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8章 賑濟

西暖閣裡,嘉靖閒適的緩步踱著,他並不擔(dān)心朝局亂,適當(dāng)亂一亂是好事,一直以來,他就在不斷的刻意的製造摩擦,鐵板一塊的文官集團纔是他的噩夢,繼位之初,他可是吃足了苦頭。

雖然他沒詳細的查閱土木堡之役的資料,但從英宗復(fù)位之後對土木堡之役三緘其口,便可大致斷定,他是吃了文官的啞巴虧,英宗和武宗正德皇帝一樣,都是以宦官壓制文官,兩人都太小看了文官,這才弄的灰頭土臉。

他可不想重蹈二人覆轍,再說,他也沒那個本錢,他是以藩王入繼大統(tǒng),在京師根基淺薄,御極之初,宦官勢力已被文官打壓的不成氣候,就是想用宦官壓制文官亦不可能,順勢打壓宦官,取得文官的支持,他才能站穩(wěn)腳跟,至於利用武勳,他也不是沒有想過,但土木堡一役之後,武勳在朝堂上已無說話的餘地,加之天下太平多年,武勳已是不堪大用。

唯一的辦法,便是暫不觸動文官利益,在文官內(nèi)部製造矛盾,分化他們,讓他們內(nèi)鬥,如此他才能安穩(wěn),大禮儀之爭以來,他打破官場論資排輩的陋習(xí),快速擢拔、重用禮儀新貴,縱容張璁結(jié)黨,包容他對羣臣打擊報復(fù),都是遵循的這一思路。

對於張璁,他從未有過放棄的想法,張璁不僅根基淺,而且罪人無數(shù),由他掌內(nèi)閣,根本無須擔(dān)心出現(xiàn)皇權(quán)閣權(quán)相爭的局面,況且他膽魄過人,是推行新政的不二人選,豈能放棄?令其致仕不過是因爲(wèi)他結(jié)黨,要稍加敲打,再則亦是爲(wèi)了安撫百官。是出於平衡的考慮,原本是準(zhǔn)備過段時間再下詔起復(fù)他,未曾想李時等三人卻在此時上疏懇祈起復(fù)張璁,這令他有些意外。

眼下起復(fù)張璁顯然不是好時機,如今大規(guī)模的文武之爭一觸即發(fā),文官內(nèi)部亦會有一場狠鬥。若是在這節(jié)骨眼上起復(fù)張璁,文武百官勢必分心,甚至有可能一致將矛頭轉(zhuǎn)移到張璁身上,張璁不僅在大禮儀之爭當(dāng)中得罪無數(shù)官員,入閣之後採取的一系列革新舉措諸如清理勳戚莊田,裁革冗員,革新科舉制度等等亦是得罪不少人,不分勳貴還是文武大員,恨其入骨者。不知凡幾,況且他打擊報復(fù)亦是惡名在外,一旦起復(fù),再掌內(nèi)閣,百官焉能不分心?

這事得先壓下來,不能因爲(wèi)張璁的起復(fù)破壞這場難得的文武之爭,對武勳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一個能夠重返朝堂的機會。能不能是一回事,這個機會必須給予他們。

再則。張璁的起復(fù)亦該提上日程了,張璁這是第三次罷黜,要起復(fù),僅有李時等三位閣臣上疏舉薦是不夠的,畢竟幾人都是禮儀新貴,難以服衆(zhòng)。這事還的借重章聖皇太后。

想到這裡,他便緩步踱出了暖閣,候在門口的幾個太監(jiān)不敢說話,都是無精打采的各自想著心事,突然見到嘉靖不聲不響的出來。都是一驚,立時就跪了一地,嘉靖也不看他們,淡淡的說了句,“去仁壽宮。”說著便徑直往殿門而去。

出的大門,迎面就是一股冷風(fēng),嘉靖不由打了個冷顫,仰頭望了望天空,陰沉沉的,看來,這雨還有的下,早有準(zhǔn)備的小太監(jiān)連忙爲(wèi)他披上大氅,一邊招手叫便輿過來。

章聖皇太后是嘉靖的生母,宮中太監(jiān)宮女私下稱‘蔣太后’,對於禮儀派的張璁、桂萼等人,蔣太后一直諸多照顧,這是因爲(wèi)當(dāng)年沒有禮儀派奮不顧身的對抗朝議,她這個興獻王妃就不能名正言順的成爲(wèi)皇太后,張璁前兩次致仕,蔣太后都曾多此過問。

這也是嘉靖要借蔣太后之手起復(fù)張璁的原因,一則蔣太后樂意,二則,大明以孝治天下,皇太后開了口,反對的文武大員即便不滿也說不出口,況且,蔣太后與禮儀派的關(guān)係,京師百官也都心知肚明,這事也合乎情理。

京師小雨剛歇,南京卻下起了滂沱大雨,本就是秋冬交季之時,大雨一下,登時就寒意十足,聚寶門外,長幹裡,大報恩寺外,一大片臨時搭建的簡陋安置棚經(jīng)風(fēng)雨一侵襲,立時就四處漏雨,引來一片抱怨咒罵。

身著單衣的吳長貴原本是窩在被窩裡養(yǎng)神,被衆(zhòng)人的叫罵聲驚醒,睜眼一看,見自家棚頂也漏雨,立刻飛快的起身將被褥牀板移開,這才張望了一下,但見大棚裡一片混亂,嚷嚷聲不絕於耳,他不由也跟著咒罵道:“這他孃的哪裡是人搭的棚子?”

