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不能用自己的名號親自上陣,但卻並不代表他在這件事情上,只能選擇袖手旁觀,眼睜睜的看著這張專輯,因爲歌曲的問題而落得無人叫好的下場。
有些事情總是能變通的,就像現在這樣,外界認的是音樂創作者的名字,而不是那首歌曲的實際作者,究竟是不是能把人和名對上號的。
畢竟這種找槍手的東西,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是會時不時出現的,其中就受人關注的就是替考和論文造價,可以說早就形成了一個產業鏈了。
而在娛樂圈當中也是一樣的,就算有自詡爲007的狗仔隊們,也很難去考證究竟誰用沒用槍手,只要唱片公司能把保密工作給做到位,除非是衙門單位的人出馬,不然還是可以高枕無憂的。
雖然按照規定,所有的唱片公司和音樂平臺,都要把相關的數據上傳到音樂協會,以方便公衆查看和使用。
www⊕ тt kǎn⊕ C○
但其實也只是那些比較敏感的數據,纔會受到相應的監督和審覈,而一些非關鍵性的數據,則基本處於不可控的狀態,畢竟音樂協會人手也是非常的有限。
即使有各種高科技的輔助手段,去幫助他們處理數據,但每天的數據量實在是太過龐大了,而且有一些數據還非得用人力才能處理的,就比如歌曲的創作者是否存在找槍手的情況。
雖然這關係到知識產權的問題在裡面,但就和文學當中的筆名,娛樂圈不少明星在使用的藝名一樣,名字這東西說白了就是一個符號而已,不靠其它相關的東西根本不能證明什麼。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纔會有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把筆名和藝名的使用規定,給進行必要的管理和約束,以防有不懷好意的人在濫用。
這個時空的法律比較完善,所以基本不會出現冒名頂替的情況,就算還有沒被修復的漏洞,也不是一般人能找到空子可鑽的,不然你當那些修訂法律的人真是吃白飯的不成。
在這樣人手不足的情況之下,音樂協會的工作人員自然是得,有選擇的將那些就算不太準確,也不會對大局造成危害的數據,只做抽查性的簡略處理。
而像那些專輯銷售量、歌曲下載量等等,能影響到外界對相關當事人評價的,肯定是會被各方高度關注,誰也不可能敢冒著如此大的風險,在這上面作文章、搞貓膩。
李名現在要做的,就是虛構出幾個不存在的人,打著草根音樂創作人的名號,爲孫豔姿這張專輯寫幾首歌曲。
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歌曲還是李名從系統的樂庫當中挑選,但放在聚光燈之下創作人的名字,卻不會是他本人的名字。
可能有的人會說了,李名如此的作假難道不會露餡嗎,到時候恐怕難以收場吧?
李名之前不是沒有過這樣的擔憂,畢竟這種事情是一條路走到黑的,就算那幾個虛構出來人物創作的歌曲,水平並不能達到上等的層次,但還是會有人去刨根問底的。
這個人是何方神聖?
之前怎麼沒聽過這人的名字呀?
會不會是誰的馬甲呀?
如此種種的問題,不可能不會有人提出來的,到時李名就算是抓破腦袋,也不可能變得出幾個活人不是。
不過,李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陳木後,陳木倒是覺得這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只要在實施之前仔細謀劃,然後再操作得當就不會有任何的問題了。
人都是有好奇之心的,不然也不會有猶抱琵琶半遮面這個典故,並且一直流傳至今了。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也經常會見到這樣的事情。
比如當你去逛商場的時候,偶然聽到商店裡面播放著一首歌曲,可能短短的幾秒鐘時間,你會就覺得這首歌曲真是太好聽了,然後這樣的念頭就會浮現上來。
這首歌曲那麼好聽,爲什麼自己之前竟然沒有聽過呀?
這首歌曲到底叫什麼名字,又是誰在演唱的?
帶著這樣的好奇心理,你整個人可能都會覺得,後面的商店不逛也罷,反正已經逛過好多次了,而且以後也還有機會再來不是,還是趕緊回家上網搜索一下算了。
再比如,當你看到一本讓你欲罷不能的小說時,你可能又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這個作者到底是什麼人呀,他爲怎麼能寫出這樣吸引人的故事?
他寫的故事如此的真實,那是否可以認爲是真實存在的呢?
