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03章 前來背鍋

“哎!少家主!不可張望!不可張望啊!”

駕車的老僕驚恐的叫著。

一個半大小子站在馬車上,跟劉安差不多的年紀,正左右張望,這裡有很多的馬車,甚至是排成了長龍,往後看,都看不到盡頭,或許是等的有些久了,有暴躁的人罵罵咧咧的,時不時還有人起了衝突,全副武裝的甲士冷著臉,在周圍走動著,但凡遇到有惹事的,便是一鞭子,也基本沒有人敢反抗他們。

這裡便是長安的東城門,在太陽的暴曬下,大多數人的心都是焦急的,有的甚至乾脆就躺在了馬車下,來遮擋那熾熱,駕車的老人不斷的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遠處一些唐國的胡人已經赤裸了上身,周圍的人鄙夷的搖著頭,這些唐胡啊,真不知禮。

在這裡,能聽到來自各地的方言,千奇百怪,也能看到各種不同面貌的人,高鼻樑的唐國胡人,矮小黑瘦的南越人,大臉小眼睛的遼東人,還有膚色極白的西域人,各種方言凝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的,聽的令人頭疼。

那少年從未見過這樣的場景,他站的很高,打量著那些奇怪的人,臉上滿是笑容。

老人有些害怕,就怕他的注視會冒犯了這些無禮之人。

“這裡有甲士,您不必擔心的!”

那少年說著,又看向了那威武的甲士,他們那渾身的軍械看的他眼神火熱,一個甲士路過,不悅的瞥了他一眼,不過看到是個半大孩子,也沒有跟他計較,轉身繼續前進,老人神情苦澀,再次望了望前頭的道路,“怎麼還沒有前進啊?這要等到什麼時候啊?”

那少年忽然坐了下來,從衣袖裡拿出了些吃的,邊吃邊說道:“這已經很不錯了!”

“您不知道吧,當初啊,各地的百姓是不能隨意離開家鄉的,必須要由當地的官吏出示證明,有著充足的理由,才能離開家鄉,在秦國時,無故離開家都會被當作亡民來懲罰,是當今聖天子,他廢除了原先的法令,允許天下人自由前往各地,不必當地官吏作證,這纔有瞭如今的繁榮,大漢能如此強盛,都是因爲聖天子啊!”

少年說起聖天子的時候,聲音都拔高了不少,眼神火熱。

老人沒有說話,他怎麼會不知道呢,他是從秦時活到如今的這孩子所說的,那都是他的人生經歷。

“至於如今這長安堵塞,那是因爲這裡是長安啊,天子腳下,要防止有人帶著弩進去,自然是要盤查的,來往的人又多,自然就是如此,可這不能怪聖天子,若不是聖天子擴建長安,只怕這隊都能排到洛陽去!”

少年的眼神裡滿是憧憬,他問道:“我都等了這麼多年了,已經到了長安,再等一等又何妨呢?”

“聖天子乃是前所未有的聖君,可他身邊,都是些不中用的佞臣,什麼都不會,整日就只會拖累聖天子,聖天子身邊就是缺少了我這樣的人啊!!”

少年越說越離譜,聲音還很大。

前後馬車上的人都驚訝的探出頭來,想要看看說出如此大話的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看到是個孩子,也就沒有多說什麼。

可面對如此多的目光,老人只是覺得難爲情,他急忙說道:“可不能亂說啊!少家主,家主讓您前來長安,是來太學學習的,可不是爲了進宮輔佐陛下”

“太學??”

“呵,太學裡的人也配教我?太學裡都是一些腐朽的儒生,不值得我學習!”

終於有人忍不住了,一位坐在驢車上的儒生擡起頭來,看著他訓斥道:“年紀輕輕,何以做狂生模樣?!”

可他半點不畏懼,眼裡反而滿是欣喜,朝著那人行了禮,反問道:“那我該在什麼年紀做狂生模樣呢?”

“人要守禮,任何時候都不該做狂生!”

“若逾禮便是狂生,那孔子又何談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呢?我聽聞,天下的狂生分爲三種,沒有才能而輕視他人的,嫉恨他人的才能和地位超過自己的,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和他人才能誇誇其談的,您不認識我卻認爲我沒有才能,您輕視我而訓斥我,您因爲我的志向超過了您而憤怒,如此看來,您的行爲,方纔符合狂生的標準啊!”

“你!!”

老人急忙起身,拜道:“請您不要跟孩子生氣,請您恕罪.”

