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58.第157章 官場改制的影響

大理寺和審刑院送上來的名單有一萬多人,經過政制院一上午的忙碌覈查,駁回了他們的請求,重新進行了批覆意見。

一萬多人裡,三百多名官員,殺一百餘人,罪不至死者二百多人,最輕都流放嶺南。

大量幫派份子、黑惡勢力,除了極少數是被迫加入,確實沒有太大惡跡以外,大部分都是砍頭,被判死刑者高達七千餘衆,其餘就算罪不至死,也是從重處罰。

當政制院的複覈指令下達之後,大理寺和審刑院那邊都嚇傻了,有宋以來,即便是太祖時期,也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殺人,更何況還有那麼多官員。

大理寺卿錢正威以及同知審刑院張揆(kui)連忙複覈。

此刻大理寺內,二人聚於廳堂,看著政制院發下來的批覆公文,面色都不是很好看。

他們倒不是跟這些案犯有什麼勾結,或者裡面有別的關係。純粹就是感覺政制院的指令他荒唐,讓他們覺得無法接受。

“自太祖以來,刑不上大夫乃是大宋鐵律,之前知院遣皇城司擒拿官員,就已經令人不可容忍。”

張揆率先開口,看著錢正威說道:“雖說他抓的都是犯了法的犯官,但也要經過御史臺、大理寺、刑部以及審刑院,如今不僅沒有經過,還要越權下令,這怕是有失法制!”

錢正威飄了對方一眼,張揆其實和他是同年進士,他四十八歲,張揆四十六歲,而且以前張揆做過大理寺少卿,當時自己還和對方搭檔過一陣子。

只是張揆後來因爲生病辭官回家休養,十年沒有回官場,最近才調回來,否則也不會只做從四品天章閣待制兼同知審刑院。

不過審刑院也屬於權重的部門,掌管官員以及大理寺刑罰覈查,所以職位雖不如錢正威,但權力比較大。

因此錢正威苦笑著勸說道:“你最近纔回汴梁任職,怕還不知道最近的風聲吧,官場改制,各部將從此聽令於政制院。何況以如今政制院的權勢,節制百官,下達政令也不算是越權,這事就這樣吧。”

“怎麼能這樣?”

張揆不滿道:“這豈不是違背了祖訓?”

“省省吧,知院不在乎祖訓。”

錢正威搖搖頭:“如今諸多宰相,還有官家都支持他,政制院權重是必然的事情,滿朝文武沒有反對過嗎?反對有用嗎?”

張揆沉默了片刻,說道:“反正這字我是不會籤,屆時我會直接找官家進行復覈審議。”

“你不籤就不籤吧。”

錢正威嘆了口氣道:“我只能告訴你的是,可能找官家也沒什麼用了。”

“哼!”

張揆就沒說話了,冷哼一聲,起身離開。

看著對方離開的背影,錢正威搖搖頭,老張最近纔回朝堂,即便聽到了些什麼,但終究沒親眼見到,又怎麼能知道如今大宋的天,已經變了呢?

下午時分,大理寺把裁定公文又回交給了政制院,上面只有大理寺幾個官員的簽字,宋朝官制的特點就在這裡。

各部門不僅有主管、副管,還有大量下屬官員,名稱上有勾當、提點、勾押等職。

一個文件,一項政令,都需要這些官員簽字才能實施。

結果就是造就了各個部門互相推諉,互相扯皮,政策推廣下去,只要其中有任何一個人不簽字,那政策就推動不了,行政效率極其緩慢。

也就是趙駿抓了大理寺一些官員,震懾了大理寺,這些人才不敢違背,要是換了別人,這字怕是不容易籤。

政制院那邊看了新公文也沒說什麼,就下發到了開封府和皇城司去了,罪名的制定和判決一般是由大理寺和審刑院來做,而執行之前是由開封府,但如今又加上了皇城司。

至於審刑院的事情,趙駿並沒有立即動手,而是寫在了小本本上。將來新的制度推廣後,對各種表現不好的官員要進行批評記過,發在邸報上。

新制下,以後凡是記過人員,不僅升遷緩慢,且一旦有三次記過,就是罷官處理。因此這個小本本,堪稱以後的死亡筆記。

很快死刑覈定的政令下達,確定從十二月份開始,就對罪大惡極的第一批人犯開始處決。

這個過程可能有很長時間。

也許到趙駿離京的時候,東京郊外的刑場還在每天送人去。

翌日,刑部改制的通知迅速發了下去,原來的刑部尚書夏竦改爲保和殿大學士,因爲之前的六部尚書是寄祿官,所以只需要改一下官職就行。

但眼下刑部顯然要變成實權部門,李迪不再擔任三司鹽鐵副使,而是改爲了刑部尚書,就去了差遣,只剩下本官。

要是以前世人肯定以爲李迪是被罷爲閒職了,可如今隨著一份新的通知,官場炸開了鍋。

這一日,恰好又到了每月發的邸報時間。

以往邸報是由進奏院發佈,這個部門簡單來說,就是朝廷的宣發機構,將朝廷發佈的政令轉發給諸路,同時也把諸路呈上來的公務轉交給朝廷各部。

進奏院的總部在汴梁,各個路也有分佈,相當於後世宣傳部以及各地宣傳處、宣傳局,政制院目前的指令也由他們發放。

此刻汴梁各大辦事機構,樞密院、三司鹽鐵、戶部、度支、中書省、門下省、御史臺、諫臺、銀臺司、通進司、發敕司、三班院、開封府、九寺六監幾十處官府府衙之中,官員們各司其職,跟往常一樣辦著差事。

