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3章 十年之後

時間飛逝,十年彈指一揮間;當年李諒祚在同意了羣臣裁軍的政策以後,整個西夏朝廷立刻著手實施,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裁軍完畢,李諒祚用末尾淘汰制,將一部分不能夠滿足新要求的士卒全部淘汰,當然被淘汰的士卒並不等於完全離開了軍隊,這些人回鄉(xiāng)之後,全部被編入當?shù)氐母洚斊溽醾浔鴨T。

夏軍從八十餘萬大軍裁撤至五十三萬,這已經(jīng)是李諒祚裁軍的極限了,畢竟現(xiàn)在西夏的國土面積在這裡擺著呢!常備軍如果太少的話根本無法應(yīng)對突發(fā)**件;夏軍的基本編制依舊沒有變,只不過在邊軍中裁撤了師一級編制,而中央軍中依舊保留師一級編制,而且還增加了軍一級的編制;裁軍後夏軍的常備軍依舊分爲中央軍和邊防軍兩大部分。

在裁軍之後李諒祚對中央軍和邊軍都作出了調(diào)整;中央軍更名爲御林軍團兵力爲六個軍,每軍五萬人,共計三十餘萬人,這六個軍分別有一個親衛(wèi)軍、兩個重甲騎兵軍和三個輕騎兵軍;其中親衛(wèi)軍是李諒祚的衛(wèi)戍部隊,負責保護皇宮和整個興慶府的安全。

而邊防軍則分爲了五大軍團,各軍團按照駐紮地點的不同兵力也不一樣;其中草原軍團爲最大的一個軍團,兵力爲十萬人;分爲十個營,其中有兩個重甲騎兵營和八個輕騎兵營,其中兩個重甲騎兵營分別駐紮在中部草原核心區(qū)的鎮(zhèn)州和東部草原的核心區(qū)河董城;其餘八個輕騎兵營駐紮在各地來回機動。

安西軍團是第二大軍團,兵力有五萬人,分爲五個營;其中有一個重甲騎兵營和四個輕騎兵營;重甲騎兵營駐紮在高昌,四個輕騎兵營分別駐紮在焉耆、仰吉八里、彰八里和北廷;各營之間也會來回調(diào)動,而且還有機動部隊進行巡邏;安西軍團主要的敵人就是黑漢王朝的軍隊。

其次就是河湟軍團和大同軍團;這兩大軍團的兵力都是三萬人;其中大同軍團是由原來的河湟軍團拆分出來新組建的一個軍團,雖然兩大軍團兵力相同,但是大同軍團的戰(zhàn)鬥力要比河湟軍團高出一些;因爲在大同軍團中配備了一個重甲騎兵營,而這個騎兵營主要駐紮在大同府;其餘的兩個輕騎兵營駐紮比較分散主要駐紮在宋夏和宋遼邊界地區(qū)。河湟軍團也有三萬人,分三個營;三個分別駐紮在蘭州、寧河和溪哥城,其中駐紮在蘭州和寧河的兩個營是爲了防備大宋的西軍。

其次還剩下的就是河套軍團,原來的河套軍團是大夏國最強大的軍團之一,而現(xiàn)在河套軍團只剩下了兩萬人,分爲兩個營,其兵力分散駐紮在河清軍、金肅軍、寧邊州和武州等地;主要駐紮在夏宋邊境地區(qū),其實河套軍團已經(jīng)有些名不副實了,隨著大夏國邊境的轉(zhuǎn)移,原本屬於邊疆的河套地區(qū)如今已經(jīng)成爲了西夏的腹地,成爲了大夏國在北方地區(qū)一個極其重要的糧倉。

五大邊軍軍團主要駐紮在邊境地區(qū),而由李諒祚親自統(tǒng)領(lǐng)的御林軍團則駐紮在大夏國的核心地區(qū);其中興慶府駐紮著李諒祚的親衛(wèi)軍,西平府駐紮有一個重甲騎兵軍、宣化府駐紮有一個重甲騎兵軍、另外四支輕騎兵軍中的三個分別駐紮在涼州、定州、肅州;剩下的一個輕騎兵軍主要分散駐紮在夏宋的南部邊界,及韋州、宥州、銀州、鹽州、洪州等地。

