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8章 劃時代的春雷

與士子百姓共治天下!

王黎此言一出,彷彿一道春雷一般震響在衆人耳中,陸康眼珠瞪得如同牛鈴,嘴巴張得彷彿雞蛋,而一旁的陸績和陸遜同樣也露出驚駭之色。

適才陸康與王黎談話之時,他們只是旁聽,不參與評論也不發表任何意見。所以他們只是默然的消化著二人談話的內容,但,他們從來就沒有想到過這內容是如此的震撼。

這是赤裸裸的挑戰早已天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皇權!

這是向這個時代,向所有保皇派和衛道士們吹響的戰鬥口號!

這是異端邪說,亦是劃時代的春雷!

“陸公,你是不是覺得我王黎是個瘋子?”見衆人的模樣,王黎心中一黯,如果連這個忠於江山,卻也更忠於老百姓的老人都不能接受,又如何要求天下的讀書人接受!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陸康已然起身,朝王黎看了一眼,眼中盡是落寞與惋惜:“老朽當初聽聞將軍收復長安,心中滿是歡喜,想著我大漢終於出了一箇中興之將,我大漢或許可以重回世界民族之巔。老朽甚至還爲此在深夜開懷痛飲。

可誰知,老朽等來的不是大漢的雲臺二十八將,一個比王莽更王莽的瘋子。這彭澤湖再也不是英布之彭澤湖,而是老朽的彭澤湖。王德玉,你走吧,帶著你的人走吧,就當老朽看錯了人,也當你從沒有來過此處!”

“多謝陸公的款待,王某就此告退!”

王黎黯然一笑,起身朝陸康深鞠了一躬,又在陸績、陸遜兩個小朋友肩上輕輕一拍,揮了揮手隨同趙雲走出船艙。

登上岸,王黎、趙雲二人默然牽過樹下的馬匹,飛身上馬一縱而去,“特特”的馬蹄聲中夾雜著一道聲音遙遙飄進船艙中。

“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漢亦久矣!”

陸康心中一凝重新跌坐在艙中,看著自己的兒子和從孫問道:“績兒,遜兒,王德玉之言你們怎麼看?”

陸績此時不過六歲,而陸遜卻已十歲左右了。二人卻皆是少年聰慧之輩,以博學多才聞名於江東。

陸績上前抱了抱拳,奶聲奶氣道:“皇權天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先聖先師曰:天下之達道五,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君臣大於一切,前將軍此言何異於無父無母?實在是大逆不道也! ”

陸遜朝陸康施了一禮:“小叔所言誠然乃是正理,但遜並不敢完全茍同。王德玉之言離經叛道,卻也未必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

陸績瞪了陸遜一眼:“難道我哪裡說錯了嗎?”

陸遜向陸績拱手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遜也贊同,天下唯有統一,方能避免徵伐。但皇權天授,遜卻覺得此言頗有商榷之處。

小叔言及皇權天授,但爲何不見今日之夏商周和先秦?賈誼賈長沙在《過秦論》中亦曰:夫併兼者高詐力。即大凡過去之霸主、帝王均以‘欺詐’和‘暴力’雙管齊下,相輔相成方能成就大業!

成湯‘放桀於南巢’,爲何要聽太史令之言語在諸侯中將夏桀之暴廣而告之?姬昌拘於羑里,爲何要演周易?先秦始皇帝託夢境,‘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我朝高祖皇帝斬蛇起義,卻變身赤帝之子;甚至陳勝、吳廣半夜狐叫‘大楚興陳勝王’!

除陳勝、吳廣之輩外,成湯、姬昌、始皇帝和我朝高祖都已成就偉業。但他們之中哪一個不是‘欺詐’以證師出有名?哪一個又不是手掌百萬雄師?此正所謂‘夫併兼者高詐力’也!”