旁邊一箇中年漢子看了他一眼,皺著眉頭道:“你小子就知足。”這人是與吳長貴一個坊的老鄰居張愷,原本家中也算小康,一把大火,立時就變的赤貧,他手腳麻利的將被褥捲起,才道:“雖是四處漏雨,可好歹還有個躲雨的地方,不是慈善彩票的胡大人,咱們現(xiàn)在還不定在那個街頭躲雨呢。”

吳長貴雖然年輕,卻也知道好歹,這被褥還是長青園送的,當(dāng)下他便賠笑道:“瞧凱叔說的,哪能罵胡大人呢,咱這是罵那些個齷齪公差,棚子搭成這樣,他們定然是從中剋扣了。”

“這年頭,拿了錢能夠?qū)嵭霓k事的已經(jīng)算好的了。”張愷不以爲(wèi)然的說道:“短短幾天,能夠?qū)⑴镒哟钇饋恚呀?jīng)很不錯了。”

“這倒是。”吳長貴仰頭望著棚頂漏雨的地方漫不經(jīng)心的應(yīng)了一句,才道:“這雨要晚上不停,該咋辦?”

“跟我擠罷,多大的事。”張凱不在乎的道,

吳長貴知道他的妻兒都回孃家暫住了,當(dāng)下便笑道:“那先謝過愷叔了。”說著,他又有些好奇的道:“愷叔丈人家離的並不遠,愷叔怎的不一道去暫住幾日?”

張愷白了他一眼,道:“這不在緊鑼密鼓的核查各家的損失嘛。”

說到這個話題,吳長貴不由認真的問道:“愷叔,您見多識廣,真相信官府會賠?”

這個話題是這幾日災(zāi)民們討論的最多的話題,也是大家最關(guān)心的,可說是百談不厭,聽的這話,旁邊幾個牀位的人都湊了過來,張愷掃了幾人一眼,微微笑了笑,這才道:“你問錯了,賠咱們損失的不是官府,是發(fā)賣慈善彩票的長青園,你們沒聽說,胡大人向私人借了白銀十萬兩,用以賠償咱們的損失和重建房舍。”

“”西南兩城燒了幾條街,被搶的更是不計其數(shù),十萬兩如何夠?”有人忍不住插話道。

張愷瞥了那人一眼,冷冷的道:“不是你報多少就賠多少的,要覈實,覈實懂不懂?無法覈實的不會賠的。”

“瞧這話說的,那他們一句無法覈實,不就什麼都不用賠了?”

“那你的意思是,你說損失了多少,他就給你賠多少?”

“那倒也是。”那人訕笑道:“不過,按這麼個賠法,賠多賠少就完全是他們說了算。”

“知足,有的賠就該燒高香了。”張愷輕笑道:“這種天下奇聞,能攤到咱們頭上,你還有什麼不知足的?至於賠多少,咱們就不要cāo心了,也cāo不了這份心,長青園肯定會有詳細的賠償方案。”

聽的這話,幾人都覺有理,吳長貴笑道:“愷叔如何知道胡大人借了十萬兩銀子的?”

“聽坊長說的。”張愷不以爲(wèi)意的說道:“重建房子的事情也有眉目了,聽說是統(tǒng)一規(guī)格的,大小都一樣。”

一聽這話,馬上就有人反應(yīng)過來,立時就有人道:“這可不成,房子被燒了,地皮還是咱的,統(tǒng)一規(guī)格建房,那豈不成了以地換房?”

“以地換房咋了?”張愷不滿的道:“又不是長青園要你們的地,聽說是要借這機會拓寬街道,而且這房子也都是前鋪後院的格局,別不知好歹,這可是胡大人專門提出來的,以此來補償咱們不能覈實的損失。”

拓寬街道,前鋪後院?這是要將他他們所在的街發(fā)展成街市?真要如此,那可是因禍得福了,雖然未經(jīng)證,但幾人都已是喜上眉梢,真要是這樣,那可真是實實在在的爲(wèi)他們著想了,當(dāng)下就有人笑道:“若能成爲(wèi)街市,那咱們就的爲(wèi)胡大人立生祠了。”

幾人正自高興,張愷卻是察覺大棚裡突然變的安靜了,不由詫異的張望了一下,待見的一羣衙役簇擁著一位身穿緋紅官袍的官員立在大棚入口處,他馬上就意識到,那位官員可能就是胡大人,他忙輕聲提醒道;“安靜,好像是胡大人來了。”

