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9章 聖賢降世 丹書鐵卷

西周滅亡,天下進入動盪時期,龍脈逸散,人心不聚,宮室傾頹,羣雄並起,逐鹿天下。其時,諸天聖人有感人間皇朝更迭,氣數無常,於是心頭產生了藉機闡釋道法,宣揚道統之意向。

衆聖之首大赤天道德天尊老子先人一步,讓爲玉帝煉丹之分身太上老君降臨人世,渡化世人。亳州地區,一婦人夜晚時分突見流星墜地,入其懷,而後誕育一麟兒,即爲李聃。

當時,天子勢弱,諸侯不從,互相征伐,百姓凋零,生靈塗炭,聖人思及衆生困苦,蔚然長嘆,希望‘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希冀天下回歸純樸之世態。

老聃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三年而大有長進。

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爲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老聃處其中,如蛟龍遊入大海,海闊憑龍躍;如雄鷹展翅藍天,天高任鳥飛。

老聃如飢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後又遷任守藏室史,名聞遐邇,聲播海內。

老子出世,周天寰宇凡擅觀天象者莫不知曉。

諸天聖人雖然不喜老子擅自違背誓言,插手凡間之事,但是也因爲老子本尊還在大赤天,只是分身降臨,並且投胎轉世爲人,不屬於道祖所禁之列,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蓋因爲,老聃此時乃是一凡夫俗子,不具神通道行,不足爲慮,況且老子也沒有周遊列國,遊說諸侯,未曾攪亂天下氣運,諸聖盡皆眼見而無視。

唯有青辰知曉此事非比尋常,西周滅亡,羣雄逐鹿,中原大地進入了最爲混亂的‘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中國文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期,故此青辰也沒有多問,他本就是入紅塵而來,坐觀茫茫歷史變遷,不問世事,只求紅塵煉心,坐觀歷史變遷,不入局中,逍遙自在。

諸子百家紛紛走入世人面前,積極入世,推銷學說,意圖拯救天下蒼生,恢復秩序。而日後貫穿中國整個封建史的儒家學派就產生在此時。

青辰此時卻是起了心思,想要一觀那後世大名鼎鼎的‘孔聖人’。於是,一雙慧目遍觀三界,兩道神光直射天道,自那茫茫命運長河之地搜尋起來,卻是以莫大神通,強行窺視孔子自身的氣運命數。

不時,以青辰的莫大神通,便察到了那孔子即將誕生的地方,遂拉著鳳嫣然往魯國陬邑而去。

卻說,有一戶人家,祖先本是殷商(華夏族)後裔,故爲子姓。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啓於宋。

微子啓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傳六世至孔父嘉,後代子孫開始以孔爲氏。有後人孔防叔爲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

其子叔梁紇(叔樑爲字,紇爲名)日後乃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可惜的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叔梁紇爲保後嗣香火,晚年迎娶顏徵在,時叔梁紇已七十二歲,顏徵在才十八歲。

顏徵在知道自己使命所在,於是到尼丘山向山川之神靈禱告求子。當起回來之時,先是地面戊土之氣翻滾噴薄,而後祥瑞現身,一隻麒麟出現在家門口。

顏徵在望之驚異,遂牽起麒麟聖獸,拴在門口獅子石像上。

回家稟報丈夫,家人新奇,出門觀望,卻是麒麟不在,只餘繫繩。

叔梁紇大爲懊悔,聽妻子所言,極有可能是傳說中的神獸麒麟。

麒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

家人都可惜之餘,慢慢忘卻了這件奇事。

卻不料,那天地瑞象形成的麒麟卻是被正在趕往陬邑的青辰察覺,青辰食指微微掐算,紫薇斗數運轉,天機在此瞭然於胸,知曉這天地異象是何,祥雲一擺,向著陬邑而去。

未幾,便來至陬邑,一見孔家府邸,推算一番,知道此乃孔子出生之地,於是隱匿雲端,靜待孔子出世。

天降祥瑞,顏徵在遂有身孕,十月懷胎,誕下一麟兒,即爲孔子。

由於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誕下孔子,又因孔子剛出生時頭頂的中間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爲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伯”爲老大,“仲”爲第二,“叔”爲第三,“季”爲最小的。

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來排序,就以孟、仲、叔、季爲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長的(大哥或大姐)爲“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2,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

孔母臨盆之際,其產房之上二龍駕雲而來,互相纏繞,瑞氣千條,霞光萬道,聖賢誕生,普天同慶。

青辰祥雲立於孔府上方,但見這天地瑞氣顯化的麒麟,雲龍,心生讚歎:“不愧是天降聖賢,果然與衆不同?!鼻敢粡?,一道銀光遁入孔仲尼腦門,卻是萬家典籍,修道秘法,另賜下一卷鐵尺,名爲‘丹書鐵卷’其上鐫刻天地倫常,治國經綸,詩書禮儀,兵法韜略,帝王心術,卻是青辰將其收錄門下的證明。

