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474.第474章 精誠合作

楊隆山滔滔不絕的說著,主題思想只有一個,那就是正面尋找機會,擊敗準噶爾人的主力。

這也符合寧煥祥的看法,所以在楊隆山講述過程中,寧煥祥出言肯定了幾句,同時補充了一些看法。

對他們倆人的思路,朱景洪自然贊成,因爲確實準噶爾人才是問題根源。

他二人達成一致,王子騰便知自己的設想已無可能,但他本人卻沒有多少失落,因爲楊隆山的看法確有其道理。

作爲將領,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爲皇帝把仗打贏,只要能贏那就會得到支持。

確定思路之後,寧煥祥便讓外邦將領離開,只讓侍衛親軍、京營、都司和行都司留下。

這些人才真正的是自己人,接下來要商討具體作戰方案,也只有這些人才能參與其中。

當然了,也只是參與而已,一般來講衛一級的將領,在此時沒有發言的資格。

“準噶爾人狡猾,一意與我們糾纏對峙,卻始終不願與我軍決戰,其意是想要拖垮我們……”

“他們耗得起,咱們可卻未必,所以我們要主動進攻!”

見衆人認真的聽著,寧煥祥接著說道:“我的意思是,各部騎兵都集中到一起,分做兩部輪番向前推進,前後照應遇襲則相互支援……”

他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主動往前推進,壓縮準噶爾人的戰略空間,如此便可以逼迫對方決戰。

計劃聽起來很好,但也面臨著各樣問題,而這些便是要完善的地方。

比如最大的問題,大軍深入後勤如何保障?

走得近沒意義,走遠了又會拉長補給線,如何確保糧草線路的安全,也就成了商討的重要內容。

最終討論出的結果是,有京營步軍和甘肅都司,外加侍衛親軍來負責後勤,其餘騎兵全部派遣到前線。

當然了,這是比較籠統的安排,具體如何操作還得細分,但那是接下來的事情。

然而聽了這番議論,京營步軍兩位指揮使,以及侍衛親軍的幾人都很不滿。

尤其是江慶盛等人,他們被派遣到了西北來,爲的就是檢驗新軍戰法,如今被安排到後勤那還檢驗個屁。

更別待在二線,所謂戰功也不太可能獲得,只有跟人家身後撿剩下的吃。

“總督,大人……卑職等奉皇命而來,一則平叛二則檢驗新軍戰法,今大人將我等置於後方,如此只怕不合聖上心意!”江慶盛起身說道。

江慶盛也是出身定國勳貴,如今雖已降至一等男,但作爲侍衛親軍指揮使,他說話還是非常的有底氣。

當然了,他敢直接質問寧煥祥,最大的底氣還是來自於朱景洪。

作爲北四衛整訓的主導者,朱景洪對這支新軍傾注了太多期望,爲親眼見證北四衛大殺四方,甚至不惜跳湖來表明心志氣。

這樣的濃厚感情下,江慶盛幾人都能篤定,朱景洪絕不會坐視北四衛被冷遇。

“江指揮使,本都也是奉旨行事,一切以平叛大局爲重!”

寧煥祥神色冷峻,他知道江慶盛等人的依仗,作爲主帥他絕不會因此被裹脅。

爲了維護自身威嚴,寧煥祥語氣格外嚴厲。

指揮作戰,最忌令出多門,寧煥祥自是要嚴厲杜絕此事。

所以即使是朱景洪親自開口,他也不會顧忌太多,公私之間他分得很明白。

作爲京營主力,被寧煥祥安排去保護後勤,京營在場兩位指揮使也很憋屈。

可如今江慶盛都被懟了,他倆也只能把話憋回去。

“嗯哼……”

現場傳來的這道聲音,直接讓寧煥祥頓時緊張起來,他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十三爺,不知有何見教?”寧煥祥陪著笑臉問道。

眼見朱景洪要說話,江慶盛等人心裡都鬆了口氣,只覺得擺脫後勤崗有忘了。

“寧總督,我覺得你的看法很對,準噶爾人確爲大患,應當首要將其打敗擊潰,如此西北局勢自然可控!”

