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當小周成爲最年輕的天朝新聞獎獲得者時,他的同行對他進行採訪,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誰是對你影響最大的人,是不是帶你入行的師傅?
小周沉思了片刻,說出了一個讓大家既感到意外,又覺得再正常不過的名字,接著他回憶起了多年前的一幕,那是讓他永遠都無法忘記的往事。
……
“那麼你先來提問吧”,李名點了小周的名字。
當時李名並不認識小周的,他只是因爲環視了周圍,看到一張稚嫩的臉龐,緊張卻又期盼的看著自己,這讓他想起了自己上輩子,剛出來工作時的樣子。
雖然當時做的是網管工作,和記者那是半毛錢關係也沒有,但做爲“過來人”的他明白,無論是做哪一行,身爲一個剛入行不久的新人,總是會經歷各種挫折的,他們很是希望能得到關愛和幫助。
自己不是全能的上帝,可以管得了所有的人,但現在這樣的情況,自己順手幫對方一把,把第一個提問的機會給他,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李名當時是出於善意幫助小周,他根本都沒有想過,自己以後會和對方有什麼糾集。
但世界上的事往往是這樣奇妙,你今天無意的善舉,或許會在將來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就像小周對李名的報恩一樣,當然這是後話了。
小周看到李名指了指自己,有種難以置信的感覺,讓他一時反應不過來。這驚喜來得也太突然了吧,難道是自己時來運轉了不成,還是祖墳上冒青煙了,我該問點什麼好呢。
剛纔老牛看到蔡依琳出來,便一路追上去採訪,告訴小周讓他留下繼續守著,沒準還能遇到其它明星呢。
當時小周還覺得這根本就是在糊弄他,不想讓他跟著去見識一下,具體該怎麼嚮明星提問,才能問得到點子上。
別看記者在嚮明星提問時,顯得很是瀟灑隨意,但其實每一個問題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往往一羣記者圍著一個明星,運氣好的也只會被允許問一個問題,所以不能白白浪費機會。
那什麼樣的問題,才能算的是問到點子上呢?
牛仔國的新聞學者傑克,寫有一本名爲《怎樣當好新聞記者》的書,他在書上詳細介紹了提問的技巧,並且深入淺出的解析了不少案例,因此也被很多實習記者,奉爲是新人必讀的教科書。
小周當然看過這本書,而且還能記得每一個案例,但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事到臨頭他又萬千思緒,根本不知道問什麼好了。
“快點問呀,磨磨蹭蹭的幹嘛。”
“就是,你不知道問什麼的話,乾脆把機會讓給我吧。”
“問不問的呀,第一天當記者嗎?”
……
小周遲遲沒有開口,讓等在旁邊的其他記者急了,紛紛抱怨他拖延時間。聽到這麼人呵斥的聲音,這讓小周更是無所適從了,此時的他手心不斷冒著汗,猶豫著是不是要轉身逃跑。
李名看出了小周的窘迫,知道對方十
有八九是剛剛入行的新人,所以並沒有向那幫記者一樣刁難他,而是說道:“你想問什麼就問吧,如果沒想好的話,我可以允許你問兩個問題。”
一聽李名這樣說,小周頓時有種熱淚盈眶的衝動,這李名真是自己的貴人不成,竟然如此照顧自己,實在是太令人感動了,不過還好他知道此刻是在什麼場合,所以還是剋制住了情緒。
不過其他記者就不高興了,尼瑪的,這人難道是李名親戚不成,怎麼能有這樣好的待遇,不行,不能讓得逞。
“李名,先讓其我們採訪吧,畢竟大家都趕時間。”
“對呀,時間也不早了,早點採訪完我們還要回去寫稿呢。”
“錯過交稿的時間,明天的頭條可就沒你的份了。”
……
看到有人帶頭,衆人紛紛起鬨道。
小周看這陣勢,嚇得臉都白了,他估計這回提問的權利,肯定會被剝奪的,畢竟李名犯不著,爲自己這個不相干的小人物,而去惹惱那麼多記者。
雖然很是懊惱,恨自己爲什麼不趕緊發問,但小周並不怨恨李名什麼。對方已經給了自己機會,只是自己沒有抓住而已,又不是真的欠自己什麼,身爲一個當紅的歌手,能這樣好脾氣已經是很難得了。
西方《聖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天朝也有同樣的話,“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該是你的遲早是你的,若不是你的即使強留也留不住。
“大家都安靜一下,給他一點時間,或許你們也看出來了,這是一個剛入行不久的新人,你們也都是從新人走過來的,所以請大家多包涵一下。”
李名這句話傳入小周的耳朵裡,讓他彷彿聽到了天籟一樣的聲音,感受著如沐春風般的溫暖,他緊緊握住拳頭,不斷的給自己加油,他不允許機會再次溜走。
李名的話還是有些管用的,雖然仍有一些記者在嘟囔著,但已經沒有人繼續呵斥小周了,他們用表情不一的面孔看著小周,或嫉妒、或鄙視、或羨慕,不一而足。
小周在衆人的注視之下,開口問道,“你好李名,我是《星娛樂》的實習記者小周,請問你在獲獎之後下一步有什麼想法嗎,是否會發行你的個人專輯?”
