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8章 冤大頭

劉成的宗旨是利用董卓剷除士族勢力,自然不能一直由他來跟董卓打擂臺,這是劉成跟衆(zhòng)心腹幕僚們早就商議決定好的,所以不管種輯到底其他勢力安插進來的內鬼,還是他只是想要剷除董卓並沒有完全背叛,都不能讓他繼續(xù)跟這班人混在一起。

可是如何才能讓種輯不跟這班人混在一起呢?這隻怕很困難,又不能把他綁住、限制他的人身自由,要知道他可是秩比兩千石的步兵校尉,又是劉成手下有數(shù)的統(tǒng)兵大將,沒有充足的理由和證據(jù)怎麼能隨便限制他的自由?

幕僚們對這個問題也是沒有什麼好辦法,荀彧這時站出來拱手對劉成道:“主公,爲今之計只能把種輯調離北軍,而且還不能讓他和其他人感覺到他是失寵了或者主公要奪他的兵權!沒有種輯的兵權,他們很可能會放棄這次計劃。而且就算他們強行發(fā)動,事後牽扯出臣主公的可能性也要小很多了,到時候主公可以裝作毫不知情,指出種輯是某人安插在我方內部的內鬼,把責任推得乾乾淨淨!”

劉成想了想,點頭:“有道理啊······唔,議郎的位置還有空缺,明日本將軍就上書建議遷種輯爲議郎!”

議郎的品秩不高,比步兵校尉的品秩低得多,但是議郎是文官,可以入朝參政,步兵校尉是武將,連將軍都不是,而且文官的地位要比武將的地位高得多,從步兵校尉到議郎,看上去是品秩變低了,但實際上卻是升遷了。

幕僚都離去之後,劉成單獨把荀彧留了下來,問道:“黃門侍郎荀攸跟文若是何關係?”

“是屬下侄兒,主公爲何這麼問?”荀彧詫異的問道。

荀攸雖然是荀彧的侄兒,但年齡卻要比荀彧大上好幾歲,黃門侍郎的官職可比荀彧的守宮令大得多。

劉成猶豫了一下,說道:“剛纔在議事過程中,我少說了一個人,就是荀攸!他也是何顒、伍瓊、周毖、種輯這些人當中的其中一個!”

荀彧臉色大變,立即道:“主公,我這就回去讓他退出,以他們手中掌握的實力想要剷除董卓無異於癡人說夢,一旦事敗,後果不堪設想!”

劉成抓住荀彧的手臂搖頭道:“文若,你太想當然了,太一廂情願了,荀攸雖然是你的侄兒,但他的年紀比你大好幾歲呢,官職又比你高,聽說是一個極有主見之人,你這麼做不但勸不住他,還會讓他們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提前行動,因爲他知道你不會出賣他,但他也會擔心夜長夢多,提前行動有很大的可能性。”

荀彧急道:“可是若讓他繼續(xù)參與下去,恐有性命之憂啊!”

劉成笑著安慰道:“文若稍安勿躁,你擔心荀攸的安全,本將軍可以理解,不過你想想想,他們幾個書生也就是誇誇其談,沒有實力根本成不了事。這樣吧,既然你擔心荀攸的安全,就回去勸勸他,不過一定要注意方式,否則會適得其反。若實在勸不住,也不要擔心,我們有人盯著他們,也有人盯著董卓,一旦董卓察覺到他們的小動作要對他們動手,你就提前通知他撤離!”

荀彧嘆道:“也只能這樣了!”

次日,劉成把奏疏送到尚書檯,董卓並未留難,也知道阻止不了,再說只是一個議郎而已,無所謂,很快就批覆下來。

劉成派人把種輯找來說道:“種輯啊,我們在朝堂上的實力太過薄弱,根本就沒有話語權,本將軍考慮了一下,我麾下有資格且又有能力進入朝中參政議政的人唯獨只有你一人,因此我想把你調入朝中當任議郎之職,你覺得如何?”

