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卷三:嶄露頭角_第190章:憲政

?

崇禎四年九月十三日中華日報發了一期增刊,頭一版用整版篇幅,大字刊登了臺灣議會通過的基本法全文。大標題就是基本法三個字,副標題就是基本法的第一句話:“孟子曰:民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輕。”

基本法的頭兩段選用加黑字體,作爲提示重點:

“孟子曰:民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輕。我們制定這部基本法,就是爲了真正執行聖人這個宗旨。使我們自己及我們後代能安享國家繁榮所帶來的福祉,避免國內因分歧導致的戰爭,保障國內的安寧。

凡是贊同孟子之言、宣誓忠於本法的地方,都可以加入我們的聯盟。共享幸福、安寧、民主、自由。”

基本法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議會的,從議會的選舉、組成,到它的職責、權利,全部給予規定。國家其他組成部分與議會的關係也佔了很大篇幅,實際上就是國家權力的分配。

基本法也規定了執行憲政的地區,從開始進入憲政,到完全實現憲政需要一個過渡時期,最短要有五年,最長不能超過十年。這個過渡時期需要做那些事,議會從無到有,逐漸加大權力的過程也全部都有相應的規定。

其他的版面都是圍繞著基本法的社論、評論分析文章,號召各個行省積極表態,都參與進來,支持憲政。

這一期報紙印刷量非常大,原來就發行報紙的行省均增加一倍的數量,沒有發行報紙的行省也全部通過朱家的代理商、有商業往來的商鋪或者其他的辦法發出相當數量的報紙,並且預告接下來的幾天還會有增刊。京城是個特例,因爲要保護朱家各種人員的安全,和撤離郵政所,從這一期起在京城改爲地下發行,數量當然也就減少了。但是,朝堂上的重要人物、一般的官員、士紳階層基本能保證他們的多數人能看到報紙。

預計到九月十四日、十五日,華北大部分行省都可以看到報紙,南方依次要晚上三、五天。

這一份報紙將會在中華大地掀起波瀾,反映會非常強烈。中華日報已經做好準備,後續的各期將拿出第一版發表相關的文章,並且採用上次討論減租減息和官紳一體納糧時的辦法,正反兩方面的文章都要刊登。

當然,朱萬化也不會期望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效果,短期內只會有自己掌握的山東、遼寧響應,其他省份的官方,絕對不會響應的。但是,不響應不等於沒有影響,他深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響應者會越來越多,甚至可能出現其他改良版本的基本法,改良版本的議會。

緊接著十五日的報紙上,山東行省用省巡撫衙門的名義,在中華日報上發佈文告,宣佈支持並加入基本法,山東開始進入憲政。

山東的朱大典當然不會有什麼問題,都是朱家自己的事嗎。但是遼寧的王元雅就不是那麼簡單了,所以遼寧暫時沒有發佈支持的文告。

到遼寧任職的三個人當中,布政使(性當於省長)毛九華是最勤奮的,也可以說是個工作狂。他在衙門裡根本就坐不住,不停地奔波於遼寧各地。遼寧爲各級官員都配備了橡膠輪胎的馬車,這也爲毛九華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開始時他工作的重點還僅限於農業種植和水利,後來他逐漸的發現工業、商業對於經濟的作用,特別是冶煉廠、造船廠,對他的教育和震撼都是很大的。

造船廠雖然還沒有完全建成,但是已經部分開工了。船塢裡一艘1500噸(合3000料)的大型客貨兩用商船已經開始建造,巨大的船身可以與三寶太監鄭和的寶船不相上下了,對於木製船隻來說1500噸差不多到了極限。但是,朱家現在造的主要船隻

開始使用蒸汽機動力了,風帆只是起到輔助作用,所以外型上既不是大明常見的福船模樣,也不是泰西帆船的模樣。而是具有後世輪船的模樣了。布政使大人前來視察,船廠的大小頭頭們都畢恭畢敬的伺候著,主動介紹情況。並告訴他,這種大型商船將是遼寧造船廠的主要產品。目前將主要提供給南洋貿易使用。說是商船,它也是有武裝的,船的首尾各有一門單管20直射炮,對付一般的海盜綽綽有餘。