只是宋代的官員效率確實不高,諸多官員懶洋洋地上一天班磨一天工,雖然也有不少認真工作的,但至少大部分人都是慢吞吞地幹活,即便遇到事務,也都是能拖就拖,少有高效。

這就是宋代官員行政效率的現狀。

但很快隨著邸報發下去,這些官員看到最新的消息,就有些坐不住了。

因爲他們萬萬沒想到真的要改制。

樞密院中,一些官員議論紛紛道:“沒想到最近風聲是真的,政制院要改制了,改爲一院多部制。”

“增設了大量的新部門,而且還會遴選閒散官員,這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嗎?”

“是倒是,可程相就不高興了,他可是計相,現在要改成什麼財政部,原來的戶部只管人口,以後的國庫收支都由財政部管。”

“還有鹽鐵也要分開,歸入到地質部,這地質部是管全國礦產的部門,似乎跟漢代的少府很像啊。”

“禮部也被分出了個什麼教育部,以後禮部專司值禮儀,全國學校、科舉的事情,都由這個叫教育部的管。”

“還好我們樞密院沒什麼事。”

衆人說著。

其餘各部門,同樣有自己的議論。

並且這個消息迅速傳播出去,讓很多閒散在家的官員聽聞之後,欣喜若狂。

諸多閒散官員奔走相告,告知同僚們官場改制的消息,朝廷將增設大量部門,他們這些散官、閒官,也能夠有差遣了。一時間汴梁到處都有官員四處走動,紛紛動用自己的人脈打探消息,甚至很多人已經開始活動起來,看能不能託點關係,把自己調到一個實權部門裡去。

雖然趙駿的關係找不到,可呂夷簡、王曾、王隨、宋綬、盛度、蔡齊乃至於晏殊范仲淹,他們哪個不是門生故吏、同僚好友諸多?

所以通知發下去後,這些人的家門檻都快踏破,各種親朋好友上門,來打探情報。

而在樞密院旁邊的三司,卻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度支部中,三司度支副使夏竦正伏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批改文書。

他倒還算勤勉,畢竟政制院那位眼裡容不得沙子,要是政務處理不到位,跟劉元瑜一個下場那就太糟糕。

夏竦可是勵志要進政制院的男人。

便在這個時候,外面進來一位進奏院的吏員,先向他通稟了一聲,隨後將今日份的邸報放在了他的桌案上。

夏竦放下手裡的公文,隨手把邸報拿過來。

最近朝堂各路消息滿天飛,他確實要隨時關注官方新聞才行。

當他打開邸報的第一眼,映入眼簾的就是趙駿親筆所寫的一封關於改革官制的內容。

內容洋洋灑灑幾百字,但核心思想其實就只有一個——現在官場制度混亂,行政效率低下,職責劃分不明確,所以官家下令讓政制院進行改制。

改制之後,本官重新定品,不再像以前那樣以寄祿官加差遣的形式,而是該是什麼官員就是什麼官員,上下級明確,且各個部門的長官權力增多,在簽字上除非重要文件,否則基本上都是主官簽署。

但同時也確定了責任制度,比如一個部門的主官確定簽署了某份文書,那麼這個人就要對這份文書負責,一旦出了紕漏,輕則記過,重則罷職,甚至若是違法亂紀,有下獄殺頭的風險。

“果然要改制了。”

夏竦瞇起眼睛,這些天消息衆多,讓人分不出真假。

目前來看,改制已經確定了。

因爲邸報上說,將重新成立新的刑部,由新的刑部制定其它各個部門的章程,大概在十一月底,各部門改制就要正式開始,預計到年底完成。

所以除了樞密院以外,整個官場制度都要進行大改。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的部門尚書似乎也只僅次於政制院諸位宰相。

“不對.”

夏竦忽然注意到一點,他是刑部尚書,雖然刑部只是個空殼,但也是刑部尚書。

怎麼刑部最先進行改制,他卻一點消息也沒有得到?

想到這裡,他連忙放下公文正準備離開。

便在此時,一個內侍帶著幾名侍衛走進了夏竦的度支部衙署,徑直來到了後院他的辦公室內,說道:“夏副使可在?”

“在。”

夏竦走過去,皺起眉頭道:“何事?”

內侍說道:“陛下有旨。”

夏竦連忙拱手。

內侍拿著詔書說道:“因刑部改制,政制院商議以原資政殿學士、三司鹽鐵副使李迪爲刑部尚書,特改夏副使爲保和殿大學士,欽此!”

