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六十五章 鼎故革新

改革,是一件繁瑣至極的事情,但是改革的步驟,其實是有借鑑之法的。

甘奇改革的東西太多太多,以致於這些政策還需要一個過渡與試驗,所謂試驗,有一個東西叫做特區(qū),這顯然是可以借鑑的操作方式。

特區(qū)要做的就是試驗,任何政策,現(xiàn)在特區(qū)進行,失敗的及時改正,成功的馬上推廣全國。

大宋有天然的特區(qū),那就是京畿開封府,開封府這個地方很符合條件,有足夠多的軍隊,有足夠多的人口,開封府還是平原地帶,農(nóng)業(yè)發(fā)達,手工業(yè)與商業(yè)也發(fā)達,更重要的是這裡就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任何成功與失敗,都一目瞭然。

改革不再一朝一夕,更不在拍著腦袋決定一切,只要開封府成功了,纔算有了真正的施政經(jīng)驗,也可以更好的說服整個朝廷與皇帝。

甘奇的改革綱要裡,第一件事就是裁撤禁軍,東京禁軍二十萬左右,一年靡費無數(shù),卻又沒有任何作用。保家衛(wèi)國或者保衛(wèi)首都?完全用不上,邊軍一旦真的一敗塗地了,這東京禁軍還沒有見到敵人就已經(jīng)嚇得魂飛魄散了,靠這二十萬軍隊保衛(wèi)京城,那完全就是一廂情願。

裁撤,東京大裁軍。

皇帝的聖旨下來了,中書門下的命令也下來了,接著樞密院的命令也就立馬下達了。軍政一把抓,還有一個支持甘奇的皇帝,在軍事改革這件事情上,明面上幾乎沒有任何阻力。

二十萬東京禁軍,裁撤到五萬之數(shù),士兵以十八歲到三十歲爲主,其餘人皆裁撤。軍將以十八歲到四十五歲爲主,其他的也全部裁撤。

士兵裁撤,每個人可得二十畝河套土地,朝廷發(fā)放去西北的路費,朝廷也派遣官吏帶隊組織人員出發(fā),還發(fā)放五貫錢作爲在河套的耕種費用。朝廷還免費發(fā)放春耕的種子,提供春耕的工具出租。到得西北,西北各州府還會鼎力提供各種支持,比如口糧。

開荒這種事情,第一年是很艱苦的,第二年就會穩(wěn)定下來,第三年就會讓這些人富裕起來。關(guān)鍵是第一年,如今甘奇當家,朝廷的事情幾乎就成了他這個宰相自己的事情。

錢,朝廷來出,其實就是軍費,東京裁撤十五萬大軍,不僅是糧餉不必再發(fā)了,也不必再發(fā)什麼軍械打造維護之類的款項。只需要發(fā)路費以及五貫前即可,土地這玩意是不要錢的。甚至他們?nèi)チ宋鞅保羰沁€願意當兵,自己去搶也行。

甘奇還要命令泉州那邊打造鋤犁等物,至少十幾萬套,從海路運到北方,在運到西北去出租,出租也可以先免費用,兩三年後再給錢。種愕在西北,會替甘奇安排好這些事情。

支撐十幾萬個家庭的口糧纔是重中之重,這纔是甘奇比較著急的事情,還好口糧可以分批運送,只要讓這十幾萬個家庭不斷糧即可。

其實也不一定有十幾萬個家庭,因爲並非一個軍漢就是一個家庭,有許多家庭兩代、三代都是軍漢。這些事情樞密院也要覈算,數(shù)據(jù)還沒有拿到,但是甘奇大概估算下來,有七八萬個家庭,四十萬左右的人口要遷徙。

至於那些不願意背井離鄉(xiāng)的軍漢家庭,甘奇也不會使用什麼強制的手段,不遠離開東京的,一個人發(fā)十貫的遣散費,盡皆卸甲,自謀生路。

但是還得用一些手段來動員這些人遷徙。

這種手段對於甘奇來說很簡單,不外乎宣傳。

《河套之地,黃河環(huán)繞,土地肥沃,沃野千里,二十畝地,可保子孫萬代富庶?!?

