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殘唐五代史演義二十條好漢

殘唐五代史演義二十條好漢

1、李存孝:爲晉王李克用養子之一,號十三太保,拜飛虎將軍、勇南公,領三千飛虎軍。此人身材瘦小、力大無窮,擅使一柄畢燕撾,天下無人能在他手上走過三回合,是一李元霸式人物。李存孝收服的兩員左右部將,一個叫薛阿檀,一個叫安休休,均有萬夫不當之勇。在討伐黃巢起義軍時,李存孝曾率十八騎衝殺黃巢八萬人馬,並且衝進長安、焚燒糧倉,把黃巢軍殺得片甲不留。

2、史建瑭:爲白袍將軍史敬思之子,雁門人,擅使一口花刀,在與王彥章大戰二百合後,抽鐵鞭猛擊王彥章後背,將其打得抱鞍吐血落荒而逃。

3、王彥章:號鐵槍將,擅使一條大鐵槍,爲後梁大將,威震五代各國。李存孝死後,王彥章率弟與晉王李克用大戰,殺其上將四十三員,包括名將薛阿檀、安休休,大敗李克用軍。後在與高思繼的交戰中,使用回馬槍槍挑高思繼,令唐軍聞風喪膽。

4、高思繼:“白馬銀槍”高思繼,與王彥章並列爲五代十國第一名槍,高家槍威震天下。在與王彥章的戰鬥中,二人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第二次交鋒時,王彥章只得使計詐敗誘高思繼追來,遂使回馬槍殺之。

5、劉知遠:爲後漢王,沙陀部人,繼位之後又改名爲劉嵩。劉知遠擅使一口金刀,號“金刀王”,文武雙全,勇貫三軍。劉知遠早年投到李嗣源的手下當兵,由於作戰勇敢,被升爲偏將,和石敬瑭一起共事。在李嗣源和後梁軍隊激戰於黃河岸邊的德勝(今河南濮陽)的時候,石敬瑭的馬甲突然斷裂,幾乎就要被後梁軍隊趕上了,這時,劉知遠將自己的馬換給了石敬瑭,自己則騎上石敬瑭的馬,掩護石敬瑭後撤。事後,石敬瑭非常感激他捨命相救,於是在李嗣源繼位稱帝並任命他擔任河東節度使後,石敬瑭就將劉知遠要到自己手下任職,做了他的親信大將。

6、王彥童:鐵槍將王彥章的弟弟,與其兄一樣異常勇猛。在與晉王李克用的會戰中接連殺死李家六名太保,但卻在單槍匹馬追擊李克用時,被李克用的軍師周德威用計,使人裝扮李存孝,扯出飛虎將軍旗。王彥童以爲李存孝復生,驚懼氣恨交併,竟然吐血身亡。

7、高行周:“白馬銀槍”高思繼之子,繼承了祖上的高家槍,英勇無敵。高行周出道後爲替父報仇,大戰王彥章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其子高懷德、高懷亮,亦是子承父志,作戰勇猛,爲北宋開國功臣。

8、龐師古:後梁王朱溫的護衛將軍,曹州南華人,使一對流星錘,勇猛過人。朱溫被劉知遠殺敗圍困後,龐師古單人獨騎殺入重圍,救出朱溫。

9、周德威:字鎮遠,小名陽五,朔州馬邑(今山西朔縣)人。周德威最初跟隨李克用,驍勇而擅騎射,並且兼爲軍師之職。他不但勇猛過人,而且智謀和膽略也非常出衆。因爲長期在邊塞地區,所以軍事經驗非常豐富,他僅憑觀看煙塵便可以判斷出敵人的數量。周德威長得人高馬大,麪皮黝黑,平時表情就很嚴肅,即使在笑的時候也不改變。在殺敵的陣前更是凜凜然充滿肅殺之色。出衆的膽識和智謀使周德威在五代成爲一員猛將、一員名將。

10、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祖父葛阮,父親葛遇賢,曾被授兵部尚書之職。葛從周少年時就很豁達,而且極有智謀,最初參加了黃巢的起義軍,在軍中逐漸升至軍校。朱溫在王滿渡(今河南中牟北)大敗黃巢軍隊後,葛從周便和霍存、張歸霸等人一同投降了朱溫,此後就一直爲朱溫的霸業四處征討,成爲朱溫的一員勇將、一員常勝的大將。葛從周是個百分之百的武將,從來不參與政治鬥爭,只知如何完成作戰任務,建功立業。所以他深受朱溫的器重

