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1章 眼力爲王

霍曉東此時也拿起了這個筆筒,孫中原順勢拿起了那個高仿康熙的青花人物大筆筒,“這個還大清康熙年制呢?你看青花髮色,也挺像翠毛藍,怎麼?你也叫幾十萬啊?”

這話有點兒不客氣了,因爲這個筆筒,雖說是高仿,但是賊光去得不徹底,他們都能看出是高仿。

這種氣勢,讓伶牙俐齒的小媳婦稍微有點兒氣短,“看你說的,好像我這裡沒真東西似的!”

霍曉東拿著竹雕筆筒看向五大三粗的賣家,“老闆,你這個竹筒怎麼來的?”

問來歷,本來是古玩行忌諱的,而且一般問了也白問,人家不會給你說實話。不過這時候,霍曉東自然要幫著孫中原,問來歷,其實暗含這件不是吳之璠真品的意思。

賣家沒吭氣兒,小媳婦卻擺擺手,“好了,既然看上了,咱們也別討論得太深,這是個好東西,包漿和雕工在那裡呢!十幾萬我也不敢這麼開。但是,五萬塊買個清代的精品竹雕筆筒,不算獅子大開口吧?”

賣家臉上劃過一絲訝異。

說實話,這個筆筒是和兩個民國的瓷筆筒一起收來的,那兩個民國的筆筒賣出去了,這個竹雕筆筒卻無人問津。他當時順手就放在現代高仿的那個康熙筆筒裡了。

收來的價兒是打包價,一共才一千塊!

竹雕這東西,是個小雜項,愛好的人不算多,真正懂行的就更少。

他對自己的媳婦一向是又敬又怕,但是剛纔居然敢要價五萬,也著實驚了一下子。古玩收藏,主要靠的是眼力,但是古玩生意,隨機應變很重要,膽大心細臉皮厚也很重要,如果是他,他可能都不好意思喊出五萬的高價。

當然了,實際上他做古玩生意賺的錢,主要靠他媳婦。

五萬這口價兒,孫中原心裡已經樂開花兒了,就此拿下,也是個大漏兒了。

沒別的,就憑這兩口子斷不了,他敢斷!這就是清代竹雕第一人吳之璠的真品!

要說竹雕,從明代開始興盛,發源地當屬嘉定,最厲害的人物,那就是嘉定三朱。

嘉定三朱,是祖孫關係,和大明皇帝一個姓。朱鶴,朱纓,朱稚徵,一門三代相傳,所以世稱三朱。因爲朱鶴號鬆鄰,所以兒子朱纓就繼承了一下,號“小松”;孫子朱稚徵,則號“三鬆”。

朱家,是嘉定竹刻流派的開創家族,到了三鬆一代,門徒甚衆,由此進入鼎盛。

而這個清代康熙年間的吳之璠,也是嘉定人,繼承了嘉定三朱的浮雕技法,而且獨創了“薄地陽文”技法。同時他的竹雕還有個特點,喜歡留白,雕刻詩文。

有一點很有意思,東海道人吳之璠,本來是活躍在康熙年間的人物,但是他在康熙年間的名氣,卻並不大。他的名氣,真正始於乾隆時期。

這得感謝乾隆皇帝。當時乾隆也六十多歲了,一次無意中在內務府發現了一個竹雕筆筒,一看是他爺爺年間收錄的,上面的落款是“吳魯珍”,被雕工吸引,於是便問內務府的人:魯珍?何許人也?

吳之璠,字魯珍。

內務府的人一看乾隆很喜歡,立即把吳之璠的情況介紹了一遍,並誇讚不已。

由此,吳之璠聲名鵲起,被譽爲三朱之後竹雕第一人!如今的故宮博物院,就收藏有吳之璠的真品竹雕筆筒。

孫中原沉吟了一下,“就算我喜歡,五萬也太貴了,要是幾千塊還可以考慮。”

“那肯定不行啊!大兄弟。”小媳婦說道,“雖然我當時沒仔細查,但是也知道這個筆筒是好東西,要不然,怎麼會藏在那個大筆筒裡呢?”