那儒生抿了抿嘴,冷哼著繼續躺下。

少年卻笑了起來,“我還以爲長安的賢人會很多呢,原來跟樑國的差不多啊!”

老人面容苦澀,他心裡更加擔心,自己這位少家主,自幼愛讀書,博覽羣書,讀的書都不知有多少,什麼書都會讀,家主非常開心,以爲家裡要出一個名臣,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將他送到了鄒縣的田先生那裡學習《韓非子》和雜家的學說,他學的很快,只是年齡稍微大了點,他就變得有些張狂,整日找人來辯論,常常得罪別人。

家主坐不住了,便想將他送到長安讀書。

可這還沒進長安,就已經這樣了,那以後可還了得?

老人的眼裡滿是擔憂。

少年人卻很開心,左右張望了許久,又拿出了書籍,看了起來,車隊正在緩緩的前進著,也不知等了多久,車終於是來到了長安門口,守護這裡的甲士跟他們要了證件,詢問他們前來的目的。

“求學。”

甲士抿了抿嘴,低聲罵了幾句。

老人聽的清楚,他是在罵關東人。

老人已經習慣了,過了函谷關,一路上都是這樣的謾罵,在這個時期,關西老爺們是看不起關東土包子的,關西的爺就是爺!窮關東的來關西要飯是吧?!

哪怕是封地上,也存在著歧視,關西的侯就是比關東的侯要高貴。

在武帝時,有位樓船將軍叫楊僕,這位家是宜陽人,他很想成爲關西人,幾次上奏想要改自己的封地,可這不是輕易可以辦到的,爲了能成爲關西人,這位楊老爺想出了一個妙計,既然我沒辦法搬到函谷關以西,那我把函谷關搬到我的東邊不就好了?

於是乎,他上書漢武帝,希望能將函谷關修建到自己的東邊,還表示自己會掏錢,不必廟堂出一分錢,武帝一想,自己不需要花錢,那感情好啊,你去修吧,於是乎,這位樑侯楊僕帶領他的部下及門人,耗費了自己的家產,將函谷關東移至三百里外的今新安縣境,稱其爲新關然後他就變成了關西人。

爲了對抗這不公平的地域歧視,這位楊老爺也是拼了老命了,楊老爺也是給當時的天下人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搬家構想,若是武帝沒有阻止,這函谷關怕是要一路被修到膠東國去

有趣的是,到了東漢,這情況又反了過來,關東的老爺們開始看不上關西人,稱他們爲關西蠻子,一天到晚打打殺殺的,沒有禮數,函谷關又開始往西邊跑了。

甲士並沒有盤查太久,就讓他們進去了。

進了長安,少年人頓時被驚呆了,他看著這繁榮的都城,熙熙攘攘的行人,歡呼雀躍,甚至跑下了馬車,在長安之中轉悠了起來,對比樑國,長安的人看起來很忙碌,急匆匆的,沒有樑國的那種寂靜,道路都是叫賣聲,異常的熱鬧。

少年哪裡見過這樣的場景,好奇的在長安裡走動。

老人也拗不過他,只好跟著他一起走。

長安裡的人各種各樣,各種見都不曾見過的東西,處處高樓,看的人眼花繚亂。

“大父!”

“我要買這個!!”

“我要買這個!!!”

小娃娃牽著一位老人的手,指著那商賈所販賣的零嘴,跺著腳,言語裡滿是迫切。

那老人身材高大,穿著很尋常的衣裳,卻是搖著頭,輕聲說道:“恢啊,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你已經買了很多了,再買,伱也吃不下,若是你留著錢,明日再來買,那就能繼續吃,你知道這個道理嗎?”

正在買零嘴吃的少年人聽到了兩人的對話,有些驚訝的看著那老頭。

不愧是長安啊,這隨便一個老頭都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他朝著那老人附身行禮,“敢問老丈,您可是治黃老的?”

那老人瞇了瞇雙眼,搖著頭,“不曾治過什麼學,年輕時讀過幾本書而已。”

“那這長安裡可有擅長辯論的大賢?”

“不清楚。”

老人說著,拉著小孩就要走,那少年卻笑呵呵的跟在了他的身邊,“那長安可有什麼聞名的地方?”

老人停下了腳步,側著頭打量著他,“剛來長安?”

“是啊,我喚作韓安國,是樑國人,這次來長安,就是爲了輔佐聖天子,開創盛世!”

“哦那你有什麼才能啊?”

“治學,治政,治兵,我都可以!”

