能決定的,是大漢律說了算!”

“你是大司馬,只要你一句話,廷尉府就會放了他們!只要你放了他們,我立馬就走,從今以後絕不再給你添堵了,行不行?”蔡邕焦急的說道。

劉成揉了揉太陽穴,嘆道:“蔡老頭,你以爲大漢律是爲我劉成設的嗎?國家若是想長治久安,就決不能以某個人的意志爲轉移!今日這個大臣觸犯了律法,一大堆大臣來說情,若是放了,明日某個大臣犯了事,又有一大堆大臣來說情,你告訴我,長此以往,律法還有什麼作用?你知道百姓們爲何仇恨官宦?因爲官宦犯了律法不用承擔罪責,但百姓們一旦觸犯律法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甚至更重,這就是仇恨的根源!天下的動亂歸根結底來自於不公,我們這些當權者、執政者無法保證讓天下有著絕對的公平,但至少要保證相對的公平,否則的話,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爲自己挖掘墳墓、爲這個王朝挖掘墳墓!你是一代大儒啊,難道你這都不明白嗎?我相信你是明白的,只是你被私心、情面矇蔽了你的眼睛!今日我若是答應你放了那些學生,那就是在大漢的根基上挖掉了一塊磚,組成大漢根基的磚塊不是無限的,少一塊它倒下的機率機會增加一分,距離它倒下的時間也會減少一刻!”

蔡邕接連踉蹌後退幾步,一屁股跌落在地上,整個人的精神都被擊垮了。

劉成對蔡琰道:“昭姬,扶岳丈回去吧,我把這邊的事情處理一下,然後再過去!”

“嗯!”蔡琰答應一聲,立即跑過去把蔡邕扶起來,又招呼馬車旁邊的兩個家丁過來幫忙把他弄上馬車。

這時親兵把馬牽來了,隨行兩百侍衛也準備就緒,排著隊伍走到了府門前,劉成接過一個親兵遞過來的斗篷披在身上,上前翻身上馬,在侍衛們的護衛下前往皇宮覲見皇帝。

天氣很冷,有要下雪的跡象,天空陰沉沉的,寒冷的北風呼嘯著,肅殺之氣充斥著天地之間。儘管如此,長安的大街上既然是人羣川流不息,熱鬧非凡。

劉成在侍衛們的護衛下穿過人頭涌動的大街來到了皇宮,在劉成進宮的時候,早有太監向皇帝劉辨稟報。

劉成抵達偏殿時,劉辨和唐妃已經在軟榻的軟墊上坐好了,偏殿內燒著兩盆炭火,把整個偏殿都烘得暖暖的。

劉成在偏殿門口停下脫了鞋,取下了佩劍和斗篷,把它們交給殿門口的太監,然後邁步走了進去。

他來到軟榻前向劉辨和唐妃抱拳躬身行禮:“臣劉成拜見陛下、拜見唐妃!”

劉辨笑著擡手道:“皇叔免禮!來人,賜座!”

“謝陛下!”劉成起身在太監搬來的軟凳上坐下。

劉辨笑問:“今日天氣這麼冷,不知皇叔今日來宮中所爲何事?”

“還是上次朝會時提到的孔融蠱惑太學學子們在皇宮門前鬧事、試圖衝擊皇宮之事!此事廷尉府已經審訊並查明,這是這件案子的卷宗,還請陛下過目!”劉成拿出案子的卷宗遞上去。

劉辨擺手道:“朕就不看卷宗了,皇叔直接說結果吧!”

劉成道:“這件案子經過廷尉府的審訊和派人多方調查取證,已經弄清楚了,的確是孔融鼓動太學學子,被抓的學子們都已經承認是受孔融鼓動的!而孔融自己也供認不諱,這裡面都有他們的畫押!”

劉辨和唐妃互相對視一眼,劉辨問道:“皇叔打算怎麼處置孔融和那些太學學子們?”

劉成道:“陛下當知道,微臣雖然執政,但並不直接管司法刑名之事。審案、斷案和身審判這些職能,朝廷都有專門的衙門負責,如果微臣連這些事情都要管的話,微臣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是忙不過來的,而且這也會影響相關衙門對自己職能的執行,除非某件事情對既定國策或會造成重大政治影響,否則臣不會輕易插手下屬衙門的事務!微臣的想法還是交給相關的衙門去處置吧,按照大漢律,該殺的殺,該監禁的就監禁,該發配充軍的就充軍!”

