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名揚四海,遊方天下
白雲帝鄉,帶著高澄屍體而歸。
樑嶽漸漸將目光收回,放到高澄的屍體之上。
此人變得不人不鬼,這是吸收太多魔血的緣故。
不得不說,高澄真是個萬里挑一的天才,在有限的條件之內,將所有能用到的條件用了一遍。
“這應該是你的時代。”樑嶽低聲說道。
這個時代是武者崛起,武道大放異彩的時代。
高澄和李世民等人是時代的弄潮兒,這才順應天道的發展。
自己身爲修仙者,卻與時代錯位,以修士之身,獨活武道時代。
這是自家之幸,亦是高澄等人之不幸。
樑嶽落下雲端,來到陰山某處山谷。
山谷之內,雜草叢生。
尋得一處幽暗山洞,長明燈點亮方圓數百丈的山洞。
洞中仍有一山,燈光照耀之下,陰影覆蓋半個山洞,恐怖非常。
定睛一看,此非山嶺,而是高五十丈的頭顱。
赤發青面,獠牙鋒利。
“竟有這般大的人。”
頭顱五十丈,那麼再加上身軀,不得最少四百丈以上?
看到頭顱瞬間,樑嶽久久未能回神。
“原來如此……”
剎那間,一切瞭然。
一種危機感襲上心頭。
末法的大敵,除了歲月與後人,還有就是眼前的神魔。
高澄不算敵人,高洋亦不是敵人。
真正的敵人,正是眼前這些上古神魔魔軀殘留。
未來一千多年的歲月,估計要一直與他們打交道,面對一代代神魔影響的異人,乃至後期甦醒的妖魔。
即便天下無敵,亦有天上來敵。
都不用思索,他都知道域外星空藏著多少妖魔神仙。
樑嶽撐開眉心三眼。
“先天巨靈——夸父。”
此夸父非彼夸父,應該是族名,又或是因爲體型巨大,故而他人稱之爲夸父。
先天巨靈血脈……樑嶽沉思不已。
倒是個好血脈,此血脈體型巨大,力大無窮,含有一絲盤古血脈,可化爲山川河流。
法眼掃視頭顱裡裡外外。
“左眼,可爲太陽;右眼,可爲太陰。血肉爲土壤,骨骼爲地架,牙齒爲玉石,血液汗水化爲山川河流,頭髮鬍鬚爲草木生態。”
樑嶽想出使用之法。
以後不再是空曠的空間,而是有自己生態的小世界。
或許還能將離恨天和白雲帝鄉融合,形成雙重世界,白天與黑夜交替輪換,離恨天爲自己獨居之地。
“過幾日遊歷天下,看看還有什麼奇花異草,將其移植到世界之內。”
樑嶽大手一揮,白雲降落,將巨大魔首納入世界。
多餘的魔血,甚至還可以用來煉體。
樑嶽掃視四周。
“嗯?”
忽然發現山洞內壁有痕跡。
上前用劍挑開凝結成石的鐘乳硝石,露出牆上淡淡的痕跡。
“赤松子斬西王母國夸父於此。”
下方還有凌亂的刻印,講述了後天神靈與先天神靈的爭鬥。
先天神靈天生神通,佔據無數資源。掌管崑崙的先天神靈是西王母,古籍有云: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司天之厲及五殘。
後天神靈大多指的是普通人類,或是需要後天修煉的異人,享受人類香火而生的神靈。
後天神靈因爲出現得晚,只能寄託於先天神靈之下。
隨著後天神靈勢力增多,矛盾越來越強深。
以三皇五帝爲首的後天神靈開始反抗先天神靈的統治。
大千破滅,靈氣湮滅,陸地散爲星辰。
絕大多數先天神魔受到波及,部分神魔提前沉睡。
人族大部分大能不留復活後手,而是趁先天神靈與後天仙神距離不大的機會,逆天討伐先天。
直到靈氣徹底湮滅,油盡燈枯。
樑嶽再挖三丈,只見洞腔內躺著一具白玉般的骸骨,骸骨雙手緊緊握著三色珠,牆上刻著一行字:赤松子留火珠,待後世有緣人。
法眼掃視,此乃蘊藏三味真火的珠子,赤松子所修煉之神通。
他上前拿走寶珠,深深鞠躬。
“多謝前輩!”
將骸骨鄭重收好,藏入山鬼玉佩。’
他轉身走出洞府,踏上來時路。
前人可敬,並非妖魔,毀屍滅跡大可不必。
與自己猜測的一樣,人族與先天神魔之間,也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也算是另類的華夷之辯。
矛盾以雙方從歷史淡去而收場。
或許,鬥爭還未結束。
從這些年的胡人之亂,以及魔教來看,神魔之流對人間的干涉從未消退。
“儘管放馬過來!”
