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一正道長想等人齊了,我們不妨再等等,或許他馬上就到了。”蕭玉璃開口說道,明顯是站在一正道長這邊的。
一正鬆了口氣,如果三大宗立場一致,那麼他再怎麼堅持都沒有意義,不禁微微感謝蕭玉璃的出口相助。
這是個小細節,可細節能決定成敗,如此小事便輕易獲得了一正的好感。
一正越看蕭玉璃越順眼,心裡頻頻點頭:這姑娘當真不錯,如果是我徒弟就好了。那些孩子最近嚷著蕭玉璃,不知那蕭姑娘是不是能像墨姑娘這樣優秀。
丁小阮看誰都不順,尤其是蕭玉璃,從一開始到現在就沒給過她好臉色。
“墨玉琉,你閒著沒事幹,我們可不跟你一樣。”
屬於兩個女子的拌嘴要開始了。
蕭玉璃好整以暇:“丁姑娘,心急則亂,連你都如此心浮氣躁,又如何能穩住大局?”
“我怎麼就心浮氣躁了,分明是你——”
吵架正要進入白熱化,話題焦點的正主到了。
歐陽月白一身白衣,翩翩而來,引得全場矚目,而他恍然未覺,理所當然的就近坐下,一字未發。
“哼,總算出現了。”丁小阮不悅道,對於歐陽月白的遲到表示很不爽,讓這麼多人等他一個。
相比之下,乾元宗的常靜會裝,笑著衝歐陽月白點點頭,好像剛纔口口聲聲說著“不會來”的人不是他一樣。
倒是一直堅定認爲歐陽月白會來的蕭玉璃沒什麼反應,甚至都沒有正眼去看歐陽月白,就像完全不認識他。
“好了,既然人都到齊了,那我們就開始談正事吧。”一正擺了擺手,大概是叫歐陽月白不要介意丁小阮的態度。
事實上歐陽月白連看都沒看丁小阮一眼。他的淡定程度在衆人中絕對算是名列前茅。
“關於九仙陣,開還是不開,咱們在此前的討論中已經基本達成一致,現在的問題是,要開,怎麼開?第一,相傳陣內封印著千年大妖,極難對付;第二,想要破開九仙陣的封印,必須要大家齊心合力,同仇敵愾。”
“基於以上兩點理由,我提議,大家在此次封靈盛會之中,暫時摒棄門派之隔,放下前仇舊怨,一同合作,在九仙陣中得到的好處衆人平分,若真有仙源訣問世,將分享給在座的十二個宗門,絕不藏私!”
一番話完畢,衆人譁然。
要摒棄門派之隔,談何容易?
況且這多年來每個門派之間,誰沒有點小恩小怨,如何能說忘就忘?
不給對方暗中下絆子已然不錯,哪裡談得上合作抗敵?
震驚的多是墊底的五派中人,像是三宗四門的領袖們,早就開始思量著利弊得失。
好處平分,仙訣共享?
這怎麼可能?
稍微用腦子想想就知道是很荒謬的事!
在座的人是誰也不服誰,仙源訣放到誰的手上都不安全,大家都會虎視眈眈怕那個人藏私。
還有就是九仙陣中的好處,會有什麼好處呢?
歐陽月白說那裡是封靈之地,也就是說沒有靈力,估計是一片荒蕪的地方,除了炙手可熱的仙源訣之外,很難想象還有別的好處。
退一步講,就算真的有吧,只要偷偷藏進自己口袋裡,誰能知道,誰能發現?就算髮現了,還能叫人家再吐出來?
唔,當然,這是指三宗的人藏私。
如果是五派的人藏私,三宗的人當然可以憑藉強橫的實力逼迫五派交出他們想要的東西。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不講理。
最關鍵還是仙源訣。
蕭玉璃若有所思的望著一正,心想一正道長也不是像看起來那麼敦厚老實啊!這彎彎繞的心思,恐怕也是籌謀良久的了吧?
沒錯,什麼好處平分,仙訣共享,只能用來忽悠忽悠五派的人,讓大家出力,而真正的贏家還是要看最後仙源訣落入誰的手中!
事實上,五派的人實力有限,也沒辦法真正出什麼力,主要還是靠三宗四門,他們五派能撈點剩湯就不錯了,這一點他們自己肯定也知道。
因此這一提議雖說全是表面功夫,但在此情況下很容易得到了衆人的一致認可。
“不錯,之前我們頻繁被兩個邪修設計,就是因爲大家芥蒂深重、四分五裂。我們吸取這些日子的教訓,決不能在關鍵時刻再犯錯。”清石第一個站出來表示支持。
“沒錯,只要我們十二仙門團結一致,便能攻克千難萬險。”滄海門的易海帆笑呵呵說道,他說的“十二仙門”是把撤退的紅羅派給排出去了。
正如修仙界中有些人預言的那樣,以後修仙界搞不好真的會從“十三仙門”變成“十二仙門”。
“老夫也贊同。”沖虛門的童信恆不會說好話,言簡意賅的表態道。
蕭玉璃一看就知道,四門的長老如此輕易的支持,肯定是四門之間早就商量好的。
“唔……可以,但我乾元宗必須要進九仙陣瞧瞧。”常靜思考過後,提出了他的條件。
“陌天宗也是一樣。”蕭玉璃毫不遲疑的表態。
“那我……我們隕日宗也一樣!!”丁小阮不肯示弱,只是從她口中說出的話氣勢明顯弱了一截。
最麻煩的三宗都同意了,五派……哦不,是四派,當然更沒意見。
“如此甚好,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這個提議,那麼我們就開始討論具體細節。或許大家還不清楚,這個九仙陣乃是千年前九黎宮率人佈置,從根子上說是九黎宮的陣法,其內變幻莫測、複雜莫名,千年來屹立至今,無人能解、無人能破。而解鈴還須繫鈴人,想要解開九仙陣,就必須要請九黎宮的歐陽道友多多費心。”
一正的話讓衆人的視線再度集中在歐陽月白身上,而歐陽月白還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完全沒有將他人放在眼中。
熟悉他的人知道他本性如此,而不熟悉他的便對他這副表情很不爽了。
“哼,拽什麼。”丁小阮嘀咕一聲。
常靜站起,鞠躬一禮:“還請歐陽道友爲我等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