“皇宮在那邊。”

老人給他指了指皇宮的方向,繼續往前走,韓安國一愣,對這個言行非凡的老頭更是有了興趣,他說起自己志向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是嘲笑他,鄙視他,這個老頭居然如此的平靜??

“老丈!老丈!”

“你又有什麼事?”

“您爲什麼一點都不驚訝呢?”

“我見過很多像你這樣的人,可你這樣的人,最後大多都是悲憤而死,空有壯志,涉獵甚廣,卻沒有一件事是能辦得好的,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取得成果,各司其職,找到自己的長處,努力的發揚,纔能有所成就後生,還是回去好好讀書吧。”

韓安國這一路上,聽過很多的冷嘲熱諷,可沒有一句話的威力能達到這個程度的,這讓他格外的憤怒,“您如何知道我沒有才能呢?”

“我通讀韓非子.”

“通讀韓非子的人很多,前幾天我見到幾個不認識字的匠人,就將韓非子的學問運用的出神入化。”

“你胡說!匠人所運用的都是墨家的學問,不認識字的人,如何能運用韓非子的學問呢?”

“循名實以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匠人們用參,驗的方法來製作器械,這不就是韓非子的學問嗎?”

韓安國支支吾吾的,手都開始哆嗦了,說不出話來,“我還懂得治國之策,興農之政!”

“懂得治國的人也很多,前幾天我見到幾個賣羊皮的商賈,就很懂得治理國家的學問。”

“您這是在羞辱我!!!商賈如何敢說治國呢?!”

“物藏則重,發則輕,散則多,幣重則民死利,幣輕則決而不用,故輕重調於數而止他們分明就是在貫徹管仲的治國之策,如何不能算是治國之策呢?”

“我我.”

“我還.”

“至於帶兵打仗的事情,這件事我的孫子也懂你看,我們倆交談的時候,他就跑過去把零嘴給買了,這就是兵法裡所記載的道理啊,這有什麼好驚訝的呢?”

韓安國只覺得渾身都在顫抖,他咬著牙,遲疑了許久,方纔詢問道:“老丈到底是什麼人呢?”

“我就是長安的一個尋常老頭,年輕時候是給人駕車的,回去好好讀書吧!”

老人沒有再多說什麼,給了商販錢,領著孫子離開了這裡。

韓安國目瞪口呆,站立了許久。

跟著他一同前來的老人擔憂的上前,“少家主?您沒事吧?”

韓安國搖了搖頭,苦澀的說道:“虧我還以爲學問已經足夠,能來長安與真正的賢人較量,這長安的一個老者,都能如此訓斥我.我卻回答不出這能算什麼學問呢?”

老人沉默了片刻,“您還年幼,不是他的對手,也是正常的。”

“不在長安,只會自取其辱,我們還是回去吧我要回去讀書了.”

“不在長安讀書嗎?”

“我忽然發現,我在老師那裡學到的東西,還遠遠不夠.等我學夠了,我再前來長安”

這一天,一個輕狂的少年死在了長安,灰溜溜的離開了。

陳平牽著孫子,漫不經心的走在道路上,陳恢很快就將零嘴吃的乾乾淨淨,隨即好奇的詢問道:“大父,您爲什麼要跟那個人說那麼多啊?”

“那人還不錯,有膽魄,有大志,只是太輕狂,涉獵太廣,若是打磨幾年,或許能爲國大用。”

“那我呢??我也要大用!!”

陳平笑了起來,“好,好,你也會如此。”

自從劉長將陳恢送到了陳平身邊之後,陳平的生活就不同了,不再是以往高冷的暴躁老頭形象,也不再是悶在家裡讀書,這小傢伙鬧騰的很,整日就是想要在外頭玩耍,陳平也是慣著他,牽著他的小手就在長安內轉悠,已經變成了真正的退休老頭,怎麼看都不像是曾嚇得羣臣瑟瑟發抖的大漢國相。

雖然有婦人幫著照看,可小傢伙還是喜歡跟大父一起玩,甚至要陳平給他當馬騎,陳平便讓他騎在自己脖頸上,慢悠悠的給他當戰馬,這一幕,若是羣臣看到了,怕是都要以爲自己出現了幻覺。

回到了府內,哄著孫子吃了飯。

陳平提起了筆,書寫了起來,陳恢乖巧的坐在了案上,看著大父書寫。

“大父?您在寫什麼啊?”

