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卷四:九州風雲_第288章:減丁

?

派遣軍國防軍團的軍官們都得到了朱萬化的秘密指令,就是要促使清軍大量、徹底地屠殺日本人,否則國防軍出錢出力,又費盡心思的把清軍引入日本爲的是什麼?不就是爲了除掉這個禍害嗎?

因此,國防軍就要獎勵韃子們屠城!於是,毛承祚頒發命令:撫卹清國作戰傷亡的士兵,陣亡的,發撫卹金20兩白銀(不少啊,相當於人民幣一萬元),受傷的發慰問金10兩,其他參戰人員每人一兩,軍官的慰問金從五兩到100兩不等。總計一萬多兩白銀,全部用曙光銀幣支付,交給了多爾袞。

清國人剛開始接觸曙光幣,因此只能使用銀幣,等到他們習慣了曙光貨幣,就會發放紙幣了。這也是逐步引導他們使用曙光幣的方法。

佔領了北九州之後,朱吾安執掌的外貿公司將會來到這裡設立商鋪、錢莊,展開貿易,從而也誘導清國人自己發展工商業,不求他們如何繁榮,最起碼應該自給自足。

當然這些也要清國當局同意和批準,人家的內政還是要尊重的,尊重他們才更顯得國防軍的誠意,雙方纔有更好的合作基礎,一味的想當老大,盛氣凌人,關係就不會和諧,早晚會有橫眉冷對,關係破裂的一天。

清國在建立政權、恢復、發展農業、工商業方面還很幼稚,甚至他們都想不到這些,但是,這畢竟是清國人自己的內政,國防軍不宜過多的干預,說多了還有干涉內政的嫌疑。所以這些方面就由清國自己慢慢的做,國防軍只是在自己利益相關之處纔有所舉動。

把北九州城從戰亂破壞中清理出來就需要一些時日,佔據了第一個比較大的城池之後,就要清理周邊地區,休整部隊,建城防、建據點等等。第一個要清理的就是海峽沿岸地區,驅逐或者屠殺那裡的所有日本人,建立向對岸炮擊的炮兵陣地,然後,封鎖海峽的炮艦快艇就可以出動封鎖海峽了。對於本州島方面的炮臺,都給予炮擊清除,必要時陸戰隊還可以臨時登陸清除這些軍事據點,以消除隱患。

此外還要修復並建設碼頭,以便於後續人員物資的運輸。

後方穩定之後就要向周邊地區出擊了,日本的糧食作物以水稻爲主,現在正是莊稼的收穫季節,對於收穫的差不多的地方就要去徵糧,所有的糧食都要搶光,一方面充實軍糧。另一方面也是驅趕、屠殺日本人,這一帶都要被即將到來的清國民衆所填充,土地房屋都要分配給清國的民衆。

多爾袞看到北九州這個不大的城池裡就有這麼多日本人,還有城市周邊密密麻麻的村莊,他問毛承祚:“毛將軍,這個東瀛有多少人口,九州島又有多少呢?”

這個問題朱萬化始終沒有向清國方面介紹,擔心的是怕清國人打退堂鼓!日本人太多了,實話實說會嚇著清國人。但是,現在不同了,清軍已經登陸九州島,遠征日本已經成爲事實。另一方面,爲了作戰的需要,起碼九州島的情況要說清楚,否則不利於決策。

所以,按照朱萬化的指導意思,毛承祚說道:“多將軍,整個東瀛人口,我們只是知道比較多,有點像我中華的江南地區,人口密集,具體數量我們不掌握。九州島的情況,我們從琉球人那裡知道一些,據琉球人說,九州島的人口大約有100萬人。”

毛承祚稱呼多爾袞爲多將軍是目前最恰當的稱呼,多爾袞的爵位是貝勒,但是皇太極降低爲國王之後,在清國除了皇太極別人就不能稱爲王爺了。在滿清的爵位中從高到低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然後纔是公

侯伯子男。大明的爵位是:王、公、侯、伯、子、男。所以用大明的爵位去套滿人的爵位的話,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均屬於“王”這個級別,那麼除了皇太極其他人的王爺地位均不能成立。可是清國又沒有改封其他的稱號,作爲外人就不能犯忌諱稱呼多爾袞爲貝勒爺了。

毛承祚這個人口數量的話打了埋伏,或者說朱萬化的指示,就是打了埋伏的,實際上九州島當時的人口數量接近200萬人,毛承祚給打了一個對摺。即便如此,清國人口才十幾萬,虛報一點數字也就是20萬人。九州島上的人口就是他們的十倍!