11、石敬瑭:唐朝沙陀部人,父親名叫臬捩(音聶列)基,據說是漢景帝時丞相石奮的後代。曾在李嗣源手下擔任河東節度使,跟隨李嗣源轉戰各地,成爲李存勖的一員驍將。在和劉尋對陣交戰時,劉尋襲擊還沒有列好陣勢的李存勖,軍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領十幾名親軍馳入敵陣,東擋西殺,左衝右突,遏止住了敵人的攻勢,掩護李存勖後撤。事後李存勖對他也大加讚賞,石敬瑭由此而名聲遠揚。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還多次救過他的岳父李嗣源。在晉軍和後梁軍隊激烈爭奪黃河沿岸時,晉軍先攻下了楊柳鎮(今山東東阿東北),李嗣源卻中了樑軍的埋伏,危急時刻又是他這個愛婿率軍拼死掩護他撤退,才得以領兵突出重圍。不久後,樑晉又大戰於胡柳陂,由於李存勖的冒險出戰,使軍師周德威不幸戰死,石敬瑭又率領他的左射軍和李嗣源一起重整軍隊,將後梁軍隊殺得損失殆盡。

12、朱溫:最初曾參加黃巢起義軍,後來降唐,被唐僖宗賜名全忠。開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自稱後梁王。唐朝曾派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征討朱溫,朱李二人的軍隊交戰無數,最後,後梁就是滅在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之手,父仇子報,朱溫的兒子敗在了李克用的兒子手下。

13、郭威:爲後周王,字文仲,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人,擅使一口青銅大刀。由於他脖子上刺了一隻飛雀,所以人們又叫他郭雀兒。十八歲的時候到潞州投奔節度使李繼韜。郭威人長得身材魁梧,文武雙全。在契丹滅後晉的時候,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因而成爲後漢的開國功臣。國家初創,郭威在各方面都爲劉知遠出謀劃策,使後漢政權很快穩定下來,作爲重臣郭威在劉知遠臨終時被任命爲託孤大臣,隱帝繼位後,讓郭威任樞密使,掌握軍政大權。

14、史弘肇:字化元,鄭州榮澤(今河南鄭州西北)人。史弘肇參加了後梁的軍隊,由於他基礎較好,武藝超羣,被選入了禁軍。後來又在石敬瑭的手下做了貼身的侍衛。此後,史弘肇爲劉知遠的帝業立下了不少功勞,在劉知遠剛剛稱帝時,代州(今山西代縣)的王暉反叛,投降了契丹,史弘肇奉命征討,一鼓作氣拿下代州,不久被授任許州節度使,還當上了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這樣的親軍要職。史弘肇雖然自己少言寡語,但治軍相當嚴厲,凡是他手下的將士,不管是誰,只要違犯軍紀,絕不寬恕姑息。他的手下有一個指揮使,由於不肯聽從史弘肇的調遣,被史弘肇當場亂棍打死,將士們見狀都嚇得腿直髮抖,有了嚴明的軍紀,史弘肇領兵一直順利地打到了洛陽和開封。在進兵洛陽的時候,他的軍隊做到了秋毫無犯,因爲他的軍隊紀律最嚴明,所以戰鬥力在後漢軍中也是最強的。有了史弘肇的這支勇猛善戰的部隊,劉知遠非常順利地佔領了中原大部地區,最後佔領了後晉的首都開封。

