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

詩曰

施仁還受仁人報,好義能令義士憐。

何必貴官真舊友,非關道木降靈仙。

話說董聞見虞二府敦僚友之誼,在丁推官面上奠賻加厚,心甚敬之,即具名帖,到他衙中拜見,代丁公子致感謝之意。虞二府道:“先生加禮於同年。小弟念同寅之情,何忍坐視?況丁寅翁爲盡瘁公事而死,今日小弟略展薄意,亦是爲公,不是爲私。”董聞道:“上臺建議開河,其事非丁公祖不能爲之始,非老公祖不能爲之終。譬如周之治洛,周公爲祖,君陳佐之,不可無畢公以成之。”虞二府笑道:“過蒙先生高獎。其實丁寅翁所治河工,已居十之七八,小弟不過補其一二耳。”董聞道:“今日老公祖恤死存孤,使丁公祖的賢郎目下不至窮餓,丁公祖的靈柩,將來得歸故鄉。功德無涯,人人稱頌,比開河功德,更加一倍矣。”虞二府聽了這一席話,十分欣喜。自此又復送錢、送米到丁公子衙中,供他朝夕之費。公子愈加感激,此雖藉董聞吹噓之力,實出於虞同知好義之心。不想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忽一日,虞二府被馮撫院差官下來,摘去他印務,把他封禁在空閒公館中,聽候審問。你道爲何,原來撫院於春間,曾委虞二府齎賀表進京,因將一項應找解的官銀,共一萬餘兩,起了諮文,即著他管押赴京,交投戶部,掣取回文。那知行到半路,遇著一班響馬強盜,把銀子都劫去。虞二府欲待報知該地方官捕盜追銀,卻恐這班大盜未必便能拿獲,自己反先受失事之罪。又怕遷延時日,誤了進賀表的限期,只索忍氣吞聲,急急入京,一面進表,一面託一個相知,求其轉借銀子賠納,約於回任後一年之內措處奉還。怎奈銀子一時撮借不上手,回任的限期又促了。虞同知沒奈何,只得將原諮文留在那相知處,託他多方借銀納了,代掣迴文寄來銷繳,自己竟先回任。在撫院面前,只說銀已交納,回批尚未發,已著家人在京候領,即日將到。撫院信以爲然。虞二府日夜懸念,只措皇所託那相知替他支持停當,把回批寄來。誰想那相知已染病身故,竟未借銀投納。今戶部查-未完錢糧,移諮撫院。馮撫院正在-取回文,忽見部諮,不覺怒起,即喚虞二府來詢問。虞二府料遮掩不過,方纔把失盜之事稟明。撫院那裡肯信,說道:“若果失盜,爲何當時不即稟報,直至今日才說?這明系自己侵沒,巧言支吾。”因此把他拘禁候審,一待審過,便要上疏題參了。丁公子聞了這消息,不勝驚歎,連忙與董聞商議。董聞也沒做道理救他處。正是:

有德未逢施德報,感恩無計救恩人。

丁公子過了一日,擇定吉期,要扶柩回鄉。將起身之前,先叩謝了地方各官,併合郡士紳。及往公館謝別虞二府,奈公館門奉憲封閉,不放閒人進去,只得在門外拜了四拜。到起柩之日,舟泊河下,士民都來哭送,鄭州與儀封縣人來送者甚多。百姓們也有持錢米相贈的。其本城縉紳,都到舟次投了一帖,各自回去。唯有董聞依依不忍別,還在舟次盤桓。只見大力庵和尚沙有恆,來到舟中靈柩前叩頭,說道:“貧僧向蒙丁老爺審豁盜情,洪恩難報。今聊具懺金二兩,少申孝敬。”丁公子見是出家人的東西,不肯收受。董聞道:“他感恩而來,物雖微,也是一點誠心,不必卻他。”丁公子只得受了。將欲開船,忽有一乘女轎飛也似趕到舟次來。轎中女人,卻是妓者馬幽儀,他感丁推官釋放之德,一聞訃信,便於靜室中誦經薦度。今聞靈柩將歸,特來叩送。有詩爲證:

微獨良朋敦氣誼,青樓被德亦心銘。

開籠放出雪衣去,應誦慈悲般若經。

丁公子謝別了衆人,方與董聞哭拜相別。臨別,又叮囑道:“老年伯天高地厚之恩,不肖未知何日得報。至若虞二府之高義,衆薄俗所罕有。今當有事之際,茍有可以援手處,唯老年伯留意,即如不肖更拜大惠矣。”囑罷,開船起行,出了境外。行不上一二十里,忽見前面一隻大官船撐將來。船上掌號吹打,儀衛甚盛。看他艙門口告條上所書官銜,乃欽差翰林院莊。那莊翰林,就是莊文靖。因齎詔往南京封襲爵魏國公徐繩祖,故路經於此。原來徐老國公年高有病,上疏告老,乞命世子徐繩祖襲爵。朝廷準其奏,遣官齎詔去封他。莊文靖討了這個差,乘便南遊,所以前日寄於董聞的書中,說道將奉旨南來。當下丁公子打聽得船中的宮人是莊文靖,因想道:“他是我父親的老師。前日董年伯曾對我說他有書致撫按,薦我父親今日過著,合往拜謝,並以訃信報聞。”且還有事要求他,便具個門下不肖眷脫學生的名刺,等他泊定了船,即往船上投刺請謁。船上僕人們見是個少年,又身穿孝服,不肯與他通報。正在那裡做難,恰好莊文靖走出船艙口來。丁公子望見,即打一躬道:“莊太老師,不肖晚學生候見。”文靖答禮道:“足下是誰?”僕人們方纔把名帖呈上。文靖看了道:“足下爲何有此重服?”丁公子一頭揮淚,俱言父親沒於任所,今扶柩回鄉之事,文靖跌足驚悼。丁公子又謝道:“前蒙太老師致書董年伯,轉達撫、按,鼎薦先君,不想先君已遭變故,有虛盛意。”文靖嗟嘆道:“不佞在京師,聞尊翁居官清慎,與董聲孟甚相愛,因作書薦之於撫、按。又恐尊翁狷介避嫌,故但託董聲盂轉達當道,倒不曾有專札致尊翁。今日到此經過,正欲與尊翁一會,以罄闊-,誰想已作故人,真可嘆恨!”因問:“董聲孟一向在家好麼?”丁公子道:“先君喪後,不肖多虧了他。”文靖道:“我正要問,尊翁是個清官,那些身後之事,如何俱辦了?”丁公子把董聞代償債負,又多方吹噓,並虞二府厚助喪費的語,述了一遍。說罷,忽然離坐向前,雙膝跪地,告道:“今不肖有一事奉求。”文靖只道也求他助喪,連忙扶起道:“足下如缺少回鄉盤費,不佞自當勉力相助。”丁公子道:“不肖非爲自己求助。另有一事,欲求太老師鼎言說個方便。”文靖問是何事,丁公子把虞二府遇盜失銀,被撫院拘禁候參之事說知,因揮淚道:“虞公深有德於寒家。今他在患難中,不肖恨不能以身代之。若非太老師對撫臺說個方便,更無人可以救得他。伏乞看先人之面,特賜鼎言。不但虞公感荷二天,即先人亦銜感於九地矣。”文靖聽說,感嘆道:“足下少年,能知恩報恩,義生於孝,是有至誠、有血性的人,可敬可敬!我明日見撫臺,就把這事對他說便了。足下如不放心,可暫泊舟於此,待不佞見過撫臺,討個好音奉覆。左右不佞也還要來少盡賻奠之禮。”丁公子道:“不敢當太老師賜賻。但得藉鼎言保全虞公,以報先人,便如拜臺惠矣。”言訖,作謝而別。正是:

異矣孤兒,咄哉年少。非高其義,正重其孝。不忘親者,不忘親之所不忌;欲報親者,欲報親之所欲報。何意薄俗,遭茲右道?

莊文靖受了丁公子之託,即日開船。至開封府城外,早有董聞同著計高、金畹二人前來拜候。文靖迎到船中,相見敘禮罷,各各道過寒溫。董聞便說及丁推官病故一事,文靖把丁公子的話對董聞說了,因讚歎道:“難得他少年如此孝義至誠,真個是父是子。丁司李可謂不死矣。”董聞也稱說虞二府許多好處,“今遇盜失銀,原非其罪。若令仍舊供職,限他賠補所失之銀,亦未爲不可,乞老師看丁氏父子面上,婉致撫公,免其參處,保全功名,足仞明德。”計高、金畹也替言道:“敝府良有司,首推丁司李,其次便要算虞二府了。今丁司李方死,虞二府又緣了事,民失所望。死者已不可復生,虞公之事,還可補救。全仗鼎言。”文靖領諾。