聽到這個數字,多爾袞倒吸了一口涼氣,日本人太多了,清國人能駕馭的了嗎?當採取什麼辦法呢?當然,他的第一個辦法就是殺!

多爾袞想到“殺”的辦法,不是作者杜撰,這可是有根據的。

蒙古一直是後金和後來的大清的盟友,清兵進關做了天下,蒙古這個盟友就有了潛在的威脅,因爲蒙古人歷來都會到中原來搶劫騷擾,後金韃子自己也是這麼幹的,他們當然門兒清。如何解決這個亦敵亦友的矛盾呢?滿清的貴族們認爲,關鍵在於人口。蒙古的人口比滿族人多了不少(注意:不是女真人,女真族人很多,滿族和女真不能劃等號)。有人說明末清初蒙古人口上千萬,這個數字不可靠,比較靠譜的是四五百萬,包括了內蒙古、外蒙古和漠北蒙古(俄羅斯境內)。清兵入關時滿族人口是十幾萬,與蒙古人差了十幾倍!怎麼辦?

清朝的辦法是“減丁”,“丁”就是男人,減丁就是減少男人,怎麼減?最簡單的就是“殺”。這一政策執行了很多年,減丁政策的制定是在順治年間,順治年間的當政者就是多爾袞!多爾袞即便不是制定者也是參與者。所以由他來給日本人減丁就不足爲奇了。

“減丁”政策是很殘酷的,清朝爲蒙古各部都制定了一個男丁數量標準,超過了就要減丁。減丁的辦法又很多說法,有的說“抽籤”決定生死的,有的說按照蒙古人使用的勒勒車的車輪爲準,身高超過車輪的就殺。愛新覺羅家族的鐵桿盟友,出了三位皇后的科爾沁蒙古也不能例外。葛爾丹反叛、外蒙獨立原因很多,但是口頭上的理由中,都有這麼一條——反抗減丁。

因此,多爾袞的“殺”就是自然而然的辦法了。

多爾袞也是搞政治的,他也會用一些手段,針對當前的情況,他就提出了徵糧,並且規定了日本人的家庭中不準超過三鬥稻米,超過了,就是隱匿糧食罪——殺!這就是減丁、徵糧一起辦。

這個辦法傳到了朱萬化的耳朵裡,朱萬化不由得想起了日本人在滿洲國頒佈的法令:中國人不準食用大米和麪粉,一經查獲,就是經濟犯!要槍斃!

一還一報,報應不爽!

對於這種徵糧隊,就不需要國防軍配合了,清軍自己出動馬隊,四處徵糧,除非遇到難啃的堡壘才請求國防軍團的炮兵出動一下。

每當清軍的將領來到國防軍團駐地請求支援的時候,任根伢(派遣軍國防軍團團長)都是笑臉相迎,說:“將軍又給我們送軍糧來了?”

原來這也是雙方的習慣,攻破了城堡,打了勝仗,繳獲定然不少,清軍將領不好意思獨吞,往往拿出金銀財貨、年輕女子贈與國防軍。國防軍是有軍紀的,女人絕對不能收,金銀也不行,於是就剩下食品了,酒肉、糧食、蔬菜這一類的國防軍可以收。到不是國防軍缺這個,這是爲了面子,什麼都不收就捲了清軍的面子,日

後還如何相處?

北九州就沒入腥風血雨之中。

派遣軍佔領的這一地區尚需要穩固一個時期,讓軍事佔領地平穩下來,才能考慮下一步的動作,即從遼東調集更多的軍隊到日本,同時也要考慮普通的民衆遷移到日本,還要建立自己的官僚體系等等。

......