陸績嗤笑一聲,反駁道:“成湯滅韋顧、昆吾,然後興兵伐桀,文王、武王周朝兩代帝王鳳鳴岐山,高祖及陳勝、吳廣乃爲先秦暴力迫害,他們均爲英雄人傑,萬中無一。豈能以常人比之?”

陸遜點了點頭:“小叔說的正是!夏桀、商紂以及先秦二世皆是荒淫無道之徒,其罪惡罄竹難書,如若繼續穩坐朝中,百姓將受更多苦痛,天下也將愈發糜爛。

所以成湯、姬昌、高祖以及陳勝等人高舉義旗,方能一呼百應得取天下。而始皇帝雖不曾得遇前朝暴虐,卻也同樣勵精圖治立志革新,才數戰而定六國。

然,遜想說的是,夏桀乃大禹後裔,商紂爲成湯子孫,胡亥則是始皇帝嫡子,他們的皇位難道就不是天授嗎?小叔,爲何至我大漢朝這皇權就成爲天授了呢?先帝所的作所爲難道就比夏桀、商紂和胡亥好上許多嗎?”

“你!”陸績臉上紅通通的,神色間頗爲不服。

陸康看著陸績叔侄二人,知道自己雖已與王黎談崩,但其言行已經在他們心中種下了一粒種子,無奈的嘆了口氣,搖頭道:“今日之事就此作罷,你們二人不得外傳!”

“阿翁,不用上報朝廷嗎?”

“上報朝廷,哪個朝廷?維新帝還是永安新君?永安新君就在東都雒陽,就在王德玉眼皮子底下。維新帝乃是董賊篡立,亂命所出又豈是正道?”

“那就如此算了?”

“密切關注吧,別忘了,他可是許子將口中的天機!”

“孩兒遵命!”

……

細雨已停,彭澤湖邊依舊寒冷,湖面如碧綠的平鏡一般,數片白羽點綴於其上。王黎和趙雲沿著彭澤湖縱馬馳騁三五里,才漸漸放慢了腳步。

“兄長,那陸康會不會向朝廷告密,或者轉投陳留?剛纔兄長爲何不乾脆將他留下來?”

“你可曾見陸季寧(陸康字)派人跟蹤你我?”

“沒有!”

王黎點了點頭:“這就是我不想親手將他強留下來的理由,此人乃是大漢朝難得的良心。陸季寧爲桓帝時揚州刺史臧旻舉薦出仕,先後出任高成縣令及武陵、桂陽、樂安以及廬江等地的太守。

所到之處舉州清明安寧,百姓安居樂業,盜賊心悅誠服。這樣的人你說怎麼可能去投奔陳留,助紂爲孽呢?至於永安新君?呵呵,卻是無妨!

而且,你也知道我心中的想法,我們的目標是開天下之太平,存華夏之元氣。這樣的人越多,我也越發的高興,雖然過程可能更加艱辛,但這些人才是我炎黃子孫的脊樑,我又怎麼能親手斷了民族的脊樑呢?”

趙雲頷了頷首,王黎卻已嘆了一聲,接著說道:“子龍,你跟著我後悔嗎?”

後悔?開什麼玩笑!

趙雲搖了搖頭,笑道:“兄長,屈公當年以一介文弱之士尚且‘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趙某八尺昂藏男兒,一腔沸騰的熱血又豈能落後於先輩呢?”

“但你可知我們走的道路是多麼的艱辛?”

手中馬繮一勒,戰馬一聲長嘶,趙雲豪氣勃發:“無非是與天下保皇派和衛道士以及諸侯爲敵罷了!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只要心中有目標,有理想,縱使與天下人爲敵,趙某又有何懼?”

王黎悠悠的看著彭澤湖中的倒映,腦海中卻是帳下諸將和衆謀士的影子:“子龍,我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說伯敬先生、文若以及文遠、儁乂等人知道我心中所想。屆時他們又會是什麼反應?若是他們一起反對,你覺得愚兄又該如何堅持?”

“兄長,我說句交心窩的話,你打算自立嗎?”

“沒有!”

