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

第九十九章阿次帖木兒的藍圖

而今瓦刺本部與和碩特部的矛盾彼此之間,還能夠壓制。

但是時間長了,可就不好說了。

縱然阿次帖木兒也未必能真真正正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畢竟,作爲一個部落首領,阿次帖木兒從來不是一個人,他必須照顧瓦刺貴族的利益。而和碩特部如果願意聽阿次帖木兒的話,南下進藏。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利之處,但是卻也海闊天空,以藏地千里之地,足以令和碩特部立足了。

在加上西域與藏地之間的道路艱險,阿次帖木兒也不可遙制和碩特部 ,所以阿次帖木兒纔會大放的讓和碩特部稱汗,與瓦刺並列。

而不是視爲藩屬。

當然了,阿次貼木兒下了這麼大的血本,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小算盤的。

首先,和碩特部離開西域,和碩特部的草場地盤就是瓦刺本部的了。

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收益。

其次,他並不認爲和碩特部到了西藏之後,能與大明和平相處。

無他,阿次帖木兒不念殺父之仇,言辭之間,幾乎謙卑到塵埃之裡,但是依舊換不來大明朝廷的一紙封書。

真是求爲臣子而不可得。

北京那一位的心思可謂明矣。

自從北京那一位登基之後,幾乎沒有對外妥協過一點,而藏地闡化王不管亂成了什麼樣子,總之還是大明的藩屬,而和碩特部即便是脫離了瓦刺自立,他們與瓦刺的關係,也是洗不乾淨的。

一旦和碩特部佔據藏地,就能維繫,陝西,西寧,甘南之地,又維繫四川,雲南。再加上藏傳佛教的影響力。

可以說,整個西南都不得安生。

要知道,即便是四川靠近藏地的一些土司,都是吐蕃之後,信奉佛法,再加上這些地方多在山中,難以攻克。

對大明來說,是一個大麻煩。

雖然阿次帖木兒不敢肯定,但是七八分料定,一旦和碩特部佔據藏地的時候,就是大明軍隊入藏的時候。而且藏地不好打。

氣疾之疫,從來都有,甚至還沒有中原軍隊深入過藏地之中。

之前唯有元朝軍隊藏地,多爲蒙古人,而漢人軍隊能不能在藏地站穩腳跟,還難說的很。

如果和碩特部能在藏地站穩腳跟,那再好不過了,瓦刺就多一臂助,一盟友,如果不能,也就回到了原來的戰略之中。

能爲他爭取一些時間。讓阿次帖木兒做些別的事情。

此之所謂,遺禍江東。

昆圖自然不能拒絕,阿次帖木兒更是藉著酒勁,與昆圖結爲安答。從此義氣相連,同生共死云云。

只是如此大事,昆圖雖然答應下來了。

但是其中紛亂雜雲,卻不是一時間能夠理清的。

沒有過了多久時間,昆圖幾碗馬奶酒下肚,就藉口不勝酒力下去了,自然是找自己的部落之中的智者商議了。

等昆圖一走,就剩下阿次帖木兒與伯顏帖木兒叔侄兩人了。

阿次貼木兒說道:“二叔,就要勞你了,佈置下去,如果昆圖出爾反爾,那就讓孛兒只斤絕後吧。”

當然了,即便如此孛兒只斤也不至於絕後,畢竟在北京還有一些姓孛兒只斤的。但是在瓦刺之內,最大一支孛兒只斤的部落,就是和碩特部了。

伯顏帖木兒說道:“放心,昆圖沒有這個膽子。”

阿次帖木兒說道:“如果昆圖真聽話的,明年冬天我就不在這裡過了。”

伯顏帖木兒微微一愣,語氣之間,有一絲絲苦澀,說道:“真要如此嗎?”

