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卷二:初露崢嶸_第128章:遼寧建省

?

威海劉公島,毛承祚在自己的書房裡正在閱讀朱萬化交給他的新東江鎮(zhèn)軍政管理原則的手冊。不時的提筆寫下自己的閱讀心得,他在爲即將赴任東江,接手東江鎮(zhèn)的軍政做著準備。朝廷的嘉獎任命旨意前兩天已經到了,朝廷任命毛承祚爲東江鎮(zhèn)副總兵,領威海衛(wèi)指揮僉事銜。這也是四品武官了,目前朱家一系的人員,除了朱大典,其他人還沒有這麼高的官銜。

朱萬化在手冊中詳細敘述了軍事、政權、農業(yè)、工業(yè)、交通、外交等各個方面。內容非常詳盡。

軍事方面:以原一營、四營提供的骨幹爲基礎,最多用半年時間組建訓練出一個團的兵力,番號爲遼寧獨立團,滿編約3000人。獨立團成軍之前,一營、四營暫時駐紮東江鎮(zhèn)。

由於是獨立團,所以直屬部隊得到了加強:警衛(wèi)連中增加了特戰(zhàn)排,炮連中有一個重炮排,擁有三門經過改造的佛郎機大口徑火炮,這三門重炮用於攻堅戰(zhàn)。另外增加一個舟橋連。

黃海艦隊還要組建一個近海兼內河的分艦隊,用於遼東周邊島嶼的佔領控制,和鴨綠江內河的巡邏警戒。

考慮到周圍多山,因此,獨立團的三個營都要按山地營組建訓練。遼東的冬季漫長,雪橇、雪爬犁的運輸方式就要考慮。

正規(guī)軍之外,訓練編制一個武警支隊(相當於團的編制),人員不定編,暫定3000人。支隊之下設營、連、排、班。

武警執(zhí)行軍銜制,基本是冷兵器,遵化一戰(zhàn),繳獲了韃子的大批刀槍,因此朱家現在也不缺少冷兵器。軍官裝備噴子,每個營中有一個連裝備新式火銃。有少量的半自動機槍和擲彈筒用於訓練。

最後是維持地方治安的警察。各個行政區(qū)域都要建立警察局。警察、武警軍官主要來源於威海的警官教導隊。

監(jiān)獄屬於法院管轄,所以獄卒並非警察,也不歸警察局管。古代尚不需要交通警察,至於達官貴人出行的安全也不是警察的職責。所以,警察的職責單一化了,就是戶籍,治安,社會秩序。需要動武就招呼武警,警察本身就是個管理職能。因爲他們管的事兒,帶有強制性質,所以要穿警服、帶警棍,警察打人是執(zhí)法,是合理合法的行爲。警官要配槍,如果有人襲擊警察,警察開槍自衛(wèi)是合法的。

由於警察的特殊性,所以,其人員素質就要高要求。警察犯罪屬於知法犯法,是要罪加一等的。

政權方面:原來毛文龍時代的東江鎮(zhèn)是沒有地方政權機構的,它就是個軍事集團,轄地內普通百姓,農民、商人都很少,他們也沒有管理,任其自由生存。朱家接手之後,農、工、商將要得到全面發(fā)展。並且農工生產,活躍經濟將是東江鎮(zhèn)主要的內容。因此,各級政權的建立完善將是初期的主要工作。

由於東江處於交戰(zhàn)的前線,隨時處於戰(zhàn)爭狀態(tài),因此,要實行軍管,地方行政,法院都在軍事管制之下。法院就是軍事法庭,各級地方政權都由軍隊代表執(zhí)行管理。

現在的東江只有鎮(zhèn)江、義州是大城市,東江鎮(zhèn)本身就是皮島上的一個兵營,完全沒有城鎮(zhèn)的樣子。不知是氣候還是土質的原因,皮島上一直是寸草不生的荒島。周圍海域是不錯的漁場,所以,作爲漁民的基地還是

可以的。所以規(guī)劃中皮島作爲海軍基地來建設。除了海軍設施之外,在漁村較集中的位置建一個行政管理的中心鎮(zhèn)子,就叫東江鎮(zhèn)。

朝廷給的名稱叫做東江鎮(zhèn),暗含的皮島就是它的中心,這就與朱萬化的規(guī)劃相差甚遠了。這裡是遼寧省的一部分,將來總要收復整個東北地區(qū)的。後金泛泛的稱呼這個地區(qū)爲遼東,所以,朱萬化決定這個行政區(qū)的名稱爲遼寧省,省會暫定在鎮(zhèn)江,旋即將鎮(zhèn)江改名爲“安東”,直接使用了後世的名稱。

