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引用了耶穌給門徒做的比喻,給閻小葉講了一個故事: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賬。{首發}纔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因爲他沒有什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
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
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
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裡,等他還了所欠的債。
衆同伴看見他所做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
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
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
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牧師講完了這個故事後,溫柔的朝閻小葉說:“天父愛我們,不願看到我們心含苦毒,不願我們把時間浪費在仇恨和懷怨上面,饒恕你的仇敵吧!如果你的仇敵真是罪不可赦,你閉口不罵、不討伐,其實是將柴火堆在了他的頭上,你越隱忍,父審判他的時間就越早。如果你的仇敵只是因誤會和你產生摩擦,你心藏怨毒,豈不罔顧父的寬容?”
閻小葉的淚痕乾透了,愣愣的睜著眼,遲鈍的消化著牧師的話,良久纔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對不起,我不能稱你們的天父爲‘父’,因爲我……我不是基督徒……謝謝你跟我聊了這麼多,我覺得心情好多了。”
末了,在劃清界限後,又厚臉皮的追問道:“那……那我應該怎麼做呢?”
牧師像看小孩子一樣看了看她,嘴角浮起一絲溫潤的笑,道:“找你的仇敵,告訴他,你會選擇原諒他,即便一時做不到,也會朝這個方向走。”
閻小葉聽了顯得很驚惶,如果按照牧師說的做,豈不是先要找到最大的仇敵司徒悠雪,親口跟這個拆毀了自己愛情的女人說出“原諒”二字?
接下來,要掃空心中對母親的怨恨,並及時告訴她,司徒家的股票留不得了,得趕快出手!
隨後,她得找到隱隱怨恨著的丈夫,告訴他,自己已不再爲那一巴掌、那一份懷疑耿耿於懷?
再來,還得找到公公,向他敘說自己曾因他干預小夫妻感情生活的事而心生牴觸?末了還得跟他說,“我已釋然,讓我們放下芥蒂……”
這……這恐怕太難了吧!
且不說她閻小葉能不能做到,就算表面上做到了,心裡真的是情願的嗎?
平心而論,不管是佛、道、基督,他們宣揚的論調基本都是一致的。莫過於愛、憐憫、饒恕、悲憐、寬容。
可是,閻小葉明白,自己早已在和司徒悠雪的鬥法中轉了性,而今的她,還能如昔一般開朗熱忱,善於包容和原諒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