來的確實是胡萬里,他剛好在大報恩寺與方丈商談賑濟捐輸?shù)氖乱耍垡婁桡笥陜A盆而下,有些不放心,順道過來看看,大雨來的突然,胡萬里又是臨時起意前來視察,一衆(zhòng)衙役也沒時間提前通傳安排,以至於一衆(zhòng)百姓乍然見到一位大官進來,都是一愣,隨即就由近及遠不吭聲的跪了一地。

民見官要跪拜這是規(guī)矩,胡萬里早已習(xí)以爲(wèi)常,他正待叫衆(zhòng)人免禮,卻一眼看見大棚裡四處漏雨,外面大雨,棚裡小雨,一張臉立刻就沉了下來,後面一衆(zhòng)衙役一個個也都是噤若寒蟬,心裡暗道不妙。

就在這時,卻聽的一人大大咧咧的道:“勞駕讓讓,胡大人可在此?”未完待續(xù)……)

第209章 反應(yīng)不一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30章 靠身文書第84章 弱點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70章 特區(qū)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131章燒錢第 431章 聯(lián)盟第126章瞞天過海第451章 偷天換日(十二)第43章 白送第78章 作秀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399章 佳人來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110章 離衙第121章開海之爭第381章 缺錢了第12章 跋扈僕從第233章 紅顏薄命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196章 彩票發(fā)行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207章 被逼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332章 兩手準(zhǔn)備第78章 作秀第87章 恩威並施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272章 逛集 市第192章另有意第2章 錢不湊手第327章 永寧衛(wèi)的算盤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198章 張璁自救第56章 科舉革新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152章 軍火商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20章 京郊送行第51章 南京(七)第153章 買賣第15章 風(fēng)波起第61章 出海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22章 禮物第25章 色藝雙全第76章 漳州第276章 肉靶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188章刁難第412章 轟動第66章 琉球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16章 風(fēng)雲(yún)變幻第170章金星晝現(xiàn)第355章 立足於打第124章 分功第217章 彈劾第222章 聯(lián)手第126章瞞天過海第50章 南京(六)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343章 火燒大阪灣(三)第187章府尹柴奇第319章 大變在即第437章 秘不發(fā)喪第50章 南京(六)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207章 被逼第238章 下套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112章 齋醮第226章 化解第131章燒錢第299章 廠衛(wèi)陰影第158章禮物第79章 船隊第424章 剃髮第264章 寒心第145章 變化第95章 計劃第165章橫插一腳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35章 招攬第5章 明朝銀錠第62章 嘉靖反應(yīng)第45章 南京(一)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310章 攻心第441章 偷天換日(二)第47章 南京(三)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83章 挑釁第73章 窺破第285章 掛冠而去
第209章 反應(yīng)不一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30章 靠身文書第84章 弱點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70章 特區(qū)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131章燒錢第 431章 聯(lián)盟第126章瞞天過海第451章 偷天換日(十二)第43章 白送第78章 作秀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399章 佳人來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110章 離衙第121章開海之爭第381章 缺錢了第12章 跋扈僕從第233章 紅顏薄命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196章 彩票發(fā)行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207章 被逼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332章 兩手準(zhǔn)備第78章 作秀第87章 恩威並施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272章 逛集 市第192章另有意第2章 錢不湊手第327章 永寧衛(wèi)的算盤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198章 張璁自救第56章 科舉革新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152章 軍火商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20章 京郊送行第51章 南京(七)第153章 買賣第15章 風(fēng)波起第61章 出海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22章 禮物第25章 色藝雙全第76章 漳州第276章 肉靶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188章刁難第412章 轟動第66章 琉球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16章 風(fēng)雲(yún)變幻第170章金星晝現(xiàn)第355章 立足於打第124章 分功第217章 彈劾第222章 聯(lián)手第126章瞞天過海第50章 南京(六)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343章 火燒大阪灣(三)第187章府尹柴奇第319章 大變在即第437章 秘不發(fā)喪第50章 南京(六)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207章 被逼第238章 下套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112章 齋醮第226章 化解第131章燒錢第299章 廠衛(wèi)陰影第158章禮物第79章 船隊第424章 剃髮第264章 寒心第145章 變化第95章 計劃第165章橫插一腳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35章 招攬第5章 明朝銀錠第62章 嘉靖反應(yīng)第45章 南京(一)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310章 攻心第441章 偷天換日(二)第47章 南京(三)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83章 挑釁第73章 窺破第285章 掛冠而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脂县| 竹山县| 瑞安市| 韶关市| 保山市| 科尔| 连州市| 富阳市| 内丘县| 凉城县| 哈密市| 东明县| 赤城县| 萨嘎县| 固镇县| 晋中市| 鲁山县| 嘉义市| 阿坝县| 赤峰市| 炎陵县| 思茅市| 班玛县| 松原市| 上栗县| 大新县| 阿拉尔市| 江西省| 宾阳县| 布拖县| 汉源县| 米泉市| 台北市| 灵武市| 从江县| 乐至县| 莱州市| 乐清市| 临潭县| 西宁市| 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