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一十五章 千頭萬緒

夷州劃入江東治下的事情已經(jīng)確定,但關於資助江東建設夷州的事情,卻並未定下來。

從皇宮裡出來,諸葛恪和顧譚齊齊嘆息一聲,今日朝堂上,更多的是對西州如何分配、治理以及北遁的烏孫是否要繼續(xù)追究的問題爭論,至於夷州,顯然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想想其實也不奇怪,畢竟東吳如今雖然向大漢稱臣,但實際上既不朝貢,而且有著絕對自主權,不受大漢任何方式的支配,而西域,那可是人大漢自己的,尤其是那大宛的三十萬人口,著實讓人有些眼紅吶!

“元遜兄,今日是否該拜會一下諸葛丞相?”顧譚看向諸葛恪笑問道。

諸葛亮在漢朝可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諸葛恪的弟弟諸葛喬如今更是諸葛亮的繼子,有這份關係在,或許可以試試請諸葛亮幫幫忙。

“是該拜會。”諸葛恪點點頭,就算沒有這件事,按照禮數(shù),自己來了長安也該拜會諸葛亮,之前沒有去拜會是爲了避嫌,如今見過天子以後,也該去拜會一下自己這位叔父了。

“對了,大宛具體在何處,元遜可曾去過?”顧譚好奇道,他們對大宛的瞭解,更多是源自於史書,知道那裡盛產(chǎn)好馬,但具體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距中土有萬里之遙,誰也沒想過要把大宛給攻佔。

真的佔領了,怎麼治理?

就算從長安出發(fā)去往大宛,恐怕也需要幾個月才能到吧?

“沒去過。”諸葛恪苦笑道,中原士子在學成之後大都會選擇遊學,增廣見聞,但也就是在中原走一走,出國的可真不多,至少諸葛恪沒去過。

“我去挑選些禮物。”顧譚點了點頭,沒再說話,這些年大漢的發(fā)展太強勢,誰能想到西域就這麼不聲不響的被對方給拿下了,萬里疆域……沒法比。

“今日在朝上我卻發(fā)現(xiàn)一些端倪,日後或可一用。”諸葛恪想起朝堂之上的問題,突然笑道。

“哦?”顧譚看向諸葛恪。

“此處不便說話。”諸葛恪看了看左右,搖搖頭道:“先去拜訪叔父吧。”

顧譚:“……”

……

東吳要求援助的事情,最終也就不了了之了,大漢如今雖然強盛,但用錢的地方也多,劉毅準備在大宛建立幾座城關以防備貴霜也就是昔日的月氏以及北邊的康居來犯,貴霜、康居以及烏孫的習性跟匈奴、鮮卑相近,都是居無定所的那種,如今拿下大宛,大漢的掌控力已到了極限,軌道車便是日夜不停運行,中間不考慮天氣變化,也得大半個月才能抵達貴山城,再遠就算打下也沒辦法掌控。

月氏雖然可以通過蜀中的山路走,那樣距離上會近一些,但便是木軌鋪設也比在西涼、西域鋪設木軌難的多,暫時劉毅也沒辦法考慮這些。

劉毅收到回信的時候,已經(jīng)是深秋了,同來的還有朝廷派來的大宛郡守將。

“盧瑟將軍?”劉毅有些以外的看著送來信箋的盧瑟,笑道:“不想朝廷竟將你派來此處。”

當初盧瑟帶著八百將士跑來尋求庇護的時候,還跟漢軍當時的守軍打了一仗,不過有城池之利,再加上守城的又是已經(jīng)有了豐富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魏昌,歐式戰(zhàn)法在習慣了之後,對付起來總能找到方法的。

西域往西這邊,尤其是大宛,戰(zhàn)法上更接近歐洲戰(zhàn)法,劉毅當時正研究破敵之策,盧瑟差點被當成大宛先鋒被劉毅一鍋端了。

“盧瑟將軍是大秦出身,對於這邊的事情,該比我們更加了解,是以朝廷封盧瑟將軍爲騎都尉,駐守大宛。”同行過來的還有朝廷新任的大宛太守,也算是熟人,正是當初的武威太守張源,這些年張源因爲功績,被加封爲關內侯,入朝聽用,這一次大宛太守需得熟悉西域之事,而且要有足夠的經(jīng)驗治理,張源正好符合這個要求,所以被派來擔任大宛太守,隨行的還有一批書院中剛剛升學的學子。