三人別去,文靖即打轎往拜撫院。適值撫院公出,不在衙門,不曾接見,文靖隨往拜按院。坐談之次,按院說起前日承臺札下須,奈貴門生丁司李已物故,未及用情。文靖便謝了他捐資助喪的美意,因說:“虞同知恤死存孤,篤於僚誼。他既能加禮於死友,必不忍上欺其生君。解銀失誤,必果被盜,斷非侵沒,還求撫公寬政,只勒令賠補,不要壞他功名,乃爲恩威並用。此意即煩鼎言先爲小弟轉達撫公,明日見撫公時,再當面懇。”按院領命。次日,撫、院二公一齊都到船來答拜。文靖又把前言面致撫院,那知撫院已先聽過按院轉述之言,今又見文靖諄諄面語,按院又從旁接談,撫院那得不從?遂滿口應承,領教而別。文靖別過撫、按,即差人邀董聞到來,對他說知。董聞大喜。文靖道:“我即得請於撫公,不負丁公子之託矣。王命在身,不能久留,即當奉別。”董聞要屈他到家飲宴,文靖辭謝。及送與些禮物,也不肯受。董聞亦不敢相強,只將些賀禮並賀諮一通,附致徐世子,賀他襲爵之喜。文靖收訖,自開船往南京一路去了,不在話下。

且說撫院聽了莊文靖的分上,回到衙門,即行下憲牌,放出虞二府。著令仍管廳務,但勒限三個月之內賠補所失之銀,準免參處。虞二府拜謝了憲臺,仍舊坐衙理事。卻探知憲臺寬恩,多虧莊翰林援救之力,因想道:“我與莊公並無交契?爲甚無端救我?此必董博士對他說的。”便親自至董聞家中拜見。董聞懼述丁公子代爲請命之事,虞二府方纔省悟,不勝感激。欲具名揭,往謝莊文靖。董聞道:“敝座師已連夜開船去了。”聞說丁公子的船,雖出了境,倒還停泊著,虞二府便備了楮儀,飛掉前往。趕著丁公子的船,登舟相見,兩下互相稱謝了一番,珍重言別。丁公子方與虞二府別過,只見一個差官打扮的人,跟著五六個伴-,掉著一隻快船,前來問道:“這可是丁大爺的船?”丁公子問是何人,那人道:“小人是欽差莊翰林老爺遣來的。老爺說王命在身,齎奉吉詔,不便易服弔喪。特差小人送奠儀五十兩,聊表薄意。待覆命回京之日,還要親到靈前致祭。其所託虞爺的事,已都停妥,並著小人口覆,不及寫書了。”說罷,走到船頭上,望著靈柩,磕了四個頭,送上奠金。丁公子拜受了,打發回帖,犒賞來差而去。看官聽說,莊文靖這番遣吊,倒驚動了旁邊的人。傳說開去,道丁公子卻有這一位顯官與他相知。那些官宦們,前日在丁推官面上淚薄的,今聞此消息,又知莊公與虞二府說方便也爲丁氏父子情分上,他師生之誼,生死不變如此。況莊翰林乃當朝楊閣老的相契,是朝中要緊人。他即加厚於丁氏父子,則令丁推官雖死,丁公子卻怠慢不得。於是有趕上船來補送奠儀的,也有補送路費的,作成丁公子又熱鬧了一番。正是:

範冠蟬有-,蠶績□有□。

推官有吊各,學士爲之喪。

且說丁公子開船望北進發,將及半途,忽一夜,睡在艙中,只聽得喊聲驟起,船外火把亂明。丁公子知是強人的船來了,忙披衣起,望著外面大叫道:“我們是扶柩回鄉的喪船,船中並無財物。好漢們不勞下顧。”說猶未了,早有一個人跳過船來,一腳踢開艙門,火光中見丁公子身披孝衣,就一把扯住問題:“你就是丁公子麼?不要害怕,我有話說。”將丁公子拖到後艙,附耳低言了幾句,又將一包東西放在桌上,回身跨出船頭,跳過船去,揚言道:“他船裡果然沒甚東西,我們去罷。”衆人唿哨一聲,把船飛也似搖去了。那時丁公子船中的人,都嚇得東躲西藏,目瞪口呆。見強人忽來忽去,正不知甚麼緣故,只有丁公子肚裡明白。把桌上東西收過了,分付衆人各自安息,不忍驚惶。

看官,你道這強人是誰?原來不是別人,卻就是常奇。一向常奇與寇尚義在山東落草,專一打劫貪官污吏的銀子,並起解的官錢糧。春間虞二府失去的官銀,正是他們所劫。後來聞得虞二府是個好官,卻爲失銀被禁,常奇與寇尚義商議道:“我們做好漢的,不可連累好官受罪。須把這項銀子還了他,才見我們的義氣。”商議已定,只是不好自己把去還他。因打聽得他與丁推官父子交厚,丁公子又十分孝義,故特地來寄信與丁公子,說這一萬餘兩官銀,已埋在開封府東門外二十里大後橋柳樹之下,可密報與虞二府,他自去取。又將白銀五十兩,送與丁公子爲助喪,那放在桌子上的東西就是了。紙包內又開寫藏銀待取之事,甚是明白。正是:

莫道綠林中,無有英雄客。彭越曾爲江中盜,世勳曾爲無賴賊。李北海曾有七言之贈,張齊賢曾邀一醉之德。試看今日還金人,賽過水遊梁山泊。

當下丁公子不喜得常奇助喪之費,卻喜官銀有了下落,可以保全虞二府功名。至次日,即修密書一封,專差的當家人,星夜到開封府,面向虞二府投遞。虞二府那時雖然脫了拘禁,仍舊坐堂理事,卻還是帶罪供職。若過限期,沒銀賠補,撫臺定要題參。正在憂思,忽然接得丁公子密書,不覺喜從天降,笑逐顏開。只是一件,那銀子雖有了下落,卻是丁公子替強人通信,這話怎好對上官說得?若不明言其故,竟自冒冒失失的去取出,又像自己隱匿在那邊的了。左思又想,無計可施。因邀請董聞到私衙,把這話密密告知,與他告知商議。董聞沉吟了半晌,忽然笑將起來,道:“有計在此了。”虞二府道:“有何妙計?”董聞附耳低言道:“目今撫臺敬信一個姓洪的法官,即日要請他設醮。老公祖這件事,只在這洪法官身上,那銀子便好出頭了。”虞二府道:“如何用著這個人?”董聞又向虞二府耳邊低低說了幾句。虞二府拍掌笑道:“此計大妙!竟依計而行便了。”正是:

黃冠權借爲引子,白鏹方纔好出頭。

看官聽說,那洪法官不是別人,就是前日在鄭州求雨的洪覺先生。本是沒甚道術的,當時爲求雨不來,被鄭州好事的編成《十一干》的笑話笑他,道是:

“日裡是照亮幹。夜裡是不落臺幹。捱過幾日沒雨,是挨推幹。惡求一番越不雨,是罰強幹。唸咒念得口乾。畫符畫得筆幹。噴法水噴得碗底積焦乾。踏罡步踏得鞋底鐵屑幹。手中鐵劍,只好切菜乾。身上法衣,只好揩鼻涕幹。這樣法官求雨,送他一個斗大的楊梅乾。”

鄭州人雖是這般笑他,這裡撫臺卻不曉得。因太夫人有病,請他到衙內祈禱。撫公問道:“幾時才得病癒?”洪覺生隨口胡答道:“過七日便沒事了。”卻也是他造化,準到第八日,太夫人果然康健起來。撫公以此敬信他。又要教他於本城道院中起建醺壇,保佑年穀豐登,人民安樂。董聞乘此機會,授計於虞二府,教如此如此。虞二府便密喚洪覺生先來分付了言語,許他二十兩銀子謝儀。洪覺先欣然領命而去。到得起建醮壇之時,撫公親來拈香。虞二府便也往壇中,當著撫公面前,要求洪覺生請仙降乩,指示所失官銀蹤跡,以便追捕。洪覺先初時假意推託不肯。虞二府懇請再三,方纔應允,就於壇前書符唸咒,作起法來,喚一個小道童與自已一同扶乩。案上鋪放黃沙,焚香點燭。少頃,見乩兒漸漸轉動,磨了半晌,忽然寫出一行字來道:“吾乃葛仙翁也。”虞二府假意向前問道:“果然是葛仙翁麼?若果是仙翁,我有一事欲問。”只見乩兒運動,寫出四句道:

“子欲請仙仙故至,卻問仙翁是不是。

可笑龍池心不誠,若還疑我我當去。”

虞二府看了,慌忙下拜道:“龍池不知仙翁下降,適間言語唐突,伏乞寬恕。今有懇請,只因春間解送官銀一萬餘兩,中途被盜劫去,望仙翁明示銀子下落,與盜賊蹤跡,以便追緝。”祝告罷,只見乩兒上又寫出四句道:

“怪爾後恭前倨,爾可暫時迴避。

可請撫公問吾,吾當明告其事。”

撫公那時親在壇前看見,安得不信?便令虞二府退過一邊,自己向前整衣作禮,默禱了幾句。只見乩兒又寫道:

“機事秘密,不可泄漏。

若要我言,須屏左右。”