但見在萬丈祥光的伴隨下,這丹書鐵卷卻是從天空落下,飛入孔府,在孔家人驚愕的目光下,落入孔仲尼的懷中。

由此,孔府上下更加堅定了這剛剛出世的小孩不凡。

聖賢出世,瞞得過一般人,卻是哪裡能夠瞞得住諸天聖人,老聃手中握著竹簡,正津津有味的讀著周朝史冊,突然望了一眼魯國所在的東方,臉上微微一笑。

“無量天尊,百家爭鳴,始也。”

其頭上一片清氣浮沉,一卷書簡展開,篆文遊走,清亮如水,響起陣陣清泉叮咚之音,聞之神清氣爽,四肢舒暢,毛孔大張,吞吐仙靈之氣。

道德文章三千,濃濃書卷之氣充盈,大道至簡,微言大義,書盡人間大道,道完萬千玄機。

孔子少而好學,博聞強識,聞名於諸侯,開創儒門一脈,大講“仁政”之德,遊走列國而不得重用。

老聃居週日久,學問日深,聲名日響。春秋時稱學識淵博者爲“子”,以示尊敬,因此,人們皆稱老聃爲“老子”。

孔子聽聞老聃之名,欲要求教,於是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

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準行。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

老子見孔丘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之後,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

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逗留數日。孔丘向老子辭行。

老聃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

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

爲人之子,勿以己爲高;爲人之臣,勿以己爲上,望汝切記?!?

卻是暗藏險惡用心,勸孔子莫要好高騖遠,還須腳踏實地,摒棄自以爲是的才幹和過分揚志的情態。

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老聃何等人,一眼就看出孔子根本就是口是心非,不以爲然,也就沒有多說。

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

孔丘佇立岸邊,不覺嘆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

聞孔丘此語,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丘聞言,忙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爲於民之感嘆矣”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爲之也,何勞人爲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大講無爲而治之道,要孔子放棄其思想。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言道:“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

孔丘新奇,問道:“水有何德?”

撫摸三尺白鬚,指著黃河言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爲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爲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衆人處上,水獨處下;衆人處易,水獨處險;衆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爲上善也。”

老子點頭贊同道:“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爲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爲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羣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鑑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捨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

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爲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

孔丘皺眉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

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

回到魯國,衆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

孔子道:“見之”

弟子問:“老子何樣?”

孔子思索片刻,言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遊;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遊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孔子幼時喜好周禮,酷愛模仿祭祀禮儀、擺列祭器,年輕時做過路過管理倉庫(即“委吏”)和牛羊的小官(即“乘田”),事無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由於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學識,很快得到不斷提拔。到孔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被任命爲中都宰(相當於現在的市長),政績非常顯著;一年後升任司空(相當於現在的建設部長),後又升任大司寇(相當於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長兼檢查部長兼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五十六歲時,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務(由於孔子升遷過快,不符合當時官員晉升標準,因此爲代理宰相)。

孔子執政時,立即將擾亂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殺掉,以嚴肅法紀,因而名動一時。

孔子執政僅三個月,就使魯國內政外交等各個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國家實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各守禮法,社會秩序非常好(史書上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奸佞之人和刁民紛紛出逃。

同時,孔子還通過外交手段,逼迫齊國將在戰爭中侵略魯國的大片領地還給了魯國。

孔子一向主張“張宮室,抑私門”,所以爲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爲是魯桓公的三個孫子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採取了墮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

結果觸怒三桓之中的季氏,不得不離開魯國,周遊列國。

一生奔波勞碌,卻無諸侯賞識,唯有弟子相隨,求問學識。

六十八歲時,在弟子冉秋努力下被迎回魯國,雖然被敬稱爲“國老”,國君與三桓時常請教於他,但是依舊是“敬而不用”。

當時天下公學把持輿論,只有貴族可以學禮儀,明典籍,孔子率先開始教授私學,以至於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

晚年,孔子垂垂老矣,又不得重用,於是專注於修改註釋經典,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改《春秋》。

在改《春秋》時,魯哀公十四年,西狩於大野。

叔孫氏家臣鑰商獲麟。折其左足,載以歸。叔孫氏以爲不祥,棄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

孔子往觀之曰:“麟也,胡爲乎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

叔孫氏聞之,然後取之。

弟子子貢問曰:“夫子何泣也”

孔子曰:“麟之至爲明王也,出非其時而見害,吾是以傷之。”

因爲思及自己出生時有麒麟現世,如今無端麒麟被殺,孔子認爲大不詳,於是停止修改《春秋》。

並寫下輓歌: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

此乃“獲麟絕筆”之典故是也。

不久,其長子孔鯉早逝,哀而成疾,與世長辭。

臨死前悲呼“太山懷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

弟子子貢守靈六年,門人弟子聚集墳冢之處守孝,築室而居,號稱“孔裡”