這是劉毅所要求的。

剛剛畢業(yè),一腔熱血,正是最有闖勁的時候,而對於大宛這樣有著自己文化的郭嘉來說,中原的經(jīng)驗並不能照搬過來,用那些經(jīng)驗老到的,倒不如用這些沒有經(jīng)驗,卻又足夠創(chuàng)造力的年輕人更適合這裡。

大宛的拿下可不只是爲大漢添加了一郡之地還有幾十萬人口那麼簡單,這裡也是大漢與整個歐亞大陸各國交流的窗口和門戶,劉毅希望大漢能夠吸收更多的思想。

“司空先生,我現(xiàn)在需要做什麼?”盧瑟笑道。

“漢話說的不錯。”劉毅怔了怔,隨即笑著拍了拍盧瑟的肩膀,示意兩人坐下來道:“陛下可曾要我回朝?”

當初劉毅跟劉禪說過,西域平定之日,便是他回朝之時,所以有此一問。

“沒有。”張源搖了搖頭笑道:“陛下說,司空對這邊最爲熟悉,也知道該如何治理,讓司空待這邊事情忙完之後,司空再走不遲。”

“好,既然這樣,那我便多留些時日,兩位隨我來。”劉毅鬆了口氣,如今大宛雖然攻佔,但情況並不樂觀,這個時候若要招他回朝,說不定會前功盡棄。

劉毅帶著兩人來到一處寬闊的大廳裡,那裡擺著一座巨大的沙盤,上面還有用器械勾連的指揮棒。

“不可思議!”盧瑟有些驚歎的看著這座沙盤,整個大宛的地形,包括大宛之下的城鎮(zhèn),都在這裡了。

“如今大宛雖然已下,但言語不通,眼下的難題有三點,其一便是言語不通,交流困難,這個問題得儘快解決,其二,民心不附,這大宛百姓對我大漢頗有排斥之意,其三便是外地環(huán)繞,北有康居,西有貴霜,此二者,皆爲西域強國,可戰(zhàn)者有數(shù)十萬之衆(zhòng),而我攻大宛只帶來一萬西軍,本地降兵有四萬左右,我已開始在這一帶,挖掘地基,準備建造幾道城牆以御來犯之敵,但至少也需半年時間,所以外交方面,需周旋於此二國之間,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治理大宛。”

張源點點頭,雖然想過此行困難,卻未想過會如此困難,皺眉道:“司空,這大宛之人樣貌與我大漢迥異,想要融合,恐怕不易。”

“團結、交流,最簡單的,讓他們一起幹活,我已書信陛下,調集一批人口前來填充大宛,同時會將大宛的人口送到各地。”說到這裡,劉毅揉了揉太陽穴,這個辦法雖好,但也不容易,首先你得說動這些大宛居民,以如今大宛百姓對漢人的排斥程度,可不容易。

“盧瑟將軍也是西域人,可否與他們溝通?”張源突然看向盧瑟,詢問道。

“這個恐怕不行。”盧瑟苦笑著搖搖頭道:“西域有康居、安息、貴霜等很多國家,大秦的語言並不可以通用,他們說的話,我也聽不懂。”

“大宛國倒是有不少懂得漢話之人,我已經(jīng)讓他們召集一些願意親近大漢的百姓來學習漢話,但這個速度太慢,人心不穩(wěn),做什麼都不容易。”劉毅嘆息一聲道。

張源點點頭,這確實是個問題,看向劉毅道:“司空,此等時候,當以雷霆手段,抓捕那些聚衆(zhòng)鬧事,散播不利言論者,也不必殺,西州如今不少礦場都缺人手,可以將他們派往這些地方,可以給飯吃,但不給酬勞,算是將功補過,將功補過,另外,似洛陽天牢那般的牢獄,不知司空是否還能建出來?”

