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

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

大明最基層的行政權力,一直在胥吏手中掌控。

甚至這些胥吏父子相承,從宋代到而今,數十代經營,早就成爲他們的自留地了。就形成了一個互相制衡的局面。

雖然很多官員對胥吏的種種惡行,深惡痛絕,但是他也僅僅能針對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件事情發作,決計不能衝著這個胥吏集體來。

否則這些胥吏們就能讓高高在上的縣太爺嚐嚐無人可用的局面。更有甚者,這些胥吏敢在公文,或者銀錢來往之間,挖出坑來,讓上官在不知的情況之下,已經觸犯國法,或者得罪了大人物還不知道。

如此一來。

所以,雖然朝廷已經給了胥吏這樣那樣的出路,但是這種權力之間的交接,又怎麼能安安穩穩的。

所以,每一個試點推進之中的地方官,他們要的都是上來能打,能撕,有經驗的吏員。而不是那些剛剛培養出來的新手。甚至還要人帶的。

幫不上忙,甚至還幫倒忙。

其實朱祁鎮也知道這一點,畢竟已經有好多吏員下獄了。

權力厭惡真空。

不管是在朝廷之上,還是下面縣衙之中,都是一樣的,某些或許是冤枉的,但是鐵證如山,根本不能駁倒。或許有些人雖然是被誤導什麼的, 的確是犯了國法。

所以各地對北京這種歷練出來的吏員更是需求量大增。

以至於北京乃是六部一些經年老吏,或者願意服從朝廷命令的胥吏,搖身一變成爲國家的吏員,但是卻要調到外地任職。

所以從北京抽調吏員,朱祁鎮是理解的,但是爲什麼從天津抽調吏員,卻有一點不明白。

劉定之說道:“陛下,天津新建,根底淺薄,沒有什麼老吏,再加上河北巡撫馬文升,乃是正統十六年進士出身,歷任地方,年富力強,經驗豐富,所以天津府的胥吏改革,是幾個府縣之中,做的最好的。”

“故而有富裕的吏員,可以抽調。”

朱祁鎮說道:“哦。朕真想去看看。”

這也是朱祁鎮心中一直一來的想法。

這麼多年來,朱祁鎮出京的次數,簡直是屈指可數,每一次出去都是身負政治使命。一來靜極思動,二來,卻是想看看在他主政之下,大明天下到底漁鷗什麼樣的變化。

特別是後者,是他一直所想的。

“陛下,身負天下之重,此事萬萬不可,如果陛下想見馬文升,可以召見馬文升,何必紆尊降貴。”

朱祁鎮也知道,就內閣是萬萬不願意讓他做這樣的事情,而且此事也不是做這事情的時候,朝廷之中,看似憑藉,但是實際上,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朱祁鎮居中掌控,才讓整個大政,不出朱祁鎮的預計之外。

在這個時候離開北京,對北京的掌控也會出問題。

朱祁鎮輕輕一笑,說道:“不過一句戲言而已。”

雖然朱祁鎮這樣說,但是這個想法,已經深埋在朱祁鎮的心中。

抽調吏員的命令,從北京發出,還沒有到達天津的時候。馬文升還在做自己的事情。

而今就有一場好戲在天津府上演。

先有天津衛,再有天津城,或者說先有糧倉再有天津城。

這一座天津城,本身就是在天津衛城,與各地倉庫的修建之後,再開始修建的。而且當朱祁鎮當初確定了,天津倉作爲國家糧倉。

與北京倉儲體系,一起承擔,大明國家儲備,天津倉庫之中的存糧,就有近千萬石之多,而作爲天津巡撫馬文升,對這些倉庫也是富有責任的。

當然了,這個責任是雙重的。

畢竟天津倉直接負責人乃是當地的戶部郎中。他是戶部侍郎楊鼎的下屬,就是京倉體系之中的一員。

只是天津倉畢竟在天津,就與天津地方有想多的交叉與合作。

而這一件事情,就是一倉糧倉失竊案。

由天津府的吏員韓鐵城府運送給天津倉的一批糧食,不翼而飛了。

這一批糧食並不多,不過幾百石而已。但是這一件事情,關係到兩個部門,不得不層層上報,最後讓河北巡撫馬文升,親自過問。

卻見在天津知府衙門之中,可憐的天津知府只能讓出主位,與戶部北河郎中,一左一右坐在兩側。他的主位被馬文升佔據了。

這位北河郎中,就是負責漕運的。

馬文升此刻正在細細詢問情況。

下面跪著幾個吏員。

其中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吏,低頭垂目,看似很是老實,將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無他,就是漕運有一批糧食運到天津了。臨時讓天津出人手,幫忙運輸到倉庫之中,說起來,也就是從碼頭到倉庫數里路而已。