雖然小周的問題姍姍來遲,不過衆人還是不由得爲他豎起了拇指,他們覺得這個問題實在是問得太巧妙了。
甚至還讓個別資深的老記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因爲小周的提問可以算是兩個問題,也可以算是一個問題,這樣先前對他有意見的同行,也不能揪著他的笨手笨腳不放了。
李名也暗自點頭,這個小周的職業素養還是不錯的嘛,問的問題既是大家感興趣的,又不會使自己爲難不好回答,實在是可造之材。
“我之前工作範圍大家也知道,就是音樂和文學,那麼下一步我將會把一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我創辦的公司上,所以在年後會有四個大動作,一是發行我個人首張
專輯,二是《第一次親密接觸》的上市銷售,三是發行夢想家的首張專輯,最後就是爲公司招兵買馬了。”
李名一下子拋出這麼多的信息,讓記者們都不能淡定了,他們萬萬也沒想到,李名的野心竟然這麼大,難道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嗎?
發行個人專輯這件事,大家猜也能猜到,畢竟李名已經出了七首單曲,把那些收攏在一起,再加上三首新歌,就能發行一張專輯了。
不說三首新歌水平怎麼樣,就算是老歌也有很多粉絲願意買賬的,再借助剛剛獲獎的東風,這張專輯的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肯定能拿下“白金唱片”(銷量100萬張,50萬張是金唱片、1000萬張是鑽石唱片)的。
然後是小說上市銷售,由於李名已經在微博上說過了,因此這個大家並不會感到意外。
而最後兩個消息,那纔是實實在在夠勁爆的,尤其是在李名創辦公司這件事上,有太多可繼續挖掘的內幕了。
記者們情急之下,忘記了和李名的約定,一股腦的發起了提問,看到李名收起了微笑,轉身要走的樣子,他們才反應過來。
李名當然不是真的要走,他只是嚇唬那幫記者而已,免得他們忘了規矩,他可不喜歡聽這麼多人聒噪。
待記者們安靜下來,李名又點了另外一個記者。
那個被點到的記者,明顯是個經驗豐富的老人,他學起了小周的問法說道:“李名你好,我是《娛樂翻翻天》的記者,請問你說的創辦公司,是和別人合辦的嗎,主要的業務是什麼?”
李名也不太介意這人耍無賴,只要不是讓他難堪的問題,他還是願意回答的。“是我自己出資創辦的,和一切和娛樂有關的都是我們的業務,不過暫時不會全面發展,畢竟公司剛剛起步,人員和資金都有限。”
記者們都是對李名創辦公司,這件事有濃厚的興趣,又一個記者問道:“請問李名,你的公司地址在哪裡,有多少員工了,註冊資金又是多少?”
嘿,這些人還真會層層加碼,看到自己默認他們這樣問,兩個問題又變成了三個問題,李名不由得感嘆道,不過他還是要敲打敲打他們才行,免得以爲可以對自己得寸進尺。
“這位記者,我說過每個人只能問一個問題的,你這裡是三個問題了吧?”
面對李名的質問,那個記者見無法反駁,只能憨憨地傻笑,以掩飾自己的尷尬。
而旁邊的記者,正饒有趣味的看著那人,不用說也知道,肯定是想李名呵斥那人一番的,雖然他們對李名沒有多少好感,但俗話不說是了嘛,同行是冤家,弄死一個死一個。
“我可以選擇不回答的,不過我想大家也希望知道答案,那我就破例回答你吧”,李名笑了笑,“在羽城和龍京,目前員工有五個人,註冊資金是100萬,還有準備追加的500萬。好了,今天的採訪就到這裡了。”
一聽李名說要結束了,其他記者頓時恨不得要吃了那人,都怪他太貪心,搞得他們很多問題都沒得問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