《軍漢浴血,鏖戰(zhàn)多年,終於掃平河套之黨項,得地數(shù)百里,新皇登基,皇恩浩蕩,免費發(fā)放軍漢耕種,世世代代傳承,澤被蒼生,天子聖明。》

《河套沃土,一畝頂十畝!》

諸如此類的白話文章,京華時報日日刊登好幾篇,許多還是甘奇親自操刀執(zhí)筆,還派人到軍營之中講讀,甚至還畫上了簡易的地圖,讓所有人都知道河套到底是怎麼一個河套。

有時候需要說一點謊言,帶著善意,甘奇把河套誇得比蘇杭江南還要好,用上了許多極具煽動性的語言來形容,多少有點連哄帶騙的意思。開荒屯田,從來都是艱苦的事情。

但是這謊言也是善意的,每個軍漢得二十畝地,這二十畝地一旦開荒完成,那小日子真比在汴梁好上十倍不止,雖然過程會很艱辛,但是成功之後,這些軍漢家庭往後想要養(yǎng)一個脫產(chǎn)的讀書兒子也不難。

煽動忽悠,連哄帶騙,自然是有效果的,也主要是甘相公的人品做了保證,如今甘相公在軍中的號召力極強,甘相公這麼說了,相信的人自然多不勝數(shù)。

裁撤軍隊,本是一件壞事,軍營之中反倒到處喜笑顏開。中國人,世世代代,就喜歡土地。

甘奇身邊的幾百軍漢,皆派到軍中去現(xiàn)身說法了。每每有人來現(xiàn)身說法,校場之上總是圍得水泄不通。

“甘相公這回可真是大方得緊,幾百裡地呢,那地方,當真好,某家可是親自出過鐵門關(guān)劫掠的,河套那個地方,北邊是黃河,東邊是黃河,西邊也是黃河,南邊還有許多河流,就這麼把這塊地包裹其中,只要開了渠,那就了不得了,勝過中原,堪比江南,黨項人用來長草放牧,實乃暴殄天物?!?

“你當真去過那裡?”

“可不是?某家不是在那裡立功了,豈能隨相公回京?那地方,實在是太好了,某家此番戰(zhàn)功可得八畝地,這可是用八個人頭換來的,本來甘相公說把燕雲(yún)的地賞給某家,某家不願,倒是在鐵門關(guān)外得了八畝,你們?nèi)羰堑侥茄e去,一併把某家這八畝租種了,你們幫某家把地開出來即可,三年免租?!?

“那……你這地,我一併種了?!?

“你們趕緊去登記一下,若是晚了,地就更北了,越早登記越好,簽字畫押之後,就離鐵門關(guān)近了,如此才方便,越是晚了,好地都被別人搶去了……”

有人現(xiàn)身說法,有人煽動著,有人急不可耐要去得二十畝地,有人還在故土難離,有人觀望著,有人找到了看家護院做小廝的差事,準備得了十貫錢不走了……

軍中也開始了遴選,有人甚至主動要求離開,有人想方設法留下來。

一切都有條不紊進行著。

甘奇每天都在忙這件事情,時不時還親自到軍中督導遴選之事,也還抽查一些遴選完畢的名單。東京留五萬禁軍,一來得要真正的青壯,二來也要避免空餉之事發(fā)生。將來這五萬青壯還要重新制定訓練計劃,時不時考覈訓練進度。

另外還有軍將裁撤辦法,這就複雜許多了,下層軍將按照年齡先裁撤一批,年齡大的必須裁撤,發(fā)放二十貫到五十貫不等的遣散費用,若是願意遷移到西北,四十畝到一百畝不等的土地。

中層軍將,年齡倒是限制不大,但是要進行考覈,試卷甘奇親自來出,識字自然就是基礎(chǔ)了,其次是體力,接著就是答題了,題目五花八門,主要考歷史與地理,考歷史上各種戰(zhàn)爭案例的分析,考全國各地的基本地理形態(tài),比如黃河、長江、淮河都經(jīng)過哪些地方,哪裡是戰(zhàn)略要衝,哪裡是軍事重點……