朱景洪一開口就是認同,誰讓寧煥祥安心了不少,他就怕這位爺當衆拆他的臺,那樣他這總督也就威嚴掃地了。

然而朱景洪話鋒一轉,說道:“只是我有一點淺見,還望寧總督考慮!”

意識到朱景洪可能有不同看法,寧煥祥頓時警覺起來,只見他笑著說道:“十三爺有見解,臣自當洗耳恭聽,若有助益自當採納!”

這話反過來就是說,如果沒用處那就是廢話,而且有沒有用得他寧煥祥來定。

“準噶爾以騎兵爲主,我卻不覺得……我軍非得以騎兵抗之!”

不用騎兵對抗騎兵,難不成用步兵去打?且不是能否將其打贏,你連跑都跑不過人家……

想到這些,寧煥祥已在心中判定,朱景洪的意見毫無價值,他只需要將其反駁就是了。

“十三爺,我軍如今騎兵衆多,若不以其抗之……總不能用步軍去吧?”

“如此豈非舍長用短,自廢武功!”

雖然京營騎兵只有一衛,但各部盟土司外加行都司的軍隊,這些可大多數都都是騎兵,兵力上並不比準噶爾人弱。

所以用騎兵對抗騎兵,確實是堂堂正正的打法,連江慶盛等人也無法直接反駁,只能用所謂的聖意來壓寧煥祥。

“寧總督先聽我說完嘛!”朱景洪平淡回了一句。

他這是完全不按議事規則來,正常來說他該回答寧煥祥的質問,然後才能繼續講下去。

對此寧煥祥雖有不滿,卻也是無可奈何道:“十三爺請說……”

“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這話的道理諸位只怕比我清楚!”朱景洪坦然自若道。

還別說,這句話被引用得很恰當,是孫子提出這個理論,本來基於雙方戰爭陷於僵局時,用以尋求突破的的策略。

“寧總督可知,敵之必救之處爲何處?”

“還請十三爺賜教!”寧煥祥表面謙遜,實則卻是不以爲然。

“我們擔心糧草轉運,那準噶爾人同樣如此,我們依靠的玉門關,他們仰賴的則是哈密城!”

“他們不敢來攻玉門關,我們卻可以直擊哈密城!”

作爲準噶爾的東部重鎮,哈密城確實牆高城深,裡面儲存了大量的糧草軍械,並以此爲核心供應所有準噶爾軍隊。

所以哈密城,確實是準噶爾所必救之處。

“十三爺可知,哈密城距玉門關,有近千里之遙……”寧煥祥此刻已經想笑。

跑到千里之外,攻打哈密這等堅城,寧煥祥很佩服朱景洪的想象力,正常人確實不會有這等離譜想法。

“雖是千里之遙,但若以步軍行進,即使日行四十里,一個月時間總是夠了!”

“大軍多徵馱馬,帶足兩個月的糧草,再以騎兵遊弋於左右,可保安然趕赴哈密……”

朱景洪的意見,跟寧煥祥簡直背道而馳。

前者是騎兵給步兵輔助,後者則是以步兵給騎兵輔助。

客觀來說,朱景洪跨越千里攻城的想法,確實顯得太過於離譜了,所以寧煥祥根本沒心思多問下去。

“十三爺,打仗不是騎馬郊遊,遠赴千里之外攻城,我軍勞師遠征且不說,敵方兵精糧足以逸待勞,我軍如何速速克敵制勝?”

“且遠行千里,糧草難以供應,一旦久攻不下軍心大亂,則覆滅不遠矣……”

說到這裡,寧煥祥起身行禮道:“還請十三爺牢記聖上教誨,勿要任性妄爲!”爲防止朱景洪亂插手,寧煥祥就只能拿出殺手鐗。

“我也只是建議,寧總督不必多想!”朱景洪找補了一句,而後他就沒有在多說。

朱景洪如此識趣,讓寧煥祥再度安下心來,於是繼續闡述自己的看法。

聽得出來,寧煥祥的準備很充分,所謂的利用騎兵打主攻,其中也包含有各種考量,聽起來還是很有可行性。

一番講述之後,寧煥祥的目光掃向北四衛等人,神色鄭重說道:“諸位……此番作戰,只要參與其中,皆是爲大明建功,待到報捷凱旋之日,本督會爲所有人報功!”