其實,那是她老公無意中放進去的,她當時根本怎麼在意,說得倒是臉不紅心不跳。

“這樣吧,一萬塊,可以了,行,我就拿走!”孫中原又道。

小媳婦一臉猶豫。霍曉東揚了揚手裡的書畫盒,“一下午兩筆生意,交個朋友,我們也不是一錘子買賣,留個聯繫方式,常來常往嘛!”

“一萬塊,一個竹筒。”孫中原跟著沉吟了一句。

“差不多得了,這兩位兄弟是實在人!”這時候,賣家終於開口了。

小媳婦本來不知道怎麼開口,這下讓她逮住了,“你就知道差不多!要不是我,剛纔那幅畫兒,讓那個猴子兩千八拿走了!一身肥膘不少,腦子裡沒半點兒貨!”

“咳咳。”孫中原咳嗽了兩聲,略顯尷尬,“好了,老闆娘,這樣的好男人哪裡找啊?這麼著,就衝大哥是個實在人,我加一口兒大的,一萬八!不行的話,那咱們下次買賣再聯繫。”

霍曉東一聽,沒說話,拿著東西往外走了兩步。

小媳婦抿著嘴,一時沒說話。

孫中原一看,衝五大三粗的賣家拱了拱手,接著擺出了轉頭準備要走的樣子。

“算了算了!你們兩個也算有眼緣,給你們了!”小媳婦總算是答應了!

孫中原點點頭,心裡雖然很興奮,但是表面也能保持得波瀾不驚。

這裡面,說穿了,就是一層窗戶紙。這東西,只要斷定了是吳之璠的真品,別說一萬八,十八萬也敢要。但是,有幾個人能就此完全斷定呢?何況還是在一個小旅館市場裡?

要只是一件無名氏的仿品,哪怕是清代的,一萬八的價兒,一般人都會打退堂鼓。

別看那小媳婦說清代的竹雕精品,五萬都不算獅子大開口。但怎麼纔算是精品?這裡面上上下下差距可大了!

竹雕這東西,本身材質是不值錢的,貴就貴在名人工藝上。要是仿品,或者無名氏的作品,看著再精,出價也不可能高了!

臨走的時候,小媳婦給了張名片。名片上有電話,上面還寫著收售古玩、老物件什麼的。

孫中原出了這房間,一時間神清氣爽。又撿漏了!

這種漏兒,明著來,對著來,眼力爲王,具備壓倒性的技術含量!