放下九州這一頭,我們該說一說國內了。

在原來的歷史上,崇禎六年六月,周延儒因爲貪腐,任用私人而被溫體仁逐出京城,溫體仁把持了內閣。現在溫體仁用不著費那個心思了,周延儒現在已經離京,其職務就是名存實亡了。他帶著西北軍進入河南,徵繳花皮,無論周延儒能力強弱,乾的好還是不好,也無論勝敗,更不管他運氣好壞,其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背上一身的不是,帶著一堆的錯誤,受到數不盡的指責和彈劾,灰溜溜的下臺滾蛋。

事實就是如此,六月初五朝廷的旨意到了潼關,周延儒因爲延誤戰機,馭下不嚴,軍紀廢弛,放縱亂民進入陝西等一大堆的罪名被罷官,還好沒有革除功名,令其回鄉養老去了。

京城裡溫體仁自然是接任了首輔的位置。

傳達旨意的是楊嗣昌,他來潼關就是奉旨接任三邊總督的。三邊就是陝西、甘肅、延綏、寧夏。洪承疇的三邊總督被罷免,原因自然是作戰不利,居功自傲。但是洪承疇沒有一免到底,他被任命爲陝西巡撫,聖旨責令他戴罪立功,統帥陝西官軍圍剿亂民。原陝西巡撫甘學闊因爲圍剿亂民不力,被免職回京,但也留有餘地,可以侯任其他職務。

這一系列的調動還是意在圍剿陝西境內的亂民。洪承疇的軍事才能可是比甘學闊強過百倍,給了他陝西的軍權則亂民在陝西可就呆不下去了。

楊嗣昌的能力也不錯,崇禎同志的這個任命倒是有識人之明。楊嗣昌是靖綏派,他的靖綏是對後金的,就是對後金求和,以求全力鎮壓亂民,簡單的說就是攘外必先安內。調他來安內是最合適的。在圍剿亂民上他會和洪承疇聯手的,西北的亂民們日子又不好過了。

本來已經十分消極的洪承疇,只好重新打起精神到西安赴任。他到了西安倒是沒有耽擱,立即調動西安附近的陝西官軍,從中精選了兩萬人,配合著洪兵,大約有五萬人,就向寶雞方向進兵。

以高迎祥爲首的亂民隊伍已經在寶雞附近停留一個多月了,這支號稱十萬的亂民隊伍現在真的達到了十萬之衆,可能還要多於十萬。

西安以西的渭河平原就被亂民給毀了,原本的富庶之地,現在是十室九空,遍地烽煙了。各股亂民都發了大財,糧食充足,金銀、布匹、財寶同樣富足。本來富足之地的平民是不會跟著亂民走的,但是亂民的兩光一抓政策厲害,搶光、燒光之後,無家可歸,無米下炊的民衆只能被亂民攜裹,畢竟跟著走有一口飯吃。

就這樣,這股亂民潮在渭河平原的西部,就像是滾雪球一樣,滾來滾去,越滾越大。就在這時,洪承疇的兵殺過來了。

在寶雞附近的亂民,有兩個出路,一是向南過秦嶺進入漢中,二是繼續向西到甘南(甘肅南部)。無論漢中還是甘南都是富足之地,在漢中可以進一步進入四川,而甘南再向西就是河西走廊了。毫無疑問四川的誘惑要大得多。

後世的紅軍長征最後一戰——攻破臘子口,目標就是脫離川西北的貧困地區,進入富足的甘南,使疲憊的紅軍得以休整。

--- 第288章完 ---

(本章完)

