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章 司徒美堂
“確實是可惜了, 逝者已矣, 蘊華未走完的路咱們要緊跟著一直走下去?!?
曾貽經嘆了口氣, 時光如水, 不知不覺間他們幾人已經從麻省理工畢業有十五年多了, 當初跟他們一起畢業的還有巴玉藻, 同樣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飛機設計師。 但卻在歐洲考查英法等國列強的航空技術發展時遇刺身記, 有傳聞說巴玉藻是被日本人的間諜刺殺的, 但這沒什麼卵用, 就是在國內被日本人刺殺了又能怎麼樣, 更別說是在國外, 沒有人爲了一箇中國人的死活去開罪日本人。
“嗯, 總有一天, 我們我們會用自己生產出來的飛機降臨在日本人的頭上, 投下復仇的彈藥。 蘊華沒能走完的路, 我們接著走下去?!?王孝豐目光堅定地看著遙遠的西方, 總有一天, 他們會讓自己的飛機飛到那片土地。
“ 美國這邊的航空工業是咱們國內所不能比的, 姜司令說得一點都不差, 咱們想要設計出好的飛機就只有出國。 無論是製造水平, 還是配套的生產鏈, 國內都不允許咱們自造出先進的飛行器, 不過這次咱們來美國, 司令還交待了一個任務?!痹O經說道。
“什麼任務?” 王孝豐, 朱家仁兩人同時問道。
“司令還讓我們搞一種能近距離監測到飛機接近的儀器。 然後將這種距離逐漸放大。”曾貽經說道。
“監測飛機的儀器?” 王孝豐, 朱家仁兩人皺眉道,“這東西咱們可不擅長?!?
“所以你才堅持在麻省理工附近設立辦事處?” 兩人很快又同時反應過來說道。
“不錯, 咱們辦不到的事, 但麻省理工人才濟濟, 總有人能辦得到。 司令說這種東西的重要性不在飛行器之下, 一旦民國擁有這種東西之後, 便可以對轟炸, 偷襲的日機提前預警, 及時做好應對措施。” 曾貽經凝聲說道?!八玖钫f列強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多年, 民國必須要奮起直追。 憑我們三人之力,暫時能辦到的事情有限, 一方面。 我們要及時吸納人才, 另一方面, 也要培養人才。 ”
王孝豐, 曾貽經兩人點頭, 以麻省理工爲依託。 有這麼充足的人才儲備, 他們確實可以做非常多的事。
“曾主辦, 王副主辦, 朱副主辦, 司徒大佬來了?!?幾人正說著, 一個穿著牛仔褲, 戴鴨舌帽的青年快步跑來。
“什麼, 司徒大佬來了?” 曾貽經聞言立即道,“走, 咱去見一見?!?
“咱們兩個沒你吃得開。 你去就行了, 現在廠址已經選好, 手頭上還有不少事情要做呢?!?王孝豐笑道, 曾貽經的交際比他們兩個 要強一些, 本來三人準備遲一天再抵達劍橋市的, 不過聽說洪門的大佬司徒美堂要路過劍橋市, 幾人特意加快了行程, 總算趕在了司徒美堂的前面。
“大佬,等一等 有一個叫曾貽經的國人求見!” 身強體健的保鏢將一份帖子遞往司徒美堂。
司徒美堂怔了一怔, 他不過是路過劍橋市。 並不打算在這裡停留多久, 一般洋人想找他是有些困難的, 不過聽說是國人, 司徒美堂卻沒有那麼高的架子。
司徒美堂打開帖子一看。 點了點頭說道,“把人請過來吧?!?
曾貽經遠遠地看司徒美堂, 只是個蓄了不少鬍子的老者, 不過觀其挺拔的身形卻不遜於普通壯漢。 看上去精神十分好。 對於這個一直在傳聞中爲在美華人利益奔波奮鬥的老者,曾貽經也是十分佩服的。
“曾貽經見過司徒大佬!” 越過幾名保鏢,曾貽經躬身向司徒美堂行了一禮道。
“客氣了。 大佬是洪門內部的細稱, 曾先生是麻省理工的高材生, 稱呼老夫爲司徒先生就可以了?!?司徒美堂擺了擺手, 讓人給曾貽經倒茶,“不知曾先生找老夫所爲何事? ”
“ 那便失禮了, 不是我找司徒先生, 準確的來講, 是國民革命軍15路軍姜司令找司徒先生有事相商?!?曾貽經欠了一下身體道。
“國民革命軍15路軍? 恕老夫孤漏寡聞, 以前還未聽說過15路軍?!?司徒雷登坦承道。
“相信跟日軍打了幾個月的奉天抗戰司徒老先生不會沒聽說過吧?”曾貽經說道。
“你說是姜立就是15路軍的姜司令?” 不止是司徒雷登, 就是那些身體強健的保鏢, 此時也一臉動容地說道, 姜立在奉天一戰, 給予日軍近十萬的殺傷, 不止是讓日本人丟了一次臉, 同時也大爲昂揚了民族之志氣。 就是他們這些海外的華人也倍感臉上有光。 自晚清以來, 國內對上列強還沒打過一場像樣的仗。 姜立的封面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 許多美國人知道這場歷時數月的大戰之後也同樣驚呼不已, 他們也聽說了那位在遠東戰場上創造了奇蹟的年輕將軍。
“正是, 這次受姜司令之命, 特地前來拜會司徒老先生, 臨行前姜司令說雖未與司徒老先生素昧平生, 但對您也是仰慕已久。”曾貽經點頭道。
“想不到姜司令也聽說過我這個糟老頭子的名諱。 以後有機會回國了, 一定要去拜訪一下姜司令?!?司徒美堂臉奮得臉上多了一絲紅潤, 十分高興, 然後又說道,“不知道姜司令派曾先生過來有什麼事? 只要老夫能做得到的絕不推辭。”
“確實有一些事情需要司徒老先生相助, 上次奉天會戰, 姜司令孤軍奮戰數月, 不支而退。 但是抗戰並不會因此結束, 姜司令深感日軍之強勢, 民國之弱小。 關鍵之處在於民國技術, 工業, 教育之全面落後。 特地派在下,還有一些人遠赴重洋, 在美國各地分別成立了一些工廠, 用來設計生產最新式的飛機, 醫藥, 發動機, 以後用來支援國內的戰事需要?!?曾貽經說道。
“ 洪門人力還是有一些的, 不過曾先生說的這些都是些燒錢, 又要技術學歷, 我們洪門五大三粗的人倒是不少, 但這些事恐怕是幫不上太大的忙。” 司徒美堂不無可惜地說道。
“ 現在我們在海外缺的就是人力?!?曾貽經認真的道。
“哦? 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