洛陽天牢,現(xiàn)在基本等同於官牢了,官員犯事,基本都是往那裡送,若是這邊也興建類似能力的牢獄的話,卻也未必不能。

“試一試吧。”劉毅點點頭,屬性雖然大方向上能夠控制,但具體出什麼屬性,那可就不一定了,他也不敢打包票。

不過親善團結,民族融合之類的屬性建築倒是可以多建一些。

“當然,也有好消息。”劉毅笑道:“這大宛國也是以農(nóng)耕爲主,種植稻米還有麥子,生活方式與我大漢相近,可以從這方面入手。”

“這個下官可以主持,但請司空派些可以爲我溝通的人交給我。”張源點頭笑道。

“這個不難。”劉毅點點頭,當初與大漢進行商貿(mào)往來的大宛商販有不少,這些人也是最早一批向劉毅表忠心的人,當然,劉毅現(xiàn)在也不敢亂用,不過拿來當翻譯倒是不錯。

“盧瑟將軍!”劉毅扭頭看向盧瑟。

“司空先生請吩咐。”盧瑟行了一個大秦禮儀。

“如今有西州軍一萬,降軍四萬,我給你五千西州軍以及五千大宛降軍,你來負責將他們融合、整編,並負責各地防務、治安,我準備帶其他人去山口建立城牆,若有大事,立刻前來向我彙報。”劉毅將一枚令箭交給盧瑟道:“黃榮久在軍中,接下來的時間,他會擔任你的裨將,也就是副將,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可以向他詢問。”