卷三:嶄露頭角_第167章:貿易公司卷二:初露崢嶸_第92章:佈防永平府卷六:楊威天下_第500章:民主自由卷五:縱橫天下_第392章:提前防災卷六:楊威天下_第452章:守衛西南國土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四:九州風雲_第318章:澳王國卷六:楊威天下_第455章:山西歸附卷五:縱橫天下_第392章:提前防災卷四:九州風雲_第285章:登陸北九州卷二:初露崢嶸_第103章:友好貿易卷一:藏龍臥虎_第6章:組建軍隊和通信(二)卷三:嶄露頭角_第223章:募捐修河堤卷五:縱橫天下_第344章:闞城狼煙卷一:藏龍臥虎_第56章:倒黴的海匪卷五:縱橫天下_第336章:冊封哲布尊丹巴卷五:縱橫天下_第346章:闞城大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220章:整體形勢卷三:嶄露頭角_第200章:千秋萬代卷七:巍巍中華_第527章:危局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五:縱橫天下_第384章:喬遷之喜卷三:嶄露頭角_第230章:轉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七:巍巍中華_第529章:戰雲密佈卷七:巍巍中華_第576章:塞得港大海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329章:清軍登陸本州島卷三:嶄露頭角_第212章:正陽門協議卷三:嶄露頭角_第200章:千秋萬代卷六:楊威天下_第456章:土皇上述職卷六:楊威天下_第482章:綏查之變卷三:嶄露頭角_第233章:琉球卷三:嶄露頭角_第154章:背水一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217章:赫圖阿拉城卷五:縱橫天下_第389章:福王抗稅卷四:九州風雲_第310章:聚寶門卷五:縱橫天下_第357章:治理涇河卷五:縱橫天下_第352章:球墨鑄鐵卷一:藏龍臥虎_第34章:入鄉隨俗卷五:縱橫天下_第334章:穩定陝北卷四:九州風雲_第308章:南京之亂卷四:九州風雲_第253章:啊!白銀卷二:初露崢嶸_第142章:兵至金門卷五:縱橫天下_第377章:阿巴坎決戰(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401章:濟寧北接駕卷二:初露崢嶸_第86章:三屯營失守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六:楊威天下_第462章:鋼索斜拉橋卷三:嶄露頭角_第162章:後金進攻朝鮮卷三:嶄露頭角_第163章:封鎖邊界卷六:楊威天下_第442章:裸人島卷六:楊威天下_第422章:四川易幟卷一:藏龍臥虎_第47章:又是一個千戶官卷一:藏龍臥虎_第4章:農莊、玻璃作品相關_標題:崇禎三年重組海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99章:帝王之家無親情卷四:九州風雲_第309章:黃雀在後卷四:九州風雲_第250章:佔領宜昌卷四:九州風雲_第308章:南京之亂卷四:九州風雲_第260章:浦口剿匪卷二:初露崢嶸_第139章:出訪南洋卷七:巍巍中華_第534章:對策卷三:嶄露頭角_第216章:給韃子一個教訓卷五:縱橫天下_第364章:基層政權卷四:九州風雲_第282章:滎陽大捷卷六:楊威天下_第512章:準格爾的出路卷六:楊威天下_第481章:佔領梧州卷六:楊威天下_第479章:暗流涌動卷三:嶄露頭角_第201章:德州戰火卷六:楊威天下_第430章:進入廣東卷六:楊威天下_第488章:朝廷的轉機卷二:初露崢嶸_第70章:火炮初發威卷二:初露崢嶸_第57章:新武器新裝備卷二:初露崢嶸_第142章:兵至金門卷六:楊威天下_第501章:波斯灣的石油卷五:縱橫天下_第341章:聯省衙門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四:九州風雲_第263章:亂了方寸卷四:九州風雲_第283章:目標九州島卷五:縱橫天下_第386章:左良玉卷四:九州風雲_第326章:嶽西軍VS官軍卷一:藏龍臥虎_第43章:義軍乎亂民乎卷七:巍巍中華_第573章:進軍蘇伊士卷二:初露崢嶸_第99章:南陽護衛隊強勢出擊卷六:楊威天下_第493章:厚民富國強兵卷六:楊威天下_第442章:裸人島卷二:初露崢嶸_第83章:直筒子趙率教卷一:藏龍臥虎_第31章:釘子戶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五:縱橫天下_第407章:遭遇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36章:遭遇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267章:準備會談卷三:嶄露頭角_第220章:整體形勢卷五:縱橫天下_第373章:瘋狂的漢奸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一:藏龍臥虎_第54章:截擊毛文龍卷二:初露崢嶸_第146章:一隻雞引發的動亂卷二:初露崢嶸_第126章:一體納糧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