劉辨沒有出聲,倒是唐妃卻說道:“不過這些太學學子們都是未來朝廷的棟樑之才,也都是從各地選拔出來的青年才俊,他們人數衆多,另外孔融身爲九卿之一的少府,又在儒林之中有頗高的聲望,若是把他們都殺了,只怕是不妥吧?再說了,廷尉府和少府都是九卿之一,同一級別,廷尉府又有什麼權力殺少府正卿?”

劉成擡頭看向唐妃,神色淡然道:“那以唐妃的意思當如何處置呢?”

“本宮的意思······”唐妃正要說話,卻被劉辨按住手臂,她扭頭看向劉辨,發現他正輕輕搖頭。

唐妃再看向劉成,卻發現劉成正看著他,那眼神說不出的深邃,似乎暗藏著無限殺機。

“······本宮乃是一婦道人家,在此事上就不發表看法了,皇叔還是自己看著辦吧!”

劉成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按照孔融的所作所爲,他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臣也明白他的想法,他蠱惑那些太學學子們在皇宮門口鬧事、試圖衝擊皇宮,無非要是引起陛下的注意,想要讓陛下站出來主持朝政!陛下若是真有這個想法,微臣可以交出執政權,從今以後由陛下來乾綱獨斷!”

劉辨急忙道:“皇叔別誤會,朕絕無此意!朕深知朕根本就不是那塊料,皇叔這些年做得很好,朝廷在皇叔的主持之下越發強盛,能控制的轄區也越老越大,若是由朕來管,朕根本不知道要做什麼,此事皇叔休得再提了!”

劉成看了看劉辨,又看了看唐妃,說道:“臣知道陛下和唐妃想??兹诤湍切┨珜W學子們,但是律法就是律法,若是它可以講條件、可以用人情、情面交換、甚至打折扣,它就會逐漸失去作用,還不如摒棄!但治國如果沒有一個規矩,這個朝代是長久不了的,而律法典章就是整個王朝的規矩!孔融和那些太學學子們犯了如此重罪,爲了維護律法典章的威嚴,爲了警示後人,朝廷相關衙門必須要依法對他們進行判決,以他們的罪行,都得殺頭!陛下要保他們也可以,但必須是要在相關衙門判決之後!”

劉辨詫異道:“既然都已經判決了,朕還如何能保?”

劉成起身道:“陛下還記得當初微臣跟陛下的約定嗎?由微臣執政,陛下不得隨意插手微臣的執政方略,但陛下有三次可以使用皇帝特權的機會,或否決微臣的一次執政方略、或對某個罪臣進行特赦,或直接任命某人爲兩千石的官員或武將!陛下可以使用一次特權下詔對孔融和那些太學學子們進行特赦!此事也不急,陛下可以慢慢考慮,微臣告退!”

劉成走到了殿門處停下來轉身提醒道:“陛下,微臣有必要提醒您,這樣的特權只有三次使用的機會,用一次就少一次,一旦用完······”