雖然有這樣經歷的人只是少數,但也可以表明人天生就是有好奇之心的,不然也不會人有說出好奇害死貓的話了。
在娛樂圈的樂壇當中,也有不少的唱片公司,玩過這種欲露還休的把戲。
玩的不好的就不用說了,除了招來媒體和網友們的冷嘲熱諷,基本不可能存在第二種結果。
而玩的好的,李名最熟悉的就是灣島歌手歐德洋,其最爲人熟知的代表作品是《孤單北半球》,這首歌曲在上輩子04年的時候,火爆大江南北的網絡神曲。
在04年的時候,《孤單北半球》這首歌曲,是唯一能《老鼠愛大米》一較高下的,甚至因爲造成的社會影響力更高,所以也可以說是小勝後者的。
這首歌曲是《北半球有歐德洋》這張專輯的主打歌曲,雖然可能很多人對它並沒有太多的瞭解,但它的的確確是一張,有著非凡成績的華語專輯,甚至可以說是牛比哄哄的專輯。
不說別的,只要你在互聯網上搜索,“04年華語唱片銷量榜”這個關鍵詞,你就會驚訝的發現,原來這張專輯竟然能排在第一位,而它下面纔是周杰輪、蔡依琳、SHE等,這些後來華語樂壇的中堅力量。
雖然可能有的地方刊登的榜單,會寫著“排名不區分先後”這句話,但其實還是在有所比較的情況下,纔會得出這樣一個排列順序的,不然直接按歌手名字的拼音,先後順序直接來排不是更好?
歐德洋僅僅憑藉這張專輯,在全程無宣傳造勢活動的情況,連續
蟬連星島RIAS唱片銷售冠軍長達十幾周,以幾乎改寫當地唱片銷售歷史的佳績,跌破衆多樂評的眼鏡,在超越天王天后的情況下,才榮登04年銷售冠軍的。
歐德洋剛踏入歌壇的時候,曾參加過一個美聲團體,但闖蕩多年也都是未見佳績,一直到04年初的時候,在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灣島知名音樂人,纔出了這張締造星島地區,本世紀後無來者銷售紀錄的專輯。
在這張專輯的歌曲MV當中,你不會看到歐德洋本人的半個身影,全部都是以繪圖的方式取到照片,同時連“歐德洋”這三個字也不過是藝名而已。
之所以要這樣做,唱片公司對外宣傳是因爲,歐德洋的父親不希望他踏入複雜的娛樂圈,而是到灣北找分安穩的工作,但他本人卻不願意放棄歌手的夢想。
爲了能兩全其美,唱片公司只好想出了“不露臉歌手”同,這樣一個宣傳策略,讓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歌手的歌聲上,而不是過多的去好奇歌手的外表。
不管唱片公司這個理由是否成立,但他們這個策略缺是大爲成功的,不但省去了五位數的宣傳費,同時由於動畫版的MV易於製作,比起真人版的成本也少了一大截。
更爲重要的是,這張專輯一經推出,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從星島到灣島再到大陸,都沒有任何的一合之敵。
甚至還有更誇張的說法,由於從KTV點播到手機鈴聲下載,歐德洋的專輯人手一張、人人傳唱,所以他的歌曲成了星島的國歌。
且不說這個說法是不是事實,但事實證明了這種玩神秘感的把戲,在玩得好的情況之下,反而能比直來直往更受歡迎。
還有一個讓李名非常有印象的名人,也是玩馬甲玩得非常溜的牛人,不過他不是娛樂圈當中的明星,而是港島的一個大文豪。
可能也有朋友猜到了,沒錯,他就是寫《衛斯理》的倪筐,一個號稱手寫時速八千字的“觸手怪”。
倪筐雖然是一個文學大家,但他這個人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對看不慣的人和事,非得撰文批評一番才行。
港島纔多大的地方呀,他這樣三天兩個的說這個罵那個,時間久了當然會遇上不服氣的對手,而接下來的情況不用說你也知道了,無非是雙方你來我往的,以筆桿當武器將對方打服爲止。
倪筐寫文章厲害,罵起人來也是一把好手,而且他還有作弊的手段,就是以馬甲的身份爲自己加油助威,在這樣以多欺少的情況下,還真沒幾個人能招架得了。
陳木已經明白無誤的告訴李名,那些用化名甚至是匿名,參與到作品創作的人還真不少,只要他們提前和經紀公司簽好合約,就不會害怕在必要的時候,遇到“請你證明我就是我”的難題。
幻想公司是自己獨資創辦的,李名就更不用擔心會發生冒名頂替的事了,他現在需要考慮的只用兩個問題。
化名用什麼?
歌曲選哪幾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