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39章 朕,等不了啦!

喬貞和楊沅進宮向趙瑗稟報了找到岳飛將軍遺骸的消息。

趙瑗聽罷激動不已,他在垂拱殿內(nèi)來回走了幾遭,下定決心道:“朕要去九曲叢祠,祭拜岳將軍!”

“官家萬萬不可!”喬貞吃了一驚,趕緊勸阻。

這麼大的事兒,他身爲臣子既然聽到了卻不勸阻,會被天下士人立成靶子炮轟的。

喬貞急道:“官家,自古禮法,父母不能親臨祭祀去世的兒女墓地;君主不能親臨祭祀去世的臣子墓地。

官家若親自親往祭拜,豈不有失禮法?

況且?guī)[將軍忠心耿耿,英靈不泯,若官家逾矩親往祭拜,嶽將軍在天之靈也會感到不安的。”

其實趙瑗這句話一出口,就馬上想起相關的禮法制度了。

他給岳飛將軍任何褒獎和補償都可以,唯獨君臣禮法不可廢。

趙瑗嘆了口氣,失望地道:“既如此,朕命禮部儘快擇選吉地,爲岳飛將軍隆重遷葬。你臨安府協(xié)辦。”

喬貞道:“官家叫禮部擇選吉地一事,可以先行之。

但,爲岳飛將軍遷葬一事,是否該等嶽將軍家眷自嶺南歸來再說?

況且,諡號尚未確立,這墳塋規(guī)制、墓碑和碑文,便也不好確定……”

趙瑗慢慢冷靜下來,這些事不確定,還真是不宜現(xiàn)在就驚動逝者。

趙瑗點點頭,讚許地看了喬貞一眼,道:“喬卿所言有理,

你且安排人手,守護好嶽將軍遺骸所在,莫要叫人驚動了。”

喬貞道:“是,臣已命東判劉以觀親自帶人去了九曲叢祠。”

“甚好,卿且退下吧。”

“臣告退!”

喬貞悄悄脧了一眼旁邊陪站的楊沅,還是此人簡在帝心啊。

喬貞拱手而退。

趙瑗坐在上首,若有所思地想了一會兒,目光才漸漸投到楊沅身上。

“楊卿。”

“臣在。”

“你在臨安府,如今具體負責些什麼?”

楊沅連忙把自己的分工對趙瑗說了一遍。

趙瑗點點頭,微笑道:“你剛剛到任不久,這些事情,還做得來麼?”

這種難得的表功機會,楊沅怎麼會錯過。

於是,他便把自己近來大刀闊斧所做的一切,對趙瑗做了一個彙報。

諸如他推行消防,火災發(fā)生率、火災程度等分別下降了多少。

諸如他爲臨安養(yǎng)老院、孤兒院的老人孩子做了哪些事,而不是把他們僅僅丟在那裡有吃有穿就了事。

還有近來他審斷了哪幾樁案件,尤其是其中有一件案子是涉及臨安商賈與蕃人商賈矛盾的

他的處理結(jié)果甚是公允,他沒有因爲地域和國籍偏袒無理的一方,使得臨安營商環(huán)境如何更好。

趙瑗聽的甚是喜悅,忽然道:“朕記得,你去樞密院機速房任職期間,短短時間裡,也曾屢立功勞。”

“陛下謬讚了,這都是臣份內(nèi)之事,何談功勞。”

趙瑗問道:“你去機速房任職還有去臨安府任職時,難道就沒有同僚排擠、掣肘於伱嗎?”

楊沅怔了一下,不太明白趙瑗的意思,便斟酌著拍了一記馬屁:

“臣……往機速房任職,是官家的關照。

臣往臨安府任職,更是以官家最青睞的門生身份去的。

縱然有些人看臣不順眼,也不敢太過爲難臣的。”

趙瑗聽了,便羨慕地嘆了口氣,道:“楊卿你有朕撐腰,履新就任,踢得開局面。

可是朕,找誰來撐腰呢?”