這個行政區(qū)劃自己先定下來,內部自己稱呼遼寧省,自己任命行政長官,對朝廷則稱東江鎮(zhèn)。將來如何上奏朝廷?朝廷將持什麼態(tài)度?是否委派巡撫?這些都留待以後解決。總之,現在朱萬化已經不願意完全按朝廷的意思辦了。

行政區(qū)劃:目前東江鎮(zhèn)所有控制區(qū)域設定爲安東府,就是說目前遼寧省只有一個安東府,府城爲安東。下轄四個縣:安東縣,轄周圍地區(qū)和向南的沿海地區(qū);義州改名新義州,設爲新義州縣,轄鴨綠江東岸地區(qū);以皮島爲中心轄鐵山爲東江縣;遼寧沿海的島嶼爲長山縣,縣治所在長山島。

縣之下是鄉(xiāng),政權建設到鄉(xiāng)一級(農村)。鄉(xiāng)一級有鄉(xiāng)長一人,警察一人,農藝師一人。

除了巡撫外,各級行政官員都不是朝廷任命的,並且都是軍官兼職,叫知縣不大合適,因此,縣級長官就暫時稱爲縣長,與大明的官府有所區(qū)別。

建立政權後第一個政令就是改地名,如安東、新義州等。

第二個政令是有償分配土地,延期付款。由於當地百姓很少,這項政策的對象主要是移民。同時頒佈減租減息的法律條文:規(guī)定最高佃租三成(30%)。私人借貸年息最高一成(10%),不得滾利。用法律強制減租減息,違法者嚴懲。現在的安東府範圍內,極少有地主存在,頒佈這樣的法律完全沒有障礙。

由於多年的戰(zhàn)亂,到處都是大片無人耕種的土地,這些可耕種的無人土地,就全部收歸官府所有,然後以當地價格的八成(80%)低價分配(出售)給無地的農民和移民。農民要分十年償還購買土地的貸款。農業(yè)稅免一年。原來有地的農民、地主,交出有效的地契,換髮政府頒發(fā)的新地契,同樣免稅一年,即崇禎五年開始收農業(yè)稅。

在農耕爲主的社會中,土地是重要的生產資料,是有價值的,因此,一般都不能無償分配(個別的獎勵政策除外),需要有價購買,農民暫時沒有錢,可以貸款。無償分配會激發(fā)不勞而獲的思想,要鼓勵勤勞致富,不能養(yǎng)懶漢。更不能搞殺富濟貧,越窮越光榮的政策,那是違背社會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貧富差距的調整隻能靠稅法。

第三個政令就是稅收。

明朝的稅收制度是一大弊政。明初的時候農業(yè)稅率爲3.16%,明代晚期平均稅率約1.97%,可見無論是明代初期,還是明代晚期,平均的農業(yè)稅率都低於三十分之一,而明末甚至低於五十分之一。這樣的一個稅率不能不說已經低到了極限。這麼低的稅,有功名的、有官職的、皇親國戚還都是免稅的。

要說農業(yè)稅總還是實實在在的徵收著,那麼商業(yè)稅,在明代基本上是屬於名存實亡的性質,剩下的也僅僅是點

綴。朱元璋規(guī)定,“凡商稅,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後來連三十而取一都不收了。所以整個大明朝,商業(yè)稅幾乎是零!

比較繁榮的萬曆早期的一些數據在整個明代比較有代表性:“商業(yè)稅收入包括鹽稅250萬兩,茶稅10餘萬兩、市舶稅(關稅)4萬兩、通過稅(過路費,這是阻礙商業(yè)流通的)60萬兩、營業(yè)稅20萬兩,總額不過340萬兩。”一年下來全國就收了三百多萬兩商業(yè)稅,這還是比較好的萬曆年間。

大明朝廷能不窮嗎?民富而國不強。

東江鎮(zhèn)的新稅法規(guī)定:

東江鎮(zhèn)所有居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無一例外。

農業(yè)稅、商業(yè)稅、個人所得稅、遺產稅、海關貿易稅開始執(zhí)行,其他稅種根據需要另行頒佈。

農業(yè)稅按年徵收,額度:按收成徵收半成(百分之五,略高於三十而取一)。由縣衙門根據本原則,按本地產量和田畝優(yōu)劣分三等規(guī)定具體數額徵收。

商業(yè)稅按月徵收,額度:零售業(yè)。月營業(yè)額的半成(百分之五),批發(fā)業(yè),零二成(百分之二)。

個人所得稅,一次收入超過十兩白銀(人民幣5000元)者徵收累進稅。

安東城、新義州城設海關,徵收貿易稅,稅額按商品、地區(qū)另行規(guī)定。

廢除通過稅(過路費),撤銷所有稅卡。

凡是拒絕納稅、偷稅、漏稅均屬違法。

商業(yè)稅免稅半年,到崇禎四年七月開始徵收。

農業(yè)方面:農業(yè)生產和糧食產量對於以農業(yè)經濟爲主導的社會是最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明朝末年地球處於小冰河時期,明朝滅亡的衆(zhòng)多原因中,氣候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小冰河時期的氣候對北方,特別是東北、西北的高寒地區(qū)影響最大,南方次之。爲什麼呢?

其主要原因是全年平均氣溫降低,適於植物生長的生長期日數縮短。南方氣溫高,縮短後的生長期還是可以收穫,只是一年雙收的可能性小了,當然了,採取一定的技術措施還是可以一年收穫兩季的。北方高寒地區(qū),縮短生長期後可能一季莊稼都不能收穫。後金統(tǒng)治下的遼東(即現在的東北地區(qū))就處於這種情況,所以造成了連年的災害,糧食大幅度減產或者絕收。

解決的辦法有兩方面:一方面選用生長期短、耐寒的糧食作物。另一方面就是提前溫室育種,氣溫升高以後向大田移栽,或者全部改爲溫室種植。朱萬化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了多種冬小麥,冬小麥秋天播種,來年需要的生長期短,可以保證收穫。大田作物(如玉米、高粱、水稻等)採用溫室育種、移栽的辦法。

後世的塑料大棚是不可能的,只能採用木支架,草蓆覆蓋,白天打開接受日照,晚間覆蓋草蓆保溫,也可以棚內生火。同時大量種植玉米高粱等耐寒、高產作物。這些都要靠農藝師指導實現。

現在已經進入冬季,分配土地後正好趕上農時,只要做好育種工作今年就會有個好收成。

作爲農業(yè)基礎的水利建設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條件的地方要儘早實施。鴨綠江水量充沛,是很好的水源,可以解決沿江地區(qū)的灌溉問題。

--- 第128章完 ---

(本章完)

