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卷六:楊威天下_第455章:山西歸附

?

崇禎十年三月,山西巡撫宋賢微服私訪陝西歸來後一直心事重重、悶悶不樂,除了必要的公務之外就是閉門居於後宅(巡撫衙門的後面就是他的官邸),也很少見客。

其原因就是山西官員人心浮動,大家都在探討效法陝西、甘肅、四川,走加入聯省之路,這次私訪陝西的情況不少人都知道了。山西的number one還是巡撫宋賢,軍政大權在握,他不說話就什麼也辦不了。於是不少官員就頻繁的找宋賢討主意,或者申明自己的主張遊說於他。宋賢自身內心矛盾,舉棋不定,甚是煩躁,於是閉門謝客,極少會見山西的官員們。

山西在是否改換門庭的問題上形成了僵持局面。

宋賢的心態很容易理解,與大部分官員一樣,他還是大明的忠臣,忠君的思想深入骨髓,那不是輕易能夠改變的。他自己親身經歷之事已經明白無誤的告訴他,大明的皇權已經走到了盡頭,來日無多了。爲了天下社稷,爲了黎民百姓的福祉應該跟著聯省走,投奔到憲國公爺的麾下,此乃大勢所趨,這就與“忠君”矛盾了。他一個人的決心就判定了山西一省的官員、百姓的去向,他寧可辭官回鄉也不願意擔這個責任,他想保持忠臣的晚節。

到了五月初這個僵持的局面被一位不速之客打斷了,來人是“口北兵備道”僉(qian)事何騰蛟。

盧象升組成天雄軍的時候,就是兵備道的職務,這個職務統領的是營兵,就是僱傭兵,屯兵於地方,相當於副省級軍職。僉事銜是品級,意思就是享受“僉事級別”的待遇。

何騰蛟今年45歲,年紀與宋賢相當,此人現在不顯眼,歷史上的南明時期可是風雲人物,朝廷的重臣。他爲了抗清復明的事業壯烈獻身,民族氣節可歌可泣,但是能力作爲不佳,歷史評價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是個褒貶兼備的人物。簡單概括就是:有氣節,沒心眼,類似於李逵、張飛的形象。

何騰蛟任職的口北,就是張家口地區,屬於宣大邊軍的範疇,此時的宣大都師是楊嗣昌,他是楊嗣昌的屬下。

何騰蛟之所以來到太原,是朝廷的宣召特使到口北持聖旨宣何騰蛟進京面聖,來宣召的特使與他交厚,透露了一些信息。而何騰蛟在太原有個好友名叫張圭章,是山西的鹽運司判官,何騰蛟與宋賢是同年(同期的進士),關係也不錯,因此就順路來到了太原。

從張家口向南可以取道北京,也可以取道太原南下,他選擇了太原的線路就是爲了見自己的朋友,並且要告訴他一些消息,還有一些勸誡。

張圭章不是什麼有名的人物,但是他的兒子張煌言卻是南明時期的名人,張煌言領兵抗清數十年,直至清康熙年間,也算得上民族英雄了。

在張圭章的府上,兩個友人置酒密談。

“文佳兄(張圭章的字),山西的官僚們前途難料啊,雖說文佳兄的位置不高,尚無大礙,也不得不加一分小心啊!宋巡撫遊歷陝北之事,很多山西的官僚不知道,但是瞞不過聖上。宋賢兄前途不妙啊!”這是何騰蛟端著酒杯在說話。

張圭章大驚,說道“啊!是不是錦衣衛所爲?雲從(何騰蛟之字)弟何以得知?”

“哎!據說是有人告密,人心可畏呀!實不相瞞,愚弟此次進京,就是

面聖授職的,旬月間(很快的意思)即能返回太原府,並接任山西巡撫之職。山西的事務聖上定有安排。”

崇禎一朝,高級官員變換交替頻繁,何騰蛟此去是被提拔爲山西巡撫,這是招他進京的使臣透露了消息。因此宋賢的前途不妙了,何騰蛟很有一點兔死狐悲之感慨。

可是,何騰蛟哪裡知道張圭章就是宋賢一黨,他這個鹽運判官官不大,卻是個聚財的衙門,也是宋賢的小金庫,這種牽扯到錢財的關係可不是一般的鐵!可以想象得到,事不隔夜,消息就到了宋賢的耳中。

事情嚴重了!這個消息成了催化劑,令山西的形勢急轉直下!