阿次帖木兒說道:“如果可以的話,我也不願意。這幾年我一直想對大明稱臣,而北京從來不許,而且南朝皇帝的罪己詔還在太廟之中,他想做什麼豈不會明瞭了。”

“這幾年,我每每在半夜驚醒,看到石亨那個惡賊領兵殺到西域之中了,瓦刺兒郎全部戰死,婦孺被人系在馬兒,拖著回去。”

說到這裡,阿次帖木兒輕輕撫著鬢角,將最外層的頭髮撥開,卻見到下面星星點點的白色。

阿次帖木兒不過二十多歲,他比朱祁鎮還小上好幾歲,而今已經白髮頻生了。

此刻方纔知道,當年那個年輕氣盛的少年將領,是在自己情況下,將自己磨礪成一個老練的政治家,軍事家。

天下最讓人成長的無非艱難困苦。

或許瓦刺上下都覺得今後都安穩了,東進報仇固然不敢,但也有一種僥倖,覺得明軍不會追擊了,畢竟從大明開國以來,大明兵力就少至西北。

他們都覺得大明兵馬一定不會來的。

只是阿次帖木兒每日夜裡,都好像睡著刀山火海之上,輕輕一轉身,就能墜入無底深淵。

每日反覆思量,就是明軍西征。

而真正應對明軍西征的辦法,不是遺禍江東之計,而是另外一個計謀。

三十六計,走爲上。

伯顏帖木兒說道:“我瓦刺立足此地,已經數百年了,難道就此拋棄嗎?”

瓦刺四萬戶從成吉思汗時期,就被封在天山以北。可謂根深蒂固,在原本的歷史上,瓦刺餘部一直延綿到乾隆時期,纔算是被清與沙俄所滅。

所謂最後的草原帝國。

就知道瓦刺在這一片土地上耕耘之深。

伯顏眷戀之情也是自然,畢竟這裡不是漠北,漠北說起來,納入瓦刺版圖,不過從馬哈木開始爭奪,脫歡最後佔據,不過兩代人而已。

但是西域可不一樣了。

阿次帖木兒說道:“父汗臨終之前話,二叔你也在,能解瓦刺之困的,唯有西征。我準備在和碩特部智啊藏地站穩腳跟之後,一舉西征滅掉察合臺部,金帳汗國而今已經不同往日,四分五裂,真是我綽羅斯家族牧馬之地,至於南方帖木兒死後,餘子碌碌,真該爲我所有,只需北滅欽察,南滅帖木兒,那是版圖之盛,不亞於中原,進可東征報仇,退可傳承萬世,我就不信了,大明還能追過去不成。”

這些年來,阿次帖木兒可沒有閒著。

一直在思考出路,如果說是也先提出了西征構想,正是阿次帖木兒將這個構想一點點落實的。

阿次帖木兒探明西邊的情報之後,越發感覺,西征是一個好辦法。

帖木兒帝國全盛的時候,西域大部都在帖木兒帝國管轄之下,帖木兒還想東征大明,但是這一切都隨著帖木兒之死,變成了明日黃花。

帖木兒死後,帖木兒打下的版圖,紛紛背叛,而今的察合臺汗國,就是被帖木兒滅過一次,然後再次復國的。

至於金帳汗國而今也分裂,別的步說,單單說而今莫斯科大公國與欽察汗國的戰爭,已經開始了。

但凡知道莫斯科這個名字的,就能預料到欽察汗國的結局是什麼樣子的。

當然了,阿次帖木兒不是沒有敵人的。

他的敵人就是奧斯曼土耳其。

而今奧斯曼土耳其已經滅掉了東羅馬帝國,改名爲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的淪陷,也解除了奧斯曼土耳其的枷鎖,奧斯曼土耳其進入擴張期。

不過,阿次帖木兒的情報網還沒有放得那麼遠。

但是即便面對已經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瓦刺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瓦刺經過幾年休養生息,最少能動員十萬大軍西征。再加上瓦刺畢竟是蒙古人的一步,對蒙古人的一些遺產也是可以繼承的。特別是瓦刺在被明軍擊敗的時候也學到了很多,比如火器的大量使用。比如青貯法等等。

所以,將來的事情會怎麼走,卻不好預料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九十章 少府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
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九十章 少府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东乡族自治县| 巨鹿县| 井研县| 贺兰县| 湘乡市| 松原市| 上饶市| 缙云县| 讷河市| 八宿县| 炉霍县| 桦甸市| 铁岭市| 博兴县| 亚东县| 耒阳市| 靖远县| 蒙自县| 牡丹江市| 缙云县| 株洲市| 白水县| 贵溪市| 冕宁县| 合水县| 报价| 马公市| 沁阳市| 沅江市| 绩溪县| 淮北市| 水城县| 怀来县| 本溪市| 沈丘县| 兴安盟| 梁平县| 嘉义市| 辽阳县|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