種輯聽了這話就有不由自主往壞處想,難懂是劉成發(fā)現(xiàn)了什麼?要不然怎麼會在這個時候把我調入朝中呢?沒有了兵權,我們還怎麼對董卓動手?他看劉成的神色,就知道劉成是認真的,已經(jīng)決定下來了,他不想去都不行,而且他也沒有理由拒絕,拒絕的話又可能讓劉成認爲他捨不得放下兵權。

“怎麼,不想去朝中任職?軍中之事你必擔心,你走之後,本將軍會安排得力人手接替你的位置,不會出岔子!”

種輯的後背心開始冒汗了,他知道自己必須要答應,若不答應必會引起劉成的猜忌,只能硬著頭皮道:“不是,卑職服從將軍的安排,去做議郎可是升遷了,卑職又怎麼會不願意呢?”

“那好!”劉成點點頭,拿出調令遞過去說道:“升遷官文已經(jīng)下來了,你回去之後就跟王雙做好交接,明日就去光祿勳衙門上任吧!”

種輯不敢表現(xiàn)出不滿,高高興興接過任命官文告辭離去。

種輯回去之後跟王雙做好交接之後很快就出營約見何顒、伍瓊、周毖和荀攸等人,把情況說了一遍,這些人沒想到密謀計劃已經(jīng)到了關鍵時刻會出現(xiàn)這種意外情況,種輯沒有了兵權,就只能依靠伍瓊的城衛(wèi)軍,但是城衛(wèi)軍的戰(zhàn)鬥力是衆(zhòng)所周知的步行,但衆(zhòng)人經(jīng)過一番商議之後開始繼續(xù)完善剷除董卓的計劃,主要武力就是伍瓊的城衛(wèi)軍,不過要把密謀的計劃完善還需要一段時間。

十一月十五,大朝日。

在滿朝文武的注視下,董卓站出來對劉辨說道:“陛下,朝廷得到消息,河東匪患已經(jīng)極爲嚴重,昨日收到消息,匪軍南下迅速,快要打到黃河北岸了,形勢十分危機,倘若讓他們渡河過來,雒陽城就危險了,所以必須要派大將率軍前去剿匪!”

劉辨道:“愛卿,朕記得當初太后在世時已經(jīng)下旨要讓李肅帶兵前去河東剿匪的,難道李肅還沒有去嗎?”

董卓道:“陛下當知道那日李肅被廷杖八十,打完之後傷勢頗重,到現(xiàn)在都還沒有好利索。如果重新派大將統(tǒng)軍出征,可又需要籌備大量糧草軍械,如今國庫空虛,根本籌措不到足夠的糧餉!”

太傅皇甫嵩問道:“董太師,如今是你攝政,掌管朝廷大小事務,你卻對陛下和滿朝文武說國庫空虛,你不覺得害臊嗎?就算國庫空虛,你爲了自己的面子也不能說出來,而是要想辦法,等想到了辦法把國庫填滿,再來奏報陛下,如此才顯示你的才能。難道國庫空虛就可以不顧匪患,任由其荼毒天下百姓嗎?”

董卓暗恨皇甫嵩當著皇帝和滿朝文武的面打他的臉,可他又不好發(fā)作,畢竟皇甫嵩說得是無可挑剔,他冷哼道:“皇甫太傅,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國庫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賦稅,今年的賦稅早就收上來了,用光了還有很大缺額!只有等明年第一批賦稅收上來,朝廷纔有錢花。咱家又不是神仙能夠憑空變出許多錢糧來。國庫最後一批錢糧幾天前已經(jīng)全部撥給北軍了,一共半年的糧草、五千套兵甲。如今西涼軍和西園軍已經(jīng)沒有足夠的糧餉出征,若要派兵掃平匪患,只能派北軍出征!”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劉成,劉成心中暗罵,難怪糧餉軍械給的那麼痛快,原來董卓這廝是想讓我去剿匪,消耗我的實力。

劉成轉念一想,出征的確會帶來傷亡,但未嘗也不是一種實戰(zhàn)練兵的途徑,河東那些匪軍不是正規(guī)軍,戰(zhàn)鬥力無法與朝廷和地方官員相比,如今北軍已經(jīng)整訓兩個月了,還沒有通過實戰(zhàn)檢驗戰(zhàn)鬥力,這次倒是可以拿那些匪軍練兵,若戰(zhàn)勝,則可以從匪軍俘虜當中挑選精壯填補兵力損失,說不定還能繳獲不少軍資錢糧。