不達標,自然就得裁撤,發(fā)放五十貫到一百貫的遣散費,願意去西北,那自然有一百畝到五百畝不等的土地。都不強制,自由選擇。

上層軍將,也考覈,考覈的東西差不多,留下來的,自然權(quán)力更大,裁撤的,那自然給錢自謀生路,想來這些人基本上不願意遷徙。

這也是甘奇在做試驗,那就是冗官,大宋朝當官的實在是太多了,文武都一樣,恩蔭制度,從文官到武官,都是如此,爹當官,兒子也當官。這就導致大宋朝的官員系統(tǒng)極爲臃腫,軍中各種待遇高的虞侯副將,多如牛毛。

好在這大宋朝文官天下,猜測武官,這些武官翻不起來浪花。但是甘奇心中,這是一個開始而已,終究還得裁撤到文官身上來。比如晏幾道,就是裁撤的對象,進士都考不上,當個毛的官?

考進士,對於當官而言,是有一個基本素質(zhì)的考覈標準的,策論寫不好,連理解分析都沒有,那自然更不談當官的素質(zhì)。

裁減官員,這是一定要做的。與之匹配的政策也有,那就是每一屆取進士的名額人數(shù)可以適當?shù)脑黾印?

恩蔭這一條,給大宋的財政添加了太多的負擔,本來大宋朝官員的俸祿就高,古往今來最高。還弄一堆閒人養(yǎng)著,哪裡負擔得起?

從武官開始裁,再裁撤文官。寄祿的,恩蔭的,皆要想一個辦法來裁撤。這辦法自然也是考覈,有些人還是要留的,比如種愕,他也是恩蔭,但是他這一類的就得留下來。這考覈之法,就是爲種愕這種人設置的。

京畿開封就是試驗田,一切都按照甘奇的安排在做。樞密院系統(tǒng),甘奇用起來如臂指使,也算是牛刀小試,真要開始改革政務了,肯定不會這麼順利。

每一樣事情,都得花錢,三司那邊早已經(jīng)叫苦連天。

好在一個多月之後,王安石入京了,王安石先去見了皇帝,新官上任,參知政事,還兼了一個三司使。三司使是甘奇的意思,與皇帝商量了許久。

三司自然就是財政部,這得甘奇親自掌握住,王安石去再好不過,熟門熟路。

但是王安石到三司上班的第二天,就到政事堂來找了甘奇,面容憔悴不已。

王安石直入主題:“甘相公,此番裁撤軍隊,短短月餘,花費已達二百多萬貫之多,三司已然捉襟見肘,如此下去,若真把此事徹底辦妥,只怕要四五百萬貫,這筆錢,三司怕真是拿不出來。這還只是裁撤京畿禁軍,若是全國皆開始裁撤禁廂,花費只怕高達兩千萬貫,三司怕是拿不出這筆錢來。此事能不能緩一緩,慢慢來……”

王安石說的是現(xiàn)實。

甘奇搖著頭:“不能拖拉,必須快刀斬亂麻。朝廷一年總度支不過七千多萬貫,軍費開支就要四五千萬貫之多。今年把此事辦成,明年就可以節(jié)約兩千多萬貫,那軍費開支控制在兩千多萬貫,往後年月,度支便輕鬆許多了。”

“可是,這錢,下官實在一時半會變不出來……”王安石爲難不已,軍費開支,本來是平攤到全年的,如今甘奇裁軍,裁多少,就得一次性兌付多少人的遣散費與路費,乃至於口糧。這等於把全年的壓力都放在一起了,王安石是真變不出這麼多錢來。

甘奇忽然問了一句:“介甫兄以前是不是與我說過青苗之法?”