“但若誰存有二心,執行軍令推諉搪塞,本督也將嚴懲不貸!”

“都聽明白了?”

最後這幾句,是對所有人的警告,寧煥祥已做好殺人立威的準備。

“謹遵大人之命!”衆人皆答道。

接下來,就是更爲具體的作戰部署,誰誰誰調動到那個位置,誰誰誰又承擔什麼樣的任務。

所有人都立下了軍令,而從始至終朱景洪都沒說話。

在議事這種場合,寧煥祥想要彰顯權威,他確實沒必要跟他硬碰,下來繼續解釋勸說就是了。

大概半個時辰後,所有作戰部署已全部議定,這場議事也就到了結束的時候。

衆人起身離開,朱景洪正要走,卻比寧煥祥叫住了。

“你們先走,我跟十三爺有話說!”寧煥祥對衆人說道。

於是衆人全都離去,現場只剩朱景洪與寧煥祥。

“十三爺,北四衛那幾位或許心有不甘,臣只怕會出事!”

其他所有將領,那怕是京營那些人,寧煥祥都有把握鎮得住,畢竟他也曾當過京營總兵官。

可唯獨他缺了侍衛親軍的履歷,對這幫天子近臣,他寧煥祥可就力有未逮了。

人家確實也是奉旨作戰,如今卻被安排在第二線,這官司即使打到御前,北四衛也能有話說。

想要人這些人服帖,寧煥祥就想到了朱景洪,他知道這位爺鎮得住那幫人。

“軍令已下,他們能有何不甘?寧總督多慮了!”朱景洪笑著說道。

如果僅靠軍令就能讓部將服帖,那統兵作戰就沒啥難度了。

“十三爺,若他們心有不甘,總是對戰局無益,此事臣不可置之不理啊!”

“若因此誤了戰事,辜負了聖上信重,臣便萬死難贖其罪!”

停下腳步,看了身側的寧煥祥,朱景洪忍不住開口:“行了行了,有話伱直說就是,何必扯那麼遠去!”

寧煥祥擠出一縷微笑,而後說道:“您與他們多有來往,若能出言規勸……臣想定能勸服他們!”

轉過頭去,朱景洪徐徐說道:“那可未必!”

寧煥祥吹捧道:“有十三爺的威名,他們豈敢造次!”

“那我……試試?”朱景洪逐漸轉變口吻。

“多謝十三爺!”

這件事就算議下,讓朱景洪收穫了一點點感激,雖然這基本沒啥卵用。

和寧煥祥分別後,朱景洪才返回營帳,就看見親軍和京營將領都在,顯然是在等朱景洪回來。

有苦想到來跟他說,朱景洪心裡非常高興,衝抵了些剛纔議事時候的不快。

“參見十三爺!”衆人來到朱景洪面前行禮。

示意衆人起身後,朱景洪方問道:“都在這兒作甚?”

“十三爺,臣等有話要說!”

“進帳裡說去!”

雖是七月,但外面已涼嗖嗖的,自然是帳篷裡要暖和許多。

進帳之後,朱景洪示意衆人落座,然後便讓人沏茶招待。

“十三爺,您剛纔說千里奔襲,真有可行?”

朱景洪答道:“千里奔襲……說是奔襲,其實也可說是誘敵之計!”

“諸位想想,若他們偏師來犯則難建功,而若其主力大軍來犯,我們正可以提前決戰!”

“諸位以爲……我所言可有道理?”

至少不是全無道理,所以衆人陸續點頭,等待著朱景洪接著說下去。

朱景洪接著說道:“若以騎兵轉運糧草,帶足兩個月的消耗不難,所以接下里的關鍵問題是,我們能否在剩下的一個月裡,把哈密城給打下來!”

“你們四個衛加上京營兩衛,火炮至少差不多有五百門,帶上個兩三萬發炮彈……把哈密城犁一遍也夠了!”

