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

江西南昌,武漢起義撤出來的周恩萊與葉劍音、葉挺、劉伯成、賀隆等在一個偏僻的小鎮召開了一場軍事會議。會議的內容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南昌起義’,這個時空,由於李衛國的影響,率先在武漢發動了起義,佔領了武漢三鎮,頓時海內外非常震驚。雖然最後在敵人四個軍的圍剿下,被迫撤出了武漢,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也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在武漢起義之後,中央開始策劃更多的武裝起義。在江西當面,黨中央本來打算依靠手中掌握的革命武裝,聯合以張發奎爲首的第二方面軍南下廣東,會合當地革命,實行土地革命,回覆革命根據地。但是在武漢起義後,張發奎便與汪精衛聯繫變得密切起來,並開始在第二方面軍迫害gcd人。周恩萊幾人便立即上報中央,建議依靠自己手中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在南昌發動起義。

中央鑑於應該發動更多的起義響應武漢起義,於是就命令領導過武漢起義的周恩萊與李立山、澎湃等組成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以周恩萊爲書記,前往南昌領導此次起義。預定起義的部隊有: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十一軍第24師、第10師,第二十軍全部(賀隆的部隊),第四軍第25師第73團、第75團以及朱得爲團長的第五方面軍第三軍軍官教導團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隊一部,一共2萬餘人(不包括蔣先雲武漢起義撤出來的1萬餘人,此時的蔣先雲的部隊駐紮在湘贛交界的幕阜山與九嶺山中間的修水、渣津等地修整,由於剛掏出唐生智部一個軍的圍捕,又距離南昌200公里遠,所以就沒去參加南昌起義)。並且在7月13號上述不在南昌的部隊都已到達離南昌不到50公里的地方。

此時也就是7月13號,已經到達南昌的周恩萊等人正在召開會議,並組成了前敵委員會,領導加緊進行起義的準備工作。

此時國民政府第五方面軍(總指揮朱培德)第三軍主力位於樟樹、吉安、萬安地區,第9軍主力位於進賢、臨川地區,第6軍主力正經萍鄉向南昌開進;第二方面軍的其餘部隊位於九江地區;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軍警備團和第3、第6、第9軍各一部共3000餘人駐守。中共前委決定趕在援兵到來之前,於7月16日舉行起義.

起義當天,7月16日2時,在周恩萊、賀隆、葉挺、朱得、劉伯成的領導下,南昌起義開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戰計劃,第20軍第1、第2師向舊藩臺衙門、大士院街、牛行車站等處守軍發起進攻;第11軍第24師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營房、百花洲等處守軍發起進攻。激戰至拂曉,全殲守軍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0餘支(挺),子彈70餘萬發,大炮數門。當日下午,駐馬回嶺的第25師第73團全部、第75團3個營和第74團機槍連,在周士第率領下起義,1927年7月17日到達南昌集中。

起義成功後,也就是7月17號這天,南昌市各界舉行了數萬人參加的集會,慶祝南昌起義的勝利。

南昌起義後,聽到這個消息的汪精衛氣得快要發瘋了,之前一個gcd的武漢起義就讓他臉面大失,現在又爆發一個所謂的南昌起義,偏偏這兩個還都在武漢政府的統治之下。當然他不知道還有一個咱們太祖的秋收等著他呢,不過到時候他應該已經不是武漢政府的主席了。氣急敗壞的汪精衛急零張發奎以及朱培德率部向南昌進攻。

在得知敵人準備大舉進攻南昌,起義部隊便依照之前制定好的撤退計劃,分批撤出南昌沿著撫河南撤,爭取伺機攻入廣州,還是幻想攻佔大城市。至此南昌起義便宣告結束,剩下也就是起義部隊在那東逃西竄,直到明年由朱得和賀隆分別率領剩下的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與在湘贛邊界混得風生水起的毛委員、蔣先雲的部隊匯合,當然這是後話了。

。。。。。

就在南昌起義爆發的同時,遠在數百公里之外的武當山下李衛國的部隊正在召開一場非常大的會議。

十堰城,一場關乎整個鄂西北部隊的會議正在一個比較大的院子裡召開。這個會議場所所在的房子原來是一個大地主的宅子,之前因爲勾結反動武裝想顛覆gcd統治下的十堰市,北情報科察覺後,直接抄家了,財產沒收,地主的家人都被髮配去挖礦了,這所大宅子就被當做了李衛國的指揮部。反正夠大,佔地數十畝,大大小小的房間有上百間,於是李衛國就把前院當做了指揮部,後院則是李衛國等幾個主要領導人住的地方,一家一個獨門小院,住著正合適。

宅子現在的名字是:中-共陝鄂特區委員會。宅子大門有著十人手持衝鋒槍的士兵執勤,大門往裡走,就是一個有著半個足球場大小的院子,此時的院子則是擺著衆多的桌椅。椅子上則是坐著李衛國下面團級以上的軍官以及所轄各市縣的黨組織領導人。而主席臺上則是坐著從中間往兩邊數,分別是李衛國、惲代英、聶榮真、徐向淺、陳更五人。而李衛國則是正在主席臺上講話。

“同志們好,在座的都是我黨在陝鄂特區的團級及以上軍官、各縣市主要領導人。自七月一號,在我黨中央的指揮下,我們在武漢舉行了偉大的武漢起義,雖然由於反動勢力的強大,我們現在被迫退居在此。但諸位不要灰心,我相信在黨的指揮下,我們會在這裡壯大,建立一個強大的根據地,這需要我與在座的諸位共同努力?!崩钚l國在臺上用著充滿鬥志的語氣在那講著,表情十分堅定,讓下面的聽的人都無比激動。

