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

橫垣在人類面前的這道科技壁壘,絕對不像重力場理論、量子理論那麼好突破。

嚮往著超過光速的,不僅僅是科學家,而是整個人類文明,因爲“光速屏障”已經成爲限制人類進步的攔路虎。

當時,科學家已經發現,“光速屏障”的根源是空間膨脹速度。

準確的說,空間膨脹的最大速度就是每秒三十萬公里,只是光子具有波粒二相性,所以能夠達到空間膨脹的最大速度,而且光子在運動是時候纔有質量,所以也只能達到、而無法突破空間膨脹的最大速度。至於光速在介質中會降低,是因爲構成介質的物質,在本質上是空間中的能量富積點,因此空間的最大膨脹速度也因此降低。量子理論、即兩個同相同位量子在傳遞信息時不受速度限制,因爲信息不是能量與質量。也就是說,在空間中,任何能量與物質,都無法超越空間的最大膨脹速度。

這個理論發現,在基礎上限制了人類的前進速度。

要知道,人類的技術再發達,也擺脫不了能量與質量,而且人類本身就是由能量與質量構成的。

顯然,要想超越光速,只有兩個辦法,一是跳出空間,二是轉化爲信息。

事實上,這也是科學家努力的方向。

相對而言,後者比前者容易實現。

不久之後,科學家就破解了大腦的秘密,掌握了直接向大腦中輸入信息的技術,從而爲人類的信息化打下了最爲堅實的基礎。

要知道,克隆人體早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關鍵就是,克隆出的人體根本沒有思想,除了在基因上與原主一樣之外,在最關鍵的思想上與原主沒有任何關係。

顯然,這就是個大問題了。

人之所以爲人,是因爲每一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

也就是說,人的標誌是大腦,而不是身體。

以人類的技術,在二十三世紀就能讓大腦與神經系統單獨存活。也就是說,在技術上已經可以讓人擺脫身體的束縛了。

這樣一來,真正要克隆出一個人,關鍵就在複製思想上。

所幸的是,人類已經在量子理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發現,大腦在交換與儲存信息時也是基於量子理論。

當思想能夠複製的時候,那麼把人信息化也就不是問題了。

嚴格說來,是半信息化,而不是全信息化。

具體的操作方式就是,在某個地點,把某個人轉化成信息,然後用量子通信技術,在另外一個地點把此人複製出來。

如此一來,在進行太空旅行的時候,距離就不再是限制了。

從理論上講,這項技術能夠在瞬間把一個人“傳送”到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裡去,使人類自身在宇宙中的活動不再受距離限制。

只是,該技術也有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傳送的不是人,而是組成人的信息,然後在目的地用組成人所必須的元素再把人“組裝”起來。也就是說,中間存在一個銷燬原主的過程,而這就存在了法律與倫理上的問題。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原主沒有銷燬,就存在兩個完全一樣的人。

毫無疑問,在人類文明中,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不能處理好這個問題,甚至會導致人類文明崩潰。

當然,這只是法律與倫理上的問題。

相對而言,法律問題比較容易解決,畢竟人類文明已經進入宇宙時代,法律意識已經是每一個人類文明成員的基本認識,法律本身已經是構成人類文明的價值觀,至少是人類基本價值觀的一部分了。

倫理問題,顯得更加複雜一些。

主要就是,兩個、甚至多個完全一樣的人,會使得人類的倫理文明遭到挑戰,從而使人類的思想發生轉變。

當時,最有效的解決手段,就是通過技術手段來確保同時只有一個人能夠存在。

顯然,這就引出了立法問題。

在“傳送”技術推廣之前,宇宙人類政府就制定了極爲詳細的法律,規定在傳輸的時候只有一個人能夠存在,另外一個人必須立即銷燬。當時,宇宙人類政府甚至規定,必須人道銷燬。

總而言之,法律與倫理上的問題,最終都得到了妥善解決。

真正難以解決的,還是技術上的難題。

原因很簡單,“傳送”只是半信息化,即只是在傳送過程中使人類信息化,而在兩端人類都是由能量與物質構成的。由此產生的問題就是,在傳送目的地,必須擁有“傳送”所需的設備。

這就是說,必須要有人提前到達目的地,安裝“傳送”設備。

顯然,這仍然無法使人類在探索與開拓宇宙空間的過程中突破光速,即先前去往目的地的人類、或者是無人平臺依然要受到光速限制。

事實上,這只是解決了在人類活動空間內的速度問題。

顯然,這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爲速度對人類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與開發上。在已知的人類活動空間範圍內,速度所產生的影響,遠沒有達到限制人類文明的地步。

比如說,在向“天蠍b”殖民之後,兩個星系間的往來並不頻繁。

藉助量子通信技術,即便是“天蠍b”的居民,也可以通過虛擬影像等技術手段,與太陽系內的人類進行交流與溝通,甚至可以通過其他技術手段,達到仿真交流的程度,從而不需要返回太陽系。同樣的道理,太陽系裡的人類,也可以與任何一個殖民地裡的人類進行交流,而不需要前往殖民地。

事實上,人類文明本身也因爲生存空間擴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最大的變化,就是各個殖民地都擁有完善的文明基礎,與外界交流的必要性並不高,也就對人類自身活動範圍的需要大幅度降低。在宇宙探險階段,部分人類羣體甚至出現了集體自閉的癥狀。比如在一些大型探險飛船上,上千人、甚至上萬人,組成了一個完全封閉的小羣體,很少與外界交流。這種小羣體,最終都演變成了獨立的小社會,而且具有非常完善的社會基礎。

總而言之,如果只在人類文明內部進行“傳送”,科學與經濟價值並不是很大。

當然,在政治上,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只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人類科學家都把希望寄託在了第一種辦法上,即讓人類擺脫空間的限制。