楊沅一聽就知道,官家雖然借香積寺一案,推動了一些事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但是暗中遭受的抵制怕也不小。

只是,自己人微言輕的,有些話適合他來說嗎?

可趙瑗並不是發(fā)了句感慨了事。

他緩緩地道:“朕要改革臺諫,因爲臺諫之前的屢屢失職,他們無話可說。

但是叫他們舉薦人才,便要麼推三阻四,要麼便是門生故舊。

完全無視朕定下的規(guī)矩:宰執(zhí)親眷門生故交,不得任臺諫官。

朕要爲岳飛將軍定諡號,要取哪個字,他們也是引經(jīng)據(jù)典、長篇大論。

朕要給岳飛定諡號爲‘武’,他們不肯。

岳飛的功績難道就不如王浚和陳慶之嗎?

朕要給岳飛定諡號爲‘武忠’,他們還是不肯!

他們可以爲此和朕吵上一天。朕真的好累……”

一向在臣下面前極爲注重端儀的趙瑗,往椅背上靠了靠,有些頹然的疲憊。

武將的諡號,以單諡一個“武”字爲最高。

自古以來,得此諡號的只有兩人,一個是西晉名將王浚、一個是南朝梁名將陳慶之。

不過,有些朝代並不認可單諡,只認可雙諡。

雙諡按照高低順序,依次就是忠勇穆剛、德烈恭壯、寧毅敏惠、襄順肅靖了。

比如諸葛武侯的諡號就是“忠武”,也可以稱爲“武忠”。

如果大宋把雙諡作爲標準,“武忠”就是武將的最高諡。

趙瑗利用給岳飛平反一事,已經(jīng)使得朝廷中的主戰(zhàn)派漸漸擡起頭來。

如果給岳飛再定一個最高的武諡,可想而知,主戰(zhàn)派的氣勢將更大。

因此,文官們的強烈阻擊,不是衝著已經(jīng)去世的岳飛,而是想打壓主戰(zhàn)派的氣焰。

但是這種曠日持久勞神費力的拉扯,對銳意進取,心性修煉上又比不了那些老臣的年輕官家來說,簡直就是意志和精神的雙重摺磨。

難怪他身心俱疲了。

楊沅自覺以他現(xiàn)在的身份,不適合繼續(xù)出風頭,本想韜光隱晦一番。

但是眼見官家對他推心置腹,楊沅便有些忍不住了。

楊沅近前一步,道:“官家,臣有些想法……”

說到這裡,他的聲音頓了一頓。

趙瑗會意,說道:“殿上的人,都是朕潛邸時的老人,卿可信任之。”

殿上的內(nèi)侍宮娥連忙欠了欠身,一臉激動。

楊沅道:“是!臣以爲,官家登基還不到四個月,有些事推行的慢了些,又何必太著急呢。”

趙瑗苦笑道:“如果連這麼點事,都要耗費幾年光景去推動。

那朕就算活上一百歲,能做幾件事呢?”

楊沅搖了搖頭,道:“臣幼時頑皮,有時跑到山坡上玩,會推石下山,以爲遊戲。

不知官家可曾玩過這樣的遊戲。”

趙瑗一呆,他還真玩過。

他是八歲入宮成爲皇養(yǎng)子的,入宮之前雖然是皇室後裔,可他這一房已經(jīng)快跟平民差不多了。

許多平民家孩子玩過的遊戲,他也是玩過的。

在成爲一個乖巧聽話的皇養(yǎng)子之前,趙瑗也是一個頑皮好動的孩子。

趙瑗點點頭道:“朕……幼時倒也玩過這樣的遊戲。怎麼?”