15、孟絕海:乃是黃巢軍中,一等一的猛將,天生神力,擅使一對熟銅錘。在與李存孝的交戰中,被生擒活捉。

16、李嗣源:爲後唐明宗,是唐朝沙陀部人,本名邈佶烈,成爲李克用的養子後改名爲李嗣源。父親李霓原是李國昌的部下。在父親死後,僅僅十三歲還是個少年的李嗣源就因爲勇武超羣而被李國昌收到自己帳下,做了他的侍衛。每次圍獵時,李嗣源仰射飛鳥,拉弦必中。不久,李克用便將他要到身邊,更加器重,而且收他爲養子。李克用的眼光確實不錯,在上源驛事件中,李克用被朱溫派兵圍攻,險些喪命,就是他的這個養子李嗣源,一個剛剛十七歲的小青年,竟在亂軍之中拼死保護著李克用躲開雨一般的飛箭翻越高牆,逃出虎口,而且自己毫髮無損,其他許多勇將卻戰死很多。等李克用鎮守河東時,李嗣源率領李克用的騎兵衛隊隨同征戰,屢立戰功。當時的李存信是蕃漢大將,但他每次出兵作戰總是戰績不佳,李克用便讓李嗣源做了他的副將,一同出征,有了李嗣源的幫助,李存信每次都能大勝而歸。

17、李罕之:晉王李克用手下官拜河陽節度使,擅使一條鑌鐵棒。曾與符存審二人雙戰李存孝,被李存孝將鑌鐵棒彎成一個圈狀。李存孝愛惜他的勇力,將其二人收服於帳下。

18、符存審:擅使一條鑌鐵戟,由李存孝收到帳下,也是一位富有機略的名將,在當時的兵荒馬亂之中,從莊宗破樑軍,趕走遼兵,大敗劉酃,前後大小一百餘戰,未償敗績。

19、景延廣:字航川,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人,爲殘唐五代時期的神射手。父親景建,精於箭術,常對兒子說:“如果射箭不能射進鐵中,那就不如不射?!彼愿赣H對景延廣從小就要求很嚴,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景延廣的箭術也很出衆,而且臂力過人,用的都是硬弓。後來,景延廣和當時其他人一樣也投入軍隊中謀求前途。他開始進的是後梁的軍隊,在駐守陝州的朱友誨的部隊裡任職,但後來朱友誨因爲謀反引禍上身,景延廣爲了躲避災難,就趕忙逃走了。開始在華州將領尹皓手下做屬將,不久又到了大將王彥章的部隊裡,在後樑和後唐黃河岸邊的激戰中後梁軍隊大敗,景延廣身上也幾處負傷,最後逃回了後梁首都汴州。

20、鄧天王:曾與李存孝交鋒二次,第一次李存孝念其孝敬父母,將其釋放,說定數年後學好萬人敵的槍法後再與李存孝交戰。結果鄧天王投到朱溫帳下,與李存孝再次交鋒,仍然被存孝溫酒活擒,最後被晉王下令斬首。