準確的說,是擺脫三維空間的限制。

原因很簡單,人類本身就是三維結構,而宇宙也是三維結構。雖然在理論上,宇宙中肯定存在二維、一維與零維空間(嚴格說來,零維算不上空間),但是在數百年裡,人類還沒有發現四維空間。

如此一來,科學家相信,在四維空間裡沒有速度限制。

當然,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爲,四維空間也存在最大空間膨脹速度,因此也有限制,只不過遠遠超過了光速。

更重要的是,量子理論已經證明了,確實有更高維度的空間存在。

可惜的是,只限於微觀世界。

這下,科學家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向微觀世界努力,即爭取讓人類文明進化到可以在微觀世界裡存在。另外一部分則向宏觀世界努力,即爭取在宏觀世界中創造出一個量子理論所提到的高維空間。

問題是,這兩個前進方向都充滿了挑戰,甚至有著難以逾越的障礙。

比如說,在微觀世界上,雖然人類掌握的技術,已經能夠把微觀粒子在宏觀世界裡向低維度展開,並且通過調整微觀粒子裡的基本粒子結構,使其智能化,然後用來儲存信息,理論上可以把一個人的信息完全儲存在一顆智能化的微觀粒子裡面,但是在復原之後,微觀粒子依然要受到光速限制,即在宇宙中的飛行速度無法超過光速,因此就算能夠到達遙遠的星系,同樣得花費很多的時間。

從根本上看,這與“傳送”技術沒有區別。

又比如,在宏觀世界裡創造多維空間,首先就需要新的物理學基礎理論,而基礎理論又是最難以突破的科學壁壘。事實上,當時科學家甚至無法想像四維空間是個什麼樣子,只能猜測四維空間是無數個三維空間的集合,因此在四維空間裡,可以很容易的從三維空間的一點到達另外一點,不受速度與時間的限制。可最關鍵的是,科學家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構築四維空間。

顯然,這些科學壁壘,已經使人類喪失了繼續前進的動力。

所幸的是,在絕望之中,總會有希望,哪怕是極爲渺茫的希望。

當時,最大的希望是一個早就被人類科學家證實,卻無法實現的技術,即“空間跳躍”技術。

該技術的核心不是跳躍,而是設法摺疊三維空間,讓兩個相距十分遙遠的點重合,從而能夠跨越距離,不受時間限制,從一個點到達另外一個點。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項非常振奮人心的技術。

要知道,這項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理論上的突破,人類已經掌握的物理學基礎理論就足夠了。

可同時,這又是一個十分讓人沮喪的技術。

原因很簡單,作爲生活在三維空間裡的三維生物,就像一個人不能在不借助器械的情況下把自己舉起來一樣,幾乎不可能實現這項技術。

()

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283章 第一步第66章 不可避免第64章 致命打擊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1章 不怕死第63章 卸甲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68章 一己之力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42章 四個小時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75章 預演第78章 兩強標準第69章 休假第7章 又見熟人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6章 巢臼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7章 地區戰爭第68章 歷史時刻第18章 坦克戰第6章 幽靈墜落第5章 泰山北斗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69章 外援第27章 戰略目的第50章 匿蹤突擊第40章 突襲第76章 樂觀派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43章 試探第67章 突然打擊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37章 抽絲剝繭第78章 兩強標準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1章 風捲殘雲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55章 兩強相爭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53章 巧合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36章 權衡第4章 艦隊出港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3章 前沿科技第13章 無限制第116章 敗不餒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118章 和解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75章 預演第38章 戰役目的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21章 決戰開始第41章 標桿第73章 外交戰果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20章 進攻意識第79章 盲目猜測第48章 關鍵戰報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51章 護身符第76章 水下力量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27章 雷暴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43章 南亞明珠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43章 門檻第80章 戰術推斷第89章 虛與委蛇第35章 支柱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99章 妥協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72章 新崗位第37章 犧牲品
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283章 第一步第66章 不可避免第64章 致命打擊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1章 不怕死第63章 卸甲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68章 一己之力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42章 四個小時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75章 預演第78章 兩強標準第69章 休假第7章 又見熟人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6章 巢臼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7章 地區戰爭第68章 歷史時刻第18章 坦克戰第6章 幽靈墜落第5章 泰山北斗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69章 外援第27章 戰略目的第50章 匿蹤突擊第40章 突襲第76章 樂觀派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43章 試探第67章 突然打擊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37章 抽絲剝繭第78章 兩強標準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1章 風捲殘雲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55章 兩強相爭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53章 巧合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36章 權衡第4章 艦隊出港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3章 前沿科技第13章 無限制第116章 敗不餒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118章 和解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75章 預演第38章 戰役目的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21章 決戰開始第41章 標桿第73章 外交戰果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20章 進攻意識第79章 盲目猜測第48章 關鍵戰報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51章 護身符第76章 水下力量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27章 雷暴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43章 南亞明珠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43章 門檻第80章 戰術推斷第89章 虛與委蛇第35章 支柱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99章 妥協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72章 新崗位第37章 犧牲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蚌埠市| 陆河县| 全南县| 达尔| 定襄县| 乌恰县| 永城市| 本溪| 哈巴河县| 长春市| 鄂托克前旗| 凤山县| 嘉黎县| 罗田县| 稻城县| 灵武市| 台中市| 东乌| 宝山区| 阿拉尔市| 崇文区| 玛曲县| 清镇市| 湘乡市| 民勤县| 龙里县| 清徐县| 普安县| 井陉县| 班戈县| 安康市| 朝阳市| 沙湾县| 曲阳县| 沿河| 德钦县| SHOW| 错那县| 东源县| 阿拉尔市| 德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