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敬文對自己的嫡女,其實內心是有些愧疚的。
當日,顧百江那老匹夫上門替兒求娶自家的閨女時,他其實有猶豫過。
顧家當時的家風風評還行,但是他也調查過,雖說都是嫡子,但是這個老三就有些不受重視。
閨女嫁給這樣的夫君,沒有什麼前程不收,還得一輩子依靠夫家,會有些憋屈,但是他們是商戶人家,如果找一個門當戶對,可能也比顧家好不到哪裡去。
當時顧百江又恰逢升任兵部侍郎,想著在上京多一個靠山,於是也就允了,誰知道卻害了閨女。
他雖然兒女很多,但其實更看重嫡支,所以前些日子也由著夫人去折騰,就算是搬了一車車東西過來給這個閨女,他也不說什麼。
就今日這份禮單,也是他親自擬寫的,挑的都是一些貴重的,適合閨女的用度。
“謝謝父親,”對比於白夫人,白歲禾對於白敬文就沒有那麼親近,她恢復記憶,知道這個父親並不是不喜歡他們,而是每天忙得不見人影,他們跟母親相處的時間更多。
“顧開源這人還算不錯,”白敬文也調查過,這女婿一路過來,可圈可點,“以後好好的過日子,要是有什麼不妥,你只管回來,我跟你弟弟他們自然會爲你做主?!?
白歲禾重重的點頭,融合記憶以後,她跟白家已經沒有什麼隔閡,這可是她真正血脈相連的親人。
“對呀,姐姐,”雙胞胎弟弟也跟著說道,“姐夫要是欺負你,我們替你揍他。”
剛剛要跨進門的顧開源表情有一瞬間的尷尬,人家一家人正在敘情,他這進還是不進?
不過,當餘光撇到徐子田,只能輕咳一聲,“兩位弟弟說的沒錯,我要是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你們儘管教訓我?!?
白建南跟白建北說人壞話時被抓個正著,一點也不尷尬,還煞有其事地說道,“姐夫知道就好,也記得當日迎我姐姐過門時所說的話,我們兩兄弟都盯著呢?!?
同母的姐弟,自然而然的把其他的庶兄弟撇開一旁。
至於那些姨娘庶子庶女們,早已經識趣了自己找個地方待著,不來礙眼。
顧開源也不在乎外人在場,還樂和和的接話,“以後就勞兩位弟弟監督。
對了,岳父,岳母,這一位是咱們本縣的縣令徐大人,正好過府做客?!?
顧開源話說的好聽,但是白敬文知道這是衝自己而來。
出了上京,他們就沒有再隱瞞行程,一路上也有很多官員想要結交,想著讓他到那裡去發展,但是都被他婉言拒絕。
這章縣就不一樣,以後女兒要在這裡常住,他們以後也有可能會在這裡落腳,於是就揚著笑臉,“草民白敬文見過徐大人。”
就在他們一家子要見禮之時,徐子田已快人一步把人扶住,“白老爺就別多禮,說起來咱們也算是有親戚關係?!?
白敬文不解,他那麼多姻親中好像沒有姓徐的。
“我的姑父王離?!?
白敬文一聽這個名字,有點晃神,居然是他。
記得那早逝的妹妹,妹夫就是這個名字。
只可惜妹妹命薄,一場疾病要了她的性命,那妹夫,後來又續娶,沒想到是徐大人的姑姑。
這算哪門子的親戚,根本打不到關係。
“徐大人說笑了,萬不敢高攀王大人。”
妹妹走了以後,兩家也斷了關係,不過那王離也算是個人物,妹妹並沒有留子嗣,人家倒是把嫁妝給退了回來,兩家也徹底沒了聯繫。
現在提起這個,白敬文腦海中又出現自己妹妹那鮮活的形象,多麼鮮活的人啊,以前自己也最寵愛這個小妹,現在卻天人永隔。
徐大人把這一層關係說出來,是故意噁心自己嗎? 徐子田見白敬文的臉色也猜到,自己不小心踩到了雷點。
自從姑姑嫁進王家,每到逢年過節,還是在白家女牌位前行妾禮,按規矩還真是有姻親關係。
可現在看來,白家對這事有所忌諱,他這時候提有些不合時機。
於是便轉移話題,“今日聽聞白家入城,不知道是路過還是想到這邊常住。”
說著,目光不由看向這一屋子的老小,這攜家帶口恐怕不只是出來探親那麼簡單。
“我們先來看看閨女,我這女兒從小沒受過苦,這一路上可是遭了罪,好不容易安頓下來,於是我們就想先過來看看,要是這邊合適,也不是不可以安頓下來,這樣纔可以一家團團圓圓?!?
白敬文拿著之前想好的說辭,想要先把這人先敷衍走。
“那是自然的,白老爺可以好好的瞭解一下我們這邊,我們這裡山青水秀,各方面還是挺不錯的。”徐子田心中有了大概,對方這是想要說這個地方,要是合適就住,不合適就走,那接下來得讓人好好的盯著,最好是讓白家對這邊印象好一些,要是把產業都搬過來,那這一城的百姓可就有福了。
白歲禾沒想到在古代對招商引資也這麼看重。
不過有沒有遠見倒是其次,就挺沒有眼力勁,也不看看這一家子舟車勞頓,可以改日再登門拜訪,非得在今日上門來堵人。
可現在他是官,他們這些普通人還真沒辦法拒絕。
白歲禾看向顧開源,顧開源微微點頭,立刻上前一步,“我這邊已經吩咐人備了茶水,要不咱們到一旁坐著說?”
這裡還有女眷孩子,這麼多人也該要休息。
跟進來的吳興順也連忙提醒徐子田,轉身對顧開源說道,“顧老爺,你這小院收拾得還挺雅緻,介不介意我們看一下?”
當時他就覺得沒必要這麼趕,但是師兄害怕事有變,就想著先過來打聲招呼,忘了人家纔剛到達,也需要先喘口氣。
顧開源都已經遞來了梯子,此時不接著更待何時。
“請?!鳖欓_源把人引到院中的涼亭,龐嬤嬤已經讓人把茶水點心都準備好。
看到女婿把人引走,白夫人笑著搖頭,低聲對女兒說道,“現在我們一家成了香餑餑,走到哪裡,都要經歷這一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