“治國的策略。”

“哦”

陳恢瞪大了雙眼,認真的看著,似乎是想要從裡頭看出什麼東西來,可是他還不認識字,怎麼看也不管用,“您寫了這麼久,難道還沒有寫完嗎?”

“沒有。”

陳平回答著,繼續書寫。

寫了許久,陳平終於收起了筆,又反反覆覆的觀看了許久,這才滿意的點著頭,收起了紙張。

收起了筆,卻看到陳恢正在用手沾著墨水,好奇的塗抹著,陳平皺著眉頭,即刻清洗了他的手,陳恢低著頭,看著忙碌的大父,大父什麼都好,就是看起來很嚴肅,跟阿父不同,很少會笑。

朝議內,羣臣議論紛紛。

在發展經濟的問題上,除卻張不疑和張蒼,幾乎沒有人站在劉長這邊,都覺得劉長太過冒進,商賈是萬萬不能擔當大任的。制度完全抄襲秦國的大漢,在對待商賈的問題上,也是一脈相承,優先分配給他們挖礦,徭役,打仗的工作,而給爵位的時候又摳門的很,商鞅的重農抑商開闢了強大的秦國耕戰體系,而晁錯又提出粟貴論,在商鞅的基礎上想要蓋起一座高樓。

對商賈的鄙夷,對商吃農的擔憂,深入骨髓,並非是輕易能改變的。

只有劉長,始終堅定的認爲,商業跟農業不該是對立的關係,兩者應當互相發展,大漢那百姓都快餓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新的時代,若是不加以改變,繼續遏制經濟,遏制商業的發展,一門心思的撲在農業上,興農的目的是根本達不到的。

劉長很倔強,羣臣更是倔強,雙方就如此對峙。

朝議的煙火味都變得很是濃郁。

張不疑正在大聲的訓斥著這些無知卻愚鈍的羣臣,暴躁的謾罵,而羣臣只是不斷的提出自己的質疑,若是讓商賈的兒子當官,那官商勾結怎麼辦?若是讓商賈擁有土地,那他們進行兼併怎麼辦?若是讓商賈們僱傭其他人,那他們組建私兵謀反怎麼辦?

