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話當然是當真的!”王登一臉坦然的回答道。
公孫勝看了王登半響,見他說的不是假話,便道:“理由呢?若是王寨主不說出讓人信服的理由,貧道與你合作可不心安。畢竟世上的人多是愛錢財的,在這潑天的財富面前,可是少有人說不要便不要的。”
“我王登也是凡人,當然也喜歡錢財。”
王登點了點頭,笑道:“不過與錢比起來,我更喜歡人才。”
是的,王登更喜歡人才。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
大宋朝什麼最重要?人才!
任何時代的興盛的關鍵都是人才。
造反事業也同樣如此,手底下沒有人才怎麼有可能成功?
收底下有了人才,即便主公的本事平凡,偉大的造反事業也很可能成功。
像那漢高祖劉邦,理政不如蕭何,謀略不如張良,打仗不如韓信,但有這三位哥們給他打工,還不是照樣將競爭對手項羽的西楚有限公司給逼的破產了,逼的那牛哄哄的西楚霸王項羽灑淚烏江拔劍自刎?
個人本事再大在集團的對決中,也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集團的對決很大程度上其實也是人才的對決,哪一方的人才多人才高,取得勝利的可能性就更高。人才就是資源,人才就是力量。
而公孫勝就是王登需要的人才,而且還是高質量的人才,這傢伙的排名可是在108將中高居第四的好漢,高質量的人才,妥妥的領導層,沒點本事能將武藝強悍的梁山五虎壓在後面?沒點本事,能將柴宋、呼延灼等出身高貴的人壓在後面?
雖然在原有的軌跡中公孫勝似受到宋江吳用的排擠,難以影響到梁山的決策。
但這傢伙眼光獨特,早就看出了宋江的野心,早就看出了宋江和晁蓋不可調和的矛盾,藉著回鄉探母的藉口遠離了是非矛盾。
但公孫勝早不回鄉探母晚不回鄉探母,偏偏在宋江上梁山的時候回鄉探母,這就值得深思了。這公孫勝可是梁山的領導層,晁蓋的重要心腹與嫡系,宋江上梁山後,晁蓋感到了威脅的情況下,怎麼會輕易的放公孫勝這麼一個高手離去?要知道後來他死在曾頭市,很大的原因就是沒有謀士出謀劃策啊。
根據晁蓋的性格,可以惡意的揣測一下,很可能是公孫勝覺得晁蓋沒有宋江腹黑沒有宋江狠的下心,覺得晁蓋在梁山政治鬥爭中必然落敗,所以藉口去躲避事非。
還有兩件事可以看出公孫勝的不凡。一是在宋江接受招安的時候,公孫勝提醒吳用,“若是招安成了,公明哥哥必死”;二是在梁山人馬攻打方臘前提前溜號躲過了一劫。別的不說,這份眼力勁就不是尋常人可比。
而且書中說這公孫勝能呼風喚雨,來到這個世界,王登知道這是扯淡。但從這點來看,很可能這公孫勝精通天文地理戰陣兵法,甚至還會些障眼法,是個自己需要的人才啊。
另外,雖然他王大寨主不迷信,但這個時代的人信啊。公孫勝是道教裡的人,而且平素裡神神鬼鬼(仙風道骨),在不明真相的羣衆眼中就是神仙中人,這種人正好可以用來幫助梁山和自己包裝宣傳啊。
沒見到劉邦當皇帝前斬了白蛇,朱重八出身的時候天邊有紅光麼?到時候王登也見公孫勝來包裝包裝自己,也弄個奇異現象證明天命所歸什麼的,至少也能矇住些人,讓人投降的時候猶豫手些手腳麻利些吧。
那宋江不也是弄了個什麼石刻天書,成功的將自己暗藏心機的梁山排名給捎帶進去了麼,別人還不能輕易的質疑。你敢質疑天書,那不就是質疑梁山“替天行道”沒不是上天保佑,不就是質疑梁山“替天行道”政治路線的正義性麼?這不是與梁山整體作對麼……
因此,公孫勝是個真正的人才,是王登需要的人才。與人才比起來,生辰綱算什麼,錢財算什麼。錢隨時可以賺,但是真正的人才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不就是錢麼,堂堂的王大寨主豈能被這難住,總會有辦法的……(呵,有些尷尬)
人才?公孫勝臉上有些疑惑。
王登微笑著接著道:“在下不要這生辰綱也是有條件的,就是有件事還請道長幫忙。”
有條件就好。公孫勝便道:“王大寨主豪氣慷慨,若真肯將這生辰綱用來救濟災民,就是讓貧道我上刀山下火海也是可以的。”
王登笑道:“倒不用道長上刀山下火海,就是希望道長給我打工。”
“打工?”公孫勝不解。
王登解釋道:“就是希望道長來梁山效力。時間就算十五年吧,花石綱的那些錢財相必也能僱得道長這麼些年了。”
王登知道公孫勝性格既超脫與物外,對功名利祿並不看重,讓他一直給自己效力,只怕他不願意,便先定了十五年。王登估摸著十五年的時間也夠自己顛覆江山和驅逐蠻夷了。
要我加入梁山效力,公孫勝略一思考道:“只要王大寨主信守承諾,貧道就算在梁山效力幾年也是可以的。”
王登又道:“道長別忙著答應,給梁山效力可不是那麼簡單,只怕還有殺頭的危險。”
公孫笑道:“梁山是個強盜窩,加入梁山當個好強盜就不用殺頭了?”
王登失笑道:“道長說的有理!不過我說的殺頭可不是說當強盜要殺頭。”
公孫勝一聽這話一愣,旋即盯著王登目光閃爍,似是看破了什麼,忽的哈哈一笑道:“不求長生路,看透土饅頭。貧道雖是道士,但卻不追求長生之道,不懼生死。人生百年,若是能爲蒼生幹些事便是雖死無憾。既然答應了替王大寨主做事,只要是不違背俠義之道的事,縱使殺頭,貧道跟著王大寨主去做就是!”
“公孫兄弟當真是豁達超脫之人!”
王登一聽這話心下大喜。
便又置了酒席,將山上的好漢都找了過來,彼此介紹認識了,衆人喝酒吃菜好不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