卷三:嶄露頭角_第167章:貿易公司卷二:初露崢嶸_第92章:佈防永平府卷六:楊威天下_第500章:民主自由卷五:縱橫天下_第392章:提前防災卷六:楊威天下_第452章:守衛西南國土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四:九州風雲_第318章:澳王國卷六:楊威天下_第455章:山西歸附卷五:縱橫天下_第392章:提前防災卷四:九州風雲_第285章:登陸北九州卷二:初露崢嶸_第103章:友好貿易卷一:藏龍臥虎_第6章:組建軍隊和通信(二)卷三:嶄露頭角_第223章:募捐修河堤卷五:縱橫天下_第344章:闞城狼煙卷一:藏龍臥虎_第56章:倒黴的海匪卷五:縱橫天下_第336章:冊封哲布尊丹巴卷五:縱橫天下_第346章:闞城大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220章:整體形勢卷三:嶄露頭角_第200章:千秋萬代卷七:巍巍中華_第527章:危局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五:縱橫天下_第384章:喬遷之喜卷三:嶄露頭角_第230章:轉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七:巍巍中華_第529章:戰雲密佈卷七:巍巍中華_第576章:塞得港大海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329章:清軍登陸本州島卷三:嶄露頭角_第212章:正陽門協議卷三:嶄露頭角_第200章:千秋萬代卷六:楊威天下_第456章:土皇上述職卷六:楊威天下_第482章:綏查之變卷三:嶄露頭角_第233章:琉球卷三:嶄露頭角_第154章:背水一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217章:赫圖阿拉城卷五:縱橫天下_第389章:福王抗稅卷四:九州風雲_第310章:聚寶門卷五:縱橫天下_第357章:治理涇河卷五:縱橫天下_第352章:球墨鑄鐵卷一:藏龍臥虎_第34章:入鄉隨俗卷五:縱橫天下_第334章:穩定陝北卷四:九州風雲_第308章:南京之亂卷四:九州風雲_第253章:啊!白銀卷二:初露崢嶸_第142章:兵至金門卷五:縱橫天下_第377章:阿巴坎決戰(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401章:濟寧北接駕卷二:初露崢嶸_第86章:三屯營失守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六:楊威天下_第462章:鋼索斜拉橋卷三:嶄露頭角_第162章:後金進攻朝鮮卷三:嶄露頭角_第163章:封鎖邊界卷六:楊威天下_第442章:裸人島卷六:楊威天下_第422章:四川易幟卷一:藏龍臥虎_第47章:又是一個千戶官卷一:藏龍臥虎_第4章:農莊、玻璃作品相關_標題:崇禎三年重組海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99章:帝王之家無親情卷四:九州風雲_第309章:黃雀在後卷四:九州風雲_第250章:佔領宜昌卷四:九州風雲_第308章:南京之亂卷四:九州風雲_第260章:浦口剿匪卷二:初露崢嶸_第139章:出訪南洋卷七:巍巍中華_第534章:對策卷三:嶄露頭角_第216章:給韃子一個教訓卷五:縱橫天下_第364章:基層政權卷四:九州風雲_第282章:滎陽大捷卷六:楊威天下_第512章:準格爾的出路卷六:楊威天下_第481章:佔領梧州卷六:楊威天下_第479章:暗流涌動卷三:嶄露頭角_第201章:德州戰火卷六:楊威天下_第430章:進入廣東卷六:楊威天下_第488章:朝廷的轉機卷二:初露崢嶸_第70章:火炮初發威卷二:初露崢嶸_第57章:新武器新裝備卷二:初露崢嶸_第142章:兵至金門卷六:楊威天下_第501章:波斯灣的石油卷五:縱橫天下_第341章:聯省衙門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四:九州風雲_第263章:亂了方寸卷四:九州風雲_第283章:目標九州島卷五:縱橫天下_第386章:左良玉卷四:九州風雲_第326章:嶽西軍VS官軍卷一:藏龍臥虎_第43章:義軍乎亂民乎卷七:巍巍中華_第573章:進軍蘇伊士卷二:初露崢嶸_第99章:南陽護衛隊強勢出擊卷六:楊威天下_第493章:厚民富國強兵卷六:楊威天下_第442章:裸人島卷二:初露崢嶸_第83章:直筒子趙率教卷一:藏龍臥虎_第31章:釘子戶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五:縱橫天下_第407章:遭遇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36章:遭遇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267章:準備會談卷三:嶄露頭角_第220章:整體形勢卷五:縱橫天下_第373章:瘋狂的漢奸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一:藏龍臥虎_第54章:截擊毛文龍卷二:初露崢嶸_第146章:一隻雞引發的動亂卷二:初露崢嶸_第126章:一體納糧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通市| 社旗县| 阳西县| 闸北区| 宁陕县| 枣庄市| 四平市| 四川省| 易门县| 墨玉县| 廊坊市| 巴彦淖尔市| 泗水县| 射阳县| 永德县| 乌鲁木齐县| 潼关县| 秦安县| 吉安县| 山阴县| 修文县| 神池县| 府谷县| 驻马店市| 哈尔滨市| 青河县| 家居| 桐庐县| 平果县| 洮南市| 安阳市| 伊通| 高碑店市| 会泽县| 新沂市| 临猗县| 霸州市| 赣榆县| 应城市| 扬州市|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