卷七:巍巍中華_第549章:崇禎的苦衷卷四:九州風雲_第312章:小軍閥卷四:九州風雲_第298章:漢水航運卷三:嶄露頭角_第229章:李定國和張鼐卷六:楊威天下_第435章:開闢糧源卷六:楊威天下_第429章:啊!海軍卷三:嶄露頭角_第230章:轉變卷三:嶄露頭角_第228章:左良玉搶城卷四:九州風雲_第326章:嶽西軍VS官軍卷三:嶄露頭角_第234章:滅了一個船隊卷一:藏龍臥虎_第6章:組建軍隊和通信(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514章:強攻坦蓋爾卷一:藏龍臥虎_第5章: 組建軍隊和通信(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384章:喬遷之喜卷六:楊威天下_第505章:草原烽煙又起卷五:縱橫天下_第393章:未雨綢繆卷五:縱橫天下_第355章:給羅汝纔出路卷二:初露崢嶸_第139章:出訪南洋卷五:縱橫天下_第381章:督軍府議事卷二:初露崢嶸_第119章:平臺奏對(二)卷二:初露崢嶸_第144章:海盜不是對手卷五:縱橫天下_第408章:調整戰(zhàn)役目標卷四:九州風雲_第297章:九州的政權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二:初露崢嶸_第99章:南陽護衛(wèi)隊強勢出擊卷二:初露崢嶸_第117章:*卷四:九州風雲_第295章:褒城大捷卷三:嶄露頭角_第193章:新形勢新策略卷一:藏龍臥虎_第30章:新產品卷二:初露崢嶸_第74章:進駐遵化卷二:初露崢嶸_第91章:攻克三屯營卷二:初露崢嶸_第120章:平臺奏對(三)卷七:巍巍中華_第573章:進軍蘇伊士卷七:巍巍中華_第565章:森林城市卷二:初露崢嶸_第86章:三屯營失守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二:初露崢嶸_第128章:遼寧建省卷三:嶄露頭角_第154章:背水一戰(zhàn)卷三:嶄露頭角_第204章:公判大會卷三:嶄露頭角_第209章:覺華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22章:糧價之戰(zhàn)卷三:嶄露頭角_第188章:有罪還是有功?卷四:九州風雲_第261章:攻克浦口卷七:巍巍中華_第533章:突圍卷一:藏龍臥虎_第47章:又是一個千戶官卷二:初露崢嶸_第118章:平臺奏對(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91章:受邀訪問清國卷三:嶄露頭角_第197章:到單縣卷六:楊威天下_第449章:建設錫蘭府卷一:藏龍臥虎_第12章:豐收在望卷五:縱橫天下_第342章:日軍登上庫頁島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四:九州風雲_第241章:亂局初見卷四:九州風雲_第280章:秦良玉卷七:巍巍中華_第521章:陰謀卷七:巍巍中華_第563章:取炎陵卷四:九州風雲_第308章:南京之亂卷七:巍巍中華_第551章:大一統(tǒng)卷四:九州風雲_第305章:灩?jié)硕?/a>卷一:藏龍臥虎_第23章:遇到劫匪卷四:九州風雲_第263章:亂了方寸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82章:綏查之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97章:撤兵到威海卷二:初露崢嶸_第98章:初辦郵政卷四:九州風雲_第295章:褒城大捷卷五:縱橫天下_第403章:巡視組卷一:藏龍臥虎_第23章:遇到劫匪卷四:九州風雲_第272章:長見識卷四:九州風雲_第320章:爲國爲民卷一:藏龍臥虎_第10章:工業(yè)母機卷七:巍巍中華_第570章:巡視海外領土卷五:縱橫天下_第378章:阿巴坎決戰(zhàn)(二)卷五:縱橫天下_第395章:身不由己卷一:藏龍臥虎_第28章:炮艦卷三:嶄露頭角_第229章:李定國和張鼐卷七:巍巍中華_第576章:塞得港大海戰(zhàn)卷六:楊威天下_第454章:天塹變通途卷一:藏龍臥虎_第14章:火燒海盜船(一)卷四:九州風雲_第271章:北方的領土卷四:九州風雲_第263章:亂了方寸卷六:楊威天下_第487章:起死回生卷四:九州風雲_第281章:老回回到了卷三:嶄露頭角_第215章:攻克大淩河卷六:楊威天下_第479章:暗流涌動卷六:楊威天下_第436章:印度洋的出海口卷七:巍巍中華_第577章:海戰(zhàn)續(xù)卷三:嶄露頭角_第193章:新形勢新策略卷五:縱橫天下_第398章:聯(lián)宗卷二:初露崢嶸_第97章:撤兵到威海卷一:藏龍臥虎_第29章:紙幣卷七:巍巍中華_第547章:特區(qū)卷三:嶄露頭角_第195章:西路軍進入山東卷五:縱橫天下_第346章:闞城大戰(zhàn)卷五:縱橫天下_第369章:西康攻略卷四:九州風雲_第291章:狹路相逢卷六:楊威天下_第492章:風波又起卷六:楊威天下_第463章:一算嚇一跳卷三:嶄露頭角_第230章:轉變卷一:藏龍臥虎_第16章:戰(zhàn)後