楊沅道:“那石頭若是稍大一些,剛剛推動起來時便會很吃力。

臣經(jīng)常要推一下、收一下、再推一下……

讓那塊石頭反覆地晃動,晃動的幅度越來越大。

當它的力道大到足以滾落下去時,臣只要稍稍多加一把勁兒,它就可以一路砸下去,越來越快,無需臣再推動一下。”

趙瑗聽了不禁若有所悟。

楊沅道:“現(xiàn)在有些事,需要反反覆覆,耗費大把的氣力,可是能推動的,也只有那麼一點點。

但這並不意味著,以後每做一件事,都是如此艱難。

當大勢成時,官家將無往而不利。”

趙瑗聽得悠然神往:“那朕現(xiàn)在應該怎麼做,就由著這些老臣挾大義名份相阻撓?”

楊沅想了一想,道:“臣以爲,官家現(xiàn)在只要做好幾件事,明年改元便有大轉(zhuǎn)機、生新氣象。”

趙瑗微微傾身,盯著楊沅道:“講!”

楊沅道:“一,固兵權(quán)。兵權(quán)在握,就翻不了天,官家何慮之有。”

趙瑗微微一笑,頷首道:“這一點,朕一直很警醒。”

楊沅暗暗吐槽,何止你警醒。你們老趙家的皇帝,不管明君昏君,在這一點上,個個都很警醒。

嚴重點的,都快趕上葛朗臺了。

楊沅道:“第二點,養(yǎng)望。”

趙瑗微微一怔:“養(yǎng)望?”

楊沅道:“是,臣子需要養(yǎng)望,官家同樣需要養(yǎng)望。

如果今日是先帝想一改主張,那麼推動新政絕不會如官家一般辛苦。”

趙構(gòu)稱帝近三十年,縱然沒有刻意“養(yǎng)望”,或者因爲他的慫,養(yǎng)不起多麼高的“望”,那也比趙瑗這個登基不到四個月的天子,威望大上許多。

趙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楊沅又道:“現(xiàn)在有人扯官家的後腿,舉薦臺諫官時故意推諉搪塞。

但……他們也勢必不敢毫不作爲,多少總會有些合格的官員可以任用。

官家只管寧缺勿濫,擇其優(yōu)者任命,臺諫官不足用的問題也不必擔心。

明年改元,官家可開恩科取士,新科進士全部撥入新設的都察院。

這些新科進士或許缺少歷練,但是他們年紀輕,有一腔熱血,棱角還沒有被磨平,自可爲官家所用。”

趙瑗想了一想,興奮地一拍御案,讚道:“好!”

楊沅道:“還有一點,此前臺諫改制,唯恐他們久居臺諫,會結(jié)黨營私。因此有規(guī)定,幾年一調(diào)。

不過臣仔細想來,其中也有弊端。

比如今日臣爲臺諫,可參劾宰執(zhí)部堂,然而明日可能就要期滿調(diào)任,調(diào)到宰執(zhí)部下門下任職,心中必然有所忌憚。

是以,臣以爲,臺諫官不能一個位子一坐一輩子,以防其結(jié)黨立派,營私舞弊。

但其遷、調(diào)、貶、出,應該只在都察院系統(tǒng)之內(nèi)。

臺諫官不做到四品以上者,不出臺諫。

如此,既可斷了他們的後顧之憂,他們想要成就生前業(yè)身後名,也必得全力以赴。”

趙瑗緩緩點頭,之前的章程確實有些太過於理想化。

在實操過程中,他也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了。

楊沅的提議,正好可以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

趙瑗道:“如今朝廷和地方多有官員不認同朕的新政,如之奈何?”

楊沅聽了不禁暗暗吐槽,這個皇帝不如鵝王厚道啊。

鵝王會主動幫我背黑鍋,這個官家卻是逼著我說得罪人的事兒。

你這是想逼我做你的孤臣啊!

這個皇帝太壞了!

楊沅就有點不情願開口。

趙瑗眉頭一挑,繼續(xù)追問:“楊卿要朕養(yǎng)望,要朕開恩科以壯大臺諫,之後呢?

執(zhí)政官多有保守,朕如之奈何,嗯?”

楊沅無奈,只能答道:“阻礙新政者,可罷黜之。”

趙瑗道:“朕爲天子,豈能憑一己喜惡,無罪加之?”