王安石主持的變法之中,青苗法就是其中的一個重點,青苗法簡單來說就是朝廷放貸給普通百姓,一來保證百姓每一年都有積蓄來展開新一年的生產(chǎn)活動,避免那些青黃不接的事情,二來讓百姓免受民間高利貸的盤剝,三來可以讓朝廷賺一些利息錢。

但是這個辦法最後還是失敗了,只因爲這一切都是由官府來做的,官府做這種事情,裡面不免就有腐敗問題,反倒成了官吏盤剝百姓的手段,造成了很多問題,比如官員爲了政績,強制百姓貸款,比如官吏爲了自肥,任意加高利息。

這個青苗法的政策,王安石昔日與甘奇說過一些想法,此時甘奇又提了出來。

王安石以爲甘奇想要施行這個辦法,便道:“甘相莫不是準備施行此法?”

甘奇搖頭:“倒也不是,此法出發(fā)點極好,卻難以施行。低息貸款給百姓,這是生財之道,也是利民之舉,卻不能以朝廷來做,更不能以官吏來做?!?

王安石想了一想,知道甘奇說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王安石不是不明白其中道理,但他爲什麼非要做這件事呢?只因爲大宋朝到得如今,高利貸實在太過厲害,民間對貸款的需求極大,但是卻只有高利貸一途,九出十三歸,高得嚇人。這也直接導致了許多問題,窮人越來越窮,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王安石想解決這些問題,但是他能想出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朝廷低息貸款給百姓。

貸款,在這個時代,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讓底層百姓保住自己本來就很少的資產(chǎn)。貸款的渠道卻只有一條,那就是高利貸。所以王安石的想法,是道理的,想用朝廷的力量讓需要貸款的人渡過難關(guān)。

當然,王安石也知道這個辦法,也有問題,就是那些官吏。所以王安石問了一語:“甘相莫不是還有更好的辦法?”

甘奇點頭:“錢莊?!?

說白了,就是銀行,倒也不需要發(fā)行什麼紙幣,銀行這玩意,低息吸納百姓儲蓄,擡高一點利息貸出去,這就是基本的運作模式。

匯兌也是其中的業(yè)務,大宋朝對於匯兌的需求也極高,主要是因爲大宋朝的錢實在太重了,數(shù)目多一點就得用車拉。所以匯兌的需求在大宋朝極高,匯兌簡單來說,就是在汴梁存一筆錢,拿一個憑證,到杭州就能用這個憑證取出這筆錢,這就是匯兌,其中收一點手續(xù)費。

而這個憑證,可以說他是存摺,也可以說他是交子,發(fā)展下去,就可以是紙幣了。交子這玩意,大宋朝本來就有,只是因爲濫發(fā)之後,崩潰了,這就是幾十年前的事情。

所以真要做這件事,得換一個名稱,比如存摺。

王安石是有見識的,問道:“相公莫不是想要匯兌天下?”

甘奇點頭:“不僅要匯兌天下,還要以錢莊之名,行你那青苗之法?!?

王安石立馬沉思起來。甘奇的辦法,就是用商業(yè)借貸來取代官府放貸,商業(yè)借貸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許多問題,比如強制百姓借錢來做政績。

又比如可以更好的監(jiān)管,並非說錢莊銀行就沒有腐敗問題,而是說監(jiān)管錢莊的腐敗,比監(jiān)管官吏的腐敗容易許多。因爲這個時代的官員權(quán)力太大,幾乎監(jiān)管不了。而錢莊是私人的產(chǎn)業(yè),那就不一樣了,監(jiān)管腐敗的辦法就多得多,手段也多得多,阻力會小得多。

還有一點,是甘奇真正要做錢莊的原因,那就是甘奇缺錢。

錢莊就可以解決缺錢的問題,如何解決?

朝廷沒錢,沒事,錢莊有錢,錢莊可以低息貸給朝廷,錢莊的錢哪裡來?集資,合法集資,用存款利息來吸納儲蓄。再把儲蓄貸給朝廷,完美解決了朝廷缺錢的問題。甚至朝廷還可以通過錢莊來發(fā)債,或者錢莊自己發(fā)債。

這個事情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那就是解決甘奇自己公私難分的問題,甘奇以前就老是拿自己的錢去貼國用,而今當了宰相,這種事情就會更多。

甘奇要避免這個問題,那就得有一個辦法來分出公私,正兒八經(jīng)的分出來。免得向以前一樣,甘奇拿自己的錢辦成了事,最後還成了一個壞人。

以後,錢的問題,都走錢莊。公私就分出來的,朝廷該還多少,就得還多少,還要還利息。

王安石聽懂了甘奇的話,但是他並不懂甘奇在裡面更多的想法,問道:“相公是想辦個匯兌錢莊,還要行借貸之事,但是相公又哪裡來這麼多錢呢?”