“接下來,由惲代英代表黨中央以及陝鄂特區委員會宣佈接下來的任命,大家鼓掌!”在講話結束時,李衛國則引出了下一個人的講話,聽到李衛國的介紹,下面的掌聲瞬間便響起來了。

在衆人的注視下,惲代英從自己的座位上,慢慢的站了起來,手上拿著一封新的任命。

“同志們好,我在此代表黨中央以及特區委員會在此宣佈接下來的任命。

第一項任命。根據黨中央指示,鑑於湖北革命形勢的發展,現成立陝鄂特區委員會。其中,林育南同志出任特區委員會書記(同時也是湖北省委書記,現在漢口租界,負責武漢的黨務,特區的書記只是掛職),李衛國同志出任特區委員會副書記,並代理書記處理日常事務,惲代英同志、聶榮真同志、徐向淺同志、陳更同志出任特區委員會委員。

第二項任命。鑑於現在陝鄂特區所轄部隊編制混亂,現根據委員會商討,作以下任命。首先部隊番號更名爲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李衛國同志出任軍長、陳更同志出任副軍長、徐向淺同志出任參謀長、聶榮臻同志出任黨代表(惲代英主要負責黨組織以及政府工作)。第四軍下轄三個師,分別爲教導師,紅一師,紅二師,紅三師,每個師下轄四個步兵團一個炮兵營。

其中教導師師長劉明,副師長李東,參謀長蔡申熙,下轄教導團、一團、二團、三團、炮兵一營;

紅一師師長爲李振華,副師長劉志單,參謀長盧德銘,下轄四團、五團、六團、七團、炮兵二營;

紅二師師長黃公略,副師長林標,參謀長賈恩溢,下轄八團、九團、十團、十一團、炮兵三營;

紅三師師長王爾琢,副師長粟玉,參謀長李澤輝,下轄十二團、十三團、十四團、十五團、炮兵四營。

除此之外還有軍部直轄的警衛旅,旅長唐亮;特別作戰大隊(可以理解爲特種兵,人數只有不到90人),簡稱特種隊,隊長陳川(主角同鄉,但不是出於黃埔軍校而是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後在大學裡深造過);何東(之前的輜重團團長)出任後勤部部長以及兵工廠負責人;情報局局長丁曉鵬。。。?!?

隨著惲代英的講話慢慢展開,也揭開了這支部隊新的一頁。

此次李衛國直接把隊伍改成了工農紅軍(提前盜用),軍隊旗幟也改成了鐮刀加錘子,這部隊的稱號以及旗幟在經過黨中央同意後開始在各個根據地普及,‘紅軍’一次也就正式出現在了民國的歷史。

這次李衛國的手下的部隊編制基本都打亂了。其中由於潛江一戰,隊伍被打掉一半的第三旅、第五旅則是直接合併成了新的第三師,但副旅長林標卻被調離至第二師任副師長;之前徐向淺的27師的一部則與教導團組成了新的教導師,另外三個旅則是合成了兩個師。

但無論怎麼改變,李衛國對於部隊的掌控力確實一直沒變,整個紅四軍的軍官都是他的老部下,營級及以上的軍官90%出自黃埔軍校。雖然以後肯定會有很多其他的農民武裝會加入這支部隊,但不可否認的是,李衛國的部隊將是黃埔軍校畢業生的兩大集中地之一。另外一個就是後面即將成立的中央蘇區,在那有著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周恩萊、葉挺的老獨立團、蔣先雲的部隊。

兩個根據地的黃埔學生也有著不一樣的境況,李衛國這邊的則是黃埔系佔著絕對優勢,即便是後來李衛國用盡辦法去平衡;中央蘇區則不是,那裡的軍官來源就比較多了,黃埔學生雖然佔據了一定的地位,但並不佔據主導,有些時候反而被打壓。這也就導致了中央蘇區的派系紛爭要比李衛國這邊更多、更激烈的原因。

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111章 夜襲第181章 長征(二)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200章 東征(十)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74章 崛起(五)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98章 入川(四)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162章 西征(五)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194章 東征(四)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36章 明貶實升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50章 起義前夕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232章 天津(七)第29章 武漢之戰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329章 天津(四)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36章 明貶實升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13章 北伐(二)第65章 大撤退(五)第326章 天津(一)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71章 崛起(二)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39章 在襄陽(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255章 相聚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339章 天津
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111章 夜襲第181章 長征(二)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200章 東征(十)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74章 崛起(五)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98章 入川(四)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162章 西征(五)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194章 東征(四)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36章 明貶實升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50章 起義前夕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232章 天津(七)第29章 武漢之戰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329章 天津(四)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36章 明貶實升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13章 北伐(二)第65章 大撤退(五)第326章 天津(一)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71章 崛起(二)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39章 在襄陽(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255章 相聚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339章 天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湛江市| 肃北| 三亚市| 阳曲县| 广水市| 盘山县| 临洮县| 含山县| 喀喇沁旗| 浦城县| 临泉县| 天气| 蒙阴县| 遵义县| 达日县| 晴隆县| 淮安市| 五指山市| 仙桃市| 雷山县| 安吉县| 景东| 蛟河市| 唐山市| 海兴县| 韩城市| 泸州市| 浦北县| 涡阳县| 曲麻莱县| 嘉善县| 靖远县| 平武县| 太白县| 博兴县| 科尔| 芜湖县| 成安县| 济源市|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