在工作中毛九華慢慢的領會了朱家富國強兵的理念。他沒有見過朱萬化,也沒有聽到過朱萬化在政治經濟方面的言論,但是他卻成了朱家堅定的支持者。

他和王元雅一同來到遼寧,工作上又常有來往,所以他的思想變化也在慢慢的感染著王元雅。王元雅應該是大明官員中接觸朱家最早的人,從遵化之戰他就不斷的從朱家獲得不少實惠,並且他還見過朱萬傑,交談過多次。在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下也就把立場靠到朱家一邊。

基本法對於王、毛二人並不是特別新鮮,因爲遼寧就有兩級議會,並且毛承祚專門給他們解釋過議會的作用。

這次要求發佈公告支持基本法,是朱萬化的指令,但是朱萬化也囑咐毛承祚要耐心的說服,如果王元雅暫時不能簽署支持的文告就等一等,如果強制發佈公告,王元雅的地位就尷尬了。

已經自認爲靠到朱家一方的王元雅猶豫還是有的,但是朝堂上的事他更清楚,自己不支持,朝廷也不會放過他,反而兩面不討好。

最後經過毛承祚的反覆勸說,王元雅終於還是同意了。

毛承祚對他說:“如若兄兩年前就對我說過,朱家尊重皇上,不會造反,但是絕不盲從於皇上。天下之事,天下之人決之,不是一個人,也不是少數人說了算。這樣天下才能長治久安。爲什麼有很多弊政,大家都知道,都明白,就是改不了?眼看就要亡國了,還是不能改正,直到大家一起眼睜睜地看著滅亡。如若兄提出的辦法就是用國家的制度來保證不犯大的錯誤,而不是靠皇上聖明。歷朝歷代都不能保證每個皇上都是明君,所以纔有朝代更替。如若兄的辦法實際上是在保大明江山萬萬年的,皇帝是第一個受益者,憲政實際上是最大的忠君。但是,當今皇上卻可能是第一個反對者,很可能還要治朱家之罪。

浦公(王元雅字浦鶴,年齡長毛承祚一輩,所以尊稱浦公),如若兄做的每件事都是爲了富國強兵,他幫了朝廷多少次,還不都是爲了大明的江山?”

毛承祚手中拿著中華日報的增刊,指著上邊的文章說:“其實我嘴拙,很多事情心裡明白,卻是說不出來,王大人可以多看看報紙,就明白了。”

王元雅很清楚,朝堂上很多事情不就是糊塗皇帝加上一羣奸邪小人給搞砸了?自己從內心也贊同朱家,再加上毛九華的鼓動,毛承祚的勸說,他也就表示了支持的態度。

終於在九月二十一日的中華日報上發佈了遼寧省支持基本法的文告。

朱萬化得知這個情況,在徵求了他們的意見之後,迅速派人地把王、毛還有按察使任贊化三人的家屬接到遼寧,以免出現意外。對此,他們三人心裡也是非常感謝。這是後話。

......

山東官員的情況很不樂觀。由於中華日報在山東的發行,山東的大小官員對於政治上的變化還是看的清楚,臺灣的事情也知道一些,現在又搞了個基本法,這不是要奪皇上的權嗎?也差不多就是造反了,鬧不好就是滅九族的罪,這個渾水不好淌。大明讀書人的忠君思想那是根深蒂固的,不那麼容易改變。因此,大部官員寧

可棄官而走,也不敢擔造反的罪名。

朱大典動作非常迅速,立即任命了一系列的官員。當然這種任命不能使用知縣、知府的名字,而是仿照臺灣的先例,選用了縣長、專員等名字。這是因爲朝廷的官員是要戶部任命的,還要皇上批準下聖旨,巡撫沒有任命官員的權利。

與此同時由山東營的教官、威海獨立團教官組織一批政工軍官,開始逐個府城挑選兩名議員集中的濟南,緊急組建省級議會。待省級議會組建完畢之後,回過頭來,由省議員組建各府的議會。緊急之時就要採用緊急的辦法。

基本法的頒佈更是震動了朝廷。崇禎不停的召見相關的大臣,商討對策。

對待基本法皇上和朝臣們的反應當然不會相同。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他絕對不能容忍議會的存在。議會的權利高於一切,當然也高於皇權,這就取代了他的位置,拿走了他手中最大的權利。其次是議會成員是選舉產生的,儘管這種選舉實質上控制在士紳和達官貴人的手中,那也是不能容忍的。天下的官員都是皇上任命的,生殺予奪的大權在皇上手中,皇家的事情豈容外人插手?