“你打算顛覆了劉姓的天下嗎?”

“也沒有,大漢依舊是大漢,陛下依舊是陛下,但士子百姓共治天下,則必須將皇權限制於樊籠之中!”

“既然如此,那兄長在擔心什麼?”趙雲哈哈一笑,“兄長,難道是因爲那陸康幾句話,讓你心生頹廢之感?這可不像是我以往所見的冀州銀狐啊!

諸將和衆位先生跟隨兄長征戰天下,或爲一遂心中青雲之志或爲從龍擎天之功,俱是有志之士,兄長又何必想岔了?

至於文若先生,雖然其爲堅定的漢室擁躉,但是他忠的是劉姓天下,高祖血脈,卻並不見得就願意還政於天子,畢竟桓帝、先帝舊事就擺在眼前,他又怎敢保證陛下就一定強於他們呢,他又怎敢保證陛下就不會重用閹宦呢。”

王黎搖了搖頭道:“與士子百姓共治天下,將皇權關進樊籠,說的容易,做起來卻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啊。子龍,文若他們或許可以接受與陛下共治天下,卻不見得能夠與百姓共存!”

“兄長多慮了!”趙雲接著寬慰道,“兄長可還記得當日陛下登基之時,你在大殿中與陳元方(陳紀字)所說過的話?我等若是不願與百姓共治天下,難道就不怕有朝一日滿殿盡是百姓嗎?

伯敬、文若諸位先生和文遠、儁乂等人皆是仁義道德之士。何謂仁?臨陣能致勝,不使將士枉死戰場謂之仁!何謂德?治國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凍餒之苦亦謂之德!

