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1章 復員大潮

收費章節(12點)

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資料,到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總共徵召了一千八百六十七萬四千七百五十九名官兵,陣亡失蹤與被俘七十八萬六千四百三十二人,因傷殘退役的有二百三十六萬七千四百六十五人,因此到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現役巨人總數爲一千六百五十二萬零八百六十二人。此外,還有三百八十八萬六千四百二十七名民兵志願人員等由軍方直接指揮的準軍事人員。

也就是說,當時中國軍隊的規模超過了兩千萬。

如何妥善安置這些人,將決定中國能否順利進入到和平時期。

八月一日,也就是傳出美國投降消息的當天,就有近十萬名軍人申請退役,還有大約五十萬軍人準備申請退役。

戰爭結束了,絕大部分軍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退役。

早在二零五六年初,牧浩洋就擬定了一份關於戰後的軍備方案,準備把常備兵力削減到兩百萬以內。按照他的設想,大戰結束後,陸軍海軍與空軍的兵力均在四十萬以內,陸戰隊削減到二十萬,天兵(後來爲天軍)則增加到二十萬,再加上總參謀部等機構的大約三十萬文職軍人,總計一百九十萬。

這意味著,把準軍事人員算上,將有百分之九十多的軍人得退役。

問題是,牧浩洋提交的方案沒有得到黃瀚林的批準,而是讓黃瀚林覺得,保留一百九十萬軍人依然太多了。

按照黃瀚林的設想,戰後的軍隊規模得控制在一百四十萬以內。

怎麼個控制法,黃瀚林卻沒有說出來,而是讓牧浩洋去想辦法。

顯然,這是在爲難牧浩洋。

後來,牧浩洋辭去戰爭部長職務,就與此事有關,因爲他不可能在照顧軍隊利益的情況下,完成黃瀚林下達的任務。

要知道,千萬不要小看這五十萬兵力。

就算陸??崭飨鳒p十萬,裁減十萬文職軍人,再讓陸戰隊與天兵各減五萬,也不大可能實現。

原因很簡單,軍力規模所小,就一定符合國家利益嗎?

要知道,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四十萬陸軍絕對太少了,即便採用本土防禦戰略也需要五十萬陸軍。更重要的是,戰後的中國軍隊不再是一支本土防禦軍隊,也不再是一支只能在本土附近作戰的軍隊,而是世界上唯一的全球化軍隊,必須具備全球作戰能力,還得控制上百座海外軍事基地??梢哉f,陸軍就算保持五十萬,也顯得太少,因爲這意味著留在本土的陸軍不會超過二十萬。

至於海軍,情況也差不多。削減到五十萬,才能保證至少十二支的航母戰鬥羣,而裁減到四十萬,就要砍掉三支航母戰鬥羣。在牧浩洋看來,保證中國海軍全球存在全球活動的底線就是十二支航母戰鬥羣。如果要想在此基礎至少,確保能夠在任何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中取勝,至少還得增加三支航母戰鬥羣。也就是說,海軍的合理兵力是六十萬,而不是牧浩洋計劃的五十萬。

當然,空軍陸戰隊與天兵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甚至可以說,就連削減文職軍人也不太容易,畢竟一支軍隊有很多需要文職人員處理的事務。

到最後,黃瀚林也承認,過分削減軍隊是錯誤的行爲。

兩年後,中國軍隊的兵力不是一百四十萬也不是一百九十萬,而是二百四十五萬,比牧浩洋要求的還多了五十五萬。

後來,就有很多人認爲,黃瀚林在戰爭結束的時候,要求牧浩洋把軍隊規模削減到一百四十萬,並不是真的想這麼做,而是想借此機會擠走牧浩洋,讓這個不可取代的軍事統帥離開軍隊,以確保其政治地位不受影響。

毫無疑問,肯定存在這樣的可能。

只是,黃瀚林肯定不會明目張膽的做,而是會給牧浩洋製造一些難題,讓牧浩洋主動辭職,然後再在一個恰當的時候,調整軍事方針。

結果就是,大戰結束一年之後,隨著歐洲聯邦發動統一戰爭,黃瀚林採納了由參謀長會議主席魏成龍提出的建議,把軍隊規模擴充到二百四十五萬,以應對新的威脅,鞏固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