“多找合夥之人。”

“甘相公有那些合夥之人?”王安石顯然不懂其中的操作方式。

“三司衙門得入股,這是肯定的,還要拉陛下入股。我這裡有相撲場入股,溫泉酒店入股,慈善基金會入股,彩票也要入股,道堅書院入股,巧兒成衣入股,泉州鐵場入股,再到汴梁各家商戶招股。至少湊個五百萬貫的股本,多多益善。”甘奇想得極其周全,五百萬貫股本是至少的。

爲什麼要拉這麼多人入股?三司入股,就代表官方,皇帝入股是給皇家賺錢,與以前給仁宗皇帝賺錢是一回事。其他的是甘奇自己入的股份,那自然就是甘奇自己的利益。最後是拉商戶入股,這就是爲了匯兌更好的推行了,一旦大商戶們都有一些股份在其中,這些大商戶們的匯兌不必愁了,都會自動到錢莊裡來。

這是連鎖反應,大商戶們在此匯兌,就得在此存錢,這會讓錢莊的信用大漲,發(fā)展儲戶就會簡單許多。有了儲戶,就更有錢了,更有錢了,錢莊就更賺錢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到時候錢莊一旦做大,還能增發(fā)股本,讓江南四川等地的大商戶入股,一張全國網(wǎng)絡就真正鋪開了。

還有一點,賬目公示制度,從慈善基金會就這麼做了,錢莊還得這麼做,這也是信譽來源,確保錢莊能真正發(fā)展成龐然大物的基礎(chǔ)。

這一套下來,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相公此法甚好,就是想要做成,怕是極難?!蓖醢彩笾旅靼琢似渲械牡览?,卻也知道難度。

甘奇自信非常:“若是旁人來做,自然是難。我來做,不難。與介甫兄說這些,便是想要介甫兄幫我做成此事?!?

這事情,難就難在賬目之上,全國各地的賬目彙總,在這個時代是一個大工程,得專業(yè)的人才來主持,除了甘奇自己,也就王安石了。

此事若成,還能解決另外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朝廷賦稅調(diào)度運送的問題,每年朝廷賦稅各地截留的,得往京城運送的,又要從京城往外運送的,都是朝廷來組織運送。每年爲了做這事情,本身就徒耗無數(shù)人力物力與錢糧。