但是今日倉庫裝倉的人比較多,於是乎他們一行人就堵在路上了。在一個民間院落待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糧食入庫的時候,倉庫的人一驗,發現根本不是糧食,糧食僅僅有一層,下面都是一些土石這類的重物。

馬文升問道:“韓鐵城,你接受的時候,可曾檢驗過?”

韓鐵城臉色蒼白,說道:“驗過。”

韓鐵城自然知道,他這樣說面對的是什麼?

但是他從學院畢業之後,先在大興縣做小吏,而後轉到了兵部,又被抽調到了天津,而今已經有九品官身。

將來升遷有望。

太高的職位不敢想,一輩子熬出一個知府,或許是可能的。

所以韓鐵城做事再勤勉不過了。從不敢有一絲的大意。這種交接上的事情,更是不敢出一絲漏洞,他可是上面下面都查過了。

的確是糧食。

但是僅僅是一夜功夫,就不翼而飛了。

韓鐵城捫心自問,也就是在客店休息的時候,韓鐵城自覺在天津城之中,又是清明世界,能出什麼亂子,也就交代了下面幾句,自己早早休息了。

當夜也沒有在客店休息,而是回家了。

畢竟這天津倉,也在天津城內。與韓鐵城的家,不過幾步路而已。

聽了韓鐵城的話,戶部郎中王大人微微鬆了一口氣,只要確定不是漕運體系的問題,其他的就無所謂了。

馬文升說道:“如此說來,是你堅守自盜。”

韓鐵城扣頭說道:“下官辦事不利,乃有此等疏漏。朝廷如何處置,下官都不敢有半句怨言,但是下官萬萬不敢監守自盜。”

馬文升表情不緊不淡,似乎沒聽見一般,說道:“已經確定了,這一批糧食,就是在你們手中丟的。”

“來人,去他們家中搜查。”

“是。”立即有一個人出去了。

馬文升就在主位之上,細細的看著案上一本書。其實這並不是一本書,而是這些的檔案。馬文升一一看過去,細細揣摩,偶爾目光向下瞥了一眼。

正在心中思量之間。

一個跑過來,在馬文升耳邊細細說了一番話。

馬文升厲聲說道:“胡聰,你還不招來。”

韓鐵城眼睛立即看向他旁邊的那爲小老頭,也就是剛剛發言的老吏。

胡聰身子一顫,似乎極度害怕,又似乎是滿心委屈,撲倒在地,說道:“大人,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從這兩人的自稱上,就能看出兩人的出身不同。

韓鐵城是從學院出來的,雖然是吏員,但是對馬文升自稱卻是下官。但是胡聰卻是自稱小人。

而小人一般都是賤籍自稱的。

所以這胡聰乃是天津本地胥吏留在府衙之中的人。這樣的人相當不少,畢竟一個府衙運轉,不可能全部靠外地人。

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八十章 寇深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
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八十章 寇深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宁市| 松潘县| 卢龙县| 军事| 长泰县| 宁陵县| 子洲县| 阿尔山市| 宜丰县| 濮阳县| 班戈县| 巴林右旗| 青岛市| 南平市| 绥滨县| 东辽县| 杭锦旗| 哈尔滨市| 鄱阳县| 缙云县| 全南县| 旬阳县| 峨眉山市| 耿马| 镇坪县| 自贡市| 邵阳市| 高淳县| 绥阳县| 东台市| 彰化县| 松潘县| 泗洪县| 玉溪市| 长葛市| 河西区| 靖江市| 类乌齐县| 宝应县| 米易县| 板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