幾萬發炮彈全砸進哈密城,這樣的打發聽得衆人心驚,最終只嘆自己格局太小。

他們哪裡知道,此戰術在後世有響噹噹的名號,謂之曰“達則給老子炸”。

“即使兩三萬不夠,那就再多帶些是了工部和兵仗局都攢了勁兒在造,咱們又不缺這勞什子!”

炮彈這些東西當然不缺,關鍵在於這東西要花錢,而皇帝朱鹹銘更願意省錢。

經過他這麼一說,奔襲哈密就更有搞頭了,這讓衆人更是心癢難耐。

如果能自己立功,而且是立這樣的大功,誰又會願意給別人打下手。

衆人思索之際,朱景洪卻是話鋒一轉,說道:“好了……這些都是我一廂情願,真要照此執行事情可不簡單,你們聽聽也就是了!”

“如今寧總督已有定計,你們就該精誠協作,實現議定的作戰方略!”

“都是爲朝廷爲聖上效力,誰都不可有內外親疏之分,更不可心懷怨懟直之意!”

最後一句,朱景洪已是格外嚴肅,把勸誡的姿態做得很足。

但他知道,這些的不滿起緣於自身利益,只要他們不能建功立業,那這種心思就難以消失。

而朱景洪要的,本就不是他們做乖寶寶,而是在必要的時候引動情緒,實現自己“被迫”得權指揮的目的。

所以接下來,他只需要等待機會。

一旦戰局進展緩慢,乃至於發生逆轉,可就到了他表演的時候。

而朱景洪有自信,那一天必會到來。

即使不來,他創造機會也要讓他來,否則他就真是來看熱鬧的了。

隨著衆人一一表態,朱景洪最終安心下來,隨後他便讓衆人各自離開,這些人還要回本部統兵去。

458.第458章 風波已起第160章 連林妹妹也變了第142章 鬧騰的賈家第806章 黛玉:陛下聽我講故事209.第209章 我只是想學下棋第779章 聖明燭照,乃是妄想!第812章 寶琴的提奏第739章 八月十三第82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終章】第167章 這個妹妹我見過352.第352章 我來擔著第672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20章 入夜第678章 夕陽無限好第597章 朱景洪的意志第531章 私會於竹林192.第192章 二哥二嫂也變了第49章 錦衣衛上門第712章 朱慕楨出擊396.第396章 父母之愛子第515章 父子對噴221.第221章 妯娌們2287.第287章 滿嘴順口溜288.第288章 攀比哥哥258.第258章 首見王熙鳳317.第317章 北靜王的煩惱265.第265章 功成第5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600章 漢城之變第541章 說好做一輩子姐妹431.第431章 慷慨解囊睿王妃第642章 何枝可依第110章 說情第37章 這個混賬256.第256章 臉怎麼紅了第636章 親王的煩惱第691章 穿龍袍的是爹第601章 大明襄王抵達恭順的漢城450.第450章 區區小事469.第469章 內閣震動344.第344章 探黛玉寶釵半含酸第692章 夫妻閒話第734章 星沉月落第686章 篡逆該當何罪!200.第200章 秦可卿第664章 聖旨來44.第44章 口諭第112章 決戰第87章 薛家別院459.第459章 孫紹祖的自薦293.第293章 只怕你教不會第88章 寶釵的決斷第725章 踢著正步進伊犁第20章 入夜252.第252章 寧國府內第551章 接風第553章 妙玉的殺意207.第207章 賈家的應對第678章 夕陽無限好383.第383章 初選已過第725章 踢著正步進伊犁第801章 黛玉:陛下又錯了397.第397章 再至金陵208.第208章 這件事別再鬧了441.第441章 朱景洪論英雄第701章 剿撫並用,兩難自解!第181章 朱雲笙的條件第537章 鄧安臉上的口水435.第435章 治家275.第275章 摔玉第553章 妙玉的殺意378.第378章 後知後覺賈元春285.第285章 要不你說要不我說第87章 薛家別院474.第474章 精誠合作第533章 聯姻第579章 朝鮮世子妃348.第348章 我朱十三拿不動刀了?第594章 襄王十大罪狀第91章 事情真相第587章 風起神都第85章 獵物第772章 賈雨村的難處第747章 覲見248.第248章 定計430.第430章 新年獻禮第105章 硬仗第693章 朱景洪的虧欠292.第292章 寶丫頭,要不要試試!第722章 朱鹹銘:我兒已有撼天之能!第626章 你他孃的是饞人家身子第618章 言襄王之勢第687章 慶功宴第165章 臨別之言第687章 慶功宴228.第228章 錦衣衛南城千戶所第576章 李暄的惶恐第110章 說情第556章 雙修第728章 皇后病倒
