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伯綸對崇禎十八年這個年份有著特殊的感情,按照原本的歷史,大明本該在崇禎十七年就滅亡的,但是因爲他的出現,已經安然渡過了最危險的時刻,雖然已經實際上形成了南北對立的局面,但孫伯綸認爲那並不是問題。
實際上,從崇禎十七年開始,大明王朝這隻沉睡的巨龍就已經完全被孫伯綸喚醒,走上了開拓擴張的道路,到目前爲止,所有的擴張都是以勝利告終,這也大大減少了國內對此的阻力,至少內閣的幾位重臣已經不再用窮兵黷武這類話來反對了。
大明原有的縉紳階層經歷了清算的陣痛之後,發現秦王並不是真正的想毀滅他們,在權力和財富兩方面他們仍然具備優勢和潛力。
在權力方面,雖然秦王改革了科舉制度,徹底廢棄了八股取士,擴大了參與科舉層面,但縉紳們仍然佔據主要地位,畢竟想要通過科舉就要長久的學習,而學習首先要脫產,一個年輕人能夠讀書本身就是家族實力的表現,新的科舉沒有封閉縉紳們上升的通道,相反,隨著吏員隊伍的擴大,越來越多的家族子弟成爲了官僚隊伍的一員,而在地方政務之上,宗族仍然有一定的話語權,鬧出了重傷及人命官司,以及涉及大額銀兩的案件需要動用大明律法,但諸如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官府仍然願意和宗族一道出面調停。
而在財富方面,原來的土地兼併和把小農變成佃農的模式是走不通了,但是投身於商貿卻是各地縉紳的選擇,幾年下來,藏在地窖裡的沒奈何漸漸變成了銀圓,更多的大縉紳開始變成銀票,投到銀行裡去吃利息,他們雖然把銀行看做朝廷辦的錢莊,但是好處就是,錢莊裡存錢要收費,而銀行存錢卻可以吃息。
民間的財富已經動員了起來,投放到了海貿和邊貿之中,這些人推動著對外貿易和擴張的發展,每當京城來的邸報上出現內閣、軍機處或者六部要收緊海貿的風吹草動的時候,都會在各地引起騷亂。
諸如吳甡、孫傳庭、陳新甲這類從秦王執政前留下的老臣,思想也在發生著變化,他們是縉紳代言人,也屬於縉紳階層,但縉紳這個階層卻是已經變了。
如今橫亙在老臣與秦王之間的矛盾,就是南京朝廷,大明已經具備了平定南方的實力,也通過在呂宋、臺灣、澳門等地設立市舶司,來收緊對南京的放縱,但朝中大臣仍然不願意和南京發生正面衝突,但是他們不能忽視來自大都督府的壓力,這兩年,叱吒風雲的是水師和不死軍,北府軍團可是一直按兵不動,他們轄地內連山賊盜匪都是不見了,迫切需要一個突破口。
對南京朝廷有感情的老臣們自然不願意北府軍團揮師南下,但是那數十萬精銳總要有一個宣泄的地方吧,那麼只能對外擴張了,在呂宋、臺灣和爪哇送去精銳營伍去征服土著之後,內閣發現,手裡的兵力還是過於的充裕了,只能再開闢兩個方向,美洲和澳洲。
這些老臣們卻不知道,對於美洲和澳洲的開拓,爲南京朝廷敲響了喪鐘,原因很簡單,對著兩片全新的大陸開發和征服都需要人,征服還好說,大明有的是精兵,但是開發需要的可不只是士兵了,而孫伯綸顯然不想走西方人的老路,先佔領小地方,通過海貿和商業、抓捕奴隸,陸陸續續的移民過來,在那裡是一片不毛之地就能遷移大量百姓的手段就是流放!