劉成又想,他率北軍離開雒陽,正好可以給董卓騰出空間,讓他對朝中各方勢力下手,有他和北軍在雒陽,董卓心有顧忌,不太敢放手施爲。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皇帝劉辨的安全,沒有北軍在雒陽牽制董卓,董卓就沒有了顧忌,要動劉辨簡直不要太容易。

想到這裡,劉成左右看看董卓和滿朝文武,說道:“北軍將士拿朝廷糧餉,自當爲國效命、征戰(zhàn)沙場,董太師若想要讓本將軍率北軍出征掃平匪患,則必須當著滿朝公卿和大臣們的面答應幾個條件!”

董卓心說只要讓你小子離開雒陽,幾個條件算什麼,當即道:“好,你說!”

“第一,北軍現(xiàn)在是有半年的糧草,看似很多,實際上大軍出征在外的消耗要比在駐地駐紮大得多,半年的糧餉還是太少了,太師必須再籌措三個月糧餉和五千套兵甲,何時湊齊,大軍就何時出征!”

董卓皺起了眉頭,國庫已經(jīng)空了,他並沒有說假話,他去哪裡再籌措三個月糧餉呢?

這時李肅看出了董卓的難處,他也知道董卓想借剿匪之名把劉成和北軍調離雒陽,消耗劉成的實力,可是沒有糧餉就無法讓北軍開拔,他眼珠子轉了轉,站出來抱拳道:“太師、各位大人,末將倒是有一個辦法,就是不知道是否可行!”

董卓正是爲難之時,也不管李肅的辦法是否真能行,於是擡了擡手:“你說說看!”

李肅說道:“掃平匪患是朝廷當前的大事,國庫空虛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各位大人世代深受皇恩,如今朝廷有難處,何不各自拿出一些家財捐助給北軍作爲糧餉呢?”

董卓一拍大腿大笑道:“好,此法甚妙!如此,咱家拿出二十萬錢捐給北軍,諸位大人多少也捐助一些吧,啊?”

朝廷大臣們聽了李肅和董卓的話,一個個氣得臉都變成了豬肝色,敢情董卓是想讓他們當冤大頭,他們都恨死李肅了!

