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還不能就此下判斷。
待得玄黃之氣瀰漫至四極,上通天庭,下通幽冥,卻始終沒有來到地星世界時,姜逸這才稍稍有了些把握。
部分大能,從這裡,也看出了點蹊蹺。
但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道這裡面必有蹊蹺,又不知關(guān)鍵處究竟在哪。
也許他們以後回去好好推算一番,還能推測出各自原委來,可這當(dāng)口,卻是萬萬不能明瞭的。
此時,玄黃之氣蓬勃無比,隱蔽諸般因果,當(dāng)場讓他們掐指算計,是絕難算出來的。
只能是遭受反噬、傷及自身,若是因此事惹惱了太清聖人,那又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
其實,這件事十分簡單。
但,難就難在他們不是姜逸。
太清聖人會如此行事,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爲(wèi)姜逸。
姜逸爲(wèi)推行玄門計劃,在太清聖人之前,便率先傳下了《太上感應(yīng)篇》!
雖然只有短短幾個篇章,遠(yuǎn)遠(yuǎn)不到太清此次講道的層次。
但正如天道垂憐時降下的聖諭所言,“傳逆凡成仙之法,築就人族金光大道”……
這太上之章淺顯,卻有開山之嫌,能拋磚引玉,所以天道纔有“開萬世之基業(yè),補人道之缺,功德無量”之說。
太清此番以此法爲(wèi)引,最終引功德證道,卻因爲(wèi)前番姜逸傳道功德,分去不少功德,故而有所欠缺。
依靠開天功德,確是成就了聖人無疑。但聖人也有區(qū)別。
有的大羅,也是能夠憑藉一些手段短暫成聖的。
就目前這情況來看,恐怕太清此時這聖人之位,多少是有些水分的,或許並不恆久。
只有待得玄黃之氣瀰漫開來,人教稍興盛,他才能真正的穩(wěn)固聖人道果。
這廣散的玄黃之氣,該是爲(wèi)了履行證道時向天道許下的誓言!
擴(kuò)散不到地星世界,也該是因爲(wèi)這裡已被姜逸的金光所覆蓋,已得了功德之庇佑,所以才未至此方。
簡單來說,太清聖人被截胡了,截胡人正是姜逸。
而且姜逸仔細(xì)一想,這太清太上能比前世快那麼多證得聖人果位,保不齊還是因爲(wèi)自己起的這個頭!
自己拋出來的這個磚,真的引出美玉來了!
很有可能,等境界穩(wěn)固,太清聖人還要來向姜逸道謝!
甚至說不定太清聖人都在想,要在人教裡給姜逸留個什麼位子纔好。
諸位大能不是姜逸,自然不明就裡,不能猜到其中原委。
一番思索與感悟之後,各位大能也沒有想出原由,只是很快地意識到聖位又少了一座。
談不上可惜,也說不上歡喜。
總之,來不及起情緒,他們只知道,不能在姜逸這裡久留。
比起一個後起的天道賜福者,還是真正的聖人證道,更該親自去相賀一場。
正當(dāng)諸位大能打算各顯神通,或以煙雲(yún)散、或以流光逝、或以飛劍行之時,又有兩股證道的氣息,自不同的方向直衝三十三重天。
這兩股氣息,強橫霸道,不仔細(xì)分辨,比之太清聖人都弱不了多少。
“啊?今日還能有證道的不成?”
“斷不可能!聖位又不是白菜,哪有這般、哪有這般的啊!”
“世間大勢浩浩蕩蕩,今後之世界,難道會是聖人滿地走嗎?”
“不行!吾也要閉關(guān),吾也要衝擊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