如果讓大明的忠臣向後金投降,或者投靠亂民,那是有難度的,他們有可能寧願選擇死於大明的冤獄也不會投降。但是投靠聯省可沒有那個難度,怎麼說聯省也是大明的一員,並且大家都看得清楚,聯省的制度優於朝廷,聯省重民不重君,投靠了聯省就等於投靠了天下的百姓,道德上也沒有障礙。宋賢面對著的最低是牢獄之災,能不能丟了性命真不好說,崇禎殺大臣可是出了名的果斷,被他殺掉的大員真是不少,有該死的也有冤枉的。

宋賢投靠聯省,那就是聯省的功臣,有榮華富貴等著他,另一邊卻是牢獄之災!這個選擇就很明確了。

把他逼到這一步的是個小報告!他當然恨之入骨,如果能揪出此人相信宋賢也不會善罷甘休,可惜他不知道,真是人心叵測呀!

時間已經緊迫了,罷官的聖旨一發,他宋賢就什麼都不是了,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這一次他可是雷厲風行,山西省要害位置的官員全部找來,當面表態,同意的簽字畫押,不準反悔,不同意的立即罷官並暫時關押(防止走漏風聲)。最要命的就是北邊的宣大邊軍,如果讓他們殺過來山西的地方軍絕對擋不住,更何況地方軍會不會賣命支持他這個巡撫還不好說,不要說投降、反戈一擊了,就是按兵不動山西也完蛋了。

楊嗣昌與崇禎的關係絕不一般,楊嗣昌到山海關赴任巡撫之職時(山海、永平巡撫),崇禎皇帝親自送到城門處,賜酒賜錦袍!還沒有哪一位大員能有此榮耀。因此,宋賢不得不小心。

鑑於來自北邊的壓力,宋賢親筆寫一封信,蓋上巡撫的大印,差特使快馬送往陽泉,交給國防軍的駐軍。他知道國防軍的通信快速便捷。

信中說:山西決定改制投靠聯省,後續之事可以慢慢商議,當務之急是懇請國防軍快速出兵北上神池和代縣,守住邊界阻擋邊軍入晉,同時派兵進駐太原,保護山西的官員以防不測。

這個決策是對的,宣大對山西的威脅很大,同時也向聯省表明了山西改制的決心。

對於聯省來說,事情來的突然,但是不能耽擱時間。大都督府和陸軍總監發出命令:第九師師長魏四虎帶領第一團(駐地安陽)一日之內必須出發,快速趕往神池和代縣設防,限時三日內必須到達;第二團兩日之內隨後出發,目標同樣是山西北部的呂山、五臺山一帶設防;命令駐陽泉的一個連(那裡只有一個連)即刻出發,到太原城外駐防,與巡撫衙門建立聯繫,他們的任務是保護巡撫衙門,第九師教官朱長泰隨後趕往太原坐鎮。

此時的時間是崇禎十年五月初九。

只要部隊佈防到位,其他的就可以慢慢的談,從容的解決。

山西的形勢有點緊張,宋賢不敢輕易離開,因此,聯省衙門組成使團趕往太原,使團由執政副官、兵部尚書朱萬武爲正使,吏部主事馬斌爲副使,帶領五百人的使團前往太原,就地解決山西改制的談判和後續事務。

大明的行省改制,投靠聯省已經不是第一家了,其談判、改制的步驟都大同小異,事務性的內容我們就略過不表了。

山西的官員安排仿照四川改制的辦法,主要官員全部原職留任,宋賢依舊任巡撫,府縣一級官員全國調配。

國防軍在山西組建第十一師,這個師組建訓練完畢後將負擔起宣大邊軍的職責,用兵方向爲察哈爾、綏遠蒙古,這是收復北部領土的又一支力量。

從經濟上說,山西最緊要的是水利工程和公路建設。山西的幾個盆地水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利用起來作用不小。山西的山地也不少,但是主要的繁華地區都在幾個盆地裡,並且各個主要的盆地之間都有通道,修建公路的難度不大。歷史上閻錫山在山西修的鐵路網可是領先於全國的,這也說明山西的地形對於交通建設阻礙不大。