要知道,孫伯綸已經決定大明在海外的所有總督區,都要在五十年內建立州縣。
開拓澳洲還還說,大明已經在爪哇有了基地,往南航行一段就到了澳洲,然後順著海岸線尋找宜農宜牧宜商宜居的富庶之地,但是穿越太平洋前往美洲,則是一個巨大的問題,畢竟那片海洋實在是太大了,大的讓人絕望。
除了孫伯綸之外,大明對於美洲的瞭解都是一些西班牙人口中知道的,但是西班牙人對於美洲的瞭解和開發目前也僅限於美洲的中部和東部,西部也是未曾涉足,而太平洋航線也只有西班牙人有所瞭解,畢竟就連菲律賓都是歸於設立在墨西哥城的新西班牙總督管轄,但是以目前大明和西班牙的關係來說,藉助西班牙的力量開拓前往美洲的航線幾乎是不可能的,兩國還在戰爭狀態不說,如今美洲最大的地主就是西班牙,西班牙是不會主動引入一個競爭者的,特別是這個競爭者還是一個擁有超大體量和超級野心的國家。
籌備開拓美洲的大都督府在收集了能收集到的關於美洲的資料之後,發現有一個國家也擁有造訪美洲的經驗,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日本開國之後,第一批造訪仙臺的明國商人就聽到了那個關於美洲的傳說,原來在日本尚未閉關鎖國的德川家康時代,日本與西班牙有著良好的商貿關係,而德川家康還沒有禁止天主教,爲了讓日本使臣能夠前往西班牙面見西班牙皇室,德川家康找到了正在尋找傳說中金銀島的西班牙冒險家,但是前往美洲卻出了海難,德川家康便命令重新建造一艘大船,而負責建造船隻的就是仙臺藩大名伊達政宗。
海船建造完畢之後,由其家臣率領幕府和仙臺武士及日本商人、船員和一些西班牙人近二百人用了三個月橫跨了整個太平洋,抵達了墨西哥城,成功出使西班牙,還覲見了教皇。
當然,這次橫跨太平洋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但是好在日本和大明一樣,都是擁有文法的國家,留下了足夠的資料,而在東南亞,還找到了幾個去過美洲的西班牙水手,當然,爲帝國提供最大支持的還是葡萄牙。
要知道葡萄牙五年前還被西班牙吞併,現在的許多葡萄牙人是去過美洲的。
“按照明國的歷法,今天是崇禎十八年的六月,我終於抵達了傳說中的東方明珠,天津港,看到的是一個繁忙的港口,那裡的船帆遮天蔽日,如果我不是代表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取得了外交優先權,那麼我或許再停留兩天才能上岸。
經過馬六甲的時候,我聽到了巴達維亞淪陷的消息,當時我很悲痛,然而,當我抵達天津的時候,馬六甲也已經淪陷了,如果算上福摩薩和其他據點的話,我們已經失去了所有東印度羣島的據點,這讓我對此次談判感覺到不妙。
我非常不喜歡接待我的這個明國官員,他被稱爲禮部郎中,他的腦袋像他的臉一樣古板,光是向他解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就讓我費盡口舌,但是我也從他那裡收到了一個幽默的好消息,是關於英國人的,據這位明國官員說,當特羅普將軍在南中國海失敗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代表來到北京談判,想要結盟與我國開戰,卻被明國人拒絕了,因爲明國人認爲一個商業組織是沒有資格代表國家談判的,無論它擁有什麼授權,對比我深表同意,我們的東印度公司同樣擁有這樣的授權,但我還是認爲,同明國這樣的體量的國家談判,還是應該由尼德蘭聯省共和國派遣我這樣的代表來。
而故事最幽默的細節在於,英國議會的使者不遠萬里來到了明國,但是明國的攝政王卻拒絕他的談判要求,因爲明國不認可英國的議會,他們只認國王,考慮到英國正在進行內戰,我的助手認爲兩國不可能結盟,對此我表示懷疑,如果是那樣的話,英國使者應該離開,而不是被允許逗留在明國的首都。而我慶幸當初沒有對那個明國官員解釋清楚我們的國體,如果讓他知道我只是受到大顧問官閣下的委託,而沒有得到王族的執政大人許可的話,或許我也會被晾在一邊。
據目前得到的消息分析,我堅定的認爲明國的執政王尚且在英國和荷蘭之間猶豫,這讓我看到了保住印度洋上據點的可能性。”
柯恩德合上自己的週記,小心的放在身邊的匣子裡,正當他考慮要不要前去商業街購買一些明國精美的字畫和瓷器的時候,卻接到了來自禮部的消息,明國的主宰,秦王殿下同意在今天晚些時候與他會面了。