卷七:巍巍中華_第549章:崇禎的苦衷卷四:九州風雲_第312章:小軍閥卷四:九州風雲_第298章:漢水航運卷三:嶄露頭角_第229章:李定國和張鼐卷六:楊威天下_第435章:開闢糧源卷六:楊威天下_第429章:啊!海軍卷三:嶄露頭角_第230章:轉變卷三:嶄露頭角_第228章:左良玉搶城卷四:九州風雲_第326章:嶽西軍VS官軍卷三:嶄露頭角_第234章:滅了一個船隊卷一:藏龍臥虎_第6章:組建軍隊和通信(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514章:強攻坦蓋爾卷一:藏龍臥虎_第5章: 組建軍隊和通信(一)卷五:縱橫天下_第384章:喬遷之喜卷六:楊威天下_第505章:草原烽煙又起卷五:縱橫天下_第393章:未雨綢繆卷五:縱橫天下_第355章:給羅汝纔出路卷二:初露崢嶸_第139章:出訪南洋卷五:縱橫天下_第381章:督軍府議事卷二:初露崢嶸_第119章:平臺奏對(二)卷二:初露崢嶸_第144章:海盜不是對手卷五:縱橫天下_第408章:調整戰(zhàn)役目標卷四:九州風雲_第297章:九州的政權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二:初露崢嶸_第99章:南陽護衛(wèi)隊強勢出擊卷二:初露崢嶸_第117章:*卷四:九州風雲_第295章:褒城大捷卷三:嶄露頭角_第193章:新形勢新策略卷一:藏龍臥虎_第30章:新產品卷二:初露崢嶸_第74章:進駐遵化卷二:初露崢嶸_第91章:攻克三屯營卷二:初露崢嶸_第120章:平臺奏對(三)卷七:巍巍中華_第573章:進軍蘇伊士卷七:巍巍中華_第565章:森林城市卷二:初露崢嶸_第86章:三屯營失守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二:初露崢嶸_第128章:遼寧建省卷三:嶄露頭角_第154章:背水一戰(zhàn)卷三:嶄露頭角_第204章:公判大會卷三:嶄露頭角_第209章:覺華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22章:糧價之戰(zhàn)卷三:嶄露頭角_第188章:有罪還是有功?卷四:九州風雲_第261章:攻克浦口卷七:巍巍中華_第533章:突圍卷一:藏龍臥虎_第47章:又是一個千戶官卷二:初露崢嶸_第118章:平臺奏對(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91章:受邀訪問清國卷三:嶄露頭角_第197章:到單縣卷六:楊威天下_第449章:建設錫蘭府卷一:藏龍臥虎_第12章:豐收在望卷五:縱橫天下_第342章:日軍登上庫頁島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四:九州風雲_第241章:亂局初見卷四:九州風雲_第280章:秦良玉卷七:巍巍中華_第521章:陰謀卷七:巍巍中華_第563章:取炎陵卷四:九州風雲_第308章:南京之亂卷七:巍巍中華_第551章:大一統(tǒng)卷四:九州風雲_第305章:灩?jié)硕?/a>卷一:藏龍臥虎_第23章:遇到劫匪卷四:九州風雲_第263章:亂了方寸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82章:綏查之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97章:撤兵到威海卷二:初露崢嶸_第98章:初辦郵政卷四:九州風雲_第295章:褒城大捷卷五:縱橫天下_第403章:巡視組卷一:藏龍臥虎_第23章:遇到劫匪卷四:九州風雲_第272章:長見識卷四:九州風雲_第320章:爲國爲民卷一:藏龍臥虎_第10章:工業(yè)母機卷七:巍巍中華_第570章:巡視海外領土卷五:縱橫天下_第378章:阿巴坎決戰(zhàn)(二)卷五:縱橫天下_第395章:身不由己卷一:藏龍臥虎_第28章:炮艦卷三:嶄露頭角_第229章:李定國和張鼐卷七:巍巍中華_第576章:塞得港大海戰(zhàn)卷六:楊威天下_第454章:天塹變通途卷一:藏龍臥虎_第14章:火燒海盜船(一)卷四:九州風雲_第271章:北方的領土卷四:九州風雲_第263章:亂了方寸卷六:楊威天下_第487章:起死回生卷四:九州風雲_第281章:老回回到了卷三:嶄露頭角_第215章:攻克大淩河卷六:楊威天下_第479章:暗流涌動卷六:楊威天下_第436章:印度洋的出海口卷七:巍巍中華_第577章:海戰(zhàn)續(xù)卷三:嶄露頭角_第193章:新形勢新策略卷五:縱橫天下_第398章:聯(lián)宗卷二:初露崢嶸_第97章:撤兵到威海卷一:藏龍臥虎_第29章:紙幣卷七:巍巍中華_第547章:特區(qū)卷三:嶄露頭角_第195章:西路軍進入山東卷五:縱橫天下_第346章:闞城大戰(zhàn)卷五:縱橫天下_第369章:西康攻略卷四:九州風雲_第291章:狹路相逢卷六:楊威天下_第492章:風波又起卷六:楊威天下_第463章:一算嚇一跳卷三:嶄露頭角_第230章:轉變卷一:藏龍臥虎_第16章:戰(zhàn)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植县| 息烽县| 迁西县| 军事| 兰州市| 南昌县| 洛隆县| 渑池县| 资溪县| 勃利县| 唐海县| 古丈县| 遵义市| 南溪县| 义马市| 屏南县| 澄城县| 汽车| 西乌珠穆沁旗| 东阳市| 绥芬河市| 隆安县| 西丰县| 稻城县| 南陵县| 遂平县| 雅安市| 高淳县| 米易县| 牟定县| 犍为县| 平谷区| 锡林郭勒盟| 镶黄旗| 辽宁省| 高台县| 南昌市| 襄樊市| 喀喇| 涟水县|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