想一想清朝末年時,朝野上下一片憲政的呼聲,朝廷也派出了以皇族爲主的考察團,考察西洋各國的民主制度,最後確定仿照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可以說憲政已經得到了皇族的認可。按說應該一帆風順,歷史事實證明,皇族的阻力破壞了大清國的立憲進程。

大清朝國家內外危機重重,亡國就在眼前。在這種內外的壓力之下,在皇族本身已經認識到必須執行憲政的情況之下,慈禧太后等皇族的決策人還是遲遲不能下決心,一拖再拖。最後議會終於成立起來,還是被皇族一再幹預、掣肘、打壓。直到辛亥革命已經起來了,還是不能放手。由此就可以看出,皇帝的權利不是那麼容易放棄的。

崇禎本人的知識並不貧乏,朱家的很多東西也引起了他的興趣和思考,但是,這並不能促進他能夠接受政治改革。就比如歷史上的康熙皇帝,不但華夏的傳統文化他掌握的很精深,西洋的科學他同樣精通。當時算學上的幾何代數、西洋的天文地理知識他無一不精通,就是英語也有很高的水平。在歷史上他有很多貢獻,但是,由於清朝是少數名族的政權,爲了維護滿族的統治地位和特權,他是堅決的反對社會科技進步的,他把科技斥爲奇淫技巧,雕蟲小技,因爲他清楚,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就是民富國強和開化文明,而這樣一來,滿族的特權就危險了,滿族的統治地位就遭到了挑戰。所以他孜孜以求的就是愚民政策,時時刻刻的把滿族如何駕馭龐大的漢民族放在第一位。皇帝具備先進的科學知識,甚至開明政治的意識,最後他的態度還要取決於皇族集團的利益,利益高於一切!

讓皇帝同意執行憲政,何其難也!

朝堂上的大臣們,情況就不同了。特別是明朝的大臣。在歷朝歷代中權力最小的皇帝就是明朝。原因是內閣制,內閣非常強,它有駁回聖旨的權利,內閣退回聖旨叫做“封還”。在明朝,駁回聖旨的事情時有發生,並不鮮見。比較著名的有嚴嵩、張居正,那都是非常強勢的內閣。由於崇禎是明朝比較少有的勤奮皇帝,所以崇禎朝的內閣權利大有萎縮。

這就使明朝的朝臣們有一些民主思想,他們希望自己有一個說話的權利,有參與決策的權利。他們雖然覺得議會很新鮮,但是他們並不反對某種民主決策的方式。雖然他們現在還不能支持憲政,但他們也不會是堅決的反對派。這就是朝堂上的大臣們的一種矛盾心態。

--- 第190章完 ---

(本章完)