撫公看了,即喚跟隨人役,都遠避開去,只有撫公一人立在案前。那乩兒才明明寫出幾句道:

“離此府城東,二十里之外。

一座石橋傍,兩株柳樹蓋。

鬆其下探之,原銀宛然在。”

撫公看罷,又低頭祝告道:“此銀向被何人盜去?今又是誰埋藏在此?伏乞仙翁一一明示。”祝畢,只見乩兒又寫道:

“若問藏銀之人,其人乃是大盜。

目下不可明言,以後自然知道。”

撫公再要問時,只見乩兒連書:“吾去也”三字,便不動了。吾公分付洪黨先勿泄其言,自向虞二府密語其事。虞二府佯爲不信。撫公道:“仙翁所示,諒不相欺。你只依言去取,看是如何。”虞二府口中唯唯,卻佯做不肯深信之狀。明日親到城東二十里之外,喚集人夫,向石橋旁兩株柳樹之下,把鋤頭鐵-掘將下去。掘不上三尺來深,果然掘著了銀子,照原數一萬餘金,毫釐無缺。正是:

本出綠林之手,巧借黃冠之口。

朝中正說三楊,野外忽逢二柳。

並非洪法官道術能靈,卻是董博士妙計罕有。不用虞公向上臺稟知,反使上臺向虞公私授。前番求雨不雨的伎倆,人盡笑之;今日說銀有銀的神通,人能知否?當下虞二府掘得原銀,十分歡喜,隨報知撫臺,將銀交納。撫公深信仙翁之靈,法官之術。一時開封府中驚傳其事,都道仙人降乩,有此靈驗。又道洪法官初時本事沒,雨也求不下一滴;如何今番卻請得真仙下降?或者是都老爺與虞二府敬心所感。卻那裡曉得是董聞的計策,把虛名作成了洪法官,又無端借重了葛仙翁?有詩爲證:

仙翁有語語非輕,問者佯疑疑亦精。

羨殺巧人傳妙策,作成道士享虛名。

虞二府即將原銀交納,撫公因前日難爲了他,心中頗覺不安,著實慰勞了幾句。那時新任理刑未到,其印務是府堂暫管,撫公乃委虞二府權署理刑印務。虞二府謝過撫公,隨即往謝董聞,稱讚其用計之妙。董聞道:“還金全賴常奇之義,寄信又虧公子之書。治弟不過因風吹火耳。美來還是老公祖恤死存孤,故得好義之報,他人何力之有焉?”虞二府歡喜稱謝而別。有一曲《江兒水》爲證:

爲善從來吉,便宜自取之。漫誇豪客能輕利,漫誇公子能傳遞,漫誇博士能施計,招致還虧一已。恤死存孤,食報固其宜矣。

不說虞二府保全了功名。且說董聞在家候缺,過了兩年。此時正值南京國子監博士員缺,朝廷命下,將董聞除授南京國子監博士。報喜人報到了,董聞心中歡喜。一來喜得有了衙門,二來喜在南京,得與徐國公相敘。於是擇定吉日,正待起身赴任,忽見大力庵裡香火道人踉蹌而來,報稱師父沙有恆被本府公差拿了,要解往南京徐國公府裡去,求董爺救一救。董聞驚問其故,道人說出這個緣故來。有分教:曲中美女,再添一段風流;寒裡英雄,換卻兩番形貌。正不知道人說出甚話,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七卷 奸徒喬裝真耳聾 賢官巧辨詐眼瞎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七卷 奸徒喬裝真耳聾 賢官巧辨詐眼瞎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
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七卷 奸徒喬裝真耳聾 賢官巧辨詐眼瞎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詰奸省遠行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七卷 奸徒喬裝真耳聾 賢官巧辨詐眼瞎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二卷 疏財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第十四卷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札第八卷 飲壽觴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第五卷 走健卒誤拿差役 脫禁犯權借乞兒第四卷 慣負人俗子誤身謀 不忘生英雄償死債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託求仙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第十一卷 假僧人連累真僧人 真太監引出假太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春市| 长阳| 襄垣县| 泰兴市| 长乐市| 淮安市| 喀喇沁旗| 集安市| 新竹县| 常德市| 睢宁县| 繁峙县| 法库县| 泸水县| 通州市| 嵩明县| 沂水县| 屏东县| 云浮市| 元氏县| 宝山区| 威远县| 内黄县| 时尚| 江安县| 靖远县| 沙坪坝区| 无为县| 扎囊县| 阿图什市| 辰溪县| 房山区| 和平区| 永城市| 麻栗坡县| 安康市| 中江县| 赫章县| 林芝县| 盈江县| 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