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庚寅,有颶風起於平地,鋪天蓋地的黃沙從天而降,整個京師沉浸在黃色的風暴之中,崇禎皇帝站在太和殿前,任由這風沙肆虐的打在自己的身上,王承恩扶著自己快要被吹走的帽子,焦急的說:“皇上,避一避吧,這風沙實在是太大了。”
崇禎皇帝看著這黃沙中的京師,淡淡的說了句:“宣戈承科。”
欽天監正戈承科跪在殿下,驚恐的看著高高在上的皇帝,昨夜帝星下移,主神器易主,今日風從幹起,主暴兵破城。今上雖無暴虐之名,卻有濫殺之實,今日莫要丟了性命纔好。
崇禎冷冷的看著下面瑟瑟發抖的戈承科,揮了揮手,說:“朕知道了,你暫且退下吧。”
戈承科出門的時候,王承恩匆匆忙忙的跑了進來,連戈承科跟他問安都沒有看見,“聖上,大事不好了!”
崇禎聞言大驚,立馬就站了起來,看著王承恩問道:“可是建奴又犯邊了?”
“不是建奴,是鳳陽,鳳陽地震了。”王承恩跪在地上答道。
崇禎心口一陣虛涼,“嘭”的一聲就癱在了龍椅上,口中念念的說著:“天厭明德,天厭明德…”
正月初三,接踵而至的兩個消息讓崇禎的心情壞到了極點,正月初一,京師狂風大作之時,建奴改國號爲大清,改元順治,而流賊李自成也於初三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改元永昌,李自成手下的第一大將劉宗敏,率先鋒兩萬,揮師北上,所向披靡,沿路的州縣竟然沒有反抗,一路投降了。
李自成在這樣的勝利鼓舞之下,親自率領五十萬
大軍,號稱百萬,一路北進,在正月十四日派人向崇禎發起了挑戰,“三月十日決戰於京師之下,勝者爲天下之主。”
崇禎獨自坐在乾清宮的書房中,兩眼通紅的看著桌上的這封戰書,十七年宵旰憂勞,終究是難以改變這滅亡的命運,他長嘆一聲,兩行淚水,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還是不肯相信我嗎,天厭明德,命數使然,都是註定的。”一個黑衣人坐在角落裡,沙啞的聲音中透著一股陰冷。
“一切皆如先生所說,大明氣數已盡,內憂外患,大勢將傾,先生不如早些離開,免得城破的時候殃及池魚。”
“李自成算得了什麼,不過是宿命的棋子。”黑衣人說。
“先生什麼意思,難到這大明江山,另有他屬,這神器易主,不正應在那闖賊身上嗎?”崇禎站起身來,看著黑衣人問道。
“你可知道李自成這名字是如何來的?”黑衣人說道。
“大丈夫自立自成,故曰李自成。”崇禎說。
“所謂成也其人,敗也其人,自成自敗,李自成功成之日即敗亡之時,這江山自有後來人收拾,不過這些,都是陛下看不到的了,不過陛下也最好不要看到,太祖皇帝從胡人手中拿回來的江山,終究是在陛下手裡還給胡人了。”黑衣人說完這些,長長的嘆了口氣。
崇禎站在那裡,人已經呆住了,半響,才說:“半年前先生不期而至,言無不中,有若神人,然不貪錢,不愛色,不爲朕謀一計,只說天下之事,必有所圖。事到如今,國事糜敗,大明覆滅在即,先生可願教我?”
那一夜,崇禎把自己關在書房之中,王承恩在外面侯了一夜,幾次想敲門進去,都被崇禎趕了出來,天亮之時,崇禎紅著眼打開了書房的大門,王承恩呆呆的看著眼前的崇禎皇帝,不敢相信那個三十三歲的皇帝已然一夜白頭了。
後世的歷史學家們對於崇禎皇帝的一夜白頭做了很多研究,但是這些研究卻都是一些猜測罷了。人們所能知道的,只是在崇禎十七年正月的某個夜晚,崇禎皇帝一夜白頭,之後不顧內閣李建泰等人的勸阻,盡遷京師居民,發動數十萬民夫改建京城,全然不顧一步步逼來的李自成大軍。
崇禎十七年的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自縊於景山之上,李自成大軍佔領京師,三月二十日,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京師正陽門、崇文門、東便門、朝陽門、東直門、宣武門、西便門、阜成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同時起火,天空中轟隆隆的隱約傳來龍的吼聲,李自成派去救火的士兵回來稟報,那大火遇到水,不僅沒有熄滅的跡象,反倒燒的更旺了。
傍晚,有人看到一條巨龍從雲端獻身,口中噴出了一團團的天火,直擊紫禁城的方西,整個京師瞬間就陷入了火海之中,大火伴著大雨整整燒了三天三夜,京郊的居民驚恐的看著京師的陣陣濃煙,直到七日之後煙霧散去,纔敢成羣結對的前去查看。
李自成帶著大順的五十萬大軍以及整個大順的文官武將,一起葬身在了火海之中,而與此同時,遼東突然降雪,綿綿的大雪從崇禎十七年的三月一直下到九月,佔據了整個遼東的建州女真,在向大明伸出魔掌之前,整族的被埋葬在了大雪之中,從此建州女真的名字,永遠的停留在了崇禎十七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