就在朝議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

一個人推開了擋在面前的甲士,緩步走進了宣室殿內。

當他走進來的時候,羣臣都沉默了。

來人,正是陳平。

第618章 節葬!!!第549章 天下在朕心中第56章 老瓦工蕭何第701章 是親生的嗎??第139章 秦墨做的,我楚墨就做不得??第71章 諸侯王之死第259章 寡人不需要祥瑞第619章 滿篇都寫滿了吃人請假第841章 使工不卑第391章 天無二日第503章 前來背鍋第770章 大漢的恥辱啊第399章 荀子真傳長大王第283章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第726章 天資愚鈍第617章 還是長老爺更可怕第369章 我何其幸也第176章 壞了,我成如意了!第368章 當天子親自批閱奏表之時通知第262章 若白駒之過隙第237章 母親那被撕碎的心第554章 夏侯太尉從不令人失望第721章 是來朝聖的第33章 什麼叫御史大夫啊?第691章 你啊,是越來越像小陳平啦第562章 普天之下第232章 脫了繮的唐王長第95章 長啊,別給你祖師丟人啊第869章 夏侯式外交第241章 這莽夫還挺好用的第239章 不偷我家的羊還想走?第731章 寡人從西土長安而來....第839章 何以論高低?!第715章 猛虎出籠第65章 借刀殺人第881章 夏國第17章 三個願望第892章 家風第250章 拯救齊王劉肥第585章 這是個聖賢啊!第264章 知人善用的賢王長第569章 臥龍鳳雛第344章 定遭後人唾棄第669章 公非酷吏第806章 差之遠矣(補更)第826章 引人矚目第35章 一對朋友第74章 我劉長從不說大話第150章 季布第830章 學問只在強弩之下請假第561章 你替朕去問一聲第798章 屈劉恆於南國,非無聖主第642章 長與安第580章 深信不疑第284章 陳平出得計,韓信帶得兵,劉長砍得第670章 全力而爲之第194章 欺善怕惡第770章 大漢的恥辱啊第581章 確實是上頭了第589章 都怪那曲逆文獻侯!第800章 天可憐見啊!!第584章 那時我未壯!第189章 姨父!你冷靜點啊!!第764章 安息人所爲!!第279章 張不疑!挑釁他們!第583章 差點就圓不上第511章 我非商賈!第18章 新的風暴第81章 你就給我看這個?第886章 虎父虎子第280章 挑釁也不是這麼個挑法第654章 喜怒不形於色,形於拳腳第675章 掛壁第125章 我年邁,但我兒子年輕啊!第698章 誰能繼之?第747章 西庭國的野望第33章 什麼叫御史大夫啊?第764章 安息人所爲!!第504章 待之以誠第107章 哥,你別走第712章 如魚得水第311章 張釋之第329章 後世賢君的典範第332章 羣賢將至第520章 凱旋第606章 什麼叫董子啊?第750章 當刮目相看第54章 父與子第651章 乃公的長安呢??第355章 匈奴西遷第267章 失敗主義巫師第903章 缺點棍棒第624章 兩大聖賢的二度交鋒第630章 完羝大父第684章 國之羣賢第396章 召平第187章 你是秦王那般的暴君!
第618章 節葬!!!第549章 天下在朕心中第56章 老瓦工蕭何第701章 是親生的嗎??第139章 秦墨做的,我楚墨就做不得??第71章 諸侯王之死第259章 寡人不需要祥瑞第619章 滿篇都寫滿了吃人請假第841章 使工不卑第391章 天無二日第503章 前來背鍋第770章 大漢的恥辱啊第399章 荀子真傳長大王第283章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第726章 天資愚鈍第617章 還是長老爺更可怕第369章 我何其幸也第176章 壞了,我成如意了!第368章 當天子親自批閱奏表之時通知第262章 若白駒之過隙第237章 母親那被撕碎的心第554章 夏侯太尉從不令人失望第721章 是來朝聖的第33章 什麼叫御史大夫啊?第691章 你啊,是越來越像小陳平啦第562章 普天之下第232章 脫了繮的唐王長第95章 長啊,別給你祖師丟人啊第869章 夏侯式外交第241章 這莽夫還挺好用的第239章 不偷我家的羊還想走?第731章 寡人從西土長安而來....第839章 何以論高低?!第715章 猛虎出籠第65章 借刀殺人第881章 夏國第17章 三個願望第892章 家風第250章 拯救齊王劉肥第585章 這是個聖賢啊!第264章 知人善用的賢王長第569章 臥龍鳳雛第344章 定遭後人唾棄第669章 公非酷吏第806章 差之遠矣(補更)第826章 引人矚目第35章 一對朋友第74章 我劉長從不說大話第150章 季布第830章 學問只在強弩之下請假第561章 你替朕去問一聲第798章 屈劉恆於南國,非無聖主第642章 長與安第580章 深信不疑第284章 陳平出得計,韓信帶得兵,劉長砍得第670章 全力而爲之第194章 欺善怕惡第770章 大漢的恥辱啊第581章 確實是上頭了第589章 都怪那曲逆文獻侯!第800章 天可憐見啊!!第584章 那時我未壯!第189章 姨父!你冷靜點啊!!第764章 安息人所爲!!第279章 張不疑!挑釁他們!第583章 差點就圓不上第511章 我非商賈!第18章 新的風暴第81章 你就給我看這個?第886章 虎父虎子第280章 挑釁也不是這麼個挑法第654章 喜怒不形於色,形於拳腳第675章 掛壁第125章 我年邁,但我兒子年輕啊!第698章 誰能繼之?第747章 西庭國的野望第33章 什麼叫御史大夫啊?第764章 安息人所爲!!第504章 待之以誠第107章 哥,你別走第712章 如魚得水第311章 張釋之第329章 後世賢君的典範第332章 羣賢將至第520章 凱旋第606章 什麼叫董子啊?第750章 當刮目相看第54章 父與子第651章 乃公的長安呢??第355章 匈奴西遷第267章 失敗主義巫師第903章 缺點棍棒第624章 兩大聖賢的二度交鋒第630章 完羝大父第684章 國之羣賢第396章 召平第187章 你是秦王那般的暴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南市| 冕宁县| 蕲春县| 万荣县| 同德县| 仁化县| 临汾市| 南川市| 榆社县| 湖口县| 连南| 松溪县| 星子县| 江北区| 黄石市| 平乐县| 霍城县| 习水县| 图片| 象山县| 樟树市| 百色市| 丰都县| 绵阳市| 陇川县| 仁布县| 普定县| 荣成市| 分宜县| 饶河县| 镶黄旗| 霍林郭勒市| 孝昌县| 新郑市| 开平市| 建平县| 旬阳县| 罗田县| 宜兰县| 南岸区|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