458.第458章 風波已起第160章 連林妹妹也變了第142章 鬧騰的賈家第806章 黛玉:陛下聽我講故事209.第209章 我只是想學下棋第779章 聖明燭照,乃是妄想!第812章 寶琴的提奏第739章 八月十三第82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終章】第167章 這個妹妹我見過352.第352章 我來擔著第672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20章 入夜第678章 夕陽無限好第597章 朱景洪的意志第531章 私會於竹林192.第192章 二哥二嫂也變了第49章 錦衣衛上門第712章 朱慕楨出擊396.第396章 父母之愛子第515章 父子對噴221.第221章 妯娌們2287.第287章 滿嘴順口溜288.第288章 攀比哥哥258.第258章 首見王熙鳳317.第317章 北靜王的煩惱265.第265章 功成第5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600章 漢城之變第541章 說好做一輩子姐妹431.第431章 慷慨解囊睿王妃第642章 何枝可依第110章 說情第37章 這個混賬256.第256章 臉怎麼紅了第636章 親王的煩惱第691章 穿龍袍的是爹第601章 大明襄王抵達恭順的漢城450.第450章 區區小事469.第469章 內閣震動344.第344章 探黛玉寶釵半含酸第692章 夫妻閒話第734章 星沉月落第686章 篡逆該當何罪!200.第200章 秦可卿第664章 聖旨來44.第44章 口諭第112章 決戰第87章 薛家別院459.第459章 孫紹祖的自薦293.第293章 只怕你教不會第88章 寶釵的決斷第725章 踢著正步進伊犁第20章 入夜252.第252章 寧國府內第551章 接風第553章 妙玉的殺意207.第207章 賈家的應對第678章 夕陽無限好383.第383章 初選已過第725章 踢著正步進伊犁第801章 黛玉:陛下又錯了397.第397章 再至金陵208.第208章 這件事別再鬧了441.第441章 朱景洪論英雄第701章 剿撫並用,兩難自解!第181章 朱雲笙的條件第537章 鄧安臉上的口水435.第435章 治家275.第275章 摔玉第553章 妙玉的殺意378.第378章 後知後覺賈元春285.第285章 要不你說要不我說第87章 薛家別院474.第474章 精誠合作第533章 聯姻第579章 朝鮮世子妃348.第348章 我朱十三拿不動刀了?第594章 襄王十大罪狀第91章 事情真相第587章 風起神都第85章 獵物第772章 賈雨村的難處第747章 覲見248.第248章 定計430.第430章 新年獻禮第105章 硬仗第693章 朱景洪的虧欠292.第292章 寶丫頭,要不要試試!第722章 朱鹹銘:我兒已有撼天之能!第626章 你他孃的是饞人家身子第618章 言襄王之勢第687章 慶功宴第165章 臨別之言第687章 慶功宴228.第228章 錦衣衛南城千戶所第576章 李暄的惶恐第110章 說情第556章 雙修第728章 皇后病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兴业县| 福泉市| 揭西县| 铜川市| 景德镇市| 延吉市| 宁海县| 顺义区| 左云县| 河北省| 工布江达县| 宜兰县| 武平县| 汤阴县| 汝阳县| 旺苍县| 邹平县| 陇南市| 秭归县| 拉孜县| 石狮市| 香港 | 登封市| 庆阳市| 清涧县| 孟村| 安阳县| 丰宁| 台东县| 安达市| 太仆寺旗| 丰都县| 溆浦县| 杂多县| 科尔| 金坛市| 蓝山县| 中山市| 辽源市| 石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