“遵命!”盧瑟一禮,神色肅穆的接過劉毅遞來的令箭。

“接下來就交給兩位了。”劉毅看著兩人笑道。

“喏!”張源和盧瑟同時道。

第三百六十九章 擔憂第四百七十三章 債主第二百九十七章 準備第一百九十七章 質疑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戰(zhàn)開幕第一百四十七章 東風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戰(zhàn)氣息第六百二十八章 女裝第二百五十七章 名將之死第五百二十四章 落幕第五百零七章 名將二代第三百零六章 震驚第三百五十三章 毀獅第五十九章 鑄釜第二百零二章 對問第四百二十八章 受挫第六百二十六章 狼煙第二百七十八章 竹舍論政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心向背第八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二百三十四章 勸誘第二百一十七章 蜀道難第六百六十五章 故鄉(xiāng)第三百四十三章 定計第二十一章 昔日恩怨第三百九十一章 軍屯的想法第二百七十二章 把城牆搬上戰(zhàn)場第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四百零六章 匹馬攔路第二百五十九章 曹操出兵第五百七十五章 衣錦還鄉(xiāng)第三百一十章 二狗奪權第三百零二章 大戰(zhàn)將起第六十五章 襄陽暗流第三百五十二章 雙獅第三百六十三章 煉獄第三十一章 暫別第三百二十六章 歸心似箭第五百三十八章 雪中少年郎第二百零一章 怪詩第三百二十三章 曹操退兵第二百七十一章 劉備的焦慮第三百零九章 絕望衝鋒第四百二十八章 受挫第一百三十三章 錦囊第八十六章 成大事的條件第二百九十三章 周全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zhàn)爭落幕第九十章 過渡第五百七十四章 伐吳之議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將無能第六百三十三章 仲達回朝請兵第六百五十八章 大勝第五百八十九章 戰(zhàn)神祠第四百六十二章 極速體驗第六百六十章 合圍鄴城第六百六十章 合圍鄴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麻木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實人發(fā)怒第一百一十章 援軍第四百零三章 講條件第五百一十四章 張飛叫陣第一百七十三章 另一個觀點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中大開發(fā)第六百一十五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二十二章 士可殺不可辱第五百二十一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四百四十八章 自己想第一百八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四十八章 火起第十二章 崔州平作客第六百零三章 塞上風光第六百二十三章 貽誤軍機第十二章 崔州平作客第五百八十八章 宗師第四百零一章 成.都二三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蜀道難第二百一十章 完工第六十五章 襄陽暗流第四百四十一章 蠻王娶親第三百零四章 樊城之戰(zhàn)第六百三十一章 時機到第三百四十九章 抱怨第二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五十一章 暴雨第六百零四章 居延第六百二十九章 端倪第六百四十六章 石陣第四百五十七章 悲催的孟獲第五十一章 江風晚景第八十四章 混亂的墨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耒陽酒徒第五百六十一章 虛實第七十九章 墨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烽火再起第五百六十三章 曹爽出兵第三百一十章 二狗奪權第二十八章 相見第六百六十八章 延熙十六年第四百九十二章 天水風雲(yún)
第三百六十九章 擔憂第四百七十三章 債主第二百九十七章 準備第一百九十七章 質疑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戰(zhàn)開幕第一百四十七章 東風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戰(zhàn)氣息第六百二十八章 女裝第二百五十七章 名將之死第五百二十四章 落幕第五百零七章 名將二代第三百零六章 震驚第三百五十三章 毀獅第五十九章 鑄釜第二百零二章 對問第四百二十八章 受挫第六百二十六章 狼煙第二百七十八章 竹舍論政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心向背第八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二百三十四章 勸誘第二百一十七章 蜀道難第六百六十五章 故鄉(xiāng)第三百四十三章 定計第二十一章 昔日恩怨第三百九十一章 軍屯的想法第二百七十二章 把城牆搬上戰(zhàn)場第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四百零六章 匹馬攔路第二百五十九章 曹操出兵第五百七十五章 衣錦還鄉(xiāng)第三百一十章 二狗奪權第三百零二章 大戰(zhàn)將起第六十五章 襄陽暗流第三百五十二章 雙獅第三百六十三章 煉獄第三十一章 暫別第三百二十六章 歸心似箭第五百三十八章 雪中少年郎第二百零一章 怪詩第三百二十三章 曹操退兵第二百七十一章 劉備的焦慮第三百零九章 絕望衝鋒第四百二十八章 受挫第一百三十三章 錦囊第八十六章 成大事的條件第二百九十三章 周全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zhàn)爭落幕第九十章 過渡第五百七十四章 伐吳之議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將無能第六百三十三章 仲達回朝請兵第六百五十八章 大勝第五百八十九章 戰(zhàn)神祠第四百六十二章 極速體驗第六百六十章 合圍鄴城第六百六十章 合圍鄴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麻木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實人發(fā)怒第一百一十章 援軍第四百零三章 講條件第五百一十四章 張飛叫陣第一百七十三章 另一個觀點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中大開發(fā)第六百一十五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二十二章 士可殺不可辱第五百二十一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四百四十八章 自己想第一百八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四十八章 火起第十二章 崔州平作客第六百零三章 塞上風光第六百二十三章 貽誤軍機第十二章 崔州平作客第五百八十八章 宗師第四百零一章 成.都二三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蜀道難第二百一十章 完工第六十五章 襄陽暗流第四百四十一章 蠻王娶親第三百零四章 樊城之戰(zhàn)第六百三十一章 時機到第三百四十九章 抱怨第二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五十一章 暴雨第六百零四章 居延第六百二十九章 端倪第六百四十六章 石陣第四百五十七章 悲催的孟獲第五十一章 江風晚景第八十四章 混亂的墨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耒陽酒徒第五百六十一章 虛實第七十九章 墨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烽火再起第五百六十三章 曹爽出兵第三百一十章 二狗奪權第二十八章 相見第六百六十八章 延熙十六年第四百九十二章 天水風雲(yú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文县| 崇左市| 新竹县| 仙居县| 桐乡市| 任丘市| 上栗县| 广丰县| 依兰县| 澄城县| 怀化市| 清流县| 汤原县| 大渡口区| 武汉市| 晋中市| 滨州市| 武陟县| 长治县| 镇赉县| 界首市| 英山县| 凤山县| 浦东新区| 蕉岭县| 壤塘县| 德保县| 长白| 理塘县| 清水河县| 恭城| 郴州市| 三河市| 佛冈县| 高雄县| 开平市| 平罗县| 平武县| 错那县| 商南县| 永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