但是一旦有了錢莊,朝廷就不必這麼弄了,甚至直接可以把賦稅存在錢莊裡,各地皆如此。錢莊負責這些事情,朝廷只需要在錢莊了兌付就行,全國各地財政支出,都在錢莊兌付。

錢莊也不一定要把錢到處運,只需要在賬目上加減,哪裡的錢莊分點缺錢了,就往哪裡運,這就節(jié)約了無數(shù)的人力物力。這就是金融的最基本含義。

第一百七十三章 哪個是甘奇?第二百九十八章 這事,做得不虧第四百五十一章 甘奇的項上人頭第一百零七章 你就記著今日第三百五十三章 行動總指揮甘奇第八十六章 進學第八十四章 教訓第三百零四章 還當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第五百一十章 洗白白,有好事。第三百七十章 剛起來,少年!(四千字章節(jié),不分兩章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讀書人的事情,叫作……折服第四百五十五章 小事而已第四百四十一章 吃,我先吃給你看,這是牛肉第二百八十五章 是你的就是你的,跑不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吃,我先吃給你看,這是牛肉第三百五十八章 牛逼哄哄,閃亮出場第五百四十四章 高原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行我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此乃何物?第三百零四章 還當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第一百七十八章 什麼?還有這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立儲之應對第五百七十六章 必不長久、必不長久第五百六十八章 朝堂風雨第六十一章 招攬?站隊?第十六章 與狄青過不去的歐陽修第一百一十七章 你行你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看老夫這信中寫了什麼第六十章 施恩情第三十五章 汴梁水軍第七十九章 聚人(大宋猛虎改書名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宋的未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恨不早生三十年第一百一十四章 鄉(xiāng)下人進城第三百七十章 剛起來,少年?。ㄋ那ё终鹿?jié),不分兩章了)第六百零四章 征服之感第一百二十六章 我都不想活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朝堂風波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哈哈……當真第三百四十七章 咚咚咚咚,咚咚第二百五十七章 道堅,你看手中之物第三百二十五章 洛陽程頤,可能也要崛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老奸巨猾與鋒芒畢露第五百五十八章 逆賊(八千六,一口氣寫完,昨天今天都在裡面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八百搏依阿哈,一千女真鐵甲重騎第四百三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七十八章 簽約與聯(lián)賽第二百六十九章 暫時沒有,一篇都沒有,當真沒有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們不要亂來啊第三百八十三章 首都市長馮京,虢國公趙宗諤(五千六)第四百九十二章 胡說!第八十七章 害人的大哥第五十六章 大俠草上飛第二百九十一章 上達天聽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業(yè)與運動的絕配第一百九十一章 興許不該生在王侯家第二百一十章 小子,你中計了第二百一十章 小子,你中計了第二百二十章 無論如何,我也要去試一試第四百七十九章 皇帝與皇帝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送你一程第五百二十二章 釣魚第三百三十三章 被人嫉妒,是一種享受第三百六十三章 沒有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場鬧劇啊……第三百六十一章 基情四射打小三(再謝書友武選清吏司十萬巨賞)第二百八十八章 算不得奇事(第六更)第二百一十三章 誰在背後搗鬼?第一百八十一章 簡在帝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炮,工廠第一百零七章 你就記著今日第三百七十二章 此章內(nèi)容很多,取不出章節(jié)名(一萬多字,超巨大章節(jié))第四百六十章 就他媽這場戲最難演第三百二十七章 高級噴子與低級噴子的區(qū)別(感謝搬磚大咖萬賞)第一百一十一章 言情劇有毒第一百二十七章 巧兒成衣第二百七十一章 記否輕紈小柳,又一番涼熱.。第六百零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百六十六章 尷尬的老師與學生第三百一十九章 包拯躲起來了,王安石升官了第十七章 周侗,你叫周侗?(感謝蔣大少丶萬賞)第二十八章 嚴肅的包龍圖(感謝蔣大少丶萬賞)第二百三十五章 豎子與匹夫,不得好死第四百八十六章 甘奇要攻心第五百二十五章 打吧,吃完去打仗第二百四十二章 幹大事而惜身(感謝自酌自飲自逍遙萬賞)第四百二十四章 相公,還去請人嗎?第四百九十章 你想活著嗎?第一百三十一章 失落第十章 狄詠與三十畝地(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六十二章 打光棍,你打不打?第二百七十二章 氣氛正好,該交錢了第四百零九章 豬狗之智,不足爲伍。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開,不開,我不開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人豬狗乎?第五百二十三章 要倒黴的種愕第四百八十二章 燕國公,樞密使,濮議,危機第一章 大哥還是大哥第一百五十九章 辦講座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炮,工廠