什麼人賺什麼錢,其實賣家兩口子在他們走了之後也很高興。

第371章 唐白虎第269章 鳳首木第190章 北公南樑第191章 欲哭無淚第256章 四大“名”窯第238章 刀刀見泥第286章 致命石球第273章 鳥食罐和蛐蛐罐第315章 冰洞第120章 駁回起訴第282章 金面銀眼第23章 我不會也掛了吧第189章 又見絕世高仿第136章 甘南南紅第237章 倒流壺第198章 一盤朝珠第20章 小孫和老隋第361章 見面禮第8章 就憑你聽我講故事了第135章 好好對我女兒第334章 菸袋上的寶貝第86章 鸞膠第188章 拙劣的碰瓷第308章 太子峰龍吟第138章 有女朋友了麼第302章 青衣王陵第30章 捋明白了第271章 心理規則第133章 漁陽第301章 龍脈之祖第230章 境界第275章 切磋第227章 抵達伏牛市第146章 文徵明(求首訂)第258章 謝公箋,納蘭詞第120章 駁回起訴第217章 琉璃廠的看客第178章 鑑定費騙局第274章 天罡三十六手第310章 神花壇第256章 四大“名”窯第242章 長平侯印第322章 衣冠冢第53章 約會第376章 名畫原主第169章 毛公鼎和鴨頭丸第71章 洪武釉裡紅第171章 樑曼舞第46章 有筆賬算一算第89章 市局一把手第45章 挺能惹事第367章 議定第307章 天都第12章 想騙錢也不看地方第133章 漁陽第55章 相靈門第305章 蚯蚓走泥紋第304章 穿小鞋第18章 請新房東吃飯第334章 菸袋上的寶貝第117章 因爲他長得像一個人第4章 師父做的第121章 雷打綹第245章 伏牛永鎮第152章 鬥彩雞缸杯第222章 不是碰巧第316章 水晶階梯第130章 要見戴九天第256章 四大“名”窯第91章 大聖遺音第350章 不給神調門面子第15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194章 建國元年,赤冶之九第280章 三鳥鏡是我起的名第50章 誰能撐得住啊第1章 迎涼草第29章 切磋切磋第122章 坑死人的黃沙皮第24章 傷口奇愈第125章 龍到處有水第344章 反骨第97章 鐵劍第71章 洪武釉裡紅第329章 熟悉的背影第165章 公孫央的身後事第52章 樓裡面的人第63章 小鎮姑娘第152章 鬥彩雞缸杯第231章 胸藏天地,窺盡玄機第278章 挖到了寶貝第30章 捋明白了第124章 豬鬃癬和膏藥癬第48章 大漆泥金第227章 抵達伏牛市第30章 捋明白了第190章 北公南樑第17章 故人來第83章 陳校長第20章 小孫和老隋
第371章 唐白虎第269章 鳳首木第190章 北公南樑第191章 欲哭無淚第256章 四大“名”窯第238章 刀刀見泥第286章 致命石球第273章 鳥食罐和蛐蛐罐第315章 冰洞第120章 駁回起訴第282章 金面銀眼第23章 我不會也掛了吧第189章 又見絕世高仿第136章 甘南南紅第237章 倒流壺第198章 一盤朝珠第20章 小孫和老隋第361章 見面禮第8章 就憑你聽我講故事了第135章 好好對我女兒第334章 菸袋上的寶貝第86章 鸞膠第188章 拙劣的碰瓷第308章 太子峰龍吟第138章 有女朋友了麼第302章 青衣王陵第30章 捋明白了第271章 心理規則第133章 漁陽第301章 龍脈之祖第230章 境界第275章 切磋第227章 抵達伏牛市第146章 文徵明(求首訂)第258章 謝公箋,納蘭詞第120章 駁回起訴第217章 琉璃廠的看客第178章 鑑定費騙局第274章 天罡三十六手第310章 神花壇第256章 四大“名”窯第242章 長平侯印第322章 衣冠冢第53章 約會第376章 名畫原主第169章 毛公鼎和鴨頭丸第71章 洪武釉裡紅第171章 樑曼舞第46章 有筆賬算一算第89章 市局一把手第45章 挺能惹事第367章 議定第307章 天都第12章 想騙錢也不看地方第133章 漁陽第55章 相靈門第305章 蚯蚓走泥紋第304章 穿小鞋第18章 請新房東吃飯第334章 菸袋上的寶貝第117章 因爲他長得像一個人第4章 師父做的第121章 雷打綹第245章 伏牛永鎮第152章 鬥彩雞缸杯第222章 不是碰巧第316章 水晶階梯第130章 要見戴九天第256章 四大“名”窯第91章 大聖遺音第350章 不給神調門面子第15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194章 建國元年,赤冶之九第280章 三鳥鏡是我起的名第50章 誰能撐得住啊第1章 迎涼草第29章 切磋切磋第122章 坑死人的黃沙皮第24章 傷口奇愈第125章 龍到處有水第344章 反骨第97章 鐵劍第71章 洪武釉裡紅第329章 熟悉的背影第165章 公孫央的身後事第52章 樓裡面的人第63章 小鎮姑娘第152章 鬥彩雞缸杯第231章 胸藏天地,窺盡玄機第278章 挖到了寶貝第30章 捋明白了第124章 豬鬃癬和膏藥癬第48章 大漆泥金第227章 抵達伏牛市第30章 捋明白了第190章 北公南樑第17章 故人來第83章 陳校長第20章 小孫和老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札达县| 张家港市| 万州区| 密山市| 铁岭市| 调兵山市| 邯郸市| 米林县| 黄浦区| 拜城县| 繁昌县| 延安市| 鹤峰县| 闵行区| 隆子县| 乐陵市| 泽州县| 仁布县| 天镇县| 会东县| 沁源县| 连江县| 潼南县| 庆云县| 大邑县| 子长县| 天祝| 尉氏县| 云和县| 宜兰市| 威远县| 色达县| 乡城县| 南木林县| 布尔津县| 潞城市| 娄烦县| 六枝特区| 安义县| 白山市| 勃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