楊沅嘆了口氣,只好答道:“官家可教都察院去查。

懶政者、貪墨者、枉法者、結(jié)黨營私者、擅專者、失誤者、有悖禮法者,總有一款適合他……”

前邊的話,楊沅奏對的還是挺正經(jīng)的。

聽到最後一句,趙瑗的脣角便忍不住抽搐了幾下,才保持了他一貫端重的形象沒有破功。

趙瑗看了看楊沅,滿意地點頭道:“楊卿在臨安府做的很好,卿當繼續(xù)努力,多做些政績出來。

嗯……,爭取在明年改元之前,便多做些政績出來。

若有這種博望立功的機會時,朕也會想著給你的。”

楊沅一聽這話就有點慌了,官傢什麼意思?

他不會是想把我弄進都察院,去替他給那些不聽話的大臣們“量體裁衣”,來個“總有一款適合你”吧?”

楊沅趕緊推辭道:“官家,臣還年輕。”

“朕,等不了啦!”

“臣要養(yǎng)望啊。”

“朕養(yǎng)望就成,你有朕撐腰啊。”

“臣……資歷太淺。”

“湯進之今年三十有八,已經(jīng)位列宰執(zhí)。你就不能比他更快一點兒?”

楊沅苦著臉兒道:“臣……盡力!”

……

“把人擡進去,好生藏好!”

辛棄疾替昏迷在院中的肥天祿檢查了一番,便果斷吩咐道:

“趁著市面上人還未走光,立即去買頭羊回來,就在這院子里宰了,我要烤肉吃。”

羊本身就有腥羶的味道,在院子裡一宰,又有了血腥之氣,能夠掩蓋很多氣味。

辛棄疾年方十五,小小年紀思慮便如此周詳,已是極爲難得了。

一個親信家將低聲道:“小官人,街上都在傳,金國皇帝遇刺。

此人當日聲稱是鄧州來的商賈。如今他卻遍體刀傷,手中還執(zhí)著利刃,恐怕……

小官人把他藏起來,一旦被搜出來,會連累咱們辛家的。”

“我知道。”辛棄疾臉色也很凝重。

他想了一想,又吩咐道:“你帶兩個人搬出去,住到街對面的客棧。

我這邊若真出了事,你不要管,只要儘快趕回濟南府,通知家中應變,去。”

聽他如此吩咐,顯然這人他無論如何都要救了。

那家將無奈,只得遵命而去,匆匆準備。

……

“元宜,你和廣平王率鐵騎赴蔡州,再分蔡州兵馬,完宜自鄧州攻襄陽,廣平王自穎州攻廬州。”

號稱被刺客刺傷的完顏亮神采奕奕地對耶律元宜和孔彥舟道。

耶律元宜是被肥天祿殺掉的耶律元適的弟弟。

耶律家族本是遼國將領,後來降金。

而廣平王孔彥舟本是宋將,後來降金。

完顏亮爲了篡位稱帝,大殺完顏皇族,差點要把阿骨打和吳乞買的後人都給殺光了。

而外姓和降將對他的帝位威脅最小,反而受到了他的重用。

耶律元宜腰間纏著孝帶,兩眼有些紅腫,殺氣騰騰地對完顏亮道:“陛下放心,臣此去必攻破襄陽,大屠十日!”

“不不不。”

完顏亮連忙擺手:“元宜,你誤會朕的意思了。

必要的姿態(tài)是要有的,但是我大金準備不足,後繼乏力。

你縱然能夠打下襄陽,我軍也難以長驅(qū)直入。”

完顏亮目光深沉了一下,道:“況且,我金國內(nèi)部不穩(wěn),不知多少人陽奉陰違,暗中圖謀對付朕。

欲攘外者,必先安內(nèi)。國內(nèi)不穩(wěn),朕如何能放開手腳,征服四夷。”