重甲騎兵軍並不是指所有的都是重甲騎兵,而是分一定比例的;其中一個重甲騎兵軍有百分之六十五的是重甲騎兵,也就是說重甲騎兵有三萬餘人;而一個重甲騎兵營的重甲騎兵佔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說有八千人左右的重甲騎兵;按照這個比例進行計算的話,大夏國的重甲騎兵大概在十萬上下,佔夏軍的五分之一,這已經(jīng)是大夏國能夠承受的極限了。

除了軍事上的變動,在邊軍統(tǒng)帥的問題上也發(fā)生了變動,李延宗被李諒祚調(diào)往了安西軍團、李察罕被調(diào)往了草原軍團,而李孝仁則被調(diào)往了河湟軍團;這三個人都是大夏國拓跋李氏皇族,其中兩個人掌握的兵力都增加了,只有李孝仁的掌握的兵力減少了;另外河套軍李諒祚交給了樑格嵬,而大同軍團則交給了昔裡仟部;至於原來的河套軍統(tǒng)帥老將集辣思義則被李諒祚調(diào)回了朝廷,任命爲軍務(wù)使。

夏軍經(jīng)過這次裁軍整編,戰(zhàn)鬥力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夏軍所有的精銳都被李諒祚集中到了御林軍團當中,而整個御林軍團全部由職業(yè)軍人組成,這些在大夏國除了打仗就是準備打仗;而其餘的五大邊防軍團則是半職業(yè)軍人,平時訓練戍邊到農(nóng)忙季節(jié)還要屯田;每個軍團都有專門的農(nóng)場,如此以來就大大減輕了朝廷的軍費負擔。

整編減少了軍費支出,而軍事上的人員調(diào)動則讓李諒祚徹底的掌握了所有的軍隊,消除了一切隱患,對於李諒祚來說最大的隱患其實就是集辣思義統(tǒng)領(lǐng)的河套軍團,而現(xiàn)在這個隱患已經(jīng)徹底消除了,如今邊軍軍團的統(tǒng)帥不是大夏皇族就是李諒祚教出來的學生,對於李諒祚可以說是十分的忠心。

十年的發(fā)展讓整個大夏國的國力顯著增強,如今大夏國的人口已經(jīng)達到了一千餘萬,在農(nóng)業(yè)時代人口是反映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表現(xiàn),人口意味著勞動力、生產(chǎn)力和兵員;有了足夠的人口,李諒祚也要有足夠的糧食來養(yǎng)活他們;如今整個大夏國的主要產(chǎn)糧區(qū)分爲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湟谷地、大同盆地、西州的綠洲和河西的河谷地帶;儘管西夏十分注重農(nóng)田水利工程,但是大夏國的糧食產(chǎn)量依舊無法滿足國內(nèi)人口的需要,糧食依舊是阻礙大夏國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難題。

大夏國的糧食除了自產(chǎn)以外,剩餘的部分全部都是靠從大宋購買,爲了防止夏宋關(guān)係惡劣後大夏國出現(xiàn)糧食斷缺問題,這十年來西夏很大一部分財政用於了糧食儲備,在賀蘭山的大山之中,李諒祚下令開鑿了很多的山洞用來儲備糧草,同時在興慶府周圍也興建了很多的糧倉;要不是大夏國可以向大宋傾銷青白鹽,光購買糧食這一項就可以將大夏國國庫啃下去一半。

做糧食儲備可不是僅僅是購買糧食這麼簡單,同時還要建立糧倉、運輸、防潮等等,這可是一筆不小的的花費;不過這些年大夏國的糧食儲備還是很客觀的,官府各地儲備的糧食加起來已經(jīng)達到了三千萬石,總價值一千五百萬餘貫,而爲了儲備這些糧食大夏國最少要花費四倍的價錢。