周天星辰抖動,萬物悲鳴,孔子羽化而成仙頭頂《論語》、《春秋》、《禮》、《樂》,手持丹書鐵卷,巍巍浩然正氣流露,腳踏一泓清波前往火雲洞,拜謁三皇,成就聖賢之位。

第437章 無上威能 毀滅意志第368章 告一段落 各自迴歸第356章 善惡二屍 戰血神子第83章 血海煞氣 陷仙陣破第81章 鬥法羅睺 誅仙再現第268章 煉化紫氣 青辰出關第207章 三清分家 通天來訪第266章 大戰蚩尤 信仰之力第156章 后羿神射 天羅地網第116章 四人論道 山谷得寶第32章 千年已到 東海講道第245章 二教鬥法 孔宣之威第46章 佳人心繫 情愫已開第22章 身化萬物 洪荒初成第442章 聖人道果 佛陀成道第418章 默察天機 劍斬魔龍第280章 舜帝繼位 孔宣收妖第161章 欲要求親 女媧做媒第122章 聽道紫霄 三千紅塵第433章 與道同生 清靜自在第335章 因果之力 剝奪修爲第266章 大戰蚩尤 信仰之力第130章 巫的繁衍 再次推算第138章 妖族出世 天庭建立第61章 再降功德 祖龍震驚第156章 后羿神射 天羅地網第531章 尋道之路 千里相阻第213章 修羅一族 六道輪迴第252章 軒轅降世 崆峒拜師第231章 妖族計謀 欲殺人族第6章 道行大進 盤古煉器第78章 最強陣營 進軍西方第82章 煞氣怨靈 元寰隕落第343章 殺孽滔天 紅粉慾海第41章 發展迅猛 強者洪荒第41章 發展迅猛 強者洪荒第62章 命運長河 戲耍天道第500章 八方來犯 道魔初戰第157章 洪荒秘辛 大劫由來第343章 殺孽滔天 紅粉慾海第304章 文王百子 雲中收徒第498章 三生萬物 道無止盡第24章 先天三族 龍鳳麒麟第474章 聖人鬥法爭鋒 身入色界破神通第350章 營內鬥法 各顯其能第134章 小白孔宣 孔宣歷練第502章 三皇出手 力戰魔主第75章 陣擺東海 三族衰敗第374章 瘟神敗亡 殷洪下山第321章 飛虎叛逃 過關斬將第133章 鯤鵬歸順 孔宣拜師第357章 棋逢對手 將遇良材第109章 青辰成聖 福澤洪荒第347章 三皇五帝 不敗華蓋第424章 天道之力 先天風靈第359章 白玄出手 一隻虎爪第159章 帝俊閉關 星斗大陣第375章 殷洪叛師 師徒交戰第500章 八方來犯 道魔初戰第358章 四聖出手 大道符文第241章 地仙之祖 娘娘來訪第86章 誅仙九式 四象大陣一百二十五章 二次講道收徒分寶第17章 玄黃隕落 盤古悟道第326章 魂歸來兮 衆仙降臨第276章 怒闖天庭 戰神刑天第462章 聖位由來 大道唯堅第98章 百臂魔神 北冥大戰第74章 三族大戰 陣擺東海第81章 鬥法羅睺 誅仙再現第117章 鴻鈞成聖 楊眉大仙第81章 鬥法羅睺 誅仙再現第441章 魔女獻媚 佛魔鬥法第493章 時間之神 空間之神第296章 合縱連橫 紂王題詩第393章 鴻鈞召聖 仙凡分離第148章 孔宣冥河 血海大戰第132章 北冥鯤鵬 傲氣孔宣第400章 開闢道場 出函谷關第133章 鯤鵬歸順 孔宣拜師第76章 出手懲戒 羅睺謀劃第289章 風波再起 夏朝將頹第64章 鴻鈞敗逃 羅睺發展第54章 分庭抗禮 境界差距第479章 周天星斗困魔神 都天神煞顯神威第22章 身化萬物 洪荒初成第466章 幾番波折終成果 紅雲成道天地驚第379章 域外妖族 共赴於商第61章 再降功德 祖龍震驚第348章 鎮壓十方 封天鎖地第355章 紅蓮業火 血雷大法第21章 青辰落淚 大道震怒第225章 嫦娥心事 后羿求藥第465章 詔告天地 完結聖婚第443章 衆聖心意 開闢道場第447章 瘋狂舉動 強納法則第324章 魔家四將 散修之威第389章 大戰在即 共赴大陣第85章 誅仙之變 羅睺悟了第360章 白玄之威 天罰在現