樑嶽戴上方相氏面具,化爲玄鳥離開。
戰場餘波逐漸發酵。
唐國擊潰兩突厥,奠定盛世基礎。
不良人官邸,李淳風站在靈寶面前,靈寶低著頭,翻閱逍遙門的古代奇門遁甲,內有好幾門不錯的陣法。
“還不錯。”靈寶收起典籍。
“袁師兄閉關了,欽天監的事務由我來處理,欽天監內有不少堪輿術士,以後找遺蹟會方便不少。”
李淳風面色帶著一絲疲憊,身兼不良人以及欽天監司正,對於自身精力亦是不小的消耗。
“不必,你自由了,以後做你喜歡之事。”樑嶽笑道。
“祖師不需要弟子了嗎?”李淳風有些茫然失措。
“長安已無值得探索之處,以後你專注自身大道,感悟屬於自己的大先天之路。”
李淳風怔然片刻,隨即答應下來。
先前,他的理想是遊歷名山大川,逍遙自在;如今眼看李靖師兄實現青史留名之功業,內心不失落是不可能的。
回過神來,祖師早已消失,仙蹤不可查。
……
日子歸於平靜,衆人各自歸去,各司其職。
仙蹤的消息在小範圍內發酵,當日那道雷霆,依舊如陰影籠罩衆人內心,揮之不散。
李世民得見神仙法術,下定決心做徹底的明君,從一而終。
其他人見識高澄手段,開始發掘遺蹟,研究武道。
武學盛世,即將到來。
大明宮。
李淵白髮蒼蒼,已接近古稀之年。
他從李世民口中得知當日真相,之後拿著太極信物,落魄失神至今。
“仙師何事不重來?”李淵自言自語。
年華老去,長生難尋。聞神仙之名,而不見其人,令人內心煎熬。
或許是自己不夠虔誠。
“陛下,神醫求見!”太監前來彙報。
李淵收起愁緒,臉上帶著笑容。
樑嶽在太監帶領下進來。
“太上皇,這是十年份的丹藥。”樑嶽開門見山,從包裹裡拿出數瓶丹藥。
“你這是去哪?”
“遊方天下,精進醫道。”
“也行……朕給你一封官文,大唐各地驛站官署皆可居住,一切度支由當地官府支出。”
相處兩年,樑嶽就此離開長安,李淵內心還是有些不捨。
“多謝陛下!”
簡單囑咐幾句,樑嶽得到官文,頭也不回離開。
此後,李淵出家當道士,日夜與道士研究經文。
長安城內,無憂宅邸。
真火嫣紅,氣溫熱烈。
雲朵現出雲車真形,陰陽奇石放置車上,被真火煅燒。
法眼與神念梳理奇石氣理,使其與雲車融合。
很快,兩者融合。
樑嶽身形一閃,出現在白雲帝鄉,碩大的夸父頭顱,佔據大半空間。
空間中央,佇立一座假山,上書離恨天三字。
“以後白日行路,夜晚煉夸父血肉。”
樑嶽暗暗做決定。
清晨,晨光熹微,天色未亮,樑嶽腰間掛著玄武,穿上道袍,手持長幡。
前往通天醫館摘下招牌,在門上貼下治療一百種治病藥方。
隨後前往城外,行走冷冷清清的街道。
“通天道友?”
正好碰到交接工作完畢的李淳風。
“淳風道友!”樑嶽拱手行禮。
“道友這是?”
“雲遊四方。”
李淳風說:“我正有此意,不如一起?道友去哪?”
“算了,一個人自在一些,在下打算拜訪名師,學遍天下武學。”
“好志向!來年長安再聚。”
“一定。”
李淳風送別樑嶽出城。
樑嶽步行趕路,行走緩慢,離開居住九年的長安。
無馬無車,路在腳下。
這雙腳踏遍千山萬水,踏過歲月、仙神、故交。
仙道渺茫,壽命難量。
既然前方無路,那便自己鑽研,集合百家之長。
靈寶尋幽探秘,通天尋路煉心。
長安城東,楊柳依依。
灞橋,此乃旅人離別之地。
樑嶽孤身一人,上橋過河。
“藥師神醫!”
“通天道長!!”
忽然,身後有人在叫自己。
樑嶽轉頭一看,橋的對面,不知何時出現烏泱泱一片人,長安城內是大部分受到自己恩惠之人全部來此送別。
達官貴人,販夫走卒。
此情此景,比當日送別玄奘還要浩大。
“神醫再會!來日美酒佳餚相迎!”有人喊道。
衆人滿懷感激,送別這位名鎮長安,造福萬家的神醫。
樑嶽折下柳枝,示意收下衆人相留(柳)之意。
此後,灞橋折柳常被文人用做離別意象。
шшш ⊙Tтkǎ n ⊙¢ ○
“再會!!”
樑嶽轉身離去,臉上帶著笑容,自己在長安,也不是沒有留下記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別了,長安。”
遊方道士走出長安。
人羣中,李淳風站在太子身側,說:“通天歸來之日,定是武道宗師。”
……
一桿長幡,一捧金針,有醫無類,貧富不懼。
此後經年,通天真人的名聲常在各地出現,名揚天下。
遊歷各地治病之餘,也贈藥武者,交換武藝。
訪名山大川,尋奇花異草,合天下武學,練十全武功。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