“攘外必先安內(nèi)”,這是北宋宰相趙普給宋太宗上的奏章裡的一句話。

完顏亮聰敏好學,漢文化功底尤其深厚,自然是知道這句話的,並且深以爲然。

耶律元宜本以爲此番領兵出征,能夠大殺特殺,替胞兄報仇。

聽了完顏亮這話,耶律元宜大失所望,不禁悲憤地道:“陛下,臣的胞兄被宋人刺客暗殺了呀。”

完顏亮冷笑道:“那些刺客究竟是誰派來的,現(xiàn)在還不好說呢。”

他負著手踱了幾步,徐徐地道:“宋國自趙瑗登基,一改乃父風範。

呵呵,年輕人嘛,不吃朕一頓打,他怎麼能知道痛呢?

不過,以朕觀之,這趙瑗剛剛登基,他面臨的內(nèi)部麻煩,一點也不比朕少。

所以,他態(tài)度雖然強硬,不怕朕於蔡州耀兵,但你要說他現(xiàn)在就有意北伐,甚而派人刺殺朕……”

完顏亮搖了搖頭:“不可能!”

確實不可能。

只是完顏亮完全沒有想到,甫一交手,肥天祿就認出了“血浮屠”皇帝侍衛(wèi)。

肥天祿從而立即判斷出,和孔彥舟同行的兩名金國貴人中,必有一人是金國皇帝。

因而甫一交手,肥天祿就換了行動目標,全力向他認定的“金國皇帝”耶律元適出手了。

這就導致完顏亮做出了誤判:

既然刺客的目標是他,那麼以宋人在金國的諜探力量,是不可能這麼迅速查探到他動向的。

面對他一時興起突然做出的微服出宮舉動,宋國諜探更不可能有能力及時做出反應。

所以,他更傾向於刺客來自完顏雍或者固執(zhí)地不肯離開上京的女真貴族們。

雖說現(xiàn)在驗查屍體,已經(jīng)證實那些死士更像是漢人,卻也證明不了什麼。

金國佔據(jù)中原已經(jīng)有三十年之久。

由於金人對漢文化的毫不排斥,甚至可以說是極度的崇拜和歡迎,他們同化……

或者說被漢人同化的速度太快了,如今金國各方勢力治下,漢兵漢將漢人死士並不乏其人。

耶律元宜心中不滿,但他也清楚完顏亮此人喜怒無常,生性嗜殺,萬萬不可觸怒。

耶律元宜只好強忍悲憤道:“那麼,陛下想要臣怎麼做?”

完顏亮狡黠地道:“你們的聲勢一定要做足,要讓所有人,包括我們金人,都認定朕此番要和宋國大打出手。

朕在燕京徵調(diào)兵馬,爲你們籌措後續(xù)援軍。”

耶律完宜聽得有些困惑,完顏亮又說要和宋國作勢,並不真打,又要徵調(diào)援兵,究竟在想什麼?

不過,完顏亮不說,他自然也不敢問,只好答應下來。

完顏亮拍拍他的肩膀,慰勉道:“去吧,先爲令兄操辦喪事,然後調(diào)兵南下。”

耶律元宜抱拳答應一聲,退下殿去。

完顏亮又對孔彥舟道:“廣平王,你到了穎州便放出風聲,誘導宋人遣使求和。

若宋人派出使者,你留大軍與宋國繼續(xù)對峙,你親自領五千最精銳的騎兵,護送宋國使者來燕京。”

孔彥舟雖然一身橫練功夫,長得也粗獷高大,卻是一個心思極狡黠細膩的大盜。

聽到這裡,他已經(jīng)大概明白了完顏亮的意圖。

孔彥舟急忙抱拳道:“臣明白了。只是,若宋國拒絕遣使,而是調(diào)兵決戰(zhàn)呢?