第437章 無上威能 毀滅意志第368章 告一段落 各自迴歸第356章 善惡二屍 戰血神子第83章 血海煞氣 陷仙陣破第81章 鬥法羅睺 誅仙再現第268章 煉化紫氣 青辰出關第207章 三清分家 通天來訪第266章 大戰蚩尤 信仰之力第156章 后羿神射 天羅地網第116章 四人論道 山谷得寶第32章 千年已到 東海講道第245章 二教鬥法 孔宣之威第46章 佳人心繫 情愫已開第22章 身化萬物 洪荒初成第442章 聖人道果 佛陀成道第418章 默察天機 劍斬魔龍第280章 舜帝繼位 孔宣收妖第161章 欲要求親 女媧做媒第122章 聽道紫霄 三千紅塵第433章 與道同生 清靜自在第335章 因果之力 剝奪修爲第266章 大戰蚩尤 信仰之力第130章 巫的繁衍 再次推算第138章 妖族出世 天庭建立第61章 再降功德 祖龍震驚第156章 后羿神射 天羅地網第531章 尋道之路 千里相阻第213章 修羅一族 六道輪迴第252章 軒轅降世 崆峒拜師第231章 妖族計謀 欲殺人族第6章 道行大進 盤古煉器第78章 最強陣營 進軍西方第82章 煞氣怨靈 元寰隕落第343章 殺孽滔天 紅粉慾海第41章 發展迅猛 強者洪荒第41章 發展迅猛 強者洪荒第62章 命運長河 戲耍天道第500章 八方來犯 道魔初戰第157章 洪荒秘辛 大劫由來第343章 殺孽滔天 紅粉慾海第304章 文王百子 雲中收徒第498章 三生萬物 道無止盡第24章 先天三族 龍鳳麒麟第474章 聖人鬥法爭鋒 身入色界破神通第350章 營內鬥法 各顯其能第134章 小白孔宣 孔宣歷練第502章 三皇出手 力戰魔主第75章 陣擺東海 三族衰敗第374章 瘟神敗亡 殷洪下山第321章 飛虎叛逃 過關斬將第133章 鯤鵬歸順 孔宣拜師第357章 棋逢對手 將遇良材第109章 青辰成聖 福澤洪荒第347章 三皇五帝 不敗華蓋第424章 天道之力 先天風靈第359章 白玄出手 一隻虎爪第159章 帝俊閉關 星斗大陣第375章 殷洪叛師 師徒交戰第500章 八方來犯 道魔初戰第358章 四聖出手 大道符文第241章 地仙之祖 娘娘來訪第86章 誅仙九式 四象大陣一百二十五章 二次講道收徒分寶第17章 玄黃隕落 盤古悟道第326章 魂歸來兮 衆仙降臨第276章 怒闖天庭 戰神刑天第462章 聖位由來 大道唯堅第98章 百臂魔神 北冥大戰第74章 三族大戰 陣擺東海第81章 鬥法羅睺 誅仙再現第117章 鴻鈞成聖 楊眉大仙第81章 鬥法羅睺 誅仙再現第441章 魔女獻媚 佛魔鬥法第493章 時間之神 空間之神第296章 合縱連橫 紂王題詩第393章 鴻鈞召聖 仙凡分離第148章 孔宣冥河 血海大戰第132章 北冥鯤鵬 傲氣孔宣第400章 開闢道場 出函谷關第133章 鯤鵬歸順 孔宣拜師第76章 出手懲戒 羅睺謀劃第289章 風波再起 夏朝將頹第64章 鴻鈞敗逃 羅睺發展第54章 分庭抗禮 境界差距第479章 周天星斗困魔神 都天神煞顯神威第22章 身化萬物 洪荒初成第466章 幾番波折終成果 紅雲成道天地驚第379章 域外妖族 共赴於商第61章 再降功德 祖龍震驚第348章 鎮壓十方 封天鎖地第355章 紅蓮業火 血雷大法第21章 青辰落淚 大道震怒第225章 嫦娥心事 后羿求藥第465章 詔告天地 完結聖婚第443章 衆聖心意 開闢道場第447章 瘋狂舉動 強納法則第324章 魔家四將 散修之威第389章 大戰在即 共赴大陣第85章 誅仙之變 羅睺悟了第360章 白玄之威 天罰在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富阳市| 莎车县| 绥棱县| 哈密市| 陆良县| 谷城县| 利辛县| 玉门市| 衡水市| 靖州| 宝兴县| 柳江县| 左权县| 绍兴市| 静宁县| 南皮县| 福建省| 秀山| 舞阳县| 买车| 衢州市| 长治县| 云梦县| 静海县| 武冈市| 临洮县| 荔波县| 楚雄市| 吉隆县| 离岛区| 阿巴嘎旗| 舒兰市| 岳西县| 浑源县| 淳化县| 毕节市| 剑阁县| 潮安县| 吴旗县| 焦作市|