第303章 疏勒城破第293章 鋌而走險第457章 臥龍現第442章 意在遼東第190章 初露崢嶸第229章 議政第98章 蔡邕被抓第347章 緊追不捨第403章 黑名冊第30章 說服第374章 戲弄程仲德第253章 禍起蕭牆第34章 獠牙(4)第210章 將計就計第382章 讒言還是忠言?第167章 追御駕第292章 互相試探第338章 識破身份第66章 密會第292章 互相試探第150章 未雨綢繆第242章 暗渡子午道第151章 訓徐晃第179章 斬孫賁第272章 追責第106章 呂布之威第113章 反間第278章 伏誅第77章 張楊VS李肅第269章 治理西羌(2)第307章 回到長安第101章 驚心動魄的廢帝之爭第322章 內耗之計第84章 殺機(1)第57章 董卓的條件第10章 兩位大才第283章 栽贓嫁禍第219章 消失的李儒第250章 陣前勸降第87章 膽大包天第71章 上眼藥第225章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第434章 司馬家族之禍第125章 興師問罪第89章 紛亂第27章 插手北軍第202章 定策第184章 一字長蛇陣第201章 陳宮獻計第258章 力排衆議第244章 張良計·過牆梯第388章 曹操撤軍第263章 倉促應戰第367章 擊殺獸王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95章 君臣對第272章 追責第378章 孔融被抓第174章 不堪一擊第293章 鋌而走險第230章 佈局關東第158章 郭大中計第202章 定策第359章 梟雄之死第163章 軍功授田第255章 張網以待第216章 終於要動手了第324章 驅虎吞狼第419章 饒樂水之戰第7章 收買人心第259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32章 誰都沒有討到便宜第89章 紛亂第272章 追責第374章 戲弄程仲德第380章 嶽婿開撕第52章 形勢逆轉第140章 窮追不捨第241章 郭嘉·劉曄·陳羣第98章 蔡邕被抓第230章 佈局關東第273章 冥安第427章 劉備當了出頭鳥第33章 獠牙(3)第294章 先下手爲強第299章 擊敗疏勒王第85章 殺機(2)第55章 定鼎天下的戰略謀劃(1)第278章 伏誅第346章 匈奴河之戰(3)第197章 曹操撞上徐榮第353章 死咬著不放第268章 治羌(1)第270章 治羌(3)第392章 逗比袁術第126章 傾心第319章 見好就收第159章 安邑城破第284章 捉人拿贓第17章 聚賢樓衝突
第303章 疏勒城破第293章 鋌而走險第457章 臥龍現第442章 意在遼東第190章 初露崢嶸第229章 議政第98章 蔡邕被抓第347章 緊追不捨第403章 黑名冊第30章 說服第374章 戲弄程仲德第253章 禍起蕭牆第34章 獠牙(4)第210章 將計就計第382章 讒言還是忠言?第167章 追御駕第292章 互相試探第338章 識破身份第66章 密會第292章 互相試探第150章 未雨綢繆第242章 暗渡子午道第151章 訓徐晃第179章 斬孫賁第272章 追責第106章 呂布之威第113章 反間第278章 伏誅第77章 張楊VS李肅第269章 治理西羌(2)第307章 回到長安第101章 驚心動魄的廢帝之爭第322章 內耗之計第84章 殺機(1)第57章 董卓的條件第10章 兩位大才第283章 栽贓嫁禍第219章 消失的李儒第250章 陣前勸降第87章 膽大包天第71章 上眼藥第225章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第434章 司馬家族之禍第125章 興師問罪第89章 紛亂第27章 插手北軍第202章 定策第184章 一字長蛇陣第201章 陳宮獻計第258章 力排衆議第244章 張良計·過牆梯第388章 曹操撤軍第263章 倉促應戰第367章 擊殺獸王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95章 君臣對第272章 追責第378章 孔融被抓第174章 不堪一擊第293章 鋌而走險第230章 佈局關東第158章 郭大中計第202章 定策第359章 梟雄之死第163章 軍功授田第255章 張網以待第216章 終於要動手了第324章 驅虎吞狼第419章 饒樂水之戰第7章 收買人心第259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32章 誰都沒有討到便宜第89章 紛亂第272章 追責第374章 戲弄程仲德第380章 嶽婿開撕第52章 形勢逆轉第140章 窮追不捨第241章 郭嘉·劉曄·陳羣第98章 蔡邕被抓第230章 佈局關東第273章 冥安第427章 劉備當了出頭鳥第33章 獠牙(3)第294章 先下手爲強第299章 擊敗疏勒王第85章 殺機(2)第55章 定鼎天下的戰略謀劃(1)第278章 伏誅第346章 匈奴河之戰(3)第197章 曹操撞上徐榮第353章 死咬著不放第268章 治羌(1)第270章 治羌(3)第392章 逗比袁術第126章 傾心第319章 見好就收第159章 安邑城破第284章 捉人拿贓第17章 聚賢樓衝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丘县| 邳州市| 阿瓦提县| 昔阳县| 贵溪市| 伊吾县| 扎兰屯市| 鹿邑县| 常宁市| 德江县| 多伦县| 叶城县| 博乐市| 电白县| 淮滨县| 台东市| 新郑市| 彰武县| 民勤县| 东至县| 静海县| 巴东县| 那曲县| 甘泉县| 徐州市| 成安县| 孝义市| 正定县| 革吉县| 阆中市| 平乐县| 韶关市| 诏安县| 青浦区| 溆浦县| 光泽县| 教育| 深泽县| 新津县| 新河县| 大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