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
洛陽城中相比往日要熱鬧許多,只不過熱鬧的不是百姓,而是軍隊。
在三天前劉歷宣佈自己的作戰計劃後,很快通告就傳遍了全城。
朝廷的官吏全部忙碌起來,組織錢糧調動,以及安排士兵陸續出城,和換班駐防的事情。
而劉歷則是與主要將領一起,商量進軍的事。
“殿下,我們此行要帶多少人?”
常遇春問道。
聞言,劉歷盯著地圖,沉默了片刻後才答道:“雖然敵衆我寡,但此行也不需要帶太多人去,就把那兩萬騎兵帶上吧。”
他所說的兩萬騎兵,正是如今洛陽十萬涼州軍的核心部隊。
與同一時代的其他勢力不同,劉歷的涼州軍走的時候精兵路線,一個士兵必須身強體壯,有勇有謀,絕對不會出現裹挾流民,或者把監獄刑犯加入軍隊的情況。
而作爲王牌部隊的騎兵,則是清一色配備鐵甲,一人至少三匹軍馬,以及五個馬奴。
因此,涼州軍只有十萬人,騎兵更是隻有兩萬人左右。
但即便是兩萬騎兵,劉歷也有把握用他們,擊潰數倍於己的董卓!
“兩萬人足夠了,只是殿下此次不帶步兵,敵衆我寡的情況下,沒有中軍,豈不是沒有開戰就落於下風?”
常遇春出於自己的軍事常識,向劉歷詢問道。
“非也,你且看。”
劉歷指著地圖上的函谷關,並且用手指在關外畫了一個大圈,說明道:“這裡是大片的平原,唯一的崎嶇地形還被函谷關佔據,因此董卓唯有在平原上與我戰鬥,如此,我便不需要步兵作爲中軍,只需要發揮騎兵的機動性,遊擊他們即可。”
“這地形甚妙,我之前倒是沒有仔細研究過,光是想著能不能從董卓的後路把他截斷了。”
說著,常遇春用手指點在一條狹窄的山路上,根據斥候彙報,那裡是董卓軍的糧草補給路線。
“斷補給的事情先不要考慮,且不論董卓必然重兵把守補給線,就是他不把守,我們也不能先斷補給線,否則他們乾脆撤回去就得了,何必與我戰鬥?”
劉歷皺眉道。
“殿下還是想要打殲滅戰?”
回憶起三天前宴會上的一幕,常遇春有些疑惑。
原本,他以爲劉歷那天只是說說而已,爲的是提振士氣,免得己方將領和官吏沒有開戰,就先慫了一多半。
但他沒想到的是,劉歷竟然真的想打殲滅戰。
而且,還是面對至少十倍於己的董卓,打殲滅戰!
“我就是這個想法,怎麼,怕了?”
劉歷側目瞄向常遇春。
聽到他的話,常遇春像是聽到了什麼好笑的事情,笑了兩聲,然後面色一凜,嚴肅道:“末將跟隨殿下出生入死,腦袋裡什麼概念都有,就是沒有怕!”
“好,既然如此,你立刻準備,我們不日便率領騎兵出動!”
劉曆命令道。
“諾!”
得到命令,常遇春躬身應了一聲,然後轉身離開,前去做準備了。
軍隊出動可不是一句話的事情,這還需要主將親自調度安排,不能大意,否則就會亂成一鍋粥。
……
與此同時。
就在劉歷那邊緊鑼密鼓準備進軍的時候,董卓這邊眼見著逼近洛陽,也開始進行部署。
營帳中,所有董卓軍以及黃巾軍高級將領,全部參與到此次商議之中。
“父將,北鵝山路乃我軍補給線,涼州軍的鐵騎格外強勢,我軍還需重兵把守補給線,命令民夫儘量往崎嶇地形,以及有軍事要塞的地區前進,免得被涼州軍突襲!”
董青諫言道。
他這個提議一說出來,在場的人都是點頭附和,表示同意。
“嗯……說的沒錯,吾兒睿智。”
董卓撫著鬍鬚,誇讚一句。
如今他與黃巾軍聯合,二十五萬軍隊逼近洛陽,最擔心的事情不是涼州軍強不強,以及函谷關好不好打,而是補給線的問題。
不僅僅是因爲補給線關係到最重要的軍糧,更是因爲補給線傳送著董卓的一張王牌。
爲了百分百拿下關隘,第一個攻入洛陽,董卓命人打造了許多攻城器械,其中光是黃弩就有五十臺。
如果這些攻城器械能安全抵達城下,屆時部署下來,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可想而知!
但這些器械過於笨重,運輸費力,只能由民夫拆卸開來,慢慢運送,而如果遭到騎兵突襲,這張王牌就算廢了。
所以,必須著重防禦補給線!
做了決定,董卓看向董青,命令道:“吾兒,本將命令你率領五萬士兵,防衛補給線,不得有誤!”
“諾!”
董青拱手領命,恭敬道:“父將放心,孩兒就是死,也要把補給線防守住!”
聽到這番堪稱誓死的話,黃巾軍的將領們翻了個白眼。
這帶五萬人看守補給線能有什麼危險,還犯得著什麼“孩兒就是死”?
如此安排,怕不是這董賊故意護犢子吧?
事實上董卓也確實有這方面的考慮。
涼州一戰,劉歷威名赫赫,由於他的事蹟實在過於玄幻,董卓難免聯想到什麼戰神降世,天選之人之類的,所以如今準備圍攻洛陽,心理壓力還是挺大的。
正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董卓也得考慮一下,萬一自己出點什麼事,自己兒子還活著,董家的香火也就沒有斷。
“董將軍,如今確定把令公子送去守糧道了,那就趕緊商議一下,詳細的作戰部署吧?”
張寶催促道。
對於董青被派去守補給線的事情,他倒是也沒多想,畢竟人都有私心,若是他有兒子,也會如此做的。
“好,關於詳細的作戰部署,本將已經想好了,你我各自率領十萬人馬,分左右兩路軍隊,抵達洛陽城後,你掩護我,我佈置攻城器械。”
董卓提出自己的戰略計劃。
只是分左右兩路軍隊而已,聽起來有點太簡單了,但實際上大戰略計劃就是這麼簡單,複雜的隨機應變等等,還是需要臨戰時根據情況再行計劃。
“好吧。”
張寶點點頭,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