所幸的是,黃瀚林沒有完全貶低牧浩洋。

在牧浩洋辭職之前,黃瀚林親自授予他“大元帥”軍銜,以表彰他在戰爭期間做出的傑出貢獻。

牧浩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大元帥。

不管怎麼說,在大戰結束的時候,安置上千萬軍人,絕對是一件天大的麻煩事。

所幸的是,在戰爭期間,牧浩洋就已經考慮到了這些問題,並且出臺了一些政策,便於在戰後讓軍人復員。

最主要的政策,就是“戰場輪換制”。

按照這套制度,每一名軍人都有一個相應的部署時間表,只要達到了規定的作戰部署時間就能申請退役。

當然,這是一個較爲複雜的制度,即分了軍兵種又分了軍銜,還與官兵是否負傷是否獲得嘉獎有關。

比如,在陸軍中,上士以下的士兵的戰場部署時間爲七百二十天,只要達到,就可以向陸軍司令部申請退役,而且都能得到批準,除非官兵自願延長服役期,不然都將在達到標準後返回後方。如果在作戰中負傷,且傷情得到評定,將按照受傷的嚴重情況,相對的減少戰場部署時間,爲此陸軍制訂了一套極爲詳細的傷情評定標準,把傷勢分成了十二個級別,每個級別都有對應的減免期。如果在作戰中表現勇猛,獲得了嘉獎,也可以根據對應的細則減少戰場部署時間。有減免,也就有延長,而導致戰場部署時間延長的主要因素,就是在後方的休整時間。

相對而言,軍官的戰場部署時間比士兵長得多。

此外,海軍空軍與陸戰隊都有各自的標準,而且會在新兵加入的那一天,就明確告知詳細情況。

結果就是,很多新兵都在數著天數過日子。

這項政策,實際上就是爲戰後讓軍人復員準備的。

根據中國軍方統計,百分之六十四的陸軍官兵百分之八十七的海軍官兵百分之八十三的空軍官兵與百分之七十二的陸戰隊官兵都在達到戰場部署時間之後,主動要求延長服役時間。

顯然,這些官兵在戰爭退役之後,都是首批遣散對象。

八月初,牧浩洋就在戰爭部下設立了“軍人退役復員辦公室”,專門處理與軍人退役有關的事情。

後來,經該辦公室處理的退役軍人就有一千三百多萬。

當然,讓一千多萬軍人退役,絕對不可能在一天內辦到,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好幾年。

從本質上講,讓軍人退役的關鍵,就是能夠讓他們返回社會,適應社會環境。

要知道,軍隊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羣體,很多職業軍人根本無法在正常的社會環境下生存。別的不說,讓牧浩洋退役的話,他就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甚至不知道該怎麼消磨每天的二十四個小時。

如此一來,解決退役軍人的就業問題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所幸的是,大戰結束之後,百業待興,需要大量從業勞動者,而受過嚴格紀律訓練的軍人絕對是理想的勞動者。

只是,很多軍人沒有參與社會勞動所必須的技能。

爲此,牧浩洋在二零五六年初就籌建了“退役軍人再就業培訓學?!保瑢iT爲退役軍人提供職業培訓。除此之外,現役軍人有機會在服役期間攻讀各種學位,而且很大一部分學費由軍隊承擔。

有趣的是,當時在現役軍人中,獲得學士學位比例最高的是潛艇兵。

根據戰後統計,在大戰期間,有百分之二十三的潛艇兵通過遠程學習,拿到了學士以上學位。

也許,這與潛艇兵的特殊作戰環境有關吧。

除了幫助軍人掌握再就業的技能之外,牧浩洋還利用個人影響力,努力說服國內企業優先聘用退役軍人。

所幸的是,大部分企業確實在優先錄用退役軍人。

另外,爲退役軍人提供社會保障也非常關鍵。

在這個問題上,牧浩洋主要採用兩個辦法。服役時間在三年以內的,軍隊將根據實際服役時間作戰表現軍銜是否負傷是否獲得嘉獎等條件,給予一次性退役保障金。對於服役時間在三年以上的退役軍人,軍方則根據其實際情況,即前面提到的參考條件,爲其交納社會保險。

