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上級和老戰友的幫忙之下,李子元與劉翠的婚禮雖說很是簡譜,但還是進行的比較順利。當劉翠已經有近十年沒有見面的弟妹,出現在她的面前時候。多年未見親人的劉翠,擁抱著自己的弟弟妹妹,甚至可以說喜極而泣。
儘管這邊的婆家人,待她如親生女兒一樣。可畢竟不是她的親生父母,兄弟姐妹也不是她親生的。儘管父親與她斷絕了父女關係,但不管怎麼說都是她的親生父母。這麼多年沒有見面,要說不思念那是不可能的。
見到多年沒有見面的弟妹,劉翠要說不開心那是不可能的。今天又是自己與愛人結婚的日子,家人能在這個時候出現,也無疑更加讓劉翠高興。儘管這不是李子元安排的,可也讓劉翠足夠的暖心。
而一個跟隨縱隊政委前來參加他婚禮,曾經跟隨縱隊政委西進豫西,後又組建河南軍區。抗戰勝利後南下,併入新四軍建制並轉戰鄂豫邊,後參加中原突圍。現在又在縱隊政委的指揮之下,跟隨中原突圍時赫赫有名的皮旅,從華東成建制的調回山西戰場。
眼下正在縱隊所屬另外一個旅擔任團政治委員,因爲到縱隊辦事而被自己的老上級,一同帶來參加婚禮的幹部,見到新娘子和出現的人也嚇了一跳。而劉翠還有她的弟妹,見到跟隨政委一同來參加自己婚禮這個幹部,也是覺得很是有些熟悉。
直到這個她們感覺到有些熟悉的人,喊出幾個人的小名。劉翠才知道面前這個解放軍的幹部,居然是自己多年未見,抗戰爆發的時候正在太原讀書。在七七事變後給家裡寄回來一封信,說是自己去尋找抗日真理之後,就失去聯繫的大弟弟。
分別多年一家人,在眼下通訊聯絡不方便的情況之下,遠離壺北幾百公里之遙的太原城下相遇,這不能不說是給劉翠最好的結婚禮物。一桌簡單的婚宴,旅部的幾個幹部和聞訊趕來的幾個團長和政委,一起舉杯祝願新婚夫婦革命到底後,簡譜的婚禮就算完成。
現在還是戰時,尤其還是在戰場周邊。按照李子元的要求誰也不能多喝酒,所以包括縱隊政委在內,大家都是淺嘗即止。吃過飯後,參加婚禮的來客知趣的紛紛告辭。將房子留給了新婚夫婦,以及重新團圓的一家人。
等到來賓都走了,急於知道家人消息的劉翠和他的大弟弟,才急切的詢問起自己的弟妹來。看著眼前即熟悉,但又陌生的大姐和二哥,兩個年輕人對視一眼,還是由劉翠最小的弟弟告訴心急的姐弟倆個。
父母的身體還好,就是母親因爲惦記他們兩個人,眼睛出了一些問題。父親嘴上不說,可家人也看得出來很是有些爲當年的絕情後悔。尤其是在劉翠跟隨婆家一起搬走後,父親暗中查找多年都沒有音訊,父親更是一夜一夜的嘆氣。
直到這次解放軍幹部到家裡面,對大姐進行政審,全家人才知道大姐的下落。只不過對於大哥的下落,全家人並不知道他也在解放軍中。這次父親知道大姐要結婚,因爲身體的原因沒有辦法來,特別讓他們兄妹過來代表。
說到這裡,劉翠的這個弟弟看了劉翠一眼,猶豫了一下之後還是道。這次父母沒有來,除了母親多少因爲總算知道女兒下落後,有些激動引起身體不適之外。父親主要是拉不下臉來,如果大姐方便的話,還是回家一趟親自探望一下比較好。
這樣,可以給父親一個主動的臺階下。不管當初父親如何的絕情,可現在他畢竟後悔了。而且父親年紀一年老一年,即便現在看似還健康,可也到了風助殘年的時候了,做子女的在這個時候就別再斤斤計較了。
三哥還在太原城內讀大學,現在情況怎麼樣也不知道。四哥現在也參加瞭解放軍,眼下聽說跟著晉冀魯豫軍政大學調到河北去了。二姐已經結婚,丈夫是一個小學教師。現在父母身邊,就剩下他們兩個。
介紹完家庭的情況,劉翠的小妹看了看李子元這個姐夫,又看了看同樣很陌生的大哥,對兩個人道:“姐夫、大哥,我也想留下來參加解放軍。姐夫和大哥都是解放軍,四哥現在也進入瞭解放軍的大學學習,我也想要留下來參軍。”
“要是回到家裡面,爹又要給我說親,逼著我嫁人了。我現在才十九歲,還不想那麼早的嫁人。咱爹的脾氣你們也知道,一向都是說一不二的。他要是已經說了出去,就肯定會讓我嫁人的。”
對於這個丫頭的要求,李子元與劉翠的大弟弟對視一眼之後,劉翠的大弟弟對李子元道:“首長,我們團以下部隊是沒有女兵的,我這邊實在是有些不方便安排女兵。要是同意她留下,你是縱隊副司令員,我看還需要您安排。”
也許是李子元的職務比他高,也許是李子元是全兵團都赫赫有名的戰鬥英雄,有這麼一個姐夫,給這個年輕團政委帶來的壓力很大。他雖然是弟妹的大哥,可在這件事情上,還真的就輪不到他說話。對於他來說,李子元可不僅是姐夫,還是他的縱隊副司令。