劉成看著這一幕心中暗笑,他知道從這一刻董卓與士族們的矛盾徹底激化了。

第215章 玩火第9章 城門變故第343章 戰(zhàn)機已至——出擊第216章 終於要動手了第110章 丁原跑了第263章 倉促應戰(zhàn)第303章 疏勒城破第372章 張闓殺曹嵩第89章 紛亂第91章 宮變(1)第365章 獸羣來襲(3)第395章 遭遇截殺第391章 請罪第142章 生擒第39章 定計第9章 城門變故第192 神威無敵第74章 強請第386章 挾天子以令劉表第181章 敗孫堅第259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32章 說服張燕第108章 陷陣之士第422章 噩耗第75章 未雨綢繆第436章 以假亂真的玉璽第242章 暗渡子午道第202章 定策第445章 又死了一個第430章 臧洪歸心第311章 收服益州第168章 難得溫馨第108章 陷陣之士第21章 求饒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147章 樹林伏擊第167章 追御駕第184章 一字長蛇陣第230章 佈局關東第267章 勸降第78章 戰(zhàn)李肅第391章 請罪第249章 堅守的信心第368章 丁零王戰(zhàn)死第191章 勇不可擋第321章 匈奴寇邊第398章 移動的後勤補給第269章 治理西羌(2)第283章 栽贓嫁禍第49章 拖後腿(2)第371章 班師第440章 擊敗烏丸第169章 夜半遭襲第430章 臧洪歸心第35章 泄密第432章 誰都沒有討到便宜第319章 張頜歸降第64章 嘴臉第196章 蓋世無雙(2)第453章 兵圍袁紹第176章 死亡之旅開始第155章 記裡鼓車和指南車第382章 讒言還是忠言?第340章 出入第165章 董卓怒·李儒謀第269章 治理西羌(2)第10章 兩位大才第168章 難得溫馨第100章 朝議之爭第451章 猛攻邯鄲城第212 暗流涌動第241章 郭嘉·劉曄·陳羣第275章 彈劾第220章 內訌第36章 收買第123章 救人第179章 斬孫賁第449章 徐榮隕落第231章 荀攸之謀第140章 窮追不捨第122章 強搶民女第133章 立威第172章 脣槍舌戰(zhàn)第453章 兵圍袁紹第132章 河內士族嘴臉第179章 斬孫賁第379章 覲見第146章 暗子第152章 授田·榮譽第217章 誅殺董卓第288章 于闐勢大第385章 呂布張邈聯(lián)合伐曹操第150章 未雨綢繆第103章 各有算計(2)第103章 各有算計(2)第216章 終於要動手了第73章 王匡要跑路第364章 獸羣來襲(2)第394章 出使宇文部第41章 爭奪北軍兵權(1)
第215章 玩火第9章 城門變故第343章 戰(zhàn)機已至——出擊第216章 終於要動手了第110章 丁原跑了第263章 倉促應戰(zhàn)第303章 疏勒城破第372章 張闓殺曹嵩第89章 紛亂第91章 宮變(1)第365章 獸羣來襲(3)第395章 遭遇截殺第391章 請罪第142章 生擒第39章 定計第9章 城門變故第192 神威無敵第74章 強請第386章 挾天子以令劉表第181章 敗孫堅第259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32章 說服張燕第108章 陷陣之士第422章 噩耗第75章 未雨綢繆第436章 以假亂真的玉璽第242章 暗渡子午道第202章 定策第445章 又死了一個第430章 臧洪歸心第311章 收服益州第168章 難得溫馨第108章 陷陣之士第21章 求饒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147章 樹林伏擊第167章 追御駕第184章 一字長蛇陣第230章 佈局關東第267章 勸降第78章 戰(zhàn)李肅第391章 請罪第249章 堅守的信心第368章 丁零王戰(zhàn)死第191章 勇不可擋第321章 匈奴寇邊第398章 移動的後勤補給第269章 治理西羌(2)第283章 栽贓嫁禍第49章 拖後腿(2)第371章 班師第440章 擊敗烏丸第169章 夜半遭襲第430章 臧洪歸心第35章 泄密第432章 誰都沒有討到便宜第319章 張頜歸降第64章 嘴臉第196章 蓋世無雙(2)第453章 兵圍袁紹第176章 死亡之旅開始第155章 記裡鼓車和指南車第382章 讒言還是忠言?第340章 出入第165章 董卓怒·李儒謀第269章 治理西羌(2)第10章 兩位大才第168章 難得溫馨第100章 朝議之爭第451章 猛攻邯鄲城第212 暗流涌動第241章 郭嘉·劉曄·陳羣第275章 彈劾第220章 內訌第36章 收買第123章 救人第179章 斬孫賁第449章 徐榮隕落第231章 荀攸之謀第140章 窮追不捨第122章 強搶民女第133章 立威第172章 脣槍舌戰(zhàn)第453章 兵圍袁紹第132章 河內士族嘴臉第179章 斬孫賁第379章 覲見第146章 暗子第152章 授田·榮譽第217章 誅殺董卓第288章 于闐勢大第385章 呂布張邈聯(lián)合伐曹操第150章 未雨綢繆第103章 各有算計(2)第103章 各有算計(2)第216章 終於要動手了第73章 王匡要跑路第364章 獸羣來襲(2)第394章 出使宇文部第41章 爭奪北軍兵權(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屏县| 海淀区| 读书| 科技| 华安县| 内江市| 大石桥市| 图们市| 铜山县| 深泽县| 额尔古纳市| 孟连| 明光市| 都兰县| 揭阳市| 赣州市| 兴义市| 沙河市| 得荣县| 厦门市| 柳河县| 原阳县| 安康市| 嘉义市| 龙口市| 华容县| 抚宁县| 会同县| 常宁市| 哈密市| 德格县| 大理市| 曲阳县| 米泉市| 建平县| 马龙县| 洪湖市| 乐安县| 平邑县| 唐海县|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