可以說,妥善安頓一千多萬退役軍人,關係到了國家與社會的穩定。

在戰爭結束之後,牧浩洋爲退役軍人所做的事情,不比在大戰期間爲軍隊爲國家做的貢獻差。

沒有他,一千多萬退役軍人就不可能在戰後融入社會,成爲社會建設的主要力量。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由黃瀚林提出,由牧浩洋實施的戰略計劃,即幫助各個國家進行戰後重建的計劃。

這個計劃,後來也被稱爲“牧浩洋計劃”。

嚴格說來,第一個提出該計劃的就是牧浩洋,黃瀚林只是第一次把這個計劃展現在了公衆面前。

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中國打贏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可是要守住戰爭的勝利果實,就沒有那麼容易了,而牧浩洋提出的戰後重建計劃,就與此有關。

第5章 來晚了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36章 負擔第14章 戰爭前奏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41章 糧食投資第73章 擴軍備戰第238章 不歸路第4章 戰爭危機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53章 橄欖枝第21章 粒子風暴第11章 導彈攻擊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47章 第一槍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153章 關鍵日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71章 新理論第63章 反導攔截第17章 遠景第196章 突襲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56章 創新之舉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53章 軍事部署第36章 分外之責第80章 另尋出路第303章 幸運兒第23章 金狗第190章 總攻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99章 等不起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23章 金狗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56章 守株待兔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7章 實幹階段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85章 科技戰爭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6章 幽靈墜落第2章 鬥爭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78章 兩強標準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22章 登陸作戰第34章 炮戰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84章 連環拳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7章 抽絲剝繭第7章 突然襲擊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25章 光明磊落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38章 不歸路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40章 突襲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56章 守株待兔第74章 戰爭狂人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193章 主旋律第64章 直接證據第175章 犯糊塗第70章 分道揚鑣第66章 起航第41章 求生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61章 垂死掙扎第41章 求生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章 千錘百煉第83章 空中遭遇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43章 試探
第5章 來晚了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36章 負擔第14章 戰爭前奏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41章 糧食投資第73章 擴軍備戰第238章 不歸路第4章 戰爭危機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53章 橄欖枝第21章 粒子風暴第11章 導彈攻擊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47章 第一槍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153章 關鍵日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71章 新理論第63章 反導攔截第17章 遠景第196章 突襲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56章 創新之舉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53章 軍事部署第36章 分外之責第80章 另尋出路第303章 幸運兒第23章 金狗第190章 總攻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99章 等不起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23章 金狗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56章 守株待兔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7章 實幹階段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85章 科技戰爭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6章 幽靈墜落第2章 鬥爭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78章 兩強標準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22章 登陸作戰第34章 炮戰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84章 連環拳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7章 抽絲剝繭第7章 突然襲擊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25章 光明磊落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38章 不歸路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40章 突襲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56章 守株待兔第74章 戰爭狂人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193章 主旋律第64章 直接證據第175章 犯糊塗第70章 分道揚鑣第66章 起航第41章 求生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61章 垂死掙扎第41章 求生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章 千錘百煉第83章 空中遭遇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43章 試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源市| 虹口区| 武穴市| 边坝县| 南安市| 汾阳市| 大宁县| 神木县| 许昌县| 江川县| 本溪市| 琼结县| 沙河市| 芮城县| 鄂温| 大石桥市| 册亨县| 华池县| 中卫市| 茌平县| 历史| 阿坝县| 鸡西市| 辉南县| 南华县| 双峰县| 蓬溪县| 三明市| 海口市| 新丰县| 宜兰市| 乌兰察布市| 中江县| 赤峰市| 西平县| 石河子市| 永年县| 广饶县| 瓦房店市| 柳林县|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