對於這個小舅子的話,李子元沒有說什麼,只是靜靜的看著身邊的劉翠。很明顯,劉翠在這件事情上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而劉翠的那個小妹,明顯相當的聰明。見到李子元這個大官,將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姐姐,馬上跑到大姐身邊撒嬌賣萌。
只是不管這個丫頭怎麼撒嬌賣萌,劉翠卻是始終搖頭。現在家中就剩下這兩個弟妹了,要是在離開老人身邊可就沒有人了。而且不僅她的這個小妹,還有那邊的小弟也是眼中露出一副渴望的眼神。她不敢點這個頭,生怕點完頭這弟妹都參軍了。
只是她的這個妹妹,纏人的功夫絕對是一流的。劉翠不點頭,就死命的在那裡纏著。最終還是李子元開口道:“你們都是讀過書的人,想要參加解放軍,至少我這個當姐夫的是支持的。可你們知道嗎,中國不僅需要的是保衛,更需要的是建設。”
“現在平津馬上就要解放了,還有這太原城也即將解放,這些的大城市裡面的大學很多。作爲你們的姐夫,也是一名解放軍戰士,我更希望你們去讀書。學好一身本領,去建設咱們的這個國家。日本人和南京都曾經蔑視我們,稱呼我們爲土八路。”
“可我們,自己不能真的以土八路自居。你們看看這太原戰場上,幾十萬大軍相互廝殺,上千門山野炮對射。可這些軍人使用的武器之中,有一樣是咱們中國人自己設計的嗎?要麼是進口貨,要麼是仿製貨。”
“晉造三八式步槍,與日本原廠的三八式步槍,無論是質量還是精度,都相差不知道幾千裡。人家的三八槍打上幾千發子彈,槍管一點都不會變形。可晉造的三八式,除了外形一樣之外,質量上根本就沒有辦法相比。”
“還有那些美國造、德國貨,質量都比國造的要好。而且你們也都經歷過抗日戰爭,也見到了日本人的飛機鋪天蓋地。可我們呢,別說我們一架飛機都沒有。就連當時的南京政府,又有幾架飛機?”
“日軍一個師團,裝備上百門的山野炮在配屬的火炮,僅僅在一個戰場上,就能部署上千門的火炮,一次火力投射打出幾萬發的炮彈。一次出動上百架飛機,投下上百上千顆*。可我們呢,這個標準國內那支軍隊能夠做到。”
“我們的戰士,成片的倒在日軍的炮火之下,我們甚至連還手之力都沒有。敵機在我們頭上盤旋投彈掃射,我們只能硬著頭皮挨炸。不僅僅是我們,就是南京那邊又有幾門高射炮?幾百門山野炮?”
“我們東渡黃河的時候,中央軍的一個團一槍未放,甚至還在行軍途中,就被幾十架撲過來的敵機,硬生生的給炸垮掉了。我們當時去幫著收的的屍,我到現在還記得那個村子內外,到處都是被炸死、炸傷的士兵。”
“當時這個團,哪怕是有幾挺高射機槍,也不會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被炸的這麼慘。這還是中國裝備最好的中央軍,換了別的部隊只會被炸的更慘。淞滬會戰的時候桂軍一個師,也是連戰場都沒有接觸到,就被敵機給炸散了架子。”
“這就是國力的差別,就是兩國工業基礎上的區別。日本人敢以一個小邦,進攻比他自己大幾十倍的中國靠的是什麼?不就是自從明治維新以來,不惜血本建立起來的現代化工業,給了他們的軍隊有利的支撐。”
“而我們中國軍隊呢,所有的派系武裝,加在一起比日本全國的軍隊多幾倍。可手中的武器呢,一款全世界已經被淘汰的步槍,只有我們還在用。仿製的機槍,卡殼的機率遠遠超過了進口貨。有的部隊,一個師都沒有一門炮,上了戰場除了拿人命拼,沒有任何的辦法。”
“想要一個強大的國防,並不是只有強大的軍隊,更需要的是強大的現代化工業。航空、造船、冶金、化學等工業,咱們國內現在又有多少?是南京的那幾個鋼產量,還不如人家一個小鋼廠的鋼廠?”
“還是那幾個自己一點生產能力都誒有,所有的物資都需要進口,只是拼裝起來的所謂飛機廠?而建立現代化的工業,具備現代科學素養的人才是基礎。中國現在不缺軍人,缺的是能建設國家的科學家。”
“現在全國解放在即,新中國的建設需要大批的人才。中國的高等教育,一年畢業生八成都是文科,剩下的理工科畢業生寥寥無幾。我希望你們不要在參軍了,都去考大學去。都去學習理工科,哪怕學習外語和醫學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