夏竦雙手一抖,冷靜片刻,才說道:“臣接旨。”

他沒有詢問爲什麼是李迪而不是他,因爲問了也白問,這是政制院的命令,或許說這是趙駿的命令。

等內侍走後,夏竦臉色比較嚴峻。

雖然上次自己隱藏得很好,劉元瑜一個人的口供對他起不了任何威脅,但顯然也已經讓趙駿很不滿意。

這讓夏竦有點後悔自己爲什麼當初嘴賤,非得隨口給劉元瑜提一下。

主要也是沒想到官家會這麼信任趙駿。

要知道當今官家素來多疑,又對黨爭極爲忌憚,因而一旦有人手握大權,往往都會被罷黜、貶官。

即便是呂夷簡、李迪、王曾這等宰相,也都幾次進出朝堂,幾乎不曾長期掌握實權。

因此當初趙駿忽然上位,震驚朝堂,朝堂無數人都不希望出現一個權力如此大的政制院,且還掌握著皇城司這樣的執法部門,所以才反對者如浪潮。

而夏竦自持資歷,卻只是三司副使,不管是計相、樞相哪怕參知政事都與他無關,自然心中不滿,纔想著看能不能上點眼藥,下點絆子。

原以爲劉元瑜會給政制院製造點麻煩,讓官家看看政制院的能力不行,罷黜了把他提上去,哪料到政制院的權勢如此恐怖。

堂堂一個三司副使,加上整個司都被罷黜,太可怕了。

現在這個趙駿卻不僅大權在握,而且還得到了官家以及諸多宰相的大力支持,在朝堂上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勢力。

而自己雖然未暴露,可劉元瑜已經供出了他,顯然趙駿不管信不信,都會忌憚他的存在。

看來自己這段時間還是應該內斂一些,不可再輕動才行。

夏竦沉吟著。

與此同時,其餘各部門也態度不一。

三司使程琳自然是惱火,自己堂堂一個三司使,位高權重,眨眼間連計相都不是了,要變成什麼財政部尚書。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部地位比以前的三司使、樞密使略微低一點,跟副使差不多。

忽然遭遇“貶官”,程琳心裡自然不爽,所以打算翌日朝會反對。

其餘各衙門官員則不一樣,有些是抱怨朝廷這次是沒事找事做,好好的非要改制。

有些則是欣喜不已,覺得機會來了。

還有些則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反正以前也是混,以後也是混。

卻不知道這裡面很多官員未來都會後悔。

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251.第247章 怎麼是你?大宋真小第466章 出兵,收復西域234.第231章 宋遼保塞決戰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84章 揚帆,出海!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126.第126章 大宋與企鵝笑話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第455章 那個男人很恐怖的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第521章 大宋邊境,外軍禁行215.第212章 前面騎白馬的是元昊!第484章 揚帆,出海!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第44章 茶商們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407章 都是因爲宋國第34章 數學課第59章 三易回河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第370章 大宋該圖窮匕見了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88章 撕裂大宋的傷口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363章 大宋海軍第6章 沒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該亡!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222.第219章 偷元昊老家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405章 鐵甲艦建造成功,先告訴鄰居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86章 執掌皇城司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第507章 萬國來朝(2)第47章 晏殊迴歸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260.第256章 趙駿怒斥羣臣(加更一章)第446章 吃絕戶,陳規陋習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第499章 巴格達城破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276.第272章 將他們碾進歷史車輪裡(元旦快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207.第204章 趙禎鐵血真男人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第358章 高麗叫父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111.第111章 投趙一念起,剎覺天地寬!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
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251.第247章 怎麼是你?大宋真小第466章 出兵,收復西域234.第231章 宋遼保塞決戰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84章 揚帆,出海!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126.第126章 大宋與企鵝笑話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第455章 那個男人很恐怖的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第521章 大宋邊境,外軍禁行215.第212章 前面騎白馬的是元昊!第484章 揚帆,出海!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第44章 茶商們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407章 都是因爲宋國第34章 數學課第59章 三易回河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第370章 大宋該圖窮匕見了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88章 撕裂大宋的傷口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363章 大宋海軍第6章 沒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該亡!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222.第219章 偷元昊老家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405章 鐵甲艦建造成功,先告訴鄰居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86章 執掌皇城司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第507章 萬國來朝(2)第47章 晏殊迴歸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260.第256章 趙駿怒斥羣臣(加更一章)第446章 吃絕戶,陳規陋習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第499章 巴格達城破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276.第272章 將他們碾進歷史車輪裡(元旦快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207.第204章 趙禎鐵血真男人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第358章 高麗叫父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111.第111章 投趙一念起,剎覺天地寬!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磐安县| 台前县| 乳山市| 康马县| 赣榆县| 洛隆县| 宾川县| 常州市| 连江县| 六枝特区| 盱眙县| 河南省| 宜宾县| 本溪| 呼和浩特市| 应城市| 扶绥县| 德庆县| 陆川县| 南投市| 牙克石市| 海门市| 顺义区| 黔东| 轮台县| 富蕴县| 肃宁县| 沂源县| 广灵县| 石景山区| 云龙县| 定陶县| 洮南市| 斗六市| 天门市| 怀安县| 北流市| 象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