新的一卷開始了,新的征程也開始了,接下來的故事更加精彩,請大家繼續(xù)支持天宇,天宇在這裡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陪伴,天宇感激不盡……

第158章 陣前較量第693章 意外的下場第609章 汴梁風雲(yún)(中)第232章 遼東風雲(yún)(上)第109章 勸說第110章 黑汗特使(上)第130章 大同攻略(下)第35章 奉義議和第291章 擒賊先擒王(上)第493章 諸王野心(中)第731章 夏軍的反擊(下)第197章 幽燕風雲(yún)(下)第八百章 滅宋(下)第66章 自行車和壓縮餅乾第133章 大敗而歸(上)第72章 唃廝囉政權(quán)第106章 無恥皇帝(上)第404章 麻魁軍(下)第七百六十七章 晉王的秘密(下)第87章 女人與黨爭(下)第251章 汴京風雲(yún)(中)第337章 山洞驚見第351章 忒耳迷之戰(zhàn)結(jié)束第609章 汴梁風雲(yún)(中)第199章 三國混戰(zhàn)(上)第399章 噩耗連連(上)第七百三十五章 川蜀決戰(zhàn)(上)第七百五十七章 壽春之役(續(xù))第177章 二十一歲是個坎(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諸王回京(中)第79章 席捲河湟(中)第431章 從天而降(中)第184章 進兵草原第281章 吉爾吉斯之戰(zhàn)(上)第429章 秘密行軍(下)第七百七十七章 淮南戰(zhàn)局(中)第572章 逃亡之路第584章 糧道(中)第717章 最後的決戰(zhàn)(下)第681章 北線部署第146章 渾水摸魚(續(xù))第403章 麻魁軍(上)第408章 小試牛刀第605章 瘋狂的李德(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皇儲選舉第35章 奉義議和第64章 扇耳刮子學狗叫第721章 兌現(xiàn)承諾第504章 遼宮驚變(下)第679章 皇者到來第363章 葛邏祿之寶第609章 汴梁風雲(yún)(中)第176章 二十一歲是個坎(中)第212章 攻城戰(zhàn)(中)第479章 大縱深防禦第272章 裁軍第178章 二十一歲是個坎(續(xù))第227章 冬季攻勢(下)第126章 打造商業(yè)帝國第700章 中原巡閱使第572章 逃亡之路第490章 驚人發(fā)現(xiàn)(下)第七百三十章 海戰(zhàn)伏擊術(shù)第389章 談判第319章 渡江戰(zhàn)役(下)第130章 大同攻略(下)第433章 從天而降(續(xù))第七百四十九章 裂變(下)第26章 巧遇向佐之才第725章 宋軍的攻勢(上)第521章 海上戰(zhàn)略第564章 全面開戰(zhàn)(下)第383章 決戰(zhàn)(中)第474章 皇宮的爆炸聲第708章 大宋的出路第七百六十六章 晉王的秘密(上)第369章 襲擊第219章 出擊(中)第394章 攻城(上)第137章 撤退中的反擊(下)第347章 三皇會盟(中)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軍的反擊(續(xù))第577章 攻破防線(中)第157章 伏擊與反伏擊(續(xù))第685章 對倭兵的獎勵第258章 會盟(上)第214章 對戰(zhàn)(上)第394章 攻城(上)第470章 最後的努力第194章 歃血稱汗(下)第98章 對戰(zhàn)古拉姆(中)第509章 蕭遠山的選擇第437章 全軍覆沒第301章 猶豫不決第420章 追殺 追殺第667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上)第47章 東窗事發(fā)第697章 中原大戰(zhàn)第190章 圍獵狼羣第七百六十章 皇者歸來(上)