第276章 大敗第268章 一封書信安幽燕第5章 擒賊先擒王第81章 改天換日第177章 燕幽爭雄(十六)第171章 燕幽爭雄(十)第100章 休養生息第59章 風瀟雨歇第3章 兵敗如山第98章 真發財了第96章 滄洲到手?第67章 搶先佈局第245章 機關算盡第99章 奮天之誓第132章 曙光第271章 火燒滄州下第209章 楊師厚暴亡第204章 定州拉鋸戰第138章 東都來人第235章 生擒賀德倫第17章 蓄勢待發第171章 燕幽爭雄(十)第149章 隱憂第258章 莫生於帝王家殘唐五代史演義二十條好漢第220章 紅霞豔照天 無奈花落去第275章 將星隕落第154章 出兵第163章 燕幽爭雄(二)第246章 美人的暗算第30章 小張飛史弘肇第31章 妾名寧兒第171章 燕幽爭雄(十)第191章 燕幽爭霸第140章 暗流(二)第242章 明搶暗奪第128章 掠地立府第132章 曙光第122章 變化第14章 誘餌第136章 高築牆 緩稱王第278章 國破山河在第108章 將奚族綁上戰車第1章 戰場第100章 休養生息第73章 重塑精兵第54章 險境第67章 搶先佈局第256章 狼多肉少第171章 燕幽爭雄(十)第65章 圖謀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07章 脫胎換骨第43章 風沙起兮雲飛揚第153章 沙場秋點兵第129章 臨近渤海國第239章 晉王入主第240章 馬不停蹄第256章 狼多肉少第183章 燕幽爭雄(二十二)第265章 美人妙計第197章 大張旗鼓第214章 首尾不顧第269章 五代第一大竹槓第103章 必須反抗第106章 阿會來投第113章 集結第104章 借刀殺人第211章 妾名寧兒 寧兒再現第92章 兵勢迫人第26章 前途未卜第131章 四方混戰第151章 備戰第109章 將奚族綁上戰車(二)第262章 一敗塗地第169章 燕幽爭雄(八)第180章 燕幽爭雄(十九)第15章 平原死戰第214章 首尾不顧第73章 重塑精兵第5章 擒賊先擒王第225章 販賣軍火第138章 東都來人第251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168章 燕幽爭雄(七)第259章 虛張聲勢第48章 英雄遲暮 漫天花紅第18章 前夕第260章 東都之亂第211章 妾名寧兒 寧兒再現第263章 龍虎鬥第175章 燕幽爭雄(十四)第266章 你未唱罷我登場第161章 借是要還的第27章 洛陽樑帝第278章 國破山河在第4章 絕地反擊第216章 四面起火
第276章 大敗第268章 一封書信安幽燕第5章 擒賊先擒王第81章 改天換日第177章 燕幽爭雄(十六)第171章 燕幽爭雄(十)第100章 休養生息第59章 風瀟雨歇第3章 兵敗如山第98章 真發財了第96章 滄洲到手?第67章 搶先佈局第245章 機關算盡第99章 奮天之誓第132章 曙光第271章 火燒滄州下第209章 楊師厚暴亡第204章 定州拉鋸戰第138章 東都來人第235章 生擒賀德倫第17章 蓄勢待發第171章 燕幽爭雄(十)第149章 隱憂第258章 莫生於帝王家殘唐五代史演義二十條好漢第220章 紅霞豔照天 無奈花落去第275章 將星隕落第154章 出兵第163章 燕幽爭雄(二)第246章 美人的暗算第30章 小張飛史弘肇第31章 妾名寧兒第171章 燕幽爭雄(十)第191章 燕幽爭霸第140章 暗流(二)第242章 明搶暗奪第128章 掠地立府第132章 曙光第122章 變化第14章 誘餌第136章 高築牆 緩稱王第278章 國破山河在第108章 將奚族綁上戰車第1章 戰場第100章 休養生息第73章 重塑精兵第54章 險境第67章 搶先佈局第256章 狼多肉少第171章 燕幽爭雄(十)第65章 圖謀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07章 脫胎換骨第43章 風沙起兮雲飛揚第153章 沙場秋點兵第129章 臨近渤海國第239章 晉王入主第240章 馬不停蹄第256章 狼多肉少第183章 燕幽爭雄(二十二)第265章 美人妙計第197章 大張旗鼓第214章 首尾不顧第269章 五代第一大竹槓第103章 必須反抗第106章 阿會來投第113章 集結第104章 借刀殺人第211章 妾名寧兒 寧兒再現第92章 兵勢迫人第26章 前途未卜第131章 四方混戰第151章 備戰第109章 將奚族綁上戰車(二)第262章 一敗塗地第169章 燕幽爭雄(八)第180章 燕幽爭雄(十九)第15章 平原死戰第214章 首尾不顧第73章 重塑精兵第5章 擒賊先擒王第225章 販賣軍火第138章 東都來人第251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168章 燕幽爭雄(七)第259章 虛張聲勢第48章 英雄遲暮 漫天花紅第18章 前夕第260章 東都之亂第211章 妾名寧兒 寧兒再現第263章 龍虎鬥第175章 燕幽爭雄(十四)第266章 你未唱罷我登場第161章 借是要還的第27章 洛陽樑帝第278章 國破山河在第4章 絕地反擊第216章 四面起火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波密县| 瑞昌市| 建德市| 建水县| 靖安县| 霍邱县| 沛县| 青海省| 隆化县| 阜宁县| 湟中县| 绵竹市| 綦江县| 福贡县| 尖扎县| 新蔡县| 黄大仙区| 资溪县| 曲靖市| 松阳县| 南雄市| 津市市| 醴陵市| 个旧市| 英吉沙县| 萨迦县| 克东县| 微博| 武鸣县| 卢龙县| 义乌市| 石楼县| 巴南区| 额尔古纳市| 曲水县| 小金县| 南部县| 兴化市| 北流市|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