畢竟,宋國這位新天子,脾氣秉性如何,我們大金還不太清楚。”

以前的孔彥舟不僅對大宋的山川地理十分熟悉,而且對於大宋的皇帝、宰執(zhí)們也很瞭解,因此常能精準判斷宋國意圖。

可是現(xiàn)在新?lián)Q上來的這位年輕天子,他就有些琢磨不透了。

完顏亮詭譎地笑道:“無妨,若宋人決意一戰(zhàn),那就和他們好好做上一場。

等朕給你消息後你再撤兵,撤返途中往山東走上一遭。”

已經(jīng)有些金國權(quán)貴被迫從上京遷到山東了,他們對完顏亮當然是極其不滿。

完顏亮不顧衆(zhòng)多女真貴族們的反對執(zhí)意遷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爲了加強對中原的控制。

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爲了擺脫和打擊女真的舊勢力,建立一個真正的帝制國家。

因爲上京那邊的女真貴族在地方上的影響太大了,勢力盤根錯節(jié)。

尤其是金國原本是部落制國家,在上京故地,曾經(jīng)的部落長、如今的貴族們,對昔日的部落民依舊有著強大的影響力,這就嚴重削弱了金國皇帝的統(tǒng)治。

這些女真貴族激烈反對遷都的目的,當然也不是因爲什麼故土難離,而是不想自己的權(quán)力被削弱。

所以完顏亮和舊貴族的矛盾和博弈已經(jīng)是日益激烈。

現(xiàn)在,完顏亮的耐心快耗盡了。

完顏亮對孔彥舟道:“至於燕京這邊,你就不用擔心了,朕自有後手。”

孔彥舟恭聲應了聲是。

完顏亮躊躇滿志地道:“朕生平有三志,國家大事,皆我所出;

帥師伐遠,執(zhí)其君長而問罪於前;

無論親疏,盡得天下絕色而妻之。”

如今朕想遷個都,都有人裒如充耳、萬阻千推的。

哼!朕,等不了啦!”