卷六:楊威天下_第461章:糧食戰略卷三:嶄露頭角_第239章:李巖是何人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三:嶄露頭角_第161章:改革不易卷一:藏龍臥虎_第29章:紙幣卷一:藏龍臥虎_第14章:火燒海盜船(一)卷七:巍巍中華_第546章:中華帝國卷五:縱橫天下_第375章:原始的電話卷四:九州風雲_第252章:半潛艇顯威卷四:九州風雲_第289章:石門棧道卷六:楊威天下_第435章:開闢糧源卷三:嶄露頭角_第172章:大海戰(三)卷六:楊威天下_第486章:朝廷的兵工廠卷三:嶄露頭角_第189章:掌握山東政權卷三:嶄露頭角_第238章:河南有了麻煩卷一:藏龍臥虎_第7章:初練兵卷三:嶄露頭角_第154章:背水一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509章:康南繼續擴張卷二:初露崢嶸_第67章:北方支隊卷七:巍巍中華_第553章:冊封朝鮮卷五:縱橫天下_第357章:治理涇河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四:九州風雲_第258章:應變卷四:九州風雲_第256章:太監不得干政卷六:楊威天下_第449章:建設錫蘭府卷六:楊威天下_第457章:招駙馬卷一:藏龍臥虎_第10章:工業母機卷六:楊威天下_第465章:廣東打黑作品相關_官府部隊等資料卷一:藏龍臥虎_第54章:截擊毛文龍卷七:巍巍中華_第538章:佔領鎮江卷四:九州風雲_第251章:電報大樓卷三:嶄露頭角_第216章:給韃子一個教訓卷四:九州風雲_第326章:嶽西軍VS官軍卷五:縱橫天下_第356章:西北的綠洲卷五:縱橫天下_第402章:黃河隧道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三:嶄露頭角_第214章:大淩河卷二:初露崢嶸_第69章:是肥牛嗎卷七:巍巍中華_第564章:撤退變成了潰敗卷四:九州風雲_第258章:應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108章:吃饅頭卷二:初露崢嶸_第72章:大海上的潛規則卷三:嶄露頭角_第187章:陽泉的自保策略卷二:初露崢嶸_第123章:朱大典進京卷四:九州風雲_第292章:棧道上的戰鬥卷三:嶄露頭角_第176章:天羅地網(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514章:強攻坦蓋爾卷二:初露崢嶸_第85章:慘烈的遵化攻防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60章:蹊蹺的剿匪卷四:九州風雲_第290章:兵至漢中卷一:藏龍臥虎_第45章:不惹事不怕事(修改)卷五:縱橫天下_第407章:遭遇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395章:身不由己卷二:初露崢嶸_第103章:友好貿易卷二:初露崢嶸_第132章:收復臺灣(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333章:憲政的突破口卷三:嶄露頭角_第158章:譚鎰來訪卷七:巍巍中華_第544章:南水北調卷四:九州風雲_第265章:永陵聯絡站卷二:初露崢嶸_第58章:海軍基地卷七:巍巍中華_第535章:夾擊卷六:楊威天下_第422章:四川易幟卷六:楊威天下_第467章:三官旗牌卷二:初露崢嶸_第131章:新裝備卷六:楊威天下_第435章:開闢糧源卷三:嶄露頭角_第148章:那個字不講理卷二:初露崢嶸_第110章:威海民團卷三:嶄露頭角_第215章:攻克大淩河卷一:藏龍臥虎_第40章:打靶場上卷六:楊威天下_第458章:述職續卷一:藏龍臥虎_第55章:不應有的海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316章:夢想隴海路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二:初露崢嶸_第97章:撤兵到威海卷四:九州風雲_第313章:種草卷五:縱橫天下_第343章:開槍爲他們送行卷三:嶄露頭角_第158章:譚鎰來訪卷三:嶄露頭角_第231章:善款善用卷六:楊威天下_第447章:科倫坡會談卷七:巍巍中華_第540章:不要戰爭卷四:九州風雲_第301章:殺富濟貧卷五:縱橫天下_第392章:提前防災卷三:嶄露頭角_第219章:金蘭灣卷三:嶄露頭角_第163章:封鎖邊界卷六:楊威天下_第446章:安島的價值卷七:巍巍中華_第538章:佔領鎮江卷二:初露崢嶸_第125章:朝堂舌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365章:反攻倒算卷二:初露崢嶸_第110章:威海民團卷四:九州風雲_第243章:賦稅卷六:楊威天下_第492章:風波又起卷一:藏龍臥虎_第40章:打靶場上卷三:嶄露頭角_第175章:天羅地網(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四:九州風雲_第297章:九州的政權卷四:九州風雲_第297章:九州的政權卷四:九州風雲_第262章:保安鏢局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二:初露崢嶸_第71章:宰肥牛