何騰蛟回來的還很快,他帶著朝廷的旨意,抱著聖旨和尚方寶劍,沿著運河北上,在北直隸境內轉道娘子關,時間是六月底,可是他進不了山西了,不得不返回南京覆命。

到八月初,歷時三個月,山西改制完成,聯省的行政命令在中華日報上刊登出來,向全國宣佈,山西改制走憲政之路,歸於聯省的體制。至此,大明在北方,就剩下了北直隸和北京城。其餘全部歸於聯省。

宣大的楊嗣昌得知山西事變消息時,爲時已晚,即便他想出兵干預也不可能了。他是最早接觸過國防軍的人,對於聯省的制度是瞭解的,他也是明白人,未必會想到出兵干預。

但是,現在的宣大邊軍處境尷尬了,正面是蒙古人,側背是國防軍,國防軍像是友軍,但畢竟不是一家人,一旦發生摩擦,就是前後被夾擊的局面。宣大邊軍就是爲了保衛北方而設置的,現在還保護誰?他們失去了作用,失去了存在的條件。爲此,他只好上奏朝廷,把部隊撤到北京。

楊嗣昌還是明事理的,國家的邊防不能廢。因此,他與國防軍打了招呼,大明的邊軍一撤,國防軍九師的兩個團則立即北上填補空白,佔據了大同、宣化(張家口)一線,負擔起邊軍的職責。這條防線也不短,有三四百里,整個過程有條不紊,有點像是換防,兩方面配合的很默契。官軍則撤到涿鹿、懷來一線設防,這是北京城北方的最後防線了。

到第十一師形成戰鬥力之後,邊關的防務將移交給第十一師。

......

在崇禎十年的年初,爲了加強對各邊遠省份的控制,聯省衙門決定:各個行省的巡撫,分批到開封述職。沒有執行憲政,掛在聯省之下的幾個省也不能放任自流,現在到了該管一管他們的時候了。除了西疆的羅汝才實在是來不了,趙率教剛剛上任之外,對其他的所有巡撫都發出通知,給定時間,到開封述職。

這些人都相當於獨立王國的國王了,他們能來嗎?結果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第455章完 ---

(本章完)