諸位先生心中有仁義,有道德,兄長又何須擔心他們就不能如皇甫大帥、傅南容那般做到一視同仁呢?”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第288章 襲城門第97章 風起梅山第95章 羌人的破綻第459章兄弟鬩於牆(四)第372章二桃殺三士第146章 遷都第89章 皇甫大舅哥第98章 雙雄會第197章 直城門下起歌聲第96章 流星第293章 幾曾著眼看侯王第274章 武平城外黃金甲第35章 皇甫世家小烈馬第540章暮雲平第169章 小丑背叛當殲夷第42章 金戈鐵甲將軍夢,願學驃騎從軍行第223章 反擊第195章 巧舌如簧第469章鏡圓第480章失手第414章鏡已斷,計可續第309章 血戰城頭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8章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第241章 翻雲覆雨第400章舉世反王第254章 連環計(三)第403章死志第154章 薰香荀令君第253章 連環計(二)第225章 銀鉤賭坊第83章 懸羊打鼓第526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一)第243章 奪船第456章兄弟鬩於牆(一)第107章 一地雞毛第199章 曉徑風香雨正紅第147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451章兩封信第214章 錦帆賊第362章 說客第471章苦菊第36章 求親第455章大義第359章 最後的掙扎(七)第6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未篡謙卑時第19章 初見第97章 風起梅山第485章恍惚形勢生變化,氤氳殺氣乍迴旋第253章 連環計(二)第252章 連環計(一)第333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80章 月下顯狐蹤第527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二)第244章 潮如注火龍怒,艨艟千羣誰敢渡第510章塵埃落定,弋陽今夜無恙第546章江左周郎第101章 劍斷黃沙飛熱血第130章 風雨虎牢關(四)第40章 再探封府第82章 王黎初用計第356章 最後的掙扎(四)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79章 引蛇出洞第139章 大旗危欲折,孤將定何依第358章 最後的掙扎(六)第375章宿命第490章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第411章孫文臺割發代首第535章埋伏第210章 雍熙於變第57章 飲馬渡秋水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401章荀彧論戰第6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未篡謙卑時第31章 漫天墜,撲地飛,難道是國家祥瑞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76章慎勿說道人已去,歸時禪院近黎明第242章 對局第160章 雲動第63章 十里路遙第460章兄弟鬩於牆(五)第520章南下第171章 英雄一怒第42章 金戈鐵甲將軍夢,願學驃騎從軍行第259章 聲東擊西第512章引君入甕第259章 聲東擊西第311章 挖坑等虎豹,撒餌釣金鰲第159章 改變歷史的一封信第8章 李代桃僵第262章 曹操立岸賦詩,呂布半渡殺敵第328章 戰與退第469章鏡圓第71章 西華城下鐵甲冷,潁川春盡夜猶寒第285章 此後尺素休寄,血脈空口無憑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1章荀彧論戰第187章 武威歡迎你
第288章 襲城門第97章 風起梅山第95章 羌人的破綻第459章兄弟鬩於牆(四)第372章二桃殺三士第146章 遷都第89章 皇甫大舅哥第98章 雙雄會第197章 直城門下起歌聲第96章 流星第293章 幾曾著眼看侯王第274章 武平城外黃金甲第35章 皇甫世家小烈馬第540章暮雲平第169章 小丑背叛當殲夷第42章 金戈鐵甲將軍夢,願學驃騎從軍行第223章 反擊第195章 巧舌如簧第469章鏡圓第480章失手第414章鏡已斷,計可續第309章 血戰城頭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8章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第241章 翻雲覆雨第400章舉世反王第254章 連環計(三)第403章死志第154章 薰香荀令君第253章 連環計(二)第225章 銀鉤賭坊第83章 懸羊打鼓第526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一)第243章 奪船第456章兄弟鬩於牆(一)第107章 一地雞毛第199章 曉徑風香雨正紅第147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451章兩封信第214章 錦帆賊第362章 說客第471章苦菊第36章 求親第455章大義第359章 最後的掙扎(七)第6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未篡謙卑時第19章 初見第97章 風起梅山第485章恍惚形勢生變化,氤氳殺氣乍迴旋第253章 連環計(二)第252章 連環計(一)第333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80章 月下顯狐蹤第527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二)第244章 潮如注火龍怒,艨艟千羣誰敢渡第510章塵埃落定,弋陽今夜無恙第546章江左周郎第101章 劍斷黃沙飛熱血第130章 風雨虎牢關(四)第40章 再探封府第82章 王黎初用計第356章 最後的掙扎(四)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79章 引蛇出洞第139章 大旗危欲折,孤將定何依第358章 最後的掙扎(六)第375章宿命第490章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第411章孫文臺割發代首第535章埋伏第210章 雍熙於變第57章 飲馬渡秋水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401章荀彧論戰第6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未篡謙卑時第31章 漫天墜,撲地飛,難道是國家祥瑞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76章慎勿說道人已去,歸時禪院近黎明第242章 對局第160章 雲動第63章 十里路遙第460章兄弟鬩於牆(五)第520章南下第171章 英雄一怒第42章 金戈鐵甲將軍夢,願學驃騎從軍行第259章 聲東擊西第512章引君入甕第259章 聲東擊西第311章 挖坑等虎豹,撒餌釣金鰲第159章 改變歷史的一封信第8章 李代桃僵第262章 曹操立岸賦詩,呂布半渡殺敵第328章 戰與退第469章鏡圓第71章 西華城下鐵甲冷,潁川春盡夜猶寒第285章 此後尺素休寄,血脈空口無憑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1章荀彧論戰第187章 武威歡迎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主岭市| 益阳市| 收藏| 寿宁县| 沙田区| 黔江区| 微山县| 喀什市| 双辽市| 南澳县| 南开区| 濮阳市| 喜德县| 乌海市| 平顶山市| 巨野县| 吐鲁番市| 奉贤区| 翁源县| 阳山县| 聂荣县| 呈贡县| 中西区| 咸阳市| 江西省| 东辽县| 山东| 同心县| 全州县| 永州市| 上虞市| 明水县| 额尔古纳市| 双鸭山市| 花莲市| 甘孜县| 洛阳市| 衢州市| 长白| 昌平区|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