第158章 陣前較量第693章 意外的下場第609章 汴梁風雲(yún)(中)第232章 遼東風雲(yún)(上)第109章 勸說第110章 黑汗特使(上)第130章 大同攻略(下)第35章 奉義議和第291章 擒賊先擒王(上)第493章 諸王野心(中)第731章 夏軍的反擊(下)第197章 幽燕風雲(yún)(下)第八百章 滅宋(下)第66章 自行車和壓縮餅乾第133章 大敗而歸(上)第72章 唃廝囉政權(quán)第106章 無恥皇帝(上)第404章 麻魁軍(下)第七百六十七章 晉王的秘密(下)第87章 女人與黨爭(下)第251章 汴京風雲(yún)(中)第337章 山洞驚見第351章 忒耳迷之戰(zhàn)結(jié)束第609章 汴梁風雲(yún)(中)第199章 三國混戰(zhàn)(上)第399章 噩耗連連(上)第七百三十五章 川蜀決戰(zhàn)(上)第七百五十七章 壽春之役(續(xù))第177章 二十一歲是個坎(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諸王回京(中)第79章 席捲河湟(中)第431章 從天而降(中)第184章 進兵草原第281章 吉爾吉斯之戰(zhàn)(上)第429章 秘密行軍(下)第七百七十七章 淮南戰(zhàn)局(中)第572章 逃亡之路第584章 糧道(中)第717章 最後的決戰(zhàn)(下)第681章 北線部署第146章 渾水摸魚(續(xù))第403章 麻魁軍(上)第408章 小試牛刀第605章 瘋狂的李德(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皇儲選舉第35章 奉義議和第64章 扇耳刮子學狗叫第721章 兌現(xiàn)承諾第504章 遼宮驚變(下)第679章 皇者到來第363章 葛邏祿之寶第609章 汴梁風雲(yún)(中)第176章 二十一歲是個坎(中)第212章 攻城戰(zhàn)(中)第479章 大縱深防禦第272章 裁軍第178章 二十一歲是個坎(續(xù))第227章 冬季攻勢(下)第126章 打造商業(yè)帝國第700章 中原巡閱使第572章 逃亡之路第490章 驚人發(fā)現(xiàn)(下)第七百三十章 海戰(zhàn)伏擊術(shù)第389章 談判第319章 渡江戰(zhàn)役(下)第130章 大同攻略(下)第433章 從天而降(續(xù))第七百四十九章 裂變(下)第26章 巧遇向佐之才第725章 宋軍的攻勢(上)第521章 海上戰(zhàn)略第564章 全面開戰(zhàn)(下)第383章 決戰(zhàn)(中)第474章 皇宮的爆炸聲第708章 大宋的出路第七百六十六章 晉王的秘密(上)第369章 襲擊第219章 出擊(中)第394章 攻城(上)第137章 撤退中的反擊(下)第347章 三皇會盟(中)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軍的反擊(續(xù))第577章 攻破防線(中)第157章 伏擊與反伏擊(續(xù))第685章 對倭兵的獎勵第258章 會盟(上)第214章 對戰(zhàn)(上)第394章 攻城(上)第470章 最後的努力第194章 歃血稱汗(下)第98章 對戰(zhàn)古拉姆(中)第509章 蕭遠山的選擇第437章 全軍覆沒第301章 猶豫不決第420章 追殺 追殺第667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上)第47章 東窗事發(fā)第697章 中原大戰(zhàn)第190章 圍獵狼羣第七百六十章 皇者歸來(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仁县| 卫辉市| 东乡县| 晋城| 怀柔区| 石城县| 沾益县| 亚东县| 宝丰县| 乌兰县| 鄢陵县| 项城市| 根河市| 石嘴山市| 丘北县| 休宁县| 义马市| 婺源县| 江孜县| 五常市| 余干县| 仁布县| 安平县| 武胜县| 灯塔市| 雷州市| 泸水县| 尼玛县| 巍山| 白城市| 桂东县| 荔波县| 韶山市| 双桥区| 石阡县| 嫩江县| 农安县| 汾阳市| 尤溪县| 巩义市| 通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