第一百七十三章 哪個是甘奇?第二百九十八章 這事,做得不虧第四百五十一章 甘奇的項上人頭第一百零七章 你就記著今日第三百五十三章 行動總指揮甘奇第八十六章 進學第八十四章 教訓第三百零四章 還當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第五百一十章 洗白白,有好事。第三百七十章 剛起來,少年!(四千字章節(jié),不分兩章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讀書人的事情,叫作……折服第四百五十五章 小事而已第四百四十一章 吃,我先吃給你看,這是牛肉第二百八十五章 是你的就是你的,跑不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吃,我先吃給你看,這是牛肉第三百五十八章 牛逼哄哄,閃亮出場第五百四十四章 高原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行我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此乃何物?第三百零四章 還當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第一百七十八章 什麼?還有這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立儲之應對第五百七十六章 必不長久、必不長久第五百六十八章 朝堂風雨第六十一章 招攬?站隊?第十六章 與狄青過不去的歐陽修第一百一十七章 你行你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看老夫這信中寫了什麼第六十章 施恩情第三十五章 汴梁水軍第七十九章 聚人(大宋猛虎改書名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宋的未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恨不早生三十年第一百一十四章 鄉(xiāng)下人進城第三百七十章 剛起來,少年!(四千字章節(jié),不分兩章了)第六百零四章 征服之感第一百二十六章 我都不想活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朝堂風波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哈哈……當真第三百四十七章 咚咚咚咚,咚咚第二百五十七章 道堅,你看手中之物第三百二十五章 洛陽程頤,可能也要崛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老奸巨猾與鋒芒畢露第五百五十八章 逆賊(八千六,一口氣寫完,昨天今天都在裡面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八百搏依阿哈,一千女真鐵甲重騎第四百三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七十八章 簽約與聯(lián)賽第二百六十九章 暫時沒有,一篇都沒有,當真沒有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們不要亂來啊第三百八十三章 首都市長馮京,虢國公趙宗諤(五千六)第四百九十二章 胡說!第八十七章 害人的大哥第五十六章 大俠草上飛第二百九十一章 上達天聽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業(yè)與運動的絕配第一百九十一章 興許不該生在王侯家第二百一十章 小子,你中計了第二百一十章 小子,你中計了第二百二十章 無論如何,我也要去試一試第四百七十九章 皇帝與皇帝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送你一程第五百二十二章 釣魚第三百三十三章 被人嫉妒,是一種享受第三百六十三章 沒有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場鬧劇啊……第三百六十一章 基情四射打小三(再謝書友武選清吏司十萬巨賞)第二百八十八章 算不得奇事(第六更)第二百一十三章 誰在背後搗鬼?第一百八十一章 簡在帝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炮,工廠第一百零七章 你就記著今日第三百七十二章 此章內(nèi)容很多,取不出章節(jié)名(一萬多字,超巨大章節(jié))第四百六十章 就他媽這場戲最難演第三百二十七章 高級噴子與低級噴子的區(qū)別(感謝搬磚大咖萬賞)第一百一十一章 言情劇有毒第一百二十七章 巧兒成衣第二百七十一章 記否輕紈小柳,又一番涼熱.。第六百零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百六十六章 尷尬的老師與學生第三百一十九章 包拯躲起來了,王安石升官了第十七章 周侗,你叫周侗?(感謝蔣大少丶萬賞)第二十八章 嚴肅的包龍圖(感謝蔣大少丶萬賞)第二百三十五章 豎子與匹夫,不得好死第四百八十六章 甘奇要攻心第五百二十五章 打吧,吃完去打仗第二百四十二章 幹大事而惜身(感謝自酌自飲自逍遙萬賞)第四百二十四章 相公,還去請人嗎?第四百九十章 你想活著嗎?第一百三十一章 失落第十章 狄詠與三十畝地(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六十二章 打光棍,你打不打?第二百七十二章 氣氛正好,該交錢了第四百零九章 豬狗之智,不足爲伍。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開,不開,我不開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人豬狗乎?第五百二十三章 要倒黴的種愕第四百八十二章 燕國公,樞密使,濮議,危機第一章 大哥還是大哥第一百五十九章 辦講座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炮,工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水| 道真| 拜城县| 南丰县| 衡阳县| 广安市| 宜州市| 广德县| 张家口市| 五峰| 宁明县| 平阴县| 乐清市| 新乡县| 农安县| 志丹县| 潍坊市| 阿克苏市| 科尔| 武宁县| 永善县| 宿州市| 习水县| 北安市| 梓潼县| 台中县| 施秉县| 漾濞| 文化| 明水县| 吴忠市| 常熟市| 正定县| 信宜市| 承德县| 绥宁县| 武鸣县| 洱源县| 万宁市| 隆安县|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