第857章 燕王歸(爲JJM盟主加更)第863章 一日一旨第303章 但行好事的二郎第325章 大家一起猜一猜第659章第82章 遺老第634章 點將臺第914章 攻城掠地第469章 摸神仙的死丫頭第668章 造聖第598章 完美第377章 飲食男女第333章 馬瘦毛長第70章 借只雞生蛋第506章 殺妹證道的男人和一廂情願的女人第704章 拿欽差第356章 合格的忍者第691章 小叔爺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224章 午時三刻,寧輸數(shù)子,勿失一先第398章 御龍直第304章 三元昌第292章 師父畢竟是師父第908章 大隱於市第744章 三不朽第67章 風月關裡關風月第355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276章 自投羅網(wǎng)的魚第116章 智勇雙管齊下時第824章 三十而躺(月末了,諸君月票趕緊滴第96章 羣英薈第831章 親政在即第239章 八仙過海第319章 完美計劃第82章 遺老第520章 一揮袖的風采第883章 朕看中的花兒第308章 巧官喬貞第656章 羞死人了第363章 被迫應變第916章 再赴中原第931章 談笑定君臣第608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411章 滿腹經(jīng)綸第658章 樹欲靜第754章 大潮在天,楊家有女第362章 牽著你的鼻子第831章 親政在即第470章 一碗酒了斷第642章 預相第123章 且去北國,吃一口軟飯第536章 小帥終自由第253章 銜蟬第156章 馬死落地行,也要走下去第661章 枝繁葉茂的新山頭第883章 朕看中的花兒第205章 誰在斂翼第812章 踏破賀蘭山缺第415章 九曲叢祠鹿鳴宴第826章 燕王!第816章 缺失的那塊玉第898章 山陽會戰(zhàn)第709章 最好的結(jié)局第167章 明月春風與共第470章 一碗酒了斷第245章 白隼黑衣第852章 遇事不決,求助玄學第523章 遇上對的人第572章 對癥下藥第680章 睚眥之報第333章 馬瘦毛長第800章 嚇唬馬第647章 一臺戲第334章 一張借條第257章 女秘書第319章 完美計劃第343章 陰魂不散第876章 枝頭喜鵲叫喳喳第558章 緣份啊第384章 扶不起的阿熺第341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749章 兩處落子第91章 鳳凰山下我來也第252章 嬌癡卻怕人猜第47章 人生如寄第595章 入彀第140章 最笨的辦法第594章 挖坑第160章 以身撲火第3章 閒漢鬧事第805章 東奔西走第259章 拈花小築第761章 望風而降第652章 不記得,誰啊?第659章第501章第249章 薛娘妙計安天下第525章 這天,小雪第227章 未時一刻,後手先手變變變第456章 李太公亂點鴛鴦譜
第857章 燕王歸(爲JJM盟主加更)第863章 一日一旨第303章 但行好事的二郎第325章 大家一起猜一猜第659章第82章 遺老第634章 點將臺第914章 攻城掠地第469章 摸神仙的死丫頭第668章 造聖第598章 完美第377章 飲食男女第333章 馬瘦毛長第70章 借只雞生蛋第506章 殺妹證道的男人和一廂情願的女人第704章 拿欽差第356章 合格的忍者第691章 小叔爺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224章 午時三刻,寧輸數(shù)子,勿失一先第398章 御龍直第304章 三元昌第292章 師父畢竟是師父第908章 大隱於市第744章 三不朽第67章 風月關裡關風月第355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276章 自投羅網(wǎng)的魚第116章 智勇雙管齊下時第824章 三十而躺(月末了,諸君月票趕緊滴第96章 羣英薈第831章 親政在即第239章 八仙過海第319章 完美計劃第82章 遺老第520章 一揮袖的風采第883章 朕看中的花兒第308章 巧官喬貞第656章 羞死人了第363章 被迫應變第916章 再赴中原第931章 談笑定君臣第608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411章 滿腹經(jīng)綸第658章 樹欲靜第754章 大潮在天,楊家有女第362章 牽著你的鼻子第831章 親政在即第470章 一碗酒了斷第642章 預相第123章 且去北國,吃一口軟飯第536章 小帥終自由第253章 銜蟬第156章 馬死落地行,也要走下去第661章 枝繁葉茂的新山頭第883章 朕看中的花兒第205章 誰在斂翼第812章 踏破賀蘭山缺第415章 九曲叢祠鹿鳴宴第826章 燕王!第816章 缺失的那塊玉第898章 山陽會戰(zhàn)第709章 最好的結(jié)局第167章 明月春風與共第470章 一碗酒了斷第245章 白隼黑衣第852章 遇事不決,求助玄學第523章 遇上對的人第572章 對癥下藥第680章 睚眥之報第333章 馬瘦毛長第800章 嚇唬馬第647章 一臺戲第334章 一張借條第257章 女秘書第319章 完美計劃第343章 陰魂不散第876章 枝頭喜鵲叫喳喳第558章 緣份啊第384章 扶不起的阿熺第341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749章 兩處落子第91章 鳳凰山下我來也第252章 嬌癡卻怕人猜第47章 人生如寄第595章 入彀第140章 最笨的辦法第594章 挖坑第160章 以身撲火第3章 閒漢鬧事第805章 東奔西走第259章 拈花小築第761章 望風而降第652章 不記得,誰啊?第659章第501章第249章 薛娘妙計安天下第525章 這天,小雪第227章 未時一刻,後手先手變變變第456章 李太公亂點鴛鴦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安县| 双牌县| 伊金霍洛旗| 黄梅县| 西和县| 清原| 皋兰县| 鞍山市| 巢湖市| 云梦县| 崇义县| 凯里市| 禄劝| 红原县| 沅陵县| 新绛县| 聊城市| 桐梓县| 东乡县| 南木林县| 黄大仙区| 大关县| 鞍山市| 阿拉尔市| 根河市| 嘉鱼县| 志丹县| 江北区| 通辽市| 化德县| 贵德县| 仁寿县| 阜平县| 铜陵市| 锡林郭勒盟| 宁晋县| 德庆县| 潼关县| 太白县| 同德县|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