柯恩德走進了大都督府,見到了孫伯綸,在見過禮之後,柯恩德開門見山的說道:“尊敬的攝政王殿下,您的國家也我們荷蘭已經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雙方的利益都受到的極大的損害,如今福摩薩,哦,臺灣已經重新歸於您的治下,我們之間已經沒有了無法解決的矛盾,殿下,我謹代表聯省共和國的紳士們向您提議,我們兩國還是停止戰爭吧。”
“本王可以答應你停止戰爭,但卻是在滿足我國條件的基礎上。”孫伯綸微微一笑,說道。
柯恩德說道:“您的條件實在是太苛刻了,按照你們的說法,好望角以東的各個據點,是我們國家幾代人的基業,就這麼拱手相讓,實在是太強人所難了。”
孫伯綸道:“你說的沒錯,卻是讓人爲難,但是沒有辦法,你們支持我們國內的叛逆,竊據我們的土地幾十年,殺戮了我們無數的百姓,而在於你們的戰爭中,我們損失了太多,好望角以東的據點,是荷蘭對我國的戰爭賠償,當然,你們也可以選擇第二個賠償方案,白銀三千五百萬兩。”
柯恩德自然知道孫伯綸這是獅子大開口,剛要說話,孫伯綸說道:“我知道荷蘭正在和英國、西班牙乃至葡萄牙開戰,但是柯恩德先生,你要知道,即便你給我們,最多兩年的時間,無論好望角還是印度、緬甸的據點,都會落在我們的手中,那個時候,停戰的條件就只能是白銀三千五百兩了。”
“殿下,冒昧的問一句,如果我們答應了你們的要求,大明真的能保護我們在好望角以東的合法貿易嗎,要知道,在這片海域,還有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印度的莫臥兒王國,東南亞還有幾十個邪惡的蘇丹,還有英國人,他們不僅在印度有據點,還有艦隊。”柯恩德問道。
“當然,這片海域的秩序由大明制定並且堅定的維護,所有破壞秩序的國家都要與大明掰掰腕子,看誰服從誰,英國和奧斯曼帝國都不例外。”孫伯綸堅定的說道。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至少還能保住三分之一的利益。”柯恩德說道。
孫伯綸擺擺手:“不止三分之一,你們失去的僅僅是從各殖民點搶掠的利益,但是卻擁有了大明這個超級大的貿易伙伴,從葡萄牙就能看出來,他向我們交出了好望角以東的所有據點,但是來往於歐洲與大明之間的船舶卻增長了七倍,還可以自由參與東亞地區的貿易,事實上,他們比以前過的滋潤,如果我們停戰,荷蘭也可以享受這個待遇。”
柯恩德詫異說道:“您的意思是,停戰即結盟!”
“我們有這個意願,如果你們也擁有的話,自然就可以做到停戰和結盟一起進行。”孫伯綸道。
“在我前來的時候,共和國的紳士們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雖然我認爲他們很樂意見到這個局面,但仍然不是我能決斷的。”柯恩德有些失望的說道,如果在來明國之前就能考慮到結盟的話,在東印度的問題上,或許又有更爲寬鬆的條件。
“沒有關係,柯恩德先生,還是先談東印度和印度洋據點的問題吧,現實擺在你的面前,柯恩德先生應該清楚從去年開始,有多少船返回了荷蘭。”孫伯綸道。
這一下觸碰到了柯恩德痛處,因爲明國發布了私掠許可,而且用海軍進行封鎖,從東印度返回荷蘭的商船少了三分之二,而且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在落井下石,今年東印度羣島返回荷蘭的船隻只能靠祈禱了。
“如果荷蘭拒絕和談呢,您回選擇英國嗎?”柯恩德有些不死心的說道。
孫伯綸道:“英國確實是備用計劃,但是本王認爲還是荷蘭爲好。”
“爲什麼?”柯恩德詫異問道,如今的英國不過是被內戰牽扯了精力,一旦團結起來,將是荷蘭在歐洲最大的競爭對手。
孫伯綸想了想,說:“坦白說,是因爲荷蘭夠弱。與荷蘭合作能更好平衡歐洲的局面。”
“好吧,我選擇接受您的條件。”柯恩德最終說道。
實際上柯恩德很清楚,東印度羣島和印度洋上的據點雖然存在巨大的利益,但並非核心利益,荷蘭的核心利益在歐洲的海上貿易,在各國之間擔當海上馬車伕,然而,西班牙、法蘭西還有英國都有可能挑戰這個地位,現在尚且沒有這個實力,但一旦這幾個國家中一個與明國結盟的話,那將是災難。
“好,既然如此,我會安排首輔大臣與你商談的,對了,下個月會有一支船隊從天津出發,是本王委任的歐洲事務全權使者,林天奕大人,您可以與他一起回去,結盟的事情由他負責,當然,如果荷蘭紳士們錯過了這個機會,他會在里斯本等待其他國家的使者。”孫伯綸微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