卷六:楊威天下_第461章:糧食戰略卷三:嶄露頭角_第239章:李巖是何人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三:嶄露頭角_第161章:改革不易卷一:藏龍臥虎_第29章:紙幣卷一:藏龍臥虎_第14章:火燒海盜船(一)卷七:巍巍中華_第546章:中華帝國卷五:縱橫天下_第375章:原始的電話卷四:九州風雲_第252章:半潛艇顯威卷四:九州風雲_第289章:石門棧道卷六:楊威天下_第435章:開闢糧源卷三:嶄露頭角_第172章:大海戰(三)卷六:楊威天下_第486章:朝廷的兵工廠卷三:嶄露頭角_第189章:掌握山東政權卷三:嶄露頭角_第238章:河南有了麻煩卷一:藏龍臥虎_第7章:初練兵卷三:嶄露頭角_第154章:背水一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509章:康南繼續擴張卷二:初露崢嶸_第67章:北方支隊卷七:巍巍中華_第553章:冊封朝鮮卷五:縱橫天下_第357章:治理涇河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四:九州風雲_第258章:應變卷四:九州風雲_第256章:太監不得干政卷六:楊威天下_第449章:建設錫蘭府卷六:楊威天下_第457章:招駙馬卷一:藏龍臥虎_第10章:工業母機卷六:楊威天下_第465章:廣東打黑作品相關_官府部隊等資料卷一:藏龍臥虎_第54章:截擊毛文龍卷七:巍巍中華_第538章:佔領鎮江卷四:九州風雲_第251章:電報大樓卷三:嶄露頭角_第216章:給韃子一個教訓卷四:九州風雲_第326章:嶽西軍VS官軍卷五:縱橫天下_第356章:西北的綠洲卷五:縱橫天下_第402章:黃河隧道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三:嶄露頭角_第214章:大淩河卷二:初露崢嶸_第69章:是肥牛嗎卷七:巍巍中華_第564章:撤退變成了潰敗卷四:九州風雲_第258章:應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108章:吃饅頭卷二:初露崢嶸_第72章:大海上的潛規則卷三:嶄露頭角_第187章:陽泉的自保策略卷二:初露崢嶸_第123章:朱大典進京卷四:九州風雲_第292章:棧道上的戰鬥卷三:嶄露頭角_第176章:天羅地網(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514章:強攻坦蓋爾卷二:初露崢嶸_第85章:慘烈的遵化攻防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60章:蹊蹺的剿匪卷四:九州風雲_第290章:兵至漢中卷一:藏龍臥虎_第45章:不惹事不怕事(修改)卷五:縱橫天下_第407章:遭遇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395章:身不由己卷二:初露崢嶸_第103章:友好貿易卷二:初露崢嶸_第132章:收復臺灣(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333章:憲政的突破口卷三:嶄露頭角_第158章:譚鎰來訪卷七:巍巍中華_第544章:南水北調卷四:九州風雲_第265章:永陵聯絡站卷二:初露崢嶸_第58章:海軍基地卷七:巍巍中華_第535章:夾擊卷六:楊威天下_第422章:四川易幟卷六:楊威天下_第467章:三官旗牌卷二:初露崢嶸_第131章:新裝備卷六:楊威天下_第435章:開闢糧源卷三:嶄露頭角_第148章:那個字不講理卷二:初露崢嶸_第110章:威海民團卷三:嶄露頭角_第215章:攻克大淩河卷一:藏龍臥虎_第40章:打靶場上卷六:楊威天下_第458章:述職續卷一:藏龍臥虎_第55章:不應有的海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316章:夢想隴海路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二:初露崢嶸_第97章:撤兵到威海卷四:九州風雲_第313章:種草卷五:縱橫天下_第343章:開槍爲他們送行卷三:嶄露頭角_第158章:譚鎰來訪卷三:嶄露頭角_第231章:善款善用卷六:楊威天下_第447章:科倫坡會談卷七:巍巍中華_第540章:不要戰爭卷四:九州風雲_第301章:殺富濟貧卷五:縱橫天下_第392章:提前防災卷三:嶄露頭角_第219章:金蘭灣卷三:嶄露頭角_第163章:封鎖邊界卷六:楊威天下_第446章:安島的價值卷七:巍巍中華_第538章:佔領鎮江卷二:初露崢嶸_第125章:朝堂舌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365章:反攻倒算卷二:初露崢嶸_第110章:威海民團卷四:九州風雲_第243章:賦稅卷六:楊威天下_第492章:風波又起卷一:藏龍臥虎_第40章:打靶場上卷三:嶄露頭角_第175章:天羅地網(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四:九州風雲_第297章:九州的政權卷四:九州風雲_第297章:九州的政權卷四:九州風雲_第262章:保安鏢局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二:初露崢嶸_第71章:宰肥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颍县| 岑溪市| 余庆县| 囊谦县| 涪陵区| 高州市| 营口市| 宁阳县| 嘉义县| 乌兰县| 老河口市| 科尔| 连山| 班戈县| 宾川县| 揭阳市| 两当县| 崇文区| 昌图县| 清水河县| 抚州市| 兴宁市| 罗江县| 茂名市| 衡南县| 兴安县| 荆门市| 都兰县| 二连浩特市| 延吉市| 富平县| 霍邱县| 宜宾县| 唐山市| 胶南市| 澄迈县| 孝义市| 根河市| 扬州市| 合肥市|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