卷六:楊威天下_第505章:草原烽煙又起卷一:藏龍臥虎_第3章:起步(修改)卷六:楊威天下_第462章:鋼索斜拉橋卷一:藏龍臥虎_第30章:新產品卷四:九州風雲_第276章:借刀卷三:嶄露頭角_第178章:biang biang面卷三:嶄露頭角_第161章:改革不易卷四:九州風雲_第327章:嶽西軍練兵卷七:巍巍中華_第537章:運氣卷五:縱橫天下_第355章:給羅汝纔出路卷二:初露崢嶸_第105章:組建艦隊卷五:縱橫天下_第347章:內戰要避免卷二:初露崢嶸_第68章:毛承祚授職卷二:初露崢嶸_第97章:撤兵到威海卷三:嶄露頭角_第213章:救援錦州卷六:楊威天下_第483章:京城有迫擊炮?卷五:縱橫天下_第391章:溫體仁到開封卷三:嶄露頭角_第238章:河南有了麻煩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四:九州風雲_第272章:長見識卷二:初露崢嶸_第82章:城門之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393章:未雨綢繆卷六:楊威天下_第482章:綏查之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137章:執行新政卷三:嶄露頭角_第202章:官軍變強盜卷二:初露崢嶸_第114章:佔領基隆卷一:藏龍臥虎_第23章:遇到劫匪卷四:九州風雲_第289章:石門棧道卷六:楊威天下_第439章:欣欣向榮卷五:縱橫天下_第388章:羅貫中耍大刀卷四:九州風雲_第241章:亂局初見卷七:巍巍中華_第557章:冊封孟加拉王國卷三:嶄露頭角_第183章:西北的民亂卷二:初露崢嶸_第113章:攻克薩爾瓦多城卷七:巍巍中華_第544章:南水北調卷六:楊威天下_第465章:廣東打黑卷二:初露崢嶸_第82章:城門之戰卷一:藏龍臥虎_第18章:富國強兵卷七:巍巍中華_第541章:穩定波斯灣卷七:巍巍中華_第523章:突發事件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三:嶄露頭角_第180章:汝陽剿匪(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37章:建康南行省卷三:嶄露頭角_第179章:汝陽剿匪(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96章:虛君立憲(續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36章:印度洋的出海口卷一:藏龍臥虎_第6章:組建軍隊和通信(二)卷四:九州風雲_第329章:清軍登陸本州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26章:接班人卷五:縱橫天下_第350章:孫傳庭卷二:初露崢嶸_第78章:氣球的威力卷七:巍巍中華_第535章:夾擊卷三:嶄露頭角_第202章:官軍變強盜卷三:嶄露頭角_第238章:河南有了麻煩卷五:縱橫天下_第374章:一衙門兩制卷二:初露崢嶸_第120章:平臺奏對(三)卷四:九州風雲_第321章:活佛也有貢獻卷二:初露崢嶸_第143章:金門剿匪卷六:楊威天下_第425章:西伯利亞的槍聲卷一:藏龍臥虎_第37章:整編護路隊卷二:初露崢嶸_第135章:收復臺灣(四)卷二:初露崢嶸_第114章:佔領基隆卷四:九州風雲_第282章:滎陽大捷卷六:楊威天下_第465章:廣東打黑卷七:巍巍中華_第564章:撤退變成了潰敗卷六:楊威天下_第491章:受邀訪問清國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二:初露崢嶸_第94章:不戰而屈人之兵卷四:九州風雲_第247章:剿滅水匪卷五:縱橫天下_第401章:濟寧北接駕卷五:縱橫天下_第387章:左良玉南行卷二:初露崢嶸_第86章:三屯營失守卷四:九州風雲_第331章:新版滿洲國卷二:初露崢嶸_第70章:火炮初發威卷一:藏龍臥虎_第13章:培養人才(修改)卷二:初露崢嶸_第114章:佔領基隆卷七:巍巍中華_第522章:糧價之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40章:不要戰爭卷六:楊威天下_第513章:尋找油礦卷三:嶄露頭角_第224章:河道慈善會卷六:楊威天下_第462章:鋼索斜拉橋卷四:九州風雲_第305章:灩澦堆卷三:嶄露頭角_第229章:李定國和張鼐卷五:縱橫天下_第350章:孫傳庭卷二:初露崢嶸_第110章:威海民團卷四:九州風雲_第317章:海外移民卷五:縱橫天下_第340章:意外的支持卷五:縱橫天下_第346章:闞城大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197章:到單縣卷三:嶄露頭角_第210章:鄭家的出路(一)卷二:初露崢嶸_第66章:後勤準備卷四:九州風雲_第330章:清國版閃擊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119章:平臺奏對(二)卷七:巍巍中華_第556章:*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147章:山東改革卷四:九州風雲_第303章:火燒福岡卷七:巍巍中華_第546章:中華帝國卷二:初露崢嶸_第58章:海軍基地卷四:九州風雲_第276章:借刀卷七:巍巍中華_第550章:又一個聖親王
卷六:楊威天下_第505章:草原烽煙又起卷一:藏龍臥虎_第3章:起步(修改)卷六:楊威天下_第462章:鋼索斜拉橋卷一:藏龍臥虎_第30章:新產品卷四:九州風雲_第276章:借刀卷三:嶄露頭角_第178章:biang biang面卷三:嶄露頭角_第161章:改革不易卷四:九州風雲_第327章:嶽西軍練兵卷七:巍巍中華_第537章:運氣卷五:縱橫天下_第355章:給羅汝纔出路卷二:初露崢嶸_第105章:組建艦隊卷五:縱橫天下_第347章:內戰要避免卷二:初露崢嶸_第68章:毛承祚授職卷二:初露崢嶸_第97章:撤兵到威海卷三:嶄露頭角_第213章:救援錦州卷六:楊威天下_第483章:京城有迫擊炮?卷五:縱橫天下_第391章:溫體仁到開封卷三:嶄露頭角_第238章:河南有了麻煩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四:九州風雲_第272章:長見識卷二:初露崢嶸_第82章:城門之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393章:未雨綢繆卷六:楊威天下_第482章:綏查之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137章:執行新政卷三:嶄露頭角_第202章:官軍變強盜卷二:初露崢嶸_第114章:佔領基隆卷一:藏龍臥虎_第23章:遇到劫匪卷四:九州風雲_第289章:石門棧道卷六:楊威天下_第439章:欣欣向榮卷五:縱橫天下_第388章:羅貫中耍大刀卷四:九州風雲_第241章:亂局初見卷七:巍巍中華_第557章:冊封孟加拉王國卷三:嶄露頭角_第183章:西北的民亂卷二:初露崢嶸_第113章:攻克薩爾瓦多城卷七:巍巍中華_第544章:南水北調卷六:楊威天下_第465章:廣東打黑卷二:初露崢嶸_第82章:城門之戰卷一:藏龍臥虎_第18章:富國強兵卷七:巍巍中華_第541章:穩定波斯灣卷七:巍巍中華_第523章:突發事件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三:嶄露頭角_第180章:汝陽剿匪(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37章:建康南行省卷三:嶄露頭角_第179章:汝陽剿匪(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96章:虛君立憲(續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36章:印度洋的出海口卷一:藏龍臥虎_第6章:組建軍隊和通信(二)卷四:九州風雲_第329章:清軍登陸本州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26章:接班人卷五:縱橫天下_第350章:孫傳庭卷二:初露崢嶸_第78章:氣球的威力卷七:巍巍中華_第535章:夾擊卷三:嶄露頭角_第202章:官軍變強盜卷三:嶄露頭角_第238章:河南有了麻煩卷五:縱橫天下_第374章:一衙門兩制卷二:初露崢嶸_第120章:平臺奏對(三)卷四:九州風雲_第321章:活佛也有貢獻卷二:初露崢嶸_第143章:金門剿匪卷六:楊威天下_第425章:西伯利亞的槍聲卷一:藏龍臥虎_第37章:整編護路隊卷二:初露崢嶸_第135章:收復臺灣(四)卷二:初露崢嶸_第114章:佔領基隆卷四:九州風雲_第282章:滎陽大捷卷六:楊威天下_第465章:廣東打黑卷七:巍巍中華_第564章:撤退變成了潰敗卷六:楊威天下_第491章:受邀訪問清國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二:初露崢嶸_第94章:不戰而屈人之兵卷四:九州風雲_第247章:剿滅水匪卷五:縱橫天下_第401章:濟寧北接駕卷五:縱橫天下_第387章:左良玉南行卷二:初露崢嶸_第86章:三屯營失守卷四:九州風雲_第331章:新版滿洲國卷二:初露崢嶸_第70章:火炮初發威卷一:藏龍臥虎_第13章:培養人才(修改)卷二:初露崢嶸_第114章:佔領基隆卷七:巍巍中華_第522章:糧價之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40章:不要戰爭卷六:楊威天下_第513章:尋找油礦卷三:嶄露頭角_第224章:河道慈善會卷六:楊威天下_第462章:鋼索斜拉橋卷四:九州風雲_第305章:灩澦堆卷三:嶄露頭角_第229章:李定國和張鼐卷五:縱橫天下_第350章:孫傳庭卷二:初露崢嶸_第110章:威海民團卷四:九州風雲_第317章:海外移民卷五:縱橫天下_第340章:意外的支持卷五:縱橫天下_第346章:闞城大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197章:到單縣卷三:嶄露頭角_第210章:鄭家的出路(一)卷二:初露崢嶸_第66章:後勤準備卷四:九州風雲_第330章:清國版閃擊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119章:平臺奏對(二)卷七:巍巍中華_第556章:*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147章:山東改革卷四:九州風雲_第303章:火燒福岡卷七:巍巍中華_第546章:中華帝國卷二:初露崢嶸_第58章:海軍基地卷四:九州風雲_第276章:借刀卷七:巍巍中華_第550章:又一個聖親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流县| 咸丰县| 正宁县| 霍山县| 绥芬河市| 上蔡县| 忻城县| 潜山县| 汪清县| 安西县| 普宁市| 长乐市| 绍兴县| 怀仁县| 新营市| 镇宁| 汕头市| 娄底市| 灌南县| 商洛市| 漯河市| 太原市| 利辛县| 曲靖市| 绥芬河市| 博白县| 新泰市| 确山县| 鲁甸县| 黑龙江省| 綦江县| 赤水市| 临漳县| 东至县| 湖州市| 